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去非洲缝合伤口是否菩萨行

身为一个大乘佛教的学习者,我们有必要了解菩萨行。这很重要。我听说有一位贫穷的老人一直在捐款,用于帮助那些没钱上学的小孩上学。我看到很多佛教徒称赞这是菩萨行。如果是非佛教徒这么认为,我不会惊讶,事实上,佛教徒这么认为,我也不会惊讶。大部分佛教徒对于菩萨行的概念非常模糊。 他们看到很多欧美人士去非洲为那些战乱不止的国家的人民提供医疗帮助,他们会说:这是菩萨行。他们看到有人捐款给地震灾区,他们也会说,这是菩萨行。我当然不打算反对这样的观点。我不能说,那些去非洲给别人缝合伤口的欧美善心人士里面绝对没有真正的菩萨化现。 但显然只是缝合伤口不是菩萨行的全部。菩萨行的定义应该是一切直接间接将众生导向究竟解脱的身语意行为。假如只是缝合伤口而没有提供如何避免再次受伤的智慧,那不能被视为真正的,完整的菩萨行。 我想提供我的看法,我的看法沿袭自佛陀,我认为那个老人的动机非常值得赞叹,但他不具智慧,我不认为花钱让一个人在现在的中国受教育是一种善行。就像你要给一个人提供食物,也要看一下食物是否是有毒的。不是吗?你知道现在的教育好像不太对,药家鑫就是这样的教育出来的。像他这样的人我们身边比比皆是。花钱让一个人受这样的教育,我不太赞同这是善行。更不要说菩萨行。据说耶鲁大学的校长说过中国是没有大学的,我认为他的表述相当乐观,我认为中国可能连真正的教育都没有。我不觉得花钱培养药家鑫这样的人是具有功德的事。(大多数中国人受的教育就是如此,他们暂时没有遇到药家鑫遇到的事,因此他们没有成为药家鑫。)帮助别人不一定是善行,没有智慧的人会把有毒的面包提供饥肠辘辘的人,当然,可能他们是出于好心,他们自己也不知道那是有毒面包,但是假如你要做一个足够棒的菩萨,这些你必须知道。菩萨要令你走上解脱道,不一定都是很温和的拉着你的手。假如需要温和的话,菩萨不会不温和。但假如温和不奏效的话,很可能是他会用棒子把你驱赶到那条路上。就像我们之前说的,佩玛丘卓就是被她的老公的出轨驱赶到这条路上的。 很多人觉得菩萨行就是特蕾莎嬷嬷那样,照顾病患,或是戴安娜王妃那样经常探访帮助第三世界的贫困者。我不能说这完全错误。但是菩萨行大部分时候不会是你想的那样,我相信特蕾莎修女未曾提供那些受他帮助的人究竟解脱的智慧——我不认为她拥有这样的智慧——她只是缓解了他们暂时的痛苦,因此她的行为假如基于善良的动机可被定义为世间善行。而戴安娜王妃的慈善行为,我无从判定她以何种动机从事这样的事业,如果她只是为了塑造一个看起来具有爱心的公众形象,那么可能我们都无法说那是善行。但戴妃不太可能是这样的人哦。在大乘佛教里,有时候——在责 ... 你有利于你的解脱的时候——责 ... 你是菩萨行,有时候,在你比较乖的时候,听法是有利于你解脱的时候,菩萨会给你讲法。有时候,甚至掠夺你的家产也是菩萨行——就像密勒日巴的那些亲戚对他做的事。要看发心,动机以及结果。假如一个人为了令你生起出离心而每天打 ... 你,他的行为成功的让你生起了出离心。这就是伟大的菩萨行。当然大部分人不会喜欢这样的菩萨行。也不会认可这样的菩萨行,但真正的菩萨并不关心他的行为是否被认可——我们渴望被认可只是我执炽烈的表现——他只关心你是否因此真正受益。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旨在让你了悟不二。 大部分近乎佛教徒比较喜欢微笑的,来者不拒,缝合伤口的,这样的菩萨。我也不打算说服他们。但若你是真正的佛教徒,并且打算做一个菩萨,你需要知道这些。表面的善行未必是善行,表面的恶行也未必是恶行。一切视乎动机而定。比尔盖茨和巴菲特最近一直在到处宣传慈善。假如你不懂得菩萨道,你也会觉得他们也都是菩萨。 佛教徒明白菩萨行和世间善行以及慈悲心的区别非常重要。可能你会觉得某人非常有爱心,非常慈悲,这就是菩萨的特征。菩萨当然要有爱心要慈悲,但是仅有这些是不够的。你还需要有把众生导入解脱的智慧。假如缺乏这种智慧,你的爱心和慈悲是否真正能对别人产生利益都很难说。就像有人花了很多钱让另一些人接受药家鑫所接受的教育,还有人赞叹这是菩萨行。这实在令人浩叹。我们的佛教教育太失败了。 很多年前深圳还有一个人,他也是用很多钱去支持一些人读书,我确信他没取得好的效果,那些受他恩惠的人并无任何感激之情,这样的行为除了助长他们的贪嗔痴之外别无收获,所以我很难认为这是一件善行,佛教不认为帮助王八孵化它的蛋是一种善行。 举例言之,如果我胖揍了你一顿,我是为了令你开悟,我知道这种 ... 可令你开悟,(或是我知道即将有灾难发生在你身上,只有这种 ... 可以帮助你躲过更大的灾难),而且我的行为已经生效,你真的开悟了,那么我的行为即是菩萨行。不管他看上去多么粗野不文明,它仍是最文明的行为。相反的,如果我在给你说法,但我的动机只是为了让你对我的博学睿智生起信心,那么无论我说的多么美妙,它也不是菩萨行,因为它充满了自我。所有鼓励自我的行为都无法被视为菩萨行。无论是鼓励你的自我还是别人的自我,还是两者兼具。但有时候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时候,上师们真的需要满足一下弟子的自我,否则可能他们都会跑掉。因此,在最初的时候,上师们不得不让你的自我很舒服。否则,永远没有机会打击你的自我。 我们每天都有念法本,你们每天可能都会念到: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因。这里面说的就是你不仅要给他们缝合伤口,还要告诉他们是什么导致了痛苦,如果只是缝合伤口,救助病患,那你只做了前面部分。那是很不完整的菩萨行。我无意指责其他宗教的圣者,也无意指责那些善心人士,他们做的很符合他们的身份和智慧。他们在他们的能力与智慧范畴内做得相当不错。但若你是真正的佛教徒,应该比他们做得更多,更智慧。要做到这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菩萨行。这相当重要。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去非洲缝合伤口是否菩萨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汾阳王郭子仪功高震主而不被猜疑,权倾朝野却得善终,他凭什么?

