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古代人名特点_姓名测试

  我们中华民族有数千年的文明史。几千年来,人名从产生到发展,基本格局大体不变。具体到每个朝代,名字则表现得有所不同。一般说来,古人的名字较为复杂,人们不仅拥有像今天一样的幼名、学名,而且还有今天已经被淘汰的字、号等。其中‘。字’,是古时人名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与“名”同样重要。

  今天我们常说的“名字”,实际是古人“名’,和“字”的合称。当然,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的,在我国历史上的不同时期,起名特点并非完全一样。我国人名最早有规律可寻的是夏代。当时人崇拜太阳,通行的历法是干支纪年,因此,当时夏代的君主和贵族都喜欢用天干起名。据 《 史记 · 夏本纪 》 记载,夏代的君主名字有太康、仲康、少康等人,据陈梦家在 《 殷墟卜辞综述 》 一书中的考证,这些名字中的“康”字即“庚”字,是传说中的十个太阳(天干)之一。此外,夏代君主的名字还有孔甲、撤甲、履癸等,名中的“甲”、“癸”也都是天干。至于商代君主,起名时也都继承了夏代君主的这一习惯,无论是开国之君商汤(又名太乙)还是亡国之主帝辛(即殷封王),其间29 位君主,无不以天干命名。

  当时的贵族也效法这种做法,在名字中使用天干,如祖己、父癸、虎父丁、弓父庚等,都是如此。到了周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繁衍,起名的 ... 也日臻完善。正如 《 通志 · 氏族略 》 所说的那样,当时的君主“生有名,死有溢;生以义名,死以义溢。生曰昌、日发,死曰文、曰武。微子启,微仲衍,箕子,比干,皆周人也。故去其甲乙丙丁之类,始尚文焉”。这里“尚文”的意思即不再像夏商人那样只知道用天干起名,无论怎样变化也只有那十个表示天干的字,显得过于质市卜而是开始注重文采,所起的名字如昌、发、启、仲衍、箕子、比干等既富于变化又含义丰富,其文化色彩丰富了许多。正是由于周代人起名出现了上述这些变化,其结果不仅导致大量庄重、新颖名字出现,而且还促使我国最早的起名原则诞生。这种起名原则是专门针对王公贵族起名而制定的,又被称为“五则六避”。据 《左传 · 桓公六年》 记载,周代人起名的原则“有五:有信,有义,有相,有假,有类。

  以名生为信,以德命为义,以类命为相,取于物为假,取于父为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周人以讳事神,名,终将讳之。故以国则废名,以官则废职,以山川则废主,以畜牲则废祀,以器币则废礼。晋以嘻侯废司徒,宋以武公废司空,先君献、武废二山,是以大物不可以命。” 《 论衡 · 洁术篇 》 也记载,周代人“立名也,以信、以义、以相、以假、以类。以生名为信,若鲁公子友生,文在其手曰‘友’也。以德名为义,若文王为昌、武王为发也。以类名为象,若孔子名丘也。取于物为假,若宋公名柞臼也。取于父为类,有似类于父也”。

个性女孩名字_姓名测试

  上述是说,周代人起名原则中的“五则’,是指名字的五个方面的来源,即“信,,、“义”、“相”、“假”、“类”。“信”指孩子身体上的某些特征,如眼睛大、皮肤白、身体胖等,根据这些特征可以使起名找到灵感;“义’,是指孩子表现出的某些天赋,如机灵、好动、文弱等,也可以作为起名的参考;“相”是指孩子的相貌,有美、丑之别,也可以据此考虑起名;“假”是假借,可以假借其他事物进行起名;“类”是相似,是说可以用与孩子特征相近似的办法起名。至于“六避”,则是说由于王公贵族都是有身份的人,在他们出生时便注定要做王公贵族,他们的名字是一般人不得随意叫的,必须加以避讳。为了便于将来避讳,在起名时便要考虑六个因素,避免用国名、山川名、官名、疾患名、祭品(畜牲)名、祭器名起名。

  因为国名、山川名、官名都很常用,疾患名显得不雅,祭品名、祭器名太过于庄重,都不便于避讳,所以都在“六避”之列。上述“五则”、“六避”在今天看来确实显得有些烦琐,但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当时讲究宗法和礼治的社会背景下,用以指导或规范起名的确有其现实意义。而在上述原则约束下所起出的名字,如姬发(周武王)、孔丘(孔子)、庄周(庄子)、李耳(老子)、屈平(屈原)、宋玉等或各具特色,或优美动听,与夏商时期单调的名字相比的确前进了一大步。

