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德故事:挑母出家

佛法荫庇世人(图片来源:资料图) 自成和尚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方始出家。 在出家之前,自成和尚叫刘宝藏,他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工作又十分辛苦的铁匠铺里的伙计。冬天,朔风呼呼,他要起早贪黑,来到铺子里,挥锤不止;夏天,烈日炎炎,热 ... 人,他也别无选择,必须坐在炉子前一会儿生火、一会儿又拉风箱……生活是艰辛的。 宝藏的父亲早就抛下他和母亲,撒手西去了。而他又是一个侍奉母亲纯孝的孝子,孝行远近闻名。为了让年迈的母亲不致于忍饥挨冻,他必须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尽管铁匠铺子里的活计十分艰苦,他却仍然十分卖力气地干着。 可是,在铁匠铺里拚命干活的这些岁月里,刘宝藏却在敲钳打剪的时候,开始闻听到一些佛家的故事和零碎的经义。这些富有情趣的故事和深奥经义一下子便打动了他的心,使他念念不忘,几至于废寝忘食。渐渐地,他听人们传说得多了,又自己找了些佛教经籍来半懂不懂读,竟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他渐渐地产生了出家修行、投身佛门的想法。 可是,母亲怎么办呢?自己一旦出家,母亲肯定就会因为衣食无着而流浪街头。而这。又绝对是作为一个孝子的刘宝藏所不忍心的事情。刘宝藏很困惑,久久地找不之到一条合适的选择能够解决这一矛盾。 最后,附刘宝藏终于下定决心,便明告老母亲自己出家的志愿。他母亲也十分了解儿子,并不加以拦阻,就点头同意了。 这样,刘宝藏便辞掉了铁匠铺里的活计,准备好一副比较舒适的担子,一边装着被褥、衣物、饭碗等什物,一边请老母亲端坐其中,便肩挑着这副担子上路投奔佛门去了! 不久,历下(在今山东济南)钟楼寺潭大法师见他求佛诚笃,而且又事母纯孝,感慨之余,就给他削发剃度了,法名自成。 在这里,自成和尚呆了没多久,便身穿僧衣,手持钵孟,肩挑老母,远游四方去了。沿途上,他总是托钵化缘,然后,却先将化来的斋饭供奉给老母亲食用。等到老母亲吃完了,他才接着吃一点儿;有时,化到的斋饭本来就不多,等母亲吃得八成饱,已然钵中空空,些许皆无,自成和尚就在路边清溪之中,舀一钵清水,喝几口了事,权当充饥。 后来,自成和尚担负着他的母亲来到燕都(今北京)西山一带,往返于林莽与峪地间,时间长达三、四年。在这里,一开始,人们对他的行为莫不感到好奇和惊讶,久而久之,渐渐闻听了他事母纯孝的故事,无不对他钦敬有加,看到他前来化缘,也总是多多的、足足地给他满钵饭食。但是,自成和尚却精勤苦行,日益澹然,一钵之外,别无长物。 就这样,自成和尚的母亲终于得尽天年,无疾而卒。这时,身为佛僧的自成和尚又将母亲按照佛门的茶毗法埋葬;附近僧众,特地在他母亲的墓前,刻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以表彰他的孝仪。从此,凡是过往之人,一经颂读,无不钦叹不已。以致当地民众,很长时期里仍然赞不绝口。 埋葬母亲之后,自成和尚就来到西山下的大峪岳家坡,结草为庵,专心修持,精进佛法,竟然一日千丈,进步迅猛。傅中贵久闻他的孝道,现在又见他佛法十分高妙,就力请他出任都城之中的普安寺住持。在这里,自成法师仍然精心修习,勤勉不辍,深得人们赞誉。 不多久,有一位白衣张居士,在京城阜城门外四里园建造了一座普济寺。五次三番延请自成和尚前去住持。这样。自成和尚就离开普安寺,来到普济寺。 到了明世宗嘉靖庚戌(公元1550年)的秋天,敌寇来势汹汹,大犯京师,竟至于东、南、北三面被水桶般地围困,唯有城西一面,尚未合围。 一天,一名敌军将领率领数千铁骑,一路奔驰,来到普济寺前。