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共四百余字,为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汉代的《堪舆金匾》和《宫宅地形》是两本成书最早的系统性风水理论著作。《葬书》是风水理论的奠基之作。书中第一次给风水下了定义,是风水研究的权威著作。上卷讲形气,论述山川形势,下卷讲理气,注重天干星卦的生克吉凶,全书主张元运学说,并贯穿形势和理气于全书。它是一本关于阴宅阳宅选址的风水经典著作。一卦管三山,八卦24个方位_风水知识
环境风水学历史上有哪些重要著作?
(1)《青囊经》是我国第一本有文字记载的风水经书,相传是秦朝时期的学者黄石公所著,它分上中下三卷,上卷讲“化始”,中卷讲“化机”,下卷讲“化成”。共四百余字,为风水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2)汉代的《堪舆金匾》和《宫宅地形》是两本成书最早的系统性风水理论著作。《堪舆金匾》讲五行,即用五行生克原理将住宅与屋主的姓氏联系起来,以判断吉凶,是理气派理论的始祖。《宫宅地形》讲形法,即如何选择堪舆作为城市和宫室的自然地形的理论,是形法派理论的始祖。
(3)《葬书》是风水理论的奠基之作。晋代郭璞写的《葬书》是一部专门论述墓地风水的典籍。书中认为人的吉凶祸福、贫穷富贵都取决于墓地风水的好坏。书中第一次给风水下了定义,是风水研究的权威著作。
(4)《灵城精义》是一部形气和理气相结合的著作。它把辨龙辨穴作为风水的基础 ,同时又注重时间变化带来的气运变化。上卷讲形气,论述山川形势,下卷讲理气,注重天干星卦的生克吉凶,全书主张元运学说,并贯穿形势和理气于全书。
(5)《催官篇》是宋朝赖文俊的著作,它把二十四山向转化为二十四天星,用天空中的星象来阐述地上的龙穴砂水,是对风水理论的实践和发展。
(6)《地理大全》是明代的李国木编著的,它是一部风水经典著作的集萃,分为两集,上集偏重形势,收录了郭镤的《葬书》,邱延翰的《天机素书》,杨筠松的《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葬》,廖瑀的《九星穴法》,蔡元定的《发微论》,刘基的《披肝露胆经》,李国木自撰的《搜玄旷览》。下集偏重理气,收了曾文辿的《青囊序》,杨筠松的《青囊奥语》、《天玉经内外传外编》,刘秉忠的《玉尺经》,附遁庵《原经图源》,赖文俊的《催官篇》附遁庵《理气穴法》,吴克诚的《天玉外传》,《四十八局图说》,李国木自撰的《索隐玄宗》
(7)明朝常熟人缪希雍是理气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为《葬经翼》,他把中医学中的“气”“脉”理论用于风水,“山止气聚名之曰穴,强调相地如相人”。
(8)明代蒋平阶著有《水龙经》,以水为纲以“气”为本,根据水与气的关系即水所在就是气所在。他是理气派的代表人物。蒋平阶著作还有《天元五歌》、《阳宅天元赋》、《阳宅指南》等。
(9)明代徐之镆的《罗经顶门针》也是代表性著作。
(10)明代王君荣的《阳宅十书》也是代表性著作。
(11)清代梅自实的《定穴要诀》也是代表性著作。
(12)清代高见南的《相宅经纂》也是代表性著作。
(13)赵九峰著有《地理五诀》。
(14)《管氏地理指蒙》是相地术的系统资料。三国时期的管辂以占墓灵验而出名,留有这部著作,后世怀疑是后人托管辂之名而作,它偏重于讲述大地的形势,对山形和地势有全面的论述,并对它们进行了五行分类。
(15)《黄帝宅经》是综合论述阴阳宅的经典著作。它把墓地叫阴宅,把住宅叫阳宅。它将天干地支与八卦配合,组成二十四山向,分别形成阳宅图和阴宅图,每个方向都存在着吉凶,选址时需要用罗盘定出吉的方位,才能按著这个方位修建,否则就会招来灾害。它是一本关于阴宅阳宅选址的风水经典著作。可能是后人托黄帝之名写的。
(16)邱延翰的《天机素书》。
(17)杨筠松的著作有《撼龙经》、《疑龙经》、《葬法倒仗》等。
(18)廖瑀的著作《九星穴法》,他是杨筠松的弟子。
(19)蔡元定的《发微论》。
(20)刘基的《披肝露胆经》。
(21)曾文辿的《青囊序》,他是杨筠松的弟子。
(22)刘秉忠的《玉尺经》。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一卦管三山,八卦24个方位_风水知识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