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周代我国已有食品安全法律

  周代,尽管囿于技术落后及交通不便,食品安全事件似乎不多,但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还是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主要是以初级农产品的直接采摘、捕捞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

  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为:「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粥于市。」(《礼记·王制第五》)这里所讲的「不时」是指未成熟。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周代,五谷果实未成熟时,是严禁进入流通市场的,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未成熟的果实引起食物中毒。这一规定被认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此外,为杜绝商贩牟利而滥杀禽兽鱼鳖,周代规定:「禽兽鱼鳖不中杀,不粥于市。」(《礼记·王制第五》)即不在狩猎季节和狩猎范围的禽兽鱼鳖,不得在市场上出售。

  唐朝时法律最为严格

  汉唐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展,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空前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

  汉朝是对有毒食品处理方式规定最为明确的朝代。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意思是,如果有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的,应尽快将变质的食品焚毁,否则将处罚肇事者及相关官员。

  而在唐朝,相关的法律也极其严格。《唐律疏议》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从《唐律疏议》的规定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却不马上焚烧销毁的,构成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明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变质食品,以去后患,否则杖打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须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具体说,凡故意以有毒脯肉馈送或出售,导致使用者中毒的,食品所有者要被判处徒刑一年;使人中毒身亡者,要被判处绞刑。而他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了未被焚毁的有害食品而造成死亡的,食品所有者以过失杀人论罪,要支付一定的金钱来对受害人进行赔偿;他人窃盗而食致中毒身亡的,食品所有者不负责任,但须杖九十。

  当然,如果将有毒的食品拿给尊长卑幼食用,欲加杀害他们的,就不援引此项法律,刑罚将更重,对馈食尊长者准谋杀尊长罪,馈食卑幼者依故杀卑幼科。《唐律疏议》云:「其有害心,故与尊长食,欲令死者,亦准谋杀条论;施于卑贱致死,依故杀法。」

  《唐律疏议》中「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与《二年律令》中「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熟)燔其余」的规定是完全对应的。

  不过,唐律条文要比汉律条文的规定更为详尽周密。《二年律令》中「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臧(赃),与盗同法」的规定,似乎更加注重对犯罪者以价值追求为出发点的经济动机的追究,而《唐律疏议》更加强调追究犯罪者行为对生命的伤害。《二年律令》中有关「其县官脯肉也,亦燔之」的规定,以及「吏主者」也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内容,则是《唐律疏议》中所没有的。

  宋代利用行会保证商品质量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其所著《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繁荣。书 *** 提到一百多家店铺和行会,其中专门的酒楼、食店、肉行、饼店、鱼行、馒头店、面店、煎饼店、果子行等就占半数以上。此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在大街小巷和各大饭店内贩卖点心、干果、下酒菜、新鲜水果、肉脯等小吃零食。

  周密在其所著《武林旧事》里,追忆了南宋都城临安的城市状况,提到了临安的各种食品市场和行会,如米市、肉市、菜市、鲜鱼行、鱼行、南猪行、北猪行、蟹行、青果团、柑子团、鲞团等。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不法分子「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巧其言词,止于求售,误人食用,有不恤也。」(《袁氏世范·处己》)有的商贩甚至通过使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的伎俩牟取利润。

  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食品质量问题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亦有职。医克择之差,占则与市肆当行同也。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都城纪胜·诸行》)让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亦称「行首」、「行头」、「行老」)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

  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给予严惩。《宋刑统》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盗而食者不坐)。」

  「重典」与行会管理值得借鉴

  从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其有关法律举措来看,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首先,古代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行为都施以「重典」,规定以有毒食品致人死命者,要被判处绞刑。即使他人盗食有毒食品致死,食品所有者也要被科以笞杖之刑。

  其次,为防止引起食物中毒,周代禁止未成熟的果实进入流通市场。宋代不仅对变质食品的安全施以重典,而且对食品掺假等质量问题也很关注。可见,古代 *** 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强调的不仅仅是食品卫生、食品安全,而且对掺假等食品质量问题的监管也毫不含糊。