那名将官一见,寺宇巍峨,殿阁高大,就径直跨进院门,一大群护卫则紧随其后,蜂涌而来。自成和尚尚在寺中静修佛法,见众人到来,并不畏惧,反而含笑合十地迎了过去,走得近了。他方始颓然憨笑,说:“佛祖慈悲。你们尽可以进来,只是——不要动我物,不要折我木,不要毁我屋。” 敌贼一听,倒也痛快,点头答应了。可是,当时正值秋八月,果食已熟,灿然如火,悬挂树梢,罗列院中。众兵一见,争相前去摘取。自成和尚却并不加以阻拦,只是告诫他们说:“这些柿子十分涩苦,难以下咽。”众人不信,以为是这和尚吝悭,故意阻挠自己,就不顾劝阻大口吞食起来。可是,没等他们完全吃下肚去,才一咬下,竟然苦涩不堪,翻肠倒胃,十分难受。大家这才信了自成和尚所说不妄。而自成和尚这时又从其他地方的果树上摘下来苹果、鸭梨,一一进献众人。大家一吃,甘甜润脆,香酥可口。那领军将领便认为自成和尚诚实可嘉,就下令军中,在这座寺庙之中,不得滥 ... 人众;并特地颁示一柄令旗,插在显眼的地方,以示警戒。 等到这群人马撤走,自成和尚依然去静修他的佛法去了。可是没多久,却有一名贼寇,追赶一名王姓子弟,王奔逃至寺庙之中。情急之下,藏身于大殿内佛像座下。可是最终还是让追 ... 他的贼寇发现了。就在这名贼寇高举大刀,就要向王氏子头上劈去的一刹那,自成和尚从贼寇背后突然猛击他的手臂,大刀咣啷一声,掉落地上,王氏子因而得以逃命。凭着那柄令旗,贼寇没敢对和尚下手。 而就在这前前后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位余杭(今浙江余杭县)人韶善士,心感天神点化,不远千里,来对自成和尚供养尽心。后来,这位韶善士又在家乡建筑了一座弥勒庵,坚请自成和尚前去住。自成和尚因此又南迁余杭。 在余杭,自成和尚依然一如既往,清贫苦修,不事蓄藏,衲衣敝帚之外,不过一钵而已。如果偶然多得善男信女们的施舍,也都倾囊捐助贫苦之人;如果偶尔遇到乏粮少食的时候,他也并不是出去化缘,而是端坐面壁,诚心念佛。时间长了,有心人渐渐地知晓了他的这一秘密,就给他送来饭食;可是,自成和尚吃完之后,却依然面壁如故,习焉安之,率以为常。 后来,为了重修普安寺,自成和尚这才又北还普济寺,设坛说法,弟子也日渐多了起来。其中,有一名法号觉淳的大弟子,修业勤勉,颇见根基。自成和尚见了,却多方寻找苦险之由,命觉淳仔细修炼,认真完成;无论严寒酷暑,从不轻易放松对他的要求。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自成和尚何以唯独对觉淳如此苛刻,而觉淳自己对此毫不在乎,只是一味地听命师傅。直到临终,自成和尚才遍召众人,明告他们说:“我有觉淳弟子传承衣钵,就好比一棵大树已然有了一根粗壮结实的主杆;至于枝枝叶叶,繁茂扶疏,庇荫世人,则大有人在!”大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师傅一直都在刻苦磨砺觉淳师兄! 过后不久,自成和尚果然无疾而化。高龄八十九岁,僧龄也长达五十多年。时间是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二月初一日。 安葬罢师傅,觉淳和尚继承了师傅的衣体,不仅完全修复了济安寺,而且使这里的法会大为兴盛;觉淳和尚的弟子本在和尚又传承衣钵,果然使自成和尚的佛法枝叶茂盛,荫庇世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德故事:挑母出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2. 太平公主的黑化之路,从「 ”单纯少女”成长为搅动风云的掌权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往往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在这场历史大戏中,女性多半只能饰演配角,少有参政的机会。

