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的书法影响元明两朝400多年,可现在却很少人学

宋代的皇族很有意思,开国皇帝是武将出身,由于自己是通过兵变上位,所以忌惮武将。立下尊文抑武的国策,搞得自己的后代没几个继承了武学,反而是在文化事业上出了好些个天才。 其中最出名的一位,爱好书画艺术,愣是把一个世界第一强国弄得亡国。 今天要讲的,就是宋代皇族中在文化事业上第二出名的——他身为皇族,却当了灭亡南宋的元朝的官,在操守上饱受诟病。但再怎么批评他的人,对他的文化造诣却不敢诋毁——想想蔡京、秦桧,一个硬是被从「 ”宋四大家”中除名,一个据说发明了宋体字却被剥夺了「 ”冠名权”,这位宋代皇族算是有好待遇的了。 好待遇当然不是因为他是皇族而得到的,而是他在艺术上的成就确实到了无法诋毁、无法抹 ... 的地步。 光说他在书法上的成就,就被明代学者王世贞誉为「 ”上下五千年,纵横一万里,复二王之古,开一代风气。” 这么牛的他,就是赵孟頫(fǔ)。 赵孟頫像 赵孟頫,字子昂。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就是《杨家将》、《包青天》里面的八贤王)的嫡派子孙。 赵孟頫这一支皇族,很早就迁居浙江湖州。因为湖州别称水晶宫,所以赵孟頫就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 ”水精宫道人”——不是一笑写错了,是老赵出于防伪考虑,把「 ”晶”字改成了「 ”精”,所以凡是看到说是赵孟頫的作品,上面落款为「 ”水晶宫道人”的,十有八九是伪作。 其实到了赵孟頫这一代,所谓的皇族身份已经很淡漠了,就跟刘备的皇族身份差不多,所以赵孟頫小的时候,他妈妈就逼着他多读书多练字,还说:「 ”你从小就孤苦(赵孟頫是偏房庶出,11岁丧父),如果在学问上不能有所成就的话,长大了也没人看得起你的。” 赵孟頫很聪明,加上又很努力,所以14岁就当了司户参军(相当于市民政局科长),后来又成为「 ”吴中八俊”之一(相当于市里面的十大杰出青年),据记载,当时「 ”四方万里重购以求其文,车马所至,填门倾郭,得片纸只字,人人心惬意满而去”。 年少成名未必是件好事。 1279年,南宋覆灭,元朝统一全国。为了笼络占全国大部分人口的 ... 的人心,元世祖忽必烈派人到处搜罗汉族人才。 很不幸,名满江南的赵孟頫同学也在必征名单里面,而且排名是第一位。 ——本身就是前朝皇族,身份已经很敏感了,现在的皇帝要征召你,而且这个皇帝是以武力征服出名的,你能怎么办? 当时的小赵同学可能还没想那么多,只当自己可以施展才华了,兴冲冲就跟着去了大都。 到底是to young to simple,赵孟頫接下来的一生,都为自己的这一次决定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个后面再说)。 赵孟頫入宫后,在尚书省为皇帝起草诏书。他的才华的到了忽必烈的肯定。 他的书法不仅影响到了同时代的书法家鲜于枢、邓文原等,元仁宗还将其比作李白、苏轼,连印书的都纷纷仿照他的字体。 与他同时代的学者胡长孺甚至说:「 ”子昂书,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无此书!”(王世充的话就源于此) 《胆巴碑》部分 赵孟頫篆、隶、真、行、草诸体皆能,尤其擅长楷书、行书。 书法界楷书最强的有「 ”四大家”之说,为「 ”「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其中只有赵孟頫不是唐朝人。 元代书法家鲜于枢说:「 ”子昂篆,隶、真、行、颠草为当代第一,小楷又为子昂诸书第一。” 赵孟頫的楷书主要学自钟繇、王羲之、王献之以及东晋道士杨羲,以小楷为主。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世称「 ”赵体”。 赵孟頫的小楷代表作品有《道德经》、《洛神赋》、《汉汲黯传》、《黄庭经》等,大楷代表作有《胆巴碑》、《妙严寺记》、《玄妙观重修三门记》等。 赵孟頫《洛神赋》部分 《汉汲黯传》部分 赵孟頫行书继承了王羲之潇洒平和的书风,融汇了智永、褚遂良、赵构(宋徽宗)的笔法,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蕴藉平稳、平正秀丽的风格。传世代表作有《兰亭十三跋》、《归去来辞卷》、《赤壁赋》、《烟江叠嶂图诗卷》等。 《兰亭十三跋》部分 赵孟頫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不仅仅是字写得好,还在于他反转了宋代「 ”尚意”的书风,复兴晋法,为元、明两代书风奠定了基调,此后四百年间,文人士子,多受「 ”赵体”影响。 他提出的「 ”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迄今还是重要的书法学习理论(尽管有争议)。 他的字,甚至还有广泛的「 ”国际影响”。 印度、日本、高丽等国,都以得到赵孟頫的墨宝为幸,尤其是高丽,举国皆习赵体,「 ”遂成国俗”。 《妙严寺记》部分 《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赵孟頫《赤壁赋》 但由于他身为宋代皇族,又在有家国之恨的元朝为官,还深得元朝四代皇帝(元世祖、武宗、仁宗、英宗)的信任,所以对他的书法,难免有「 ”媚而无骨”的评价。 据说他回到江南拜访族兄赵孟坚,赵孟坚本不愿见他,后来拗不过面子见了一面,言谈中也是各种讽刺,赵孟頫也感到无趣,匆匆告辞。他走后,赵孟坚还让人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了又擦。 总之,入元朝为官的赵孟頫,尽管受皇帝青睐,但蒙古贵族猜忌他,宋代遗民看不起他,如同老鼠钻风箱——两头受气。 他63岁时,拜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官居一品,就在人生荣耀到达顶峰之时,他却写下了一首《自警》诗:「 ”齿豁童头六十三,一生行事总堪惭。惟余笔砚情犹在,留与人间作笑谈。” 1322年,赵孟頫病逝于浙江湖州吴兴,逝世的前一天,他还在练字。 ——也许,只有艺术,才能慰藉他的心灵。 只有在书画的世界里,才能让他纵情挥洒,做回自己。 也许,他的北上,并不是一种投降。 他用书画与文章,对武力征服者完成了一次漂亮的文化「 ”反 ... ”。 千秋功过,谁与评说? 赵孟頫《 归去来》部分 本文为《趣说汉字书法史》系列文章,每天只需1分钟,就能得到受用一生的艺术素养。请加关注,看之前文章获得更多有趣的知识,及时提示更新。转载请标明出处,欢迎出版社与我联系。

