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汉献帝的趣事,汉献帝的民间传说故事

每一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的角色。但是能不能找对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就要看这一生是否有选择的机会了。明朝的明熹宗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他想要做木匠,可是老天偏偏让他做皇帝,皇帝做得窝囊,木匠的心愿也没能完成。 然而 汉献帝刘协却得到庇佑,有机会选择自己的人生角色。 汉献帝登基以来一直是个窝囊皇帝,没有实权。公元220年,汉献帝刘协被曹丕废黜,贬居山阳,称为“山阳公”。刘协带着家眷来到了山阳县,被当地淳朴的民俗民风所感动。于是,他大彻大悟,不再眷恋没有实权的皇帝位置,放下帝王家族的尊贵,决心远离深宫重楼,涉足农桑,与民同甘共苦。汉献帝放下身段栖身寻常百姓人家的故事千百年来被传为佳话。 汉献帝做皇帝的时候并没能平息战乱,还百姓安居乐业,但他在被贬山阳县后却为当地的人民作了很多贡献。汉献帝的一生很值得人们回味,如果他生来正逢汉朝盛世,想必也能让民众休养生息。只怪他生不逢时,做了乱世里的窝囊皇帝,不过在乱世中被废,倒也成就了他作为“郎中”的传奇人生。 山阳县(今焦作一带)的民众为了纪念汉献帝为当地作出的贡献,至今世代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民俗,一千七百多年来一直广为流传。 父亲称“大”,母亲称“美” 汉献帝被贬山阳县后,没有官职。但老百姓认为此人乃曾经的皇上,且是正统的汉室血统,如称其名恐有失尊卑。当地的地方官在汉献帝来到山阳县之前就召集了百姓们,征集对汉献帝的新称呼,可是没有人能想出一个合适的称呼。一直到汉献帝与家眷来到山阳县时,地方官和当地的百姓出城迎接他们,官员还因不知怎么称呼急得团团转。见汉献帝到来,众人皆跪地不敢起来。汉献帝见此状,走上前去扶起一位地方官道:“大人,何故如此。刘协现已是庶民,又是您的晚辈,您何故跪我啊?”众人听见汉献帝这么说,便觉得此人没有帝王的架子,而且还是个尊敬老人的君子,便纷纷站起身来。 这位地方官道:“在这里您才是大人,我虽年长于您,可您身份尊贵啊!”于是众人皆呼:“大人!” 汉献帝的皇后曹节见百姓如此爱戴他们,很是感动,以至于在城门口感动得哭了。汉献帝见皇后哭泣,便为她轻轻拭去眼泪,说道:“美人,你何故哭泣啊?” 百姓们也跟着效仿起来齐呼:“美人,你何故哭泣啊?”于是当地的民众就称刘协为“大人”,称刘协的皇后为“美人”。 刘协熟读医书,是位出色的“郎中”,他到当地以后便悬壶济世,救了不少穷苦人的命。一次,当地发生瘟疫,很多人死于此病,人心惶惶,大家都害怕传染,几乎不敢上街,市井便越来越萧条。刘协见此,不顾辛苦亲自上山采药,苦心研究良方,治愈了瘟疫,救了很多人的命,市井也慢慢恢复,经济也好起来。 这件事情以后,民众都称刘协妙手回春,济世救人,尊他为再生父母。这段佳话流传得越来越广,民间便流行称自己的父亲为“大人”,称自己的母亲为“美人”。再到后来就简化了,称父亲为“大”,称母亲为“美”。千百年来,这样的称呼一直流传,直到今天,焦作一带的农村四五十岁以上的人仍然称自己的父亲为“大”、母亲为“美”。 外公称“魏公”,外婆称“魏婆” 汉献帝和曹节有一个女儿叫刘曼,聪明伶俐,很受家里长辈喜爱。尤其是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对她疼爱有加。刘曼从小习得诗书,精通历史,对政治也有一番独特的见解。