  3.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个皇帝(一)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历史上有数位崇佛皇帝:汉朝的汉明帝刘庄、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唐朝的唐太宗...和唐宣宗李忱、女皇武则天、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恭闵帝朱允炆、清朝的顺治皇帝福临、康熙皇帝玄烨、雍正皇帝胤禛、乾隆皇帝弘历。

  4. 当时演霍元甲红极一时却出家当苦行僧,妻子苦等16年痴心不改

    历史上的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这一人物形象也被很多明星大腕出演过,不过要说到最经典的一位霍元甲,黄元申绝对名列其中。

  5. 顺治皇帝出家之新版本,康熙皇帝亲笔御赐「 ”四字碑”为证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这是顺治皇帝的一首赞僧诗,即著名的《出家偈》。江山美人,帝王英雄,千秋功业,黄卷青灯,清世祖顺治帝的一生堪称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大清帝国

  6. 段誉有众多妻子,最后为什么还要出家为僧?连金庸都不好意思说

    历史上的段誉跟金庸写的段誉是相吻合的,后来出了家。让人很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段誉当上了皇帝,而且在有了很多老婆之后,还要出家。据历史记载,但是段誉统治的大理在当时发展的很好,百姓们安居乐业,那为什么他后来还要出家,到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7. 唯有袈裟披肩难,看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尘缘

    在中国,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 抛妻弃子出家15年,画价不降反涨几百倍,如今一幅画卖1012万

    抛妻弃子,本该是人们所唾弃的行为,但在当代画坛中,却有一位因此名利双收的画家,他抛弃妻子与儿子长达15年,归来之后画作价值不降反增,反而成为了中国画僧传人,如今更是功成名就,一幅画高达上千万。

  9. 告别婚姻世俗,出家24年,他以慈悲渡众生,妻子:为何独独伤我?

    从一代风流才子到艺术大家,最终遁入空门,半世繁华半世僧,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不喜经国济世,爱上戏曲艺术1880年,李叔同降生于天津故居李宅,家族几代经商,到李叔同这一代,李家已经是名门望族。李叔同在家中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嫡亲兄长,母亲不得父亲喜爱,在家中伏小做低,谨言微行。李叔同五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的二哥对他严加管教,从小就让他学习书法、金石篆刻等技艺。

  10. 天龙八部里的历史,大理皇帝段正淳你知道多少

    但金庸老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对段誉这个人物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不过现实历史中,段正严百分百是段正淳亲生。(崇圣寺又称三塔寺,也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在高升泰夺权的三年后,段正淳登上了皇位。(三)处境艰难的段正淳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风流潇洒活的轻松惬意。特别是大理国后期,几乎每个当皇帝的段氏人。这也导致了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理国,居然有二十三位皇帝。

随机推荐

  1. 反躬自问的意思 | 成语大全

    反回身来问问自己。

  2. 金农书法 金农漆书作品

    金农金农是清朝著名书法家、画家,被誉为“扬州八怪”之首,他工诗文书画,创扁笔书体,时人称之为“漆书”,兼有楷、隶体势。金农书法>他在诗、书、画、印以及琴曲、鉴赏、收藏方面都称得上是大家。>金农初不以工书为念,然书法造诣却在“扬州八怪”中成为最有成就的一位,特别是他的行书和隶书均有着高妙而独到的审美价值。>最能反映金农书法艺术境界的是他的行草。>金农漆书作品>传世书迹有《度量如海帖》,今流入日本。

  3. 姜子牙的老婆为什么被封扫把星?

