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大德故事:挑母出家

佛法荫庇世人(图片来源:资料图) 自成和尚直到三十多岁的时候方始出家。 在出家之前,自成和尚叫刘宝藏,他不过是一个极其普通、工作又十分辛苦的铁匠铺里的伙计。冬天,朔风呼呼,他要起早贪黑,来到铺子里,挥锤不止;夏天,烈日炎炎,热 ... 人,他也别无选择,必须坐在炉子前一会儿生火、一会儿又拉风箱……生活是艰辛的。 宝藏的父亲早就抛下他和母亲,撒手西去了。而他又是一个侍奉母亲纯孝的孝子,孝行远近闻名。为了让年迈的母亲不致于忍饥挨冻,他必须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所以,尽管铁匠铺子里的活计十分艰苦,他却仍然十分卖力气地干着。 可是,在铁匠铺里拚命干活的这些岁月里,刘宝藏却在敲钳打剪的时候,开始闻听到一些佛家的故事和零碎的经义。这些富有情趣的故事和深奥经义一下子便打动了他的心,使他念念不忘,几至于废寝忘食。渐渐地,他听人们传说得多了,又自己找了些佛教经籍来半懂不懂读,竟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他渐渐地产生了出家修行、投身佛门的想法。 可是,母亲怎么办呢?自己一旦出家,母亲肯定就会因为衣食无着而流浪街头。而这。又绝对是作为一个孝子的刘宝藏所不忍心的事情。刘宝藏很困惑,久久地找不之到一条合适的选择能够解决这一矛盾。 最后,附刘宝藏终于下定决心,便明告老母亲自己出家的志愿。他母亲也十分了解儿子,并不加以拦阻,就点头同意了。 这样,刘宝藏便辞掉了铁匠铺里的活计,准备好一副比较舒适的担子,一边装着被褥、衣物、饭碗等什物,一边请老母亲端坐其中,便肩挑着这副担子上路投奔佛门去了! 不久,历下(在今山东济南)钟楼寺潭大法师见他求佛诚笃,而且又事母纯孝,感慨之余,就给他削发剃度了,法名自成。 在这里,自成和尚呆了没多久,便身穿僧衣,手持钵孟,肩挑老母,远游四方去了。沿途上,他总是托钵化缘,然后,却先将化来的斋饭供奉给老母亲食用。等到老母亲吃完了,他才接着吃一点儿;有时,化到的斋饭本来就不多,等母亲吃得八成饱,已然钵中空空,些许皆无,自成和尚就在路边清溪之中,舀一钵清水,喝几口了事,权当充饥。 后来,自成和尚担负着他的母亲来到燕都(今北京)西山一带,往返于林莽与峪地间,时间长达三、四年。在这里,一开始,人们对他的行为莫不感到好奇和惊讶,久而久之,渐渐闻听了他事母纯孝的故事,无不对他钦敬有加,看到他前来化缘,也总是多多的、足足地给他满钵饭食。但是,自成和尚却精勤苦行,日益澹然,一钵之外,别无长物。 就这样,自成和尚的母亲终于得尽天年,无疾而卒。这时,身为佛僧的自成和尚又将母亲按照佛门的茶毗法埋葬;附近僧众,特地在他母亲的墓前,刻立了一块巨大的石碑,以表彰他的孝仪。从此,凡是过往之人,一经颂读,无不钦叹不已。以致当地民众,很长时期里仍然赞不绝口。 埋葬母亲之后,自成和尚就来到西山下的大峪岳家坡,结草为庵,专心修持,精进佛法,竟然一日千丈,进步迅猛。傅中贵久闻他的孝道,现在又见他佛法十分高妙,就力请他出任都城之中的普安寺住持。在这里,自成法师仍然精心修习,勤勉不辍,深得人们赞誉。 不多久,有一位白衣张居士,在京城阜城门外四里园建造了一座普济寺。五次三番延请自成和尚前去住持。这样。自成和尚就离开普安寺,来到普济寺。 到了明世宗嘉靖庚戌(公元1550年)的秋天,敌寇来势汹汹,大犯京师,竟至于东、南、北三面被水桶般地围困,唯有城西一面,尚未合围。 