  周代的起名特点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及秦朝以后,直到汉代才有所改变,进而把这种变化延续到汉代以后。汉代人起名除袭用旧法外,又增加了一些诸如尊老、排行、美艳等 ... ,一些较有影响的人在使用名的同时又有了字。当时人喜欢使用“德”、“卿”、“君”、“敬”、“礼”等尊老字,“幼”、“伯”、“叔”、“仲”、“次”、“少”等排行字,“巨”、“康”、“玄”、“成”“高”、“通”等美艳字。当时人们起名最常用的字,主要有君、公、翁、元、长、吉、卿、宾、郎、寿、敞、章、昌、震、赐、孙、房、士、民、彦、景、大、伟、巨、威、灵、茂、世、永、初、玄、宝、道、德、义、惠、孝、恭、慈、敬、文、正、宣、修、秉、奋、熊、忠、亮、牧、宝、让、奉、里等。另外,由于当时是经历了长期战乱分裂以后的国力上升和繁荣时期,人们普遍具有渴望建功立业以报效国家的社会责任感,在名字L 也体现了这种时代精神。有些人注重对国家的贡献,起名孔安国、赵充国、于定国等;有些人景仰过去的英雄人物,起名陈汤、赵尧、张禹;有些人尚武,起名苏武、班彪、夏侯胜;有些人气概豪迈,起名孔奋、魏霸、法雄;有些人德操卓苹,起名曹操、董卓、庞德;等等。这些,无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两汉之际,当政的王莽推行双名改单名政策,强行把那些双名的人改为单名。在王莽看来,“秦以前复名盖寡”,于是便下令禁止使用双名,把单字以上的名字通通视为“恶名”。在此影响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的人们起名全都采用单名,只是在起字时才用双字。当时的匈奴单于原名囊知牙斯,听说内地取消双名后,主动要求把名字简化为单字“知,。另有王莽的长孙王会宗,本来随例改名王宗,后因企图谋反,不仅事败 ... ,而且名字也被恢复了双名,以示惩罚。像这样对起名用字的一减一增,表现了强烈的褒贬意向,人们从此有了“起双名是低贱的”这一观念,很少再有人用双名。这种风气一直持续了300 多年,到南北朝时期才略有改观,隋唐五代时进一步改变,从宋代开始才有更多的人使用双名。

  因此,起单名便成了东汉至宋代以前近千年间人们起名的最大特点。尽管其间的某些人偶而有使用双名的情况,但几乎都有各自的特殊原因,属于基本特点以外的特殊情况。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起名的特点基本延续了此前的习惯,所起名字的含义多为报效祖国、光宗耀祖、绍兴家业、安国宁邦之类,在形式上基本都是单名。当然,由于这一时期基本处于战乱之中,人们的思想习惯不再像周朝或两汉那样被严加束缚起来,加上又有道教的形成和佛教的传人,在起名上也出现了相对自由或多样化的特点,起的名字也大多打上了时代烙印。如当时新出现的起名特点之一便是喜欢重复用字,另一个特点是喜欢在小名前加“阿”字,甚至连魏武帝曹操这样的人也有一个叫“阿瞒”的小名,其时代特征十分明显。此外,这一时期还有人喜欢在名字中加上“之”字,或加上表明自己宗教信仰的字,也成为一种新现象。其中,用“之”字起名的突出例子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及其子孙。王羲之的名字是羲之,7 个儿子的名字分别是玄之、凝之、涣之、肃之、徽之、操之、献之,两位孙子的名字是祯之、靖之,两位曾孙的名字是翼之、悦之。如此祖孙4 代相继,被认为是当时的典型事例。

  • 共2页:
  • 1
  • 2
  • 下一页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古代人名特点_姓名测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3.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4.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5.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6.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7.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8.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9.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10.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随机推荐

  1. 明清时期没有市区的建制,只有县,那通常说的府城是什么?

    明朝和清朝的行政区划比较像,通常是三级规划,省下面的府或者州,再下面则是县,但是这里有一个冷知识可能很多人就不清楚了:明清两朝府下面的建制一般都只有县,并没有所谓的市辖区。

  2. 去故纳新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qùgùnàxīn【解释】犹言去旧迎新。【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去故纳新”

  3. 梦见阴茎断了

    周公解梦梦见阴茎断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阴茎断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把皇位让与李隆基,造就一个开元盛世,他的陵墓里有唐陵壁画之最

    开始我今天的游记前,我先卖个关子: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帝陵”,整个规格是按帝陵制而建,但里面葬的却不是皇帝,可史上称其为「”让皇帝”。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陵墓,就是陕西浦城的惠陵,里面葬的是唐让帝李宪--唐朝第五位皇帝李旦的长子、李隆基的大哥。李宪让位在平定韦后之乱后,唐睿宗李旦在立皇太子时犯难了,据《新唐书·让皇帝宪传》载:"睿宗将建东宫,以宪(李宪)嫡长当为太子,而楚王(李隆

  5. 顽倔不驯的车匿

    车匿是陪伴悉达多王子离开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时的侍者,当悉达多王子究竟证悟,成为佛陀时,车匿也出家为比丘。虽然佛陀多次劝诫,车匿仍我行我素,继续诟病、毁谤舍利弗与大目犍连。佛陀入灭的前一夜,唤阿难到床边来,并告诉阿难在他入灭后,默摈车匿,也就是说所有的比丘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请他参与任何事。佛陀入灭后,车匿领教到其他比丘对他的态度后,深切后悔过去错误的言行举止,因此向僧伽认错和致歉。

  6. 剪须和药的成语意思及歇后语 | 成语大全

    比喻上级体恤下属成语出处:《新唐书–李勣传》:“帝乃自剪须以和药,及愈入谢,顿首流血。”

  7. 男人梦见女人阴部

    周公解梦男人梦见女人阴部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男人梦到女人阴部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关于淡然的说说 爱过知情重,醉过才知酒浓-感人的情话

    慢慢的度过自己的人生。而所谓的回头,只不过是丢掉了白天的太阳之后,又错过了夜晚的星星。我对这种情形感到悲哀又感到满意。人前不会做人的,才是正直。背后说你坏话的,才是刀刀见血。眼前得罪人不可怕,不知不觉中得罪人才是最要命。

  9. 梦见芝麻种植

    周公解梦梦见芝麻种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芝麻种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吃枣子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吃枣子,预示着你可能会患胃病,小心饮食。梦见吃甜枣子,预示著勤俭持家会给你带来收获。病人梦见吃枣子,预示著身体很快会恢复健康。梦见吃枣子是什么意思(摄图网)女人梦见枣,预示着你要戒斋。商人梦见吃枣子,预示着你生意会扩大,业务会有大发展。梦见卖枣子,预示著名声扩大,会成为大受欢迎的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