    功臣是一个非常有重量的词,搞得好可以给自己带来富贵荣华,搞得不好就会带来灭门之祸。明朝的内阁首辅张局正更是皇帝的老师,他权倾朝野早期颇受皇帝信任可是死后却灭临抄家以及差点被灭族的命运。正所谓伴君如伴虎,特别是有兵权或者大权在身的重臣更是要小心加小心才得以保全自己和身后的家族。不过虽然许多功臣的结局下场都不怎么好,但是在唐朝却有一位手握兵权的大将先后历经四位皇帝享尽富贵荣华最终寿终正寝。

  2. 爱老慈幼是什么意思?

    【拼音】àilǎocíyòu【解释】慈:慈爱。爱护老人与儿童【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家中仆从老小想他素日怜贫怜贱,爱老慈幼之恩,莫不悲号痛哭。”【例子】【相关】百度“爱老慈幼”

  3. 人文始祖伏羲

      人文始祖伏羲:伏羲位于三皇之首,百王之先,华夏族的代表是炎帝和皇帝,而伏羲是各族都供奉的先祖。传说中的伏羲是一个有名的思考者和发明家。  伏羲  据说伏羲与女娲两兄妹都住在昆仑山上,为了繁衍后代,伏羲与女娲结为夫妻。据说洛神就是伏羲与女娲的女儿。  传说伏羲坐于方坛...

  4. 萧望之是什么下场?被无知的学生活活“玩”死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师,竟被无知的学生活活“玩”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不过,少不等于没有,西汉名臣萧望之就是被自己的乖学生汉元帝给活活玩死的。然而,无知的汉元帝竟然无法了解当了自己多年老师的秉性,再次落入石显等人的圈套,批准逮捕萧望之。>听闻萧望之...,汉元帝这才知道自己的决定“玩”死了老师,悲痛欲绝,嚎啕痛哭。

  5. 梦见金色梦到金色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金色好不好

    梦见金色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金色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金色的鱼,意味着做梦人快乐。梦见金色的鱼跳跃,意味着做梦人所做的冒险之事会获得成功,并带来...与快乐;男性梦见金色的鱼,暗示会认识一位很有魅力的女性;梦见灰色梦到灰色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灰色好不好女性梦见金色的鱼,暗示会结交一位性格开朗,讨人喜欢的男士。

  6. 西游记混世四猴,通臂猿猴实力碾压灵明石猴孙悟空

    在四大名著的《西游记》中记载,周天之内分为五仙、五虫,但是混世四猴却并不在这十种之内,可见这四只猴子有多么特殊。

  7. 博弈犹贤的意思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bōyìyóuxián。

  8. 两位施主——愿力成熟 得证罗汉

    舍利子观察到,他们二比丘在施主家受供,但不会说法又不会讲经,舍利子便去了施主家与他俩一起受供。之后,二比丘推荐舍利子宣讲布施的功德,舍利子讲了之后,告诉他们:“最广最深最究竟圆满的布施功德,唯有佛陀才能够如量宣说。”)舍利子的宣讲使两位施主对世尊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他们夫妇很想在世尊前出家,于是同往佛前祈求。出家后,精进修持获得了罗汉果位。

  9. 善吃午餐赶走困乏

    此外,土豆中淀粉含量较高,午饭最好别吃,晚上吃有助于睡眠。

  10. 笑谈大明(三十二)覆灭元朝的不是朱元璋,而是元顺帝的皇太子

    而致使元朝内部问题不断放大,以至于最终失控,将这个朝代覆灭的,便是元顺帝的皇太子孛儿只斤·爱猷识理答腊。可是在元朝皇室中,他却受到元顺帝和皇太子的猜忌,也受到保守蒙古贵族的仇恨。事情的起因是皇太子母亲并非元顺帝的第一个皇后,而是来自于高丽的妃子。而击败上述两位名将的人,并非起义军里的什么名将大神,而是元顺帝的皇太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