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卫塞节感言--为2549年佛陀日而写

卫塞节感言--为2549年佛陀日而写(古晋 * 蔡明田居士) 卫塞节,是当今世界佛教为纪念教主,释迦牟尼佛,之三庆纪念而设的节日,所谓“三庆”即佛陀的,诞生、出家、涅盘,三期共庆的日子。卫塞节,巴利文 Vesak 的音译,意思是月圆之夜。因为佛陀的诞生、出家、涅盘均在月圆之夜,因此世界佛教友谊会,于斯里兰卡的国际佛教会议上,经过南北传佛教组织的认同协议,以每年五月月圆之日为 Vesak Day,这便是卫塞节庆典节日的来源,卫塞节也称为“佛陀日”,是世界佛教徒,为二千五百多年前在人世间成道之佛陀,创立佛教于人世间的教主,最具宗教性神圣的庆典。 庆祝佛陀日,透过卫塞节的概念,联合世界各国之佛教徒共同欢庆,伟大佛陀的节日,更具意义,尤其南北传佛教团体,共同的认可,南北传承佛教的团结,为人间佛陀,在人世间的圣行,给予宣扬。发扬佛陀慈悲喜舍的大无谓精神,是今天佛教徒,庆祝佛诞的目的。但当今佛教界,太注重形式的庆祝方式,神话人间佛陀的事迹,使人间佛陀变为天上的佛陀,把人生佛教变为神化的佛教。 卫塞节,现表着佛陀在人间,诞生、成道、涅盘的事实。这三个神圣期的事迹均在人间体现,人间佛陀及人生佛教的表现,就是标榜着佛陀在人世间的教化,以人为教导为目标。佛陀以人的形相,人的生活方式,出现人世间,也以人的修行方式而证道,这一切是和常人一样,经过各种形式的艰辛和痛苦,才完成人格的完整,一点都不虚假和造作。所以宗教家认定,释迦牟尼佛是人间的佛陀。成佛后的释迦佛,通过以世间法的宏化工作,把当时迷信和执着修行人,固执的思想行为彻底地改变。佛陀提倡的修行方式,是应以理性的认知来了解,众生和万物的一切现象,所以不必神化佛陀的故事来取信于人。世间出世间的一切现象了解,是以人为主的理念谈论宗教,这便是佛陀传播佛法的真实性。以人心的安住,调济人的行为,好心是好人,就是净土,就是佛陀真实的人生概念。人心的污浊是 ... 的人生,也就是地狱的象征,便是佛陀唾弃的人生方式。从佛法的立场说,心术不正者,求神拜佛,乃至出家,也一样要受恶报。因为因果报应是内立非外相的。佛语说,罪由心起将心忏,心识灭时罪亦灭。 佛陀日的庆祝,在马来西亚是别开生面的,这神圣的节日,是以浴佛为主轴,游佛更为热闹,除此之外,烧烧香,拜拜佛,向佛菩萨祈求保佑,许许多多的誓愿,还有大大小小的法会,唯表现对佛陀的怀念和敬仰。甚至有些信众,唯求升官发财,这种庸俗信仰心态,是表示人们心中的苦闷,想通过膜拜祈求舒解,不同的际遇,有不同的祈求,这是当今佛教和其它宗教面对的事实。 人类对宗教的认知和要求,大部分是迷信的,无论什么宗教,因为不平衡心态的人生,对生老病死的情况,无知未卜的人生,所以均寄托在无形神灵身上,为求保佑和超生灵魂的希望,这是人类有文化以来,在宗教立场上,是没有办法中的办法,做为信仰取向。 佛教则有不同的见解,佛陀以无上智慧的知见,把人生之,生老病死以因果报应,人为自取的结果。万事万物之变化以缘起性空,因缘和合,来解释一切宇宙现象。人生日常生活的行为,是由因现象的开始,其行为的造作累积便是果。佛法上说,因与果的结合,必有其报应,所谓因缘果报的现象,无论任何众生如,人、天、神,以万物万事都无法避免。 佛教徒的修行,应以智慧的启发为目的,如果缺乏智慧的指导,人生的修行容易走入邪道。所以金刚经说,六波罗密中的智慧度,为第一波罗密。佛教的智慧来源,是经藏里的文化和教育,佛陀讲解佛法,是通过人世间道理的解释。人生生活面对难题的解决,如人生对生老的过程,病的果报,死的因缘,还有人身的因果,这一切现象皆是缘起性空,因缘果报,和合功能的体现。佛教说因果,但不背离智慧的认知,同时是以自力成就自己,是佛教宗教信念。六祖惠能法师说,迷时师度,悟时自度,他觉悟后说,“何期自性本来清净”。 许多佛教徒一直呼吁,社会大众不要把佛教信仰,当为迷信行为,但抿心自问,当今佛教是否不迷信?我认为迷信是当今佛教界的通病。许多佛教徒认为,烧香拜佛,是信仰虔诚的表现,但不知为何要烧香,为何要拜佛,以为为求安乐而烧香拜佛,却不知道拜佛必须念佛,念佛必定求解佛法,佛法的求得,就是般若智慧获取,智慧就要从文化教育中的修行执取。经中所说的妙智慧,就是佛法修习所得之般若波罗密多。佛陀常说,缺乏般若智慧是无法可得如来本性。 “游佛”即是佛陀的出游,意思是佛陀巡礼各方,把佛陀的圣像拿来游街,是马来西亚庆祝佛诞,主要的节目活动。佛陀的出游和一般游神形式一样。本来迷信弥漫的当今佛教,因为游佛和游神一样形式,使佛神的形相没有分别,这种庆祝方式,虽然可热闹一时,但后果的影响是非常负面的。这种宗教信仰形式,对正信佛教的危害,实在无法估计。如果能够以其他文化方式活动,用以取代游佛,使之显现佛教的文化层面,更具庆祝意义,以体现佛教文化教育的殊胜,以佛法清明的一面,比较其他宗教的教条,更可显现佛教的智慧。 二00五年五月三十一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卫塞节感言--为2549年佛陀日而写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西方人总说「 ”你们中国人没有信仰”,你可以从历史角度这么回答他