  第三,古代 *** 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管的同时,还引入了行会管理,通过行业自律,对食品质量进行把关并监察其不法行为。这也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重构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唐朝食品安全法律最严:售有害食品可处绞刑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一生几乎没有打赢过官司的传奇律师—张思之

    提起张思之先生,恐怕现在并没有多少人知道。作为律师,张思之并不特别为公众所知,所办案件也多因敏感而少有公开,更不为媒体报道。

  2. 揭秘:中国《继承法》诞生的背后,有这样一个故事

    张荆律师告诉记者:没有当事人自己的事前安排,在继承法也没有出台的情况下,当时是没有关于法定继承代位继承的先例。像曾昭抡这样没有孩子,却有这么多的财产,再加上曾先生和他的妻子两边的亲属又都比较多,这就凸显出来我们的继承法其实是一个缺位的空白的状况。1985年10月1日,《继承法》正式实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将私有财产合法继承给子女和其他亲属的权利,《继承法》确立了四项原则。

  3. 睡虎地秦简说秦朝徭役遇雨免罚,那么是陈胜和司马迁撒谎了吗?

    过去我们对秦朝的认识,一般来源于传世文献资料,而这些资料又大多从汉朝人的角度来描述,最典型的就是《史记》。

  4. 纽约周刊「 ”曾格案”:「 ”新闻自由”的立法原则是怎么产生的

    马克思在《论普鲁士书报检查制度》上说:「”新闻自由就是人类自由的实现。没有新闻自由,其他一切自由都会成为泡影。”余定宇先生说,「”新闻自由”这个全世界宪法里的原则,竟产生于200多年前在纽约发生的一个小小的「”曾格案”。这宗经典案例发生在1735年。故事的主角是个出版商,名字叫约翰·彼得曾格(J.P.Zenger)。英国...控告他在《纽约周刊》发表的文章中,「”批评和诽谤”了英国皇家总督柯斯比。

  5. 「 ”喝酒犯法”、「 ”不婚坐牢”,古代奇葩法律分分钟带你走......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国家的稳定,离不开法律的健全。自古以来,各个政权为加强统治,巩固权力,推出了很多法律。在封建统治阶级眼中,法律就是维护皇权的工具,因此,一些奇葩法律诞生了。用现代的观念看,既出人意料,又有趣搞笑。西周时期——「”有罪没罪,先看人品”法律体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在夏、商时期,神权法占绝对主导地位,所以统治者每逢审判,必然要先进行占卜,然后根据占卜结果进行判决,等着上天

  6. 真遇上青天大老爷,你绝对消受不起|大象公会

    在各类文学和影视作品中,经常能看到各种青天大老爷,刚正不阿,明察秋毫,为民做主。到了港台电影中,「八府巡按」成了青天大老爷的代名词。而到了明清的司法制度下,女性状告丈夫、晚辈状告长辈已经变成了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但随着法律儒家化的进程,这条法律变成了亲属关系之间不得相互控告。首当其冲的危险来自于衙役。毕竟,不是每个县官都是戏文里的青天大老爷,有时候,他们也希望

  7. 下人上诉,在屈必申,浅析唐代版的国家赔偿,不健全但值得肯定

    引子:今年九月,吉林省高院作出国家赔偿决定,被关押23年后获判无罪的金哲宏最终得到了468万元的国家赔偿。金哲宏获得了国家赔偿最高纪录金额此金额刷新了同类无罪冤案中最高国家赔偿记录,然而相比现代文明社会的国家赔偿来讲,如果把此类冤案...的事情放回唐代的话,那么当事人面对朝廷对其的补偿,一定会倍感失落。

  8. 春秋战国已出现「 ”物流”?说说秦国对「 ”粮食运输”有何法律规定

    大车哼哼,毳衣如璊,岂不尔思?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皎日。

  9. 清朝的一条法律,一直沿用到1971年才被废除,曾让许多人羨慕

    自人类文明产生社会组织以来,社会生活的准绳也随之产生。从最初的习惯法,到后来的成文法,人类的法治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演变。

  10. 千古奸相李林甫为何能保国家繁荣,他究竟有何能耐?