    姜子牙的老婆是谁?扫把星这个词的意思很多人都知晓,但未必知道扫把星是姜子牙的老婆(应该是前妻),姜子牙当年将所有功臣全封了神,唯独自己没有封,并谦称自己是“泰山石敢当”,而姜子牙的老婆为何被封扫把星呢?  小说《封神榜》对姜子牙的婚姻经历在三个章回中...

  4. 目濡耳染是什么意思?

    【拼音】mùrǔěrrǎn【解释】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处】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例子】【相关】百度“目濡耳染”

  5. 山河地理 | 古代民族去哪儿之乌桓

    乌桓这个民族说起来其实辉煌的时间特别短暂。毫不夸张地说乌桓是蛰伏多年后跃上高枝,灿烂一夏,戛然而止。

  6. 姓铁女孩起名字大全_姓名测试

    铁桂梅铁卿秀铁学芬铁占艳铁莉芸铁季红铁月琳铁婉婵铁渝娜铁妍姿铁延霞铁丽英铁荣花铁舒媛铁莹滢铁羽妍铁欣艳铁支梅铁亚琼铁瑾玉铁杜娟铁颍洁铁汐妍铁新红铁丽娜铁倩岚铁蓓莉铁玉娥铁骊梅铁雅琳铁殿芳铁继琼铁丽梅铁超怡铁秀琳铁燕华铁圳媛铁彦芳铁妍宜铁燕金铁新茹铁有玉铁煊婷铁悦锋铁燕君铁义文铁泓娜铁肽冉铁友琼铁淞英铁红玉铁涵玉铁叶婷铁燕茹铁馨莉铁佩燕铁美玲铁露霞铁雪丽铁加瑛铁海萍铁芷颖铁珠娟铁忻怡铁国芳铁洪燕铁红

  7. 暴徒暴行3小时:孩子冲在前,大人躲背后教唆「 ”监督” | 记者直击

    12日下午,大批香港黑衣人暴徒3时开始在尖沙咀钟楼...,之后沿着深水埗、太子及旺角一带主干道前进,一路辱...游客与警察,破坏公共设施,还非法封路,时间长达3小时。

  8. 学者“女祸”观念应产生于西周末

    可见,“女祸”主要是指女子因受宠信或干政致使政治动乱、国家衰亡。学者多据此认为“女祸”思想产生于西周初期,但《牧誓》成书年代为战国时期,其对周初史实的记载难免存在时代的局限,因而在武王灭商时周人是否已有限制妇人干政的思想,还有待商榷。由此可见,西周早中期,似并未产生“女祸”观念。窃以为,“女祸”观念应产生于西周末期。因此“女祸”观念的影响逐渐加大,并越来越为时人所接受。

  9. 一张纸能做什么

    一位名叫麦克的英国小伙子带着女友去了日本。于是店长迅速把这一信息转告给了快餐总部。在日本,女子那紧闭的“樱桃小嘴”是极为迷人的,被认为是端庄的表现。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日本女性顾客的饮食习惯,一下子把女人从“樱桃小嘴”吃东西的魔咒里解脱了出来。同时也让鲜堡在推出这种包装纸的一个月内,汉堡的销售量攀升了213%。一张纸能做什么?鲜堡的回答是,给一张纸插上创意的翅膀,也能换来真金白银,也能换回如潮的客源。

  10. 日行一善非常重要

    日行一善他父亲是位大庄园主。就在他被美国猎头公司列入可口可乐、高露洁等世界性大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候选人时,美国总统布什在竞选连任成功后宣布,提名卡罗斯·古铁雷斯出任下一届...的商务部...。古铁雷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并不一定只取决于某一次大的行动,我认为,更多的时候,取决于他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小的善举。在这篇报道中,记者说,古铁雷斯发现了改变自己命运的简单武器,那就是日行一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