    全球70多亿人口,除了我们中国人,大多数都信仰宗教,基督教、...教、佛教、印度教、犹太教等等宗教「”统治”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因此,很多西方人总是说「”你们中国人没有信仰”,甚至有些国人也把今天一些社会问题的根源归结为「”中国人没有信仰”上,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们只是没有全民统一信仰的宗教而已。孔子和儒家思想对形成这一情况的影响巨大。什么是信仰?很多人搞不清楚「”信仰”和「

  8.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9.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10.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随机推荐

  1. 梦见墓碑纪念碑 梦见墓碑纪念碑什么意思

    梦见墓碑纪念碑是什么意思?梦见墓碑纪念碑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墓碑纪念碑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墓碑,幸福生活即将到来。文学家梦见墓碑,会远近闻名。老人梦见墓碑,不久将安详的离开人世。梦见水池梦见水池什么意思梦见妻子的墓碑,夫妇感情会变好。梦见毁坏纪念碑,名誉会扫地。原版历史新知见墓碑者,皆主吉。

  2. 生日祝福语_给朋友的经典生日祝福_生日语录

    在朋友生日的时候,应该给他送上最经典的祝福,最美好的问候!给朋友的经典生日祝福1.今天你又长了一岁,我奉上帝之命,特地为你送来一份魅力,一份成熟,一份智慧。无悔地祝福,祝福生辰,祝福自己,生命本就是这一次又一次的试探。祝朋友生日快乐!