    影视作品中的李林甫一提到唐朝丞相李林甫,大家或许就联想到「”坏人、奸诈、祸国”这些词。的确,李林甫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奸相,他贪恋权力,不择手段……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唐朝担任宰相18年又7个月,是唐朝任职时间最长的宰相。张九龄,姚崇等人都只是做了几年。他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让唐玄宗如此赏识呢?主持修订法律条文,领衔完成《唐六典》唐玄宗时期,国家发展遭遇了许多困难。正当唐玄宗苦思冥想国家前途的时

随机推荐

  1. 耽误清朝武器技术革新的,不是弓马骑射,而是红夷的大炮太厉害

    对于清军来说不需要引进这些所谓先进的燧发枪的,因为清军有红夷大炮。在第二次雅克萨战争中,沙俄的燧发枪第一次进入了和清军之间的战场。清军也不是你想象的使用的大刀弓箭,而也是部分装备了鸟铳之类的火绳枪。结果被沙俄的军队一顿猛揍,七荤八素。关键时刻就红夷大炮上场,就彻底扭转战局了。沙俄的军队本身人数少以外(只有800人,清军有2000多人),关键是缺乏重武器,火炮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十几门,是无法和清军当时

  2. 关于守信用的名言

    ——孔子《论语·子路》6、信用是难得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费XX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会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法)巴尔扎克10、信用既是无形的力量,也是无形的财富。——(日)松下幸之助11、守信用胜过有名气。——王永彬17、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吴兢25、失掉信用的人,在这个世界上已经死了。——晁说之31、人背信则名不达。

  3. 揭秘历史上,缅北各武装势力内斗前因后果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有利益就必然会有战争和内斗。这个是人性。而在战火纷飞,枪林弹雨的缅北,因为各割据武装势力的错综复杂关系,以及利益纠葛不同,各方的立场也随之变化无常,江湖大道,胜者为王,从而让缅北局势一日三变,演义了众多的表演开幕,落幕。自从老一代土司管辖落幕后,...统治二十年的瓦解和崩溃,缅共又接手统治了缅北二十年,真的是乱乱纷纷,众多

  4. 梦见喂布偶猫吃小鱼干

    周公解梦梦见喂布偶猫吃小鱼干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喂布偶猫吃小鱼干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晚间新闻上的降雪总量是从哪里来的?

    自1890年以来,国家气象局一直依靠一个志愿者观察员网络,严格遵守国家气象局的指导方针,得出一个地区的雪量数据。全国共有8700多名合作观察员每天向国家气象局发送气象数据,其中一些观察员已经做了超过75年了!雪的可压缩性是引起降雪测量最大恐慌和争议的原因。在一个完美的世界里,这个24小时的周期将在午夜结束,但绝大多数国家气象局合作观察员每天早上都会进行观测。

  6. 中学生牛腹取钉

    驼背李老汉驾着牛车赶集回到家,把在集上买的一捆菠菜和给儿子打家具用的一包铁钉朝牛车旁一放,就去酒店喝两盅了。>>李老汉急得团团转,看着不进食的水牛,只是一味悔恨自己不该去喝那杯酒。那么是否有既不用伤及水牛、又可安然取出铁钉的办法呢?儿子把磁铁牢牢地系在尼龙绳的一端,然后用竹片把牛嘴撑开。

  7. 梦见吃鸭蛋

    周公解梦梦见吃鸭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鸭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翻衣服

    周公解梦梦见翻衣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翻衣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洗 钱

    爸爸打牌回来,兴冲冲地从衣兜里取出一元钱奖励给小明,小明将钱泡在水里,爸爸皱起眉头问:“小明,你为何将钱泡进水里?”

  10. 【律例馆】的意思是什么?【律例馆】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律例馆」在《汉语大词典》第4359页第3卷953律例馆lǜlìguǎn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