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及熹宗时,魏忠贤“挑斥异己,树立党羽,专擅宫廷,荼毒正士,其祸为有明一代之冠”②。登位未逾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亦自惜薪司迁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恢复其姓,赐名忠贤。至此,嘉靖以来一度衰微之宦官专权局面又以魏忠贤为首再度出现。及魏忠贤势盛,被视为...者,争附魏忠贤,欲仰仗魏忠贤以报复东林。魏忠贤得内阁为羽翼,权势益张。及天后末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
明朝宦官之为祸,以熹宗时魏忠贤为最。> > 明初,设置宦官,仅为供奉内廷,备扫除之役而已。明太祖鉴于前代之失,置宦官不及百人;后定为十二监及各司局,且定制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外臣冠服,官无过四品。他还铸铁牌于宫门曰:“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①成祖以后,对宦官渐加委任,出伎、专征、监守、分镇、刺臣民隐事诸大权,皆自永乐始。及英宗宠信王振、武宗宠信刘瑾,宦官专权跋扈已不可制。及熹宗时,魏忠贤“挑斥异己,树立党羽,专擅宫廷,荼毒正士,其祸为有明一代之冠”②。> > 魏忠贤,肃宁(今河北肃宁县)人,少无赖,与群恶少赌博,不胜,为赌徒所逼,自阉,改姓名为李进忠。中,入宫为宦官。因与皇长孙之乳母客氏相好,他深得皇长孙信任。> > 万历四十八年(1620),神宗死,皇太子嗣位,年号光宗。光宗即位不及一月而暴卒。乃由长孙朱由校继位,是为熹宗。熹宗即位,魏忠贤、客氏并受宠。登位未逾月,封客氏为奉圣夫人,魏忠贤亦自惜薪司迁司礼监秉笔太监,并恢复其姓,赐名忠贤。忠贤目不识丁,本不该入司礼监,因客氏故得之。魏忠贤性猜忌、残忍、阴险、毒辣,与客氏狼狈为奸,清理内廷,排斥异己太监,分置心腹太监于内廷各衙门,用“司礼监王体乾及李永贞、石元雅、涂文辅等为羽翼,宫中人莫敢忤”③。内廷实权乃为魏忠贤、客氏控制。> > 掌握内廷实权后,魏忠贤又阴谋染指朝政。其时熹宗年少,不爱过问朝政,乃“日引帝为倡优声伎、狗马射猎”。熹宗尤好木工作业。“斧、锯、凿、削,巧匠不能及。日与亲近之臣涂文辅、葛九思辈朝夕营造。造成而喜,不久又弃,弃而又成,不厌倦也”④。每当熹宗引绳削木,全神贯注于木工作业时,魏忠贤等往往上前奏事,熹宗厌之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于是魏忠贤辈乃得擅作威福,为所欲为。魏忠贤又“劝帝选武阉,炼火器为内操”⑤钲鼓之声,震撼宫禁,带甲出入,恣为威虐,魏忠贤气焰益盛。> > 天启三年(1623),魏忠贤兼掌东厂,操生杀大权。至此,嘉靖以来一度衰微之宦官专权局面又以魏忠贤为首再度出现。> > 东林党人对宦官势力之深有疑忌。侍郎陈瞻、御史周宗建、王心一等,于熹宗即位之初即上言力请抑制魏忠贤及客氏势力,“请遣客氏外出。”结果非但不准,反而“俱被诘责”。刑部主事刘宗周弹劾魏忠贤误导熹宗不理朝政,终日● 中国历史大讲堂明朝大事本末 ●嬉玩。熹宗大怒,幸有大学士叶向高力救,始免于难。魏忠贤、客氏有熹宗为后盾,东林党人 ... 宦官之尝试均遭失败,而魏忠贤、客氏反设计弹奏驱逐内监王安出宫,并加以杀害,以断东林党人与内廷之联系;又攻讦奏逐客氏之大学士刘一,刘被迫辞官。> > 初,神宗在位时,东林党人不受重用。光宗暴卒后,杨涟、左光斗等扶立熹宗登位。自此,东林党人始受重视。天启初年,内阁、都院、吏部、兵部、礼部等要职皆为东林党人把持。