他的书法影响元明两朝400多年,可现在却很少人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2.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3.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4.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5.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6. 董其昌晚年为何沦落为 ... 恶霸?

    明末江南,大凡有着显宦头衔和赫赫声名的人,无一不是家财万贯者,而这些有钱人很少有不学坏的,在董其昌之前、之后,都有相当数量作恶乡里的恶霸。董其昌,一个有功名且在书画艺术和文物鉴赏方面有相当造诣的文人,堕落成一个为非作歹乡里的恶霸,成为书画史上有名的恶棍,不能不让人倒吸一口凉气。董其昌的贪婪也的确不比他的同乡前辈逊色。

  7. 中国印章文化有上千年历史,印章起源于何时?

    目前还没有定论,专家认为大致在春秋与战国时期。从目前存世的大量战国时期古印章来看,其创作和使用已经相当成熟。1998年安阳殷墟出土的饕餮纹铜玺,这是目前经考古发掘中最为古老的印章,那么,中国印章的历史应在商代以前。印章的起源与印章自身的发展相比,印章和绘画的结合相对较晚。战国直至汉魏时期使用封泥,封泥主要是盖有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印章的使用,也逐渐由蘸朱红印泥钤于纸上。

  8. 施蛰存:唐墓志 、塔铭 、经幢

    唐墓志、塔铭、经幢施蛰存墓志也是唐代石刻的重要部分。东魏、北齐,现已出土的墓志亦不少。唐代国祚长久,已出土的墓志,数量远远超过北朝。宋人编的《宝刻丛编》,已着录了不少唐代墓志,可知唐墓志在宋代已有出土。我据《宝刻丛编》的记录写信告诉他:温飞卿卒于咸通七年。元明二代,很少墓志出土,或者是没有记录。明代末年,西安农民掘出一块唐人墓志石,题名为《王居士砖塔铭》,楷书非常优美。

  9. 艺闻艺事——皇帝女婿摹刻一套帖,竟成了「 ”传世四大名帖”之一

    《绛帖》,因刻于绛州而得名,是宋太宗淳化年间的尚书郎潘师旦在家乡绛州摹刻勒石而成的,《绛帖》与《淳化阁帖》《大观帖》《汝帖》并称为「”全国四大名帖”,刚一问世就受到书法家、收藏家的青睐。这部名帖的作者,叫潘师旦。历史上关于潘师旦的记载很少,他的字、号、籍贯,生卒年都不清楚。元代赵孟的《会景亭记》中,称潘师旦为「”故宋尚书”,后来又说「”初知秀州时”,由此判断他还应该做过嘉兴知府,是个不小的官员。赵

  10. 「 ”三蔡”兄弟到底谁才是「 ”苏黄米蔡”之「 ”蔡”?

    「”苏、黄、米、蔡”代表着宋代书法的巅峰其中苏、黄、米没啥问题唯独关于蔡的说法不一有人说蔡指的是蔡京,由于蔡京人品差后人用蔡襄取而代之还有一种说法是此蔡为蔡卞古代就有人说了蔡京比蔡襄好但蔡卞又比蔡京好千百年来这一争论一直存在,没有定论不论哪种说法都说明蔡氏三人的书法在宋朝的地位与影响力非同一般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三人的书法到底有什么区别01蔡襄蔡襄(1012-1067),字君谟,汉族,兴化军仙游县(今

随机推荐

  1. 手不停毫是什么意思?