一天,一名敌军将领率领数千铁骑,一路奔驰,来到普济寺前。那名将官一见,寺宇巍峨,殿阁高大,就径直跨进院门,一大群护卫则紧随其后,蜂涌而来。自成和尚尚在寺中静修佛法,见众人到来,并不畏惧,反而含笑合十地迎了过去,走得近了。他方始颓然憨笑,说:“佛祖慈悲。你们尽可以进来,只是——不要动我物,不要折我木,不要毁我屋。” 敌贼一听,倒也痛快,点头答应了。可是,当时正值秋八月,果食已熟,灿然如火,悬挂树梢,罗列院中。众兵一见,争相前去摘取。自成和尚却并不加以阻拦,只是告诫他们说:“这些柿子十分涩苦,难以下咽。”众人不信,以为是这和尚吝悭,故意阻挠自己,就不顾劝阻大口吞食起来。可是,没等他们完全吃下肚去,才一咬下,竟然苦涩不堪,翻肠倒胃,十分难受。大家这才信了自成和尚所说不妄。而自成和尚这时又从其他地方的果树上摘下来苹果、鸭梨,一一进献众人。大家一吃,甘甜润脆,香酥可口。那领军将领便认为自成和尚诚实可嘉,就下令军中,在这座寺庙之中,不得滥 ... 人众;并特地颁示一柄令旗,插在显眼的地方,以示警戒。 等到这群人马撤走,自成和尚依然去静修他的佛法去了。可是没多久,却有一名贼寇,追赶一名王姓子弟,王奔逃至寺庙之中。情急之下,藏身于大殿内佛像座下。可是最终还是让追 ... 他的贼寇发现了。就在这名贼寇高举大刀,就要向王氏子头上劈去的一刹那,自成和尚从贼寇背后突然猛击他的手臂,大刀咣啷一声,掉落地上,王氏子因而得以逃命。凭着那柄令旗,贼寇没敢对和尚下手。 而就在这前前后后的一段时间里,有一位余杭(今浙江余杭县)人韶善士,心感天神点化,不远千里,来对自成和尚供养尽心。后来,这位韶善士又在家乡建筑了一座弥勒庵,坚请自成和尚前去住。自成和尚因此又南迁余杭。 在余杭,自成和尚依然一如既往,清贫苦修,不事蓄藏,衲衣敝帚之外,不过一钵而已。如果偶然多得善男信女们的施舍,也都倾囊捐助贫苦之人;如果偶尔遇到乏粮少食的时候,他也并不是出去化缘,而是端坐面壁,诚心念佛。时间长了,有心人渐渐地知晓了他的这一秘密,就给他送来饭食;可是,自成和尚吃完之后,却依然面壁如故,习焉安之,率以为常。 后来,为了重修普安寺,自成和尚这才又北还普济寺,设坛说法,弟子也日渐多了起来。其中,有一名法号觉淳的大弟子,修业勤勉,颇见根基。自成和尚见了,却多方寻找苦险之由,命觉淳仔细修炼,认真完成;无论严寒酷暑,从不轻易放松对他的要求。当时,大家都不明白自成和尚何以唯独对觉淳如此苛刻,而觉淳自己对此毫不在乎,只是一味地听命师傅。直到临终,自成和尚才遍召众人,明告他们说:“我有觉淳弟子传承衣钵,就好比一棵大树已然有了一根粗壮结实的主杆;至于枝枝叶叶,繁茂扶疏,庇荫世人,则大有人在!”大家一听,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师傅一直都在刻苦磨砺觉淳师兄! 过后不久,自成和尚果然无疾而化。高龄八十九岁,僧龄也长达五十多年。时间是明世宗嘉靖三十九年(公元1560年)二月初一日。 安葬罢师傅,觉淳和尚继承了师傅的衣体,不仅完全修复了济安寺,而且使这里的法会大为兴盛;觉淳和尚的弟子本在和尚又传承衣钵,果然使自成和尚的佛法枝叶茂盛,荫庇世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大德故事:挑母出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2. 太平公主的黑化之路,从「 ”单纯少女”成长为搅动风云的掌权者