叶向高、韩、邹元标、赵南星、王纪、高攀龙等皆居高位;左光斗、魏大中、黄尊素等控扼言路⑥,东林权势,盛极一时。但东林党人失之偏激,难以容人。凡与东林党忤者,一概被视之为 ... 、异党,被加以排斥。非东林党诸臣人人自危。及魏忠贤势盛,被视为 ... 者,争附魏忠贤,欲仰仗魏忠贤以报复东林。一股以宦者为主干的政治势力逐渐形成,时人称之为“阉党”。> > 外廷诸臣中,顾秉谦及魏广微率先谄附魏忠贤。霍维华、孙杰之徒,从而和之。魏忠贤得内阁为羽翼,权势益张。至此,魏忠贤阉党与东林党人的矛盾,与万历以来之党争相纠结,政治形势呈现出错综复杂的态势。> > 魏忠贤之乱政,引起朝廷内外极大不满。东林党人以正人相标榜,尤为愤懑。天启四年(1624)初,东林党人为伸张正义,群起弹劾魏忠贤阉党的罪行:“御史李应以内操谏;给事中霍守典以忠贤乞祠额谏;御史刘廷佐以忠贤谥荫谏;给事中沈惟以立枷谏。”“忠贤皆矫旨诘责”⑦。于是,副都御史杨涟出阵,上疏痛斥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其中有:自行拟旨,擅权乱政;斥逐直臣,重用私党;亲属滥加恩荫;利用东厂,陷害忠良;生活糜烂腐化,穷奢极侈……疏上,忠贤惧,向熹宗哭诉,客氏从旁为之辩解,王体乾等太监也极力申辩。熹宗昏暗,对魏忠贤偏信不疑,温谕相慰,对揭发魏忠贤的杨涟反下旨严加切责,于是年十月将其下狱治罪。朝中魏大中及给事中陈良训、许誉卿,武宁侯朱国弼,南京兵部尚书陈道亨、侍郎岳元声等七十余人又交章论魏忠贤不法。大学士叶向高与礼部尚书翁正春亦“请遣忠贤归私第以塞谤”。皆不许。> > 为压制东林党人的攻击,王体乾倡言用廷杖,以威胁廷臣。未几,工部郎中万上疏讽魏忠贤,被杖死。御史林汝翥亦被杖。……一时罢斥者有吏部尚书赵南星,左都御史高攀龙,礼部侍郎陈于廷及杨涟、左光斗、魏大中等先后数十人,后又有韩及兵部侍郎李邦华。群臣之被杀被逐如秋风扫落叶,东林党人在朝中的权力地位丧失殆尽。> > 与此同时,魏忠贤加速安插亲信于内阁及六部各衙门。初,天启三年(1623),即引其党羽魏广微、顾秉谦入内阁为大学士。四年(1624),叶向高、韩被罢后,顾秉谦即代为首辅,控制内阁大权。顾秉谦曾撰《缙绅便览》,列“邪人”百余人名单,密告魏忠贤,设计陷害。自四年十二月至六年九月,凡迫害忠良,皆顾秉谦所为。六部堂官,则有魏广微、顾秉谦、黄立极等掌礼部,崔呈秀掌兵部兼都察院,吴淳夫等掌工部……以上诸人均为阉党核心人物。及天后末年,内外大权一归忠贤。内廷除王体乾外,又有李朝钦、王朝辅等三十余人;外廷文臣则有崔呈秀、田吉、吴淳夫、李夔龙、倪文焕主谋议,号“五虎”;武臣则有田尔耕、许显纯,孙云鹤、杨寰、崔应元主杀戮,号“五彪”;另有吏部尚书周应秋,太寺少卿曹钦程等,号“十狗”。此外,更有“十孩儿”、“四十孙”之号。是时,朝廷内外,自内阁、六部至四方总督、巡抚、遍置死党。而魏忠贤本人,更是“一手障天”,“进上公,加恩三等”,前后受赐奖敕无算,诰命皆拟九文”⑧,举朝阿谀者,“俱拜为干父,行五拜三叩首礼,口呼九千九百岁爷爷”。其远近亲属及义子干孙,亦皆列位要津,以至“今日荫中书,明日荫锦衣,金吾之堂,口皆乳臭,诰敕之钹,目不识丁”。> > 为把东林党赶尽杀绝,阉党又编造黑名单。崔呈秀著《天鉴录》、《同志录》,王绍徽造《点将录》,皆以邹元标、顾宪成、叶向高、刘一等为党魁,还列入不附忠贤者,亦冠以东林党人,献于魏忠贤。> > 当时,东厂番役横行于天下,“民间偶语,或触忠贤,辄被擒戮,甚至剥皮、刮舌,所杀不可胜数,道路以目”。魏忠贤自领东厂,义子田尔耕、许显纯掌锦衣卫,“广布侦卒,罗织平人,锻炼严酷,入狱者卒不得出”。天启五年(1625),魏阉党大兴冤狱。先,逮捕东林党著名领袖杨涟、左光斗、袁化中、魏大中、瑞、顾大章等六人,诬以受贿,交锦衣卫拷打追赃,受尽酷刑。除一人自杀外,余皆被折磨死于狱中。杨涟“体无完肤”,“土囊压身,铁钉贯耳”⑨。