    【拼音】shǒubùtíngháo【解释】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例子】亭亭铺下笺纸,手不停毫,草草写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相关】百度“手不停毫”

  2. 童贯是怎么死的?历史上唯一被封为王的太监

    是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也是历史上掌控军权最大的;也是第一位被册封为王的太监,可以说童贯是在某些方面登峰造极的太监,虽然水浒传写他两次被宋江打得屁滚尿流,这只是小说家语言,和历史相距甚远。那么童贯又是怎么的呢?九月初七日,张澄押回的童贯的人头已在汴京城头高高挂起,一时观者如堵,轰动京城内外。>二、在文学作品,在水浒后传中,童贯是怎么死的?

  3. “死而又死”

    有一次,赵简子乘车上山游猎。>赵简子坐在车上,瞥他一眼,很不高兴,粗声粗气地对他说:“我上羊肠山道,群臣都来推车,唯独你虎会扛着支戟边走边唱不出力,这是你作臣子的欺侮君主,臣欺君,该当何罪?”>“臣欺君,罪该死而又死。”>赵简子不耐烦地说:“君主轻慢臣下,又该怎么样呢?”>虎会的话,惊得赵简子通身汗湿,他如梦初醒地说:“好,好,说得好!”

  4. “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崇祯帝在煤山上吊自杀的消息传到明朝陪都南京,南京的大臣们一片慌乱。他们立了一个逃到南方的皇族、福王朱由崧做皇帝,在南京建立了一个政权,历史上把它叫做南明,把朱由崧称为弘光帝。弘光帝朱由崧是个迷恋酒色、极端荒唐的人。凤阳总督马士英和一批魏忠贤的余党利用弘光帝昏庸,操纵了南...

  5. 梦见柴火熊熊燃烧 梦见柴火熊熊燃烧什么意思

    梦见柴火熊熊燃烧是什么意思?梦见柴火熊熊燃烧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柴火熊熊燃烧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柴火熊熊燃烧,这个梦真的是预示著一场干柴烈火的爱情,所以你的爱情将会更趋热烈。梦见木材燃烧,是在警告你要注意敌人或竞争者的动向,严防对方偷袭你。如果燃烧的木材是熊熊烈火,表示你吉人天相,可以逢凶化吉。梦见火烧山,表示有水难之相。

  6. 梦见家里被偷盗

    周公解梦梦见家里被偷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家里被偷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媳妇回来了

    周公解梦梦见媳妇回来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媳妇回来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我国清代女算学家王贞仪

    王贞仪学贯中西,才华横溢,是我国历史上少见的女算学家、天文学家、医生和诗人。王贞仪的成长与她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她家藏书丰富,据说有七十五橱,这些书籍对王贞仪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在十七、十八世纪时,我国形成了以梅文鼎、梅珏成为中坚骨干的安徽数学学派,祖籍安徽的王贞仪是这一学派的主要成员之一。王贞仪对封建社会对妇女的歧视和压力,置之不理。我国历代学者对王贞仪的评价都是很高的。

  9. 黎姓女孩起名大全 姓黎的好名字_姓名测试

    黎师玉黎欣茹黎崇蓉黎欣媛黎玲珠黎研琳黎铭秀黎士燕黎浏芳黎世玲黎燕华黎钰文黎守芬黎良文黎莉琴黎靖茹黎宏瑛黎菊芳黎胜娟黎莉台黎梅黎坚萍黎彩芬黎健琼黎晗梅黎可妍黎彩丽黎伊倩黎婷茜黎子玉黎艺萍黎秀琴黎红黎静玲黎鹳蓉黎琳纯黎爱文黎世娟黎还英黎欣媛黎素霞黎金玲黎悦云黎祉文黎婷儿黎校文黎轩怡黎玲燕黎天秀黎俊芳黎骞茹黎绘怡黎幻琼黎舒婧黎鑫颖黎仁芳黎奇丽黎玲琼黎艳婷黎妮娜黎燕乐黎菊萍黎宽梅黎微玉黎倩菲黎枭莉黎惠婷黎

  10. 满宠是什么身份?他真的只是郭嘉的小跟班吗?

    可见满宠其人确实是有能力、够心狠的。曹洪请曹操去求情,满宠就在曹操来之前把犯法的人提前处斩了,曹操得知后不怒反喜,称赞满宠执法严格。但是由于没有证据,后来满宠还是放了杨彪。其中因为有郭嘉为其运筹帷幄,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过郭嘉是在196年投奔曹操的,当时满宠已经做到了许都的行政长官,而郭嘉只是一个初来乍到的26岁的小伙子罢了。所以从年龄上和官职级别上,满宠都不可能是郭嘉的小跟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