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宰相裴休送子出家(图文)

民间故事《白蛇传》里镇江金山寺的法海和尚在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载,法海俗姓裴,是唐宣宗时宰相裴休之子。他初来金山时,寺庙倾毁,杂草丛生,半山崖有一条白蟒蛇经常出来伤人,百姓不敢上山烧香。法海勇敢地与白蟒斗法,将白蟒赶入江里。他燃指一节,立志修复古刹。在僧徒和周围群众的支持下,法海修庙盖屋重续香火,被称为“开山裴祖”。而流传民间的《白蛇传》中那个神通广大、干涉青年婚姻的法海和尚只是托名讹传而已,与法海禅师无涉,也算是“身后是非谁管得,满场听说蔡中郎”的另一个版本。 裴休送子出家 1、裴休送子出家 法海禅师之父裴休,是唐朝一代名相,字公美,唐代河内(河南济源)人。进士出身,官至宰相,虔信佛法,尤好参禅。裴休在禅宗史上,与当时的庞蕴、白乐天、李翱、陆亘大夫等居士齐名,均为著名的大居士。他与沩山灵祐同门,精通《华严》教旨与禅宗心要。 裴休在宰相任上,操守严正,著述颇丰,被宣宗称誉为“真儒者”。裴休在任“宽惠仁厚、屏息贪欲,更不贪恋钱财、不弄权术、不食荤腥”,常散私财用于施舍、兴学、修寺等善行。武宗灭佛时,裴休以重臣之职,尽抛功名利禄,赤心一片,卫护圣教,使佛教在短短几年内复兴。 裴休送子出家的因缘是由于皇子重病,看尽天下名医均不奏效,有高僧点拨:远离红尘,可得性命。裴休闻知,便决定让自己的儿子代皇子出家,一来解皇上之忧,尽臣子之忠;二来可使自己的孩子解脱红尘之苦;三来也了却自身入佛门修行之愿。对此举动,皇上大为感动,以重礼相待。裴休亲自送子入住沩山密印寺。住持灵祐闻讯大喜,曰:“宰相之子代皇子出家,功德无量,出家敝寺,为山门大壮颜色。”遂赐号“法海”。 裴休的儿子裴文德年纪轻轻就中了状元,皇帝封他为翰林学士。但裴休不希望儿子少年得志,便利用代皇子出家的机缘送子出家,并作了《警策箴》,劝勉其精勤向道,莫荒废出家修道的大好机缘。 汝及出家须立志,求师学道莫容易。 烧香换水要殷勒,佛殿僧堂勤扫拭。 莫闲游,莫嬉戏,出入分明说处去。 三朝五日不归家,妙法何曾闻一句。 敬师兄,训师弟,莫在空门争闲气。 上恭下敬要谦和,莫轻他人自逞势。 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 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 荣华止在紫罗袍,有道何须黄金贵。 解三空,明四智,要超初果至十地。 礼观音,持势至,别人睡时你休睡。 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 点明灯,换净水,礼拜如来求智慧。 报答爹娘养育恩,天龙八部生欢喜。 细读这首《警策箴》,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个年迈的父亲在孩子出家前略显絮叨的叮嘱:在寺院中要勤快,烧香换水、扫洒殿堂、修学诵经,不要偷懒。举止要从容文雅,不要顽皮嬉戏。出门办事,应当向寺院执事说明去处。与人相处,要尊老爱幼,谦恭礼让,不要因为自己出身显贵而自大逞强。其中,“莫在空门争闲气”一句说得真是既亲切又智慧。 考虑到儿子过惯了好日子,一入佛门肯定会有所不适应。裴休告诫儿子在佛门中过的是粗茶淡饭、粗布麻衣日子,应该随缘随分,不可贪求衣食的享受,要看破“紫罗袍”与“黄金贵”这些世间荣华的虚浮,应该真正用心修道,精勤用功,礼拜如来,求得智慧,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若能如此,则天龙八部都会欢喜赞叹。 2、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 裴休的佛法修学境界,草堂寺的宗密法师是这样评价的: “吾与裴公交佛道久,已知其入佛门、到佛境;及览《劝发菩提心文》,知其为佛使、行佛事……今裴公所得、所行、所演、所劝……所谓洞了自心、德等于佛,非心外求也。洞了形识、空如幻化、非自计我……” 虽然如此,但作为有情众生,在送子出家这件事上,裴休仍与世间任何一个父母一样,内心充满了不舍之情。在作为佛弟子的裴休看来,出家是一件很荣幸的事。但作为一个父亲,当他真正送子出家时,面对父子亲情,裴休的心情仍然是复杂的。他一方面希望儿子能够虔心修道,求出轮回,广度众生,报答父母之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父亲,将儿子送入佛门,仍然难以割舍这份亲情。在另外一首诗中,就反映了他这两种心情。 含悲送子入空门,朝夕应当种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染,道心须向岁寒存。 看经念佛依师教,苦志明心报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人间天上犹称尊。 “含悲”二字在此处显得非常真实,真所谓“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在这首诗中,裴休仍是苦口婆心地劝诫儿子要常怀善念,种下善根,切忌身在佛门,心随世间之财色名利,辜负了自己出家修道之本意。在修道方面,应当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坚贞不屈的品行。勉励儿子立大志、成大器,修行证果,报答国土恩、父母恩、师长恩、众生恩。 裴文德毕竟是宰相之子,状元之身,出家之初,面对寺院的苦行生活,不免发发牢骚。有一天,估计是挑水累了,就随口吟诗:“翰林挑水汗淋腰,和尚吃了怎能消?”寺院住持和尚灵祐禅师听了,微笑着随口说道:“老僧一炷香,能消万担粮。”裴文德听后,深以为愧,从此收摄身心,苦劳作役。 裴休还有一首诗是谈到送子出家的事情: 江南江北鹧鸪啼,送子忙忙出虎溪。 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 在江南江北鹧鸪啼鸣的时节,裴休陪同儿子到江西庐山东林寺参访,诗中是以“虎溪”代指庐山东林寺。后两句“行到水穷山尽处,自然得个转身时”,颇具禅机,于山穷水尽的绝境之时,自然会得个峰回路转的消息。与其说这是在鼓励儿子在修道的路上坚持不懈,不如说这是裴休在参禅悟道中的心得体会,所谓“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裴文德堪称大器,没有辜负父亲的一片苦心。他在离开庐山之后,又来到江苏镇江市俘山的泽心寺修禅。当时建于东晋时期的泽心寺濒临倾毁,破烂不堪。法海发誓要修复寺庙,为表决心,他燃指一节,身居山洞,开山种田,筹资修庙,并精研佛理。一次,法海在修寺挖土时意外挖到一批黄金,他不为金钱所动,将其上交镇江太守李琦。李琦将此事上奏皇上,唐宣宗深为感动,敕令将黄金发给法海修复庙宇,并敕名金山寺。从此泽心寺改名金山寺,裴休的儿子法海禅师也成了金山寺的一代祖师。(文:灵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宰相裴休送子出家(图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梦见骨骼