    我们都知道,中国历史往往是以男性为主角的,在这场历史大戏中,女性多半只能饰演配角,少有参政的机会。

  3. 中国历史上最有佛缘的15个皇帝(一)

    在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历史上有数位崇佛皇帝:汉朝的汉明帝刘庄、南北朝的梁武帝萧衍、隋朝的隋文帝杨坚和隋炀帝杨广、唐朝的唐太宗...和唐宣宗李忱、女皇武则天、宋朝的宋太祖赵匡胤、元朝的忽必烈、明朝的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恭闵帝朱允炆、清朝的顺治皇帝福临、康熙皇帝玄烨、雍正皇帝胤禛、乾隆皇帝弘历。

  4. 当时演霍元甲红极一时却出家当苦行僧,妻子苦等16年痴心不改

    历史上的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幼年体弱,在27岁以前基本上生活在故乡,时常挑柴到天津去卖。28岁后到天津当上码头装卸工,后来在农劲荪开设的怀庆药栈当帮工,升任掌柜。1909年,41岁的霍元甲,由农劲荪介绍来上海,接受由陈公哲、陈铁生所创办「”精武体操会”中主教武术。被评为沧州十大武术名人。这一人物形象也被很多明星大腕出演过,不过要说到最经典的一位霍元甲,黄元申绝对名列其中。

  5. 顺治皇帝出家之新版本,康熙皇帝亲笔御赐「 ”四字碑”为证

    「”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天下丛林饭似山,钵盂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唯有袈裟披肩难。十八年来不自由,南征北讨几时休,我今撒手西方去,不管千秋与万秋。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直饶空劫生前事,六字洪名毕竟该。”这是顺治皇帝的一首赞僧诗,即著名的《出家偈》。江山美人,帝王英雄,千秋功业,黄卷青灯,清世祖顺治帝的一生堪称是充满了神秘色彩。作为大清帝国

  6. 段誉有众多妻子,最后为什么还要出家为僧?连金庸都不好意思说

    历史上的段誉跟金庸写的段誉是相吻合的,后来出了家。让人很想不通的是,为什么段誉当上了皇帝,而且在有了很多老婆之后,还要出家。据历史记载,但是段誉统治的大理在当时发展的很好,百姓们安居乐业,那为什么他后来还要出家,到底是有什么难言之隐呢?

  7. 唯有袈裟披肩难,看古今高僧如何了断尘缘

    在中国,出家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8. 抛妻弃子出家15年,画价不降反涨几百倍,如今一幅画卖1012万

    抛妻弃子,本该是人们所唾弃的行为,但在当代画坛中,却有一位因此名利双收的画家,他抛弃妻子与儿子长达15年,归来之后画作价值不降反增,反而成为了中国画僧传人,如今更是功成名就,一幅画高达上千万。

  9. 告别婚姻世俗,出家24年,他以慈悲渡众生,妻子:为何独独伤我?

    从一代风流才子到艺术大家,最终遁入空门,半世繁华半世僧,李叔同的一生,活出了别人的好几辈子。不喜经国济世,爱上戏曲艺术1880年,李叔同降生于天津故居李宅,家族几代经商,到李叔同这一代,李家已经是名门望族。李叔同在家中排行第三,上有两位嫡亲兄长,母亲不得父亲喜爱,在家中伏小做低,谨言微行。李叔同五岁时父亲便去世了,他的二哥对他严加管教,从小就让他学习书法、金石篆刻等技艺。

  10. 天龙八部里的历史,大理皇帝段正淳你知道多少

    但金庸老先生在天龙八部中,对段誉这个人物进行了艺术化处理。不过现实历史中,段正严百分百是段正淳亲生。(崇圣寺又称三塔寺,也就是天龙八部中的天龙寺。在高升泰夺权的三年后,段正淳登上了皇位。(三)处境艰难的段正淳小说《天龙八部》中的段正淳,风流潇洒活的轻松惬意。特别是大理国后期,几乎每个当皇帝的段氏人。这也导致了只有三百多年历史的大理国,居然有二十三位皇帝。