  3. 吃鸡蛋的6个误区

    日本国立医药食品卫生研究所认为,生吃鸡蛋有可能引起食物中毒。这样的鸡蛋中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和糖类在软化过程中已被胚胎吸收利用,营养已所剩无几。臭鸡蛋中含有过量的亚硝酸盐,吃了之后,轻则头晕、呕吐,重则诱发癌症。多吃鸡蛋,体内蛋白质含量过高,在肠道中产生大量的氨,一旦氨溶于血液中,则对人体有害。按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来看,成年人每天2个,老人和幼儿每天1个左右。

  4. 朱元璋夸张昶是清官,刘伯温却反对,张昶最后结局如何?

    朱元璋在和张昶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张昶是个人才,于是要求张昶留下,并委任张昶做官。>朱元璋不知道,自己的一念之差,险些倾覆吴国,改变历史走向。>张昶的朴素行为,起初让朱元璋赞赏不已,而随着张昶给自己提出的一些意见,逐步让朱元璋对张昶的动机产生怀疑。朱元璋为了验证自己的怀疑,于是暗地找来刘伯温商量、探讨此事。>朱元璋由此,对张昶采取了猜忌态度,最终,处决了张昶。

  5. 曹操 ... 孔融为何要用这两个罪名?学者:太毒了,难怪三国志不敢写

    「”孔融让梨”的故事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了,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上还有这篇课文。故事讲的是孔融刚4岁时,就知道主动把大梨让给哥哥吃,自己吃小梨。这个故事中蕴含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美德,比如孝悌,谦让等等,再加上故事的主人公又是一个年仅4岁的小孩子,一个早慧的神童,这个故事更是平添了几分可爱、传奇的色彩。所以,这个故事就一直流传下来,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说的就是这个故事。「”孔融让梨”的故事最早出自

  6. 054一念孝心

    *人文心中华情世界观科技脑*第54期95年8月30日一念孝心一凡距离我的老家十多里处的地方,住着一个姓卫的盲艺人,在乾隆戊午年除夕的时候,他到村子里各家去走唱辞岁小曲,因为唱得好,各家都给了他许多食物当作犒赏。他自己背着袋子准备走回家,没想到半途上竟然失足跌落一座枯井中。於是王以胜拿长钩子把猪救上来,发现井底里还有一个人,这时盲艺人才得救,但已经是一息尚存了。

  7. 坚藏寻宝记(上)

    在很古的时候,在一个海边上住着一个名叫坚藏信夫的渔榜夫。他的全部财物是一所歪斜的小茅屋、一条破旧的小鱼船和一根钓鱼竿。有一天,在一个寒冷的刮风的日子里,有人敲坚藏的家门。

  8. 数学家迷路

    一位数学家测定完阿波罗13号宇宙飞船从太空返回地球轨道的数据后,便开车回家。此时,夜幕已经降临,工作了一天的数学家脑袋颇感发晕。汽车开到城外时,他迷路了。他问了几次路才回到家里。正在上小学的儿子听他讲完这件事后,说:“爸爸,幸好在太空的那些宇航员还不知道这件事!”

  9. 梦见光脚丫梦到光脚丫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光脚丫好不好

    做梦梦见光脚丫好不好?梦见光脚丫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光脚丫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光脚丫,意味着会有一份好工作。·梦见光脚丫走路,意味着刚得到新工作还不是很适应,需要一段时间去适应。梦见遭别人嘲笑梦到遭别人嘲笑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遭别人嘲笑好不好梦见自己光脚走路,代表最近自己会遇到一些麻烦,但是却没有人可以帮到自己,全靠自我拼搏,吃一些苦头才可以度过。

  10. 90 最终的依怙

    最终的依怙七月二日的早晨与往日略微有些不同,空气中多了一丝令人不安的气氛。门拉开,苏赫那张粗犷又带点儿串脸胡的脸出现在我面前。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已有许多人向我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听苏赫说到这里的时候,墙上的挂钟正指向七点半。对苏赫这样一个好不容易才找到依怙的修行人来说,离开上师肯定是他最不愿意干的事情。披上披单,我和苏赫一起离开了我的小院。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