刘协也常常与女儿聊天,议论朝政上的问题。她的外公曹操更是喜欢与这刘曼品评诗书,就连她的舅舅——废黜他父亲帝位的曹丕也很疼爱她。汉室将她的外公曹操封为“魏公”,她也常常学着父亲的样子称曹操为“魏公”。 刘曼自小与父亲感情很深,后又跟随父亲来到山阳县,眼看着父亲从最高贵的帝王到平民百姓的艰辛。曹丕喜爱刘曼,封她为长乐郡公主。做了公主后,刘曼也一直在父亲母亲身边伺候。为了能让父母高兴,不再想起被贬之痛,她常常戏称她的外公为“魏公”,以此给父母说俏皮话。 刘曼孝顺父母的故事传到了民间,民间便纷纷效仿称自己的外公为“魏公”,称外婆为“魏婆”。这种称呼一直流传至今。 娘瞧闺女 古时候每到端午节、中秋节,出了嫁的闺女就要带着儿女和外子,拎着礼品,回娘家省亲。一来是探望父母,向娘家的父母送上节日的祝福,以回报养育之恩;二来是带上自己的儿女探望外公、外婆以传承出嫁后仍要尽孝道的礼仪。 刘协与妻子曹节被贬山阳县,每逢佳节曹节便思母心切,想回到魏国去看看自己的母亲。但由于曹丕对刘协一家一直心怀芥蒂,不许姐姐曹节回魏国看望卞太后。自从刘协一家到了山阳县,曹节就一直被软禁在山阳县城里,别说是去魏国,就连出城也成了难事。 曹节思念母亲,因节日不能回去探望,只能写封家书以表衷肠。卞太后每每收到家书便心痛难忍,伤心落泪。曹节听说母亲因为看家书而伤心,便连家书也不敢写了。她思念亲人却不能回到母亲身边以尽孝道,最终因此落下心病,积怨成疾。卞太后听说女儿病了便要去探望女儿,曹丕不许,以民间只有“闺女瞧娘”没有“娘瞧闺女”的理由来阻拦卞太后。 卞太后才不怕儿子魏文帝曹丕,执意要去看女儿,而且还将民间这“闺女瞧娘”的习俗给颠倒过来。至此之后,不只是过节,每次卞太后想自己的女儿时便任意去山阳县城探望。 后来民间也效仿,端午节、中秋节的时候,当地就盛行“娘瞧闺女”。母亲带着自家准备好过节的吃食和礼物,到闺女家跟闺女一起过节。这个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不仅是焦作农村,全国很多地方都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俗。 针灸不收钱 汉献帝刘协自从来到山阳县,便决心远离政治,一心为民,悬壶济世。在皇宫的时候,他就是一名医术超群的医生,可因为身份尊贵,这一身的本领却无用武之地。 他去山阳县的路上,走到哪里就医到哪里,救活了很多被病痛折磨的百姓。到了山阳县以后,他见到当地的百姓因为看不起病而痛苦地死去,看到十七八岁的女孩为了照顾家中病重的父母而耽误了自己出嫁,看到七八十岁的老妇用手推车推着自己生病的儿子四处寻医,便痛心不已。 于是,他更加悉心研究医术,为百姓治病。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亲自上云台山采一些草药回来,做成中药给老百姓,而且从不收费。不仅如此,他对扎针、艾灸、拔罐、刮痧这些医疗 ... ,从不收取费用,只对购买回来的草药收些成本费。有时候一些穷苦人家买不起草药,还可以赊账先把药带回去吃。 当地的老中医听闻后纷纷效仿汉献帝,扎针、艾灸、拔罐、刮痧等治疗也从不收取费用,这一传统沿袭成风俗,世代流传。 汉献帝刘协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与不幸。然而,正是这些磨难和不幸,造就了他的人生价值。这个价值就是他当汉献帝时无力拯救天下百姓,而当山阳公时竭力奉献,造福了山阳百姓。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汉献帝的趣事,汉献帝的民间传说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带有德字的成语

