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王夫之

王夫之

  王夫之(汉语拼音:Wang Fuzhi;1619~1692),明末清初思想家。湖南衡阳人。字而农,号姜斋,中年别号卖姜翁、壶子、一壶道人等。晚年隐居湘西蒸左石船山,自署船山老农,船山遗老、船山病叟等,学者称船山先生。出身于没落地主知识分子家庭。自幼遍读群经,14岁入县学。青年时代,一方面留恋科举仕途,另一方面立志匡时救国,组织“行社”、“匡社”。崇祯十五年(1642),在武昌考中举人。翌年张献忠农民军入衡阳,邀王夫之加盟,他佯装伤病相拒。清军入关后,上书明朝湖北巡抚,力主联合农民军共同抵抗清军。

  顺治四年(1647),清军攻陷衡阳,王夫之的父亲、叔父、二兄在战乱中蒙难。次年,他与好友管嗣袭等在衡山举兵抗清,后失败投奔南明。此期间他结识了方以智等。嗣后被任命为行人司行人,为弹劾权奸事,险遭残害,经农民军领袖高一功营救脱险,逃归湖南,入隐耶姜山。顺治九年,李定国率大西农民军收复衡阳,又派人招请王夫之,他托辞未就。从此隐居湘南一带,经历了3年流亡生活。他更名改姓,假扮瑶人,隐居荒山破庙中。其后移居常宁西庄源,以教书为生,其间撰成《周易外传》、《老子衍》两部著作。51岁时自题堂联“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71岁时自题墓志铭:“抱刘越石之孤忠”,“希张横渠之正学”。

  王夫之博通经学、小学、子学、史学、文学、政法、伦理等诸学,兼通天文、历数、医理、兵法及至卜筮、星象之学,且留心当时已传入的西学。其著述传世的有73种,401卷,散佚的约20种。主要哲学著作有《周易外传》、《周易内传》、《尚书引义》、《张子正蒙注》、《读四书大全说》、《诗广传》、《思问录》、《老子衍》、《庄子通》、《相宗络索》、《黄书》、《噩梦》、《续春秋左氏传博议》、《春秋世论》、《读通鉴论》、《宋论》等。

  王夫之的著作生前皆未刊行,辞世后,其子王敔选刻的10余种也流布甚少。 ... 战争后,王夫之的著作受到重视,被汇编成《船山遗书》多次出梓,流传海内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他的著作出版、佚文的收集刊印得到重视。

  “太虚一实”的本体论 王夫之继承张载的“气”论,认为宇宙除“气”以外,更无他物。“太虚,一实者也”,即“气”是一种实体,“气”之“实”又是“实有”的,“从其用而知其体之有”。在理气关系上,他认为“理依于气”,“气”是“实有”的体,“理”是“气”的规定、规律。他强调讲心、性、天、理等问题必须从“实有”之“气”出发,否则就是空无一物的妄论。在道器关系上,王夫之认为“无其器则无其道”,道在器中,实存的只是器,“天下惟器而已矣”。“道者器之道”,道不是单独的实存,而是通过实有之器体现的,“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黄宗羲

  “太虚本动,天地日新”的动静观 王夫之提出“物动而已”,宇宙万物是动以入动,没有停止、间断,在这种不间断的动中,世界生生不息。与传统儒家、道家重“静”说不同,他强调“动”是“恒”,“静由动得”,“静”是相对于“动”而言的,一切无不在动。他发展了张载的气化论思想,强调“天地之化日新”,事物是“推故而别致其新”而“实有”的。事物是生生日新的存在。他进一步认为“物动”而“日新”的内在机理在于二气“必相反而相为仇”,同时“相反而固会其通”。王夫之认为阴阳二气之相反又相通,是一致的。他认为合分相即。一方面,在其分处即有合;另一方面,在其合处已有分。他还认为阴阳是相分的,但又是恒通的,分中有合。二者不是对立相迫的,而是即分即合的,此即是“恒常”。

  “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的知识论 王夫之改造了佛教哲学的“能”、“所”概念。“所”指知识活动的对象,是实有其体的,“能”则是知识活动主体功能,是实有其用的,二者的关系是“因所以发能”,“能必副其所”。客观世界是知识活动对象,知识活动对象是知识活动的前提。在知行关系问题上,王夫之认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行中有知而知可以相对独立,不与行相比肩。他从现实经验层面上强调“行”的重要性。同时他又认为“知行相资以为用”,在知行的逻辑关系上,强调知行是互为条件的,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他还指出:“知之尽,则实践之。”认为人的知识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能“竭天”即穷尽对事物的认识的。人的知识活动是主体的能动,在“实践”中“知行相资”,由“知行相资”可以达至“知之尽”,知之尽还要实践之。

  “理势合一”的历史观 王夫之认为历史的发展“只在势之必然处见理”,是有自己的法则和必然性、规律性的。“势”是一定如此,不可逆转的趋势,“理”是规律性。他认为“理”与“势”是不可分的,二者相辅相成,是“理成势”、“势成理”的关系。他认为社会历史是十分复杂的,但是“推其所以然之由,辨别不尽然之实”,就能够把握历史发展的“理”、“势”。在历史发展的“理势合一”理解中,王夫之尤其强调在“民心之大同”处见“理”、“势”。他继承发展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认为民之“视听”、“聪明”、“好恶”、“德怨”、“莫不有理”,民心民意即是历史的“理”、“势”所在。在这个意义上他说“即民以见天”,“举天而属之民”。即民即天,民是历史“理”、“势”的载体。他继而提出“重民”、“畏民”的主张。