    周公解梦梦见骨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骨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猴子的心

    >“猴子老友,谢谢你啊,”鲨鱼说,“我一直吃鱼,别的啥也没尝过,腻味死了,这果子真是香甜可口。”>一开始,猴子比他原来想象的还要害怕,因为鲨鱼的脊背滑溜溜的抓不住,而且他们在深蓝色的海水里游得又是那么快。>要是这猴儿的话不假,到那时自己的同族们会如何大发雷霆,鲨鱼心里可再清楚不过了。>鲨鱼箭一般破浪游去,猴子趴在他的背上,暗自庆幸。

  3. 丘吉尔忽视中国军民抗战成果,中国 ... 将如何“反击”?

    从1937年起,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已达6年。丘吉尔的演说完全无视中国人民长期、英勇的抗战自救历史,以高傲的姿态声称将在击败德国后到东方去“拯救中国”。宋美龄听到丘吉尔的演说后,即深感有加以驳斥的必要。国际联盟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标榜“促进国际合作,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实际上成为巩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体系的工具。美国国务卿赫尔告诉宋美龄,罗斯福正设法邀请美国“行政负责人”发表演说,“对付英国”。

  4. 唐玄宗晚年为何遭冷落?唐肃宗和唐玄宗的关系是怎么闹僵的?

    唐肃宗和唐玄宗的关系是怎么闹僵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被迫禅位唐肃宗李亨,导致唐肃宗成为唐朝第一位在京师外登基的皇帝。后来唐肃宗任命郭子仪和李光弼等将领讨伐叛军,此后成功收复长安、洛阳两京。不过唐肃宗和唐玄宗的关系并不好,唐玄宗晚年遭到冷落,父子关系一直没得到缓和。这一分裂阴谋,对于肃宗来说,犹如雪上加霜。水王大怒,遣将分兵袭击吴郡、广陵,接着攻取当涂,江淮地区大为震动。

  5. 丘处机是谁?武功如何?丘处机简介及怎么死的

    后来郭靖的出现,更衬托出丘处机武功极其差。>历史上真的有丘处机这个人,历史上的他也是全真教的道士,在道教历史和信仰中,丘处机被奉为全真道「七真」之一,以及龙门派的祖师。1203年刘处玄逝世,丘处机成为全真道第五任掌教。1227年农历七月初九日,丘处机在长春宫宝玄堂逝世,享龄80岁。

  6. 巨蟒吞下,吐出更大的巨蟒

    据当地新闻网站《新日报》报道,一条巨蟒最近被拍到吐出另一条更大的巨蟒。蟒蛇不仅能吞下大型动物,甚至在某些可怕的情况下,还能吞下人类。与人们普遍认为的相反,蛇不会为了吞下大型动物而松开它们的下巴。这两个下颚不是像我们的一样由一个坚硬的[关节]连接在一起,而是由一个允许它们分开的弹性韧带连接在一起,格雷戈里说,为了吞下比自己更大的蛇,之前的生命科学报道,较小的蛇迫使猎物的脊柱在波浪中弯曲。

  7. 梦见香椿树

    周公解梦梦见香椿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香椿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老婆怀孕大肚子

    周公解梦梦见老婆怀孕大肚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老婆怀孕大肚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梦见白杨

    周公解梦梦见白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白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饥荒年代,粮仓满是最大的奢望

    布谷鸟叫了,麦子收割了,新麦就要入仓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