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项羽和拿破仑法云法师有人说,听南怀瑾老师讲课真是文化飨宴的享受。听师之言,不禁联想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故事:清末,西风东渐,有好事者,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作文命题为“项羽和拿破仑”。所以,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应注意逻辑谨严,事理分明,诸如“张飞...岳飞”、“项羽和拿破仑”之笑话应不再发生。
项羽和拿破仑 法云法师有人说,听南怀瑾老师讲课真是文化飨宴的享受。特别是哲学的命题,一般感觉枯燥难懂,可是老师饱含睿智、妙语联珠、幽默慈和之语,加上丰富的肢体语言,把上下五千年,纵横中外的慧思,讲得深入浅出,明白如话,听闻者多有领悟。记得,一次躬逢讲座,大概是有关“生命科学与修证”的讨论,有人言“《易经》真好,也合乎逻辑。”此语一带而过,大家亦未感觉有何不妥。但老师秉承“直心是道场”,立即纠正,慈和言道:“《易经》是三千多年前的文化,逻辑辩证只有几百年,像有的学佛者常说,佛法有些与西方心理学差不多,这就好比祖父与孙子站在一起,人家说祖父了不起,很像孙子,这话真糟糕!”师再问:“《易》如何与辩证法一样?”有言:“讲阴阳嘛!也是正反合。”师言:“《易经》不是正反合三重,而是十番辩证。”师谆谆告诫:“实际西方辩证法与东方文化各有其本身价值,两者硬放在一起作比较,难免会失之偏颇。”听师之言,不禁联想发生在清朝末年的一个故事:清末,西风东渐,有好事者,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作文命题为“项羽和拿破仑”。一位十年寒窗苦读而不问世事的腐儒,提笔苦苦思索,饱读经史的他,对项羽当然了若指掌,可是,“拿破仑”是什么意思呢?想着想着,啊!有了!他提笔写就:“项羽者,千古英雄也,有拔山盖世之伟力,岂不能拿一破仑哉?……”原来他以为“拿破仑”,不过拿一支破仑胎而已。确实,不同类型和层次的人事,岂能轻易相比较?所以,特别是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应注意逻辑谨严,事理分明,诸如“张飞 ... 岳飞”、“项羽和拿破仑”之笑话应不再发生。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