  “有欲斯有理”的伦理思想 王夫之认为“性者生理也”,人的生命生活本身就是性之所在,包括人的生理、心理欲望等,人之性是不能抛开“饮食起居、见闻言动”来谈的。他认为人之“所欲斯有理”,物质生活、饮食、男女之属是“人之所大共”。他认为人的道德义理与物质欲望不可以分为两截,必须“珍生”、“贵义”相一致,义与生的任何断裂,都不是真实的“性”。王夫之还认为人之性是“日生日成”的,是生动、具体的,不可僵死地对待,远古之时的人之性与当今之时的人之性有不同的历史内容。王夫之的理欲一致的思想,具有启蒙思想的特点。

  “内极才情,外周物理”的美学思想 王夫之认为美“虽有在心、在物之分”,是才情与物理的统一,诗艺之人要发明才情以内极之,又要用于外物之理,使二者融于一炉,浑然一体,从而“体物而得神”。王夫之的才情与物景相交融的美学思想,影响了晚清王国维。关于艺术创造问题,他主张“即目”、“直寻”,强调即物以直截感悟,反对“以名言之理相求”。

  王夫之的思想是他所处的“天崩地解”时代的思想集大成,具有丰富的内容、邃远的深度和鲜亮的时代气息。他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谭嗣同诗赞曰:“万物招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他称王夫之是五百年来真正通天地人之故的第一人。章太炎则颂曰:“当清之季,卓然能兴起顽儒,以成光复之绩者,独赖而农一家而已。”

“王夫之475243” 27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王夫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10.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 ”颜值逆天”的文物?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拜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所赐,每当有文物亮相,都不知会惊艳多少观众的目光。

随机推荐

  1. 大岛浩为何将情报出卖给了德国 大岛浩战后审判结果如何

    在里宾特洛甫的引见下,大岛浩与希特勒举行了秘密会晤,从此成了希特勒的忠实信徒。1938年,大岛浩升任日本驻德国大使。大岛浩发出的密电几乎都被美国人截获。1941年6月6日,大岛浩向东京发电报,称纳粹德国将于6月22日向苏联开战,结果这条重要情报落到了美国人手里。大岛浩只得和妻子一起前往奥地利避难,但在十几天后被盟军逮捕。

  2. 31个末日预言大盘点

    他们只是在第一个千年到来前夕散布世界末日言论的无数信徒的一部分。波提切利曾用希腊文在油画上题词,将16世纪初期称之为世界末日来临前的一个时期,也就是所谓的“苦难日”,并预言基督将于1504年左右再临人世。

  3. 梦境解析:易守烂桃花的人 -周公解梦

    没办法,其实,梦频就是制造悲剧的,从一开始的选择,到后面的结果。只是,梦频的人不一定就是坏人哦,因为太多梦频的人是好过了头,所以,对于桃花缘,也就不懂选择,不懂拒绝,哪怕是地痞流氓,也能很快转变思维喜欢上,因为大脑被太多乱七八糟的梦境占领,其他部分也就更不善于理智思考了。预示即将飞来横祸的梦境-周公解梦

  4. 梦见捡水晶

    周公解梦梦见捡水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捡水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龄齿】的意思是什么?【龄齿】是什么意思?

    ●清孙枝蔚《卫武公规箴图》诗:「古来富贵场,龄齿罕与齐。大德者必寿,斯言不我欺。」★「龄齿」在《汉语大词典》第18253页第12卷1452参见:龄齿

  6. 力倍功半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形容费力大,收效小成语出处:明刘基《赠陈伯光诗序》:“防微遏几,百病不生。几动形见,力倍功半。”

  7. 树的根

    树的根有一个人问释迦牟尼佛说:「为什么想成佛,一定要立下志愿普渡众生呢?」佛回答说:「就拿一棵树来说,众生是树根;菩萨是树的花;佛的是树的果。要想开花结果,一定要努力灌溉树的根,爱护它、照顾它,否则,根部一受损害,树就要枯萎了,又怎能开花结果呢?」智慧小语:我们都是一整体,如果人人都只为自己着想,社会就变得自私自利。

  8. 悭贪盲报

    悭贪盲报净严明伦月刊89期1979/9从前佛在世时,舍卫国中有一位财主名叫难陀,很富裕,金银珍宝、象马车辆、奴仆婢女、衣服、装饰品、田地产业不可...,国中没有比他富有的。虽然是大富翁,却没有信心,悭吝贪求、嫉妒他人。门阁有七层,命令守门的人:有人来乞求,一概不能让他进来。家中庭院上空,装了铁笼,恐怕有飞鸟来吃谷类,四面墙底下用水泥封闭,恐怕老鼠穿孔,损害财物。

  9. 碎身粉骨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uìshēnfěngǔ【解释】身体粉碎。指死亡。多指为某种目的而献身。【出处】《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暂愿不为(违)于说者,碎身粉骨效驱驰。”【例子】北苑研膏,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宋·秦观《满庭芳·咏茶》词【相关】百度“碎身粉骨”

  10. 拜年短信祝福语

    拜年短信祝福语踏雪进村慰孤寡,浓浓爱心烙脚下。新年祝福语_当团聚的酒杯还未举起、当春节晚会还没开播、当除夕的钟声尚未敲响,让我向您和家人先送去新年祝贺:春节快乐,幸福,并向您和家人拜年。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