惨不忍睹。明年,魏忠贤又令东厂捕杀东林党首领高攀龙、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七人,亦皆被害死于狱中。史称这次大狱中之死难者为“前六君子”、“后七君子”。于是,东林党人或被杀,或自杀,或遭禁锢,或被放逐罢免,几无幸免者。甚至已经罢官,虽已死,凡为魏忠贤所宿恨,亦必削其籍,破其家,以泄旧恨。> > 魏忠贤又修《三朝要典》,尽翻“梃击”、“红丸”、“移宫”三案,定所谓三案是非。凡在三案发生时,与阉党官僚争论是非者,悉遭迫害。> > 为钳制舆论,魏忠贤又以剿灭东林为名,拆毁全国书院,禁止讲学,以此压制在野东林党人及士大夫知识分子对时政之议论。> > 魏忠贤兴起大狱,血腥镇压东林党人之后,其权势之显赫,达到顶峰。其党羽对魏忠贤亦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吹捧他为“尧天帝德,至圣至神”,竟“佞词累牍,不顾羞耻”。每上疏,凡提到魏忠贤处,咸称“厂臣”而不直书其名。内阁草拟圣旨时,竟以“朕与厂臣”联名并书。魏广微为讨好魏忠贤,始以同姓尊之为兄,继而自贬辈分而称其为叔。魏忠贤每外出,“辄坐文轩(装饰华丽之车),羽幢青盖(羽盖、旌旗皆用青蓝),四马若飞,铙鼓鸣镝之声,轰隐黄埃中。锦衣玉带跨握刀者,夹左右驰,厨传优伶、百戏、舆隶(车夫)相随,属以万数”。朝中事无巨细,必派人持章奏,飞驰至魏忠贤面前,经其批复,方能办事。是则朝廷上下,“只知有魏阉,不知有皇帝矣”!魏忠贤所过之处,“士大夫遮道拜伏,至呼九千岁,忠贤顾盼未尝及也”⑩。> > 天后六年(1626),浙江巡抚潘汝桢,在西湖首创为魏忠贤建生祠。从此各地寡廉鲜耻之官吏竞相效尤,以至魏忠贤生祠遍天下,上至督抚大吏,下及武夫、贾、诸无赖子亦各立祠颂德。都城则数十里间,祠宇相望。每建一祠,多者费银几十万两,少者亦几万两,“穷极工巧,攘夺民田庐,斩伐墓木,莫敢控诉”。阉党为在开封建生祠,竟拆毁民房二千余间,建九楹大殿,形似皇宫。或有迎魏忠贤塑像进生祠时,至行五拜三叩首礼。而监生陆万龄竟 ... 胡言:“作《春秋》,忠贤作《要典》;孔子诛少正卯,忠贤诛东林。”建议以魏忠贤配享孔子。阉党还强迫百姓尊奉魏阉,凡入祠不拜者,均处以死刑。> > 魏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魏忠贤及客氏之弟侄亲朋,亦皆平步青云,高官厚禄。其侄魏良卿、魏良栋、侄孙魏鹏翼分别被封为公、侯、伯,而后又分别被加封为太师、太子太保、及少师。而“时鹏翼、良栋皆在襁褓中,未能行步也”。> > 天启七年(1627)八月,熹宗去世,无子,五弟信王朱由检嗣位,以明年为元年,是为思宗,世称崇祯帝。信王未登位前,深知魏忠贤之恶,及登位,魏忠贤失去靠山,其党自危。十一月,崇祯帝安置魏忠贤于凤阳,不久命逮捕。魏忠贤行至阜城,自缢身亡。诏磔其尸,悬首河间,笞杀客氏于浣衣局。崇祯二年(1629),命大学士韩等审定逆案,凡党附魏忠贤者均列为逆党,处死、充军、罢官者共二千余人。> > 至此,“尽逐忠贤党,东林诸人复进用”。> > 魏忠贤已死,而阉党与东林党的斗争仍在继续。> > 注释> > ①《明史》卷三四○《宦官一》。> > ②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卷五上。> > ③《明史》卷三五○《魏忠贤传》。> > ④《三朝野苑》卷三。> > ⑤⑥《明史》卷三五○《魏忠贤传》。> > ⑦九锡文,古代帝王赐九锡予权臣时的诏书。内容皆谀颂权臣功德之词。> > ⑧《明朝小史》卷一三《天后录》。> > ⑨《明史纪事本末》卷七一《魏忠贤乱政》。> > ⑩《明史》卷三五○《魏忠贤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