    包含有“德”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畏威怀德——怀:思念。同心同德——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向百姓施行德惠,务须力求普遍。三从四德——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之一。酒后无德——指醉酒之后胡言乱语或行为出路。俭以养德——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负德辜恩——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以德服人——以良好的德行使百姓归顺、服从统治者。一饭之德——比喻微小的恩德。

  2. 梦见书书籍 梦见书书籍什么意思

    梦见书书籍是什么意思?梦见书书籍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书书籍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在书店翻找各种书籍,预示身体健康状况下降,可能因为过度劳累而精神疲惫,近期宜多注意休息和锻炼。《周公解梦》梦半部书,吉。《梦林玄解》梦藏书袖中,此梦应以所藏为何书而推得吉凶。《梦林玄解》梦据书登山顶最高处,大吉。《梦林玄解》梦鸟衔书,大吉。《梦林玄解》梦捧书心胸间。

  3. 梦见摔盘子

    周公解梦梦见摔盘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摔盘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三寸金莲形容什么?小脚为什么称为三寸金莲

    人们把裹过的脚称为“莲”,而不同大小的脚是不同等级的“莲”,大于四寸的为“铁莲”,四寸的为“银莲”,而三寸的便为“金莲”。“三寸金莲”之说要求脚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还要弓弯。一种说法认为,金莲得名于南朝齐东昏侯的潘妃步步生莲花的故事。对此,有学者认为,小脚之所以称之为金莲,应该从佛教文化中的莲花方面加以考察。于是言及金莲势必三寸,即所谓三寸金莲。

  5. 梦见车夫好不好 梦见车夫代表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梦见车夫好不好?车夫是指以推车、拉车、赶车等为职业的人。《儒林外史》第三四回:“这日天色未晚,催著车夫还要赶几十里地。”瞿秋白《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这种‘理想’比较当工人当车夫的‘理想’似乎不同些,似乎要细腻些。”梦见车夫,表示你将继续自己追求财富和幸福的探索旅程。梦见豆奶预示著什么梦见豆奶有什么含义–周公解梦

  6. 按行自抑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ànxíngzìyì【解释】按:克制。约束自己的行为。【出处】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例子】【相关】百度“按行自抑”

  7. 山楂泡水喝的功效与副作用

    时常吃山楂会有一定的防衰老、美容、防癌和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而山楂最显著的药效在于消食,中医认为,面消食用麦芽,米消食用稻芽,肉消食用山楂。当人体一次性摄入肉量过多时,食用山楂有很好的消食效果。山楂具有很强的助消化功能,所以患胃病的人一般不宜空腹喝山楂茶,特别是胃酸过多、胃炎、胃溃疡、反流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不适合饮用。

  8. 拓跋宏为什么要 ... 元恂?原因是什么

    再比如鲜卑本是游牧民族,在服装上男子为了便于骑乘多穿袴褶,女子则是衣夹领小袖。对于元恂,冯太后一直非常宠溺,不似对孝文帝那般严苛。因此,元恂自幼性格嚣张,不喜读书。>公元493年7月,孝文帝依制将元恂立为太子,并随同迁都洛阳。为了实施汉化改革,孝文帝经常出巡,这时候元恂便负责留守洛阳,并做些祖庙祭祀典礼的事情。如今元恂身为太子,竟带头和自己唱反调,这正好给那些保守的鲜卑贵族们找到了借口。

  9. 锄禾日当午作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锄禾日当午作者品行低劣、生活奢华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脍炙人口、妇孺皆知的诗作出自唐朝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短短20个字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农民劳作的艰辛,感叹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由于《悯农二首》揭露...

  10. 明朝这皇帝好色又窝囊,与大臣妻子私通被打都不敢还手

    两人幽会时胡太后冲了进去。元诩猛然看见母亲,不禁脸色大变。>元诩沉默着,既不辩解,也不回驳。"甚至是命令那个大臣用鞭刑打...元诩。而元诩,没有辩解,没有恳求。连大臣对他的殴打辱...也不敢还手,在所有的屈辱面前,显阳殿中一片沉寂,偶尔间,有风穿窗而入,留下短促的呼啸声。>元诩死后的庙号为肃宗,谥号为孝明帝。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