随机推荐

  1. 李瑁为什么一点都不恨李隆基抢走了杨玉环?他为什么不反抗

    你们知道李瑁失去了杨玉环,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为什么不反抗他父亲,接下来历史新知小编为您讲解>李瑁当然舍不得杨玉环!>那么,李隆基是怎么把杨玉环骗过来的,李瑁当时为什么不反对呢?也正是武惠妃死了,空虚寂寞冷的李隆基才看上了儿媳妇杨玉环。>李隆基把杨玉环抢到手后,立刻宣布立李亨为太子,李瑁的“太子梦”落空。就算遭到了失去妻子又失去太子的双重打击,李瑁也必须挺住,不能有任何杂言。

  2. 百里奚的妻子是谁 姜子牙和百里奚都很了不起,他们的妻子却天壤之别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上总有一些事情会反映出某些规律,有的小朋友就能主动地思考同类事情,试图比较、发现并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课上,一些小朋友不约而同地会通过一个历史人物联想到另一个历史人物。并会兴致盎然地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在学过姜子牙和百里奚后,一些...

  3. 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用着用着就不够了-感人的情话

    50.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按这天气看来,你应该是挂了…

  4. 北欧神话中的芬里尔狼,连诸神之王奥丁都无法战胜它

    芬里尔是北欧神话中最著名的魔兽,他是邪神洛基之子,是北欧神话中造成众神毁灭的元凶,传说当他张开嘴时,上下颚可以顶住天地。众神哄骗芬里尔狼,要让它测试这个魔链是否结实,芬里尔狼要求必须有一位神的手臂放在它的口中,这样可放心试验。直到诸神的黄昏一战中,芬里尔最终挣脱了这根无形之链,它吞食日月和世间万物,并且...死了诸神之王奥丁。

  5. 别人怀孕挺着大肚子

    周公解梦别人怀孕挺着大肚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别人怀孕挺着大肚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房子开裂

    周公解梦梦见房子开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房子开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湘军统帅曾国藩和淮军统帅李鸿章的师徒之路 | 献给教师节

    曾国藩与李鸿章两人,算是师徒的关系。李鸿章的父亲叫李文安。就这样,曾国藩与李鸿章的师徒之路就此展开了。曾国藩主张参劾李元度,而李鸿章认为李元度和曾国藩共过患难,不愿参劾他。当李鸿章的淮军到达曾国藩的驻地时,曾国藩考虑到淮军力量单薄,将自己的湘军抽调了几个营给李鸿章。最后随着曾国藩的逝世两人这对欢喜冤家终于分离开来,在曾国藩死后,李鸿章还把持了三十年的朝政。

  8. 野猫的后代

    野猫也有爱情,爱情的结晶是七只猫仔。野猫妈妈无力抚养这么多后代,它自己过的也是饑一顿饱一顿的生活。我曾耳闻目睹许多人类迫害野猫的事件,其中不乏令人发指的残忍。野猫的后代也终于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每一只小猫都健康地成长起来,没有一丝的野性,其聪明乖巧还越过了寻常家猫。但愿它们不要遭受野猫妈妈的不幸,被主人遗弃而流落街头,也但愿我们城市各个角落的野猫一族会终于消失,因为它们始终渴望的,依然是人类的爱。

  9. 自我警惕,自我反省

    自我警惕,自我反省自我警惕,自我反省,自我护卫,正念现前的比库,才能长住安乐。人是自己真正的护卫者,人是自己真正的皈依,因此人应调御自己,一如商人驯服良驹。出家后不久,他对比库的生活心生不满,想还俗。所以每次有所不满,他都去那里自我检讨。

  10. 遁世离俗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ùnshìlísú【解释】指隐居而屏绝世俗往来。【出处】《楚辞·九章·悲回风》“望大河之洲渚兮,悲申徒之抗迹”汉·王逸注:“申徒狄也,遇暗君遁世离俗,自拥石赴河,故言抗迹也。”【例子】无【相关】百度“遁世离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