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

  书法对联亦称字对或对幅,它与条屏、横披、手卷等一样,都是书法的一种艺术形式。北宋时,对联逐渐得到推广和发展,成为庙宇、园林、书斋内的装饰之物,并且出现了春联、挽联等新的形式。到了明清之际,书法对联得到了更大的普及,无论是从题材上或艺术手法上来看,变得更成熟、灵活、多样,不但出现了各种趣联、巧联,而且还出现了格言联、哲理联、讽刺联等。特别是在清中期后,书法对联不仅在数量上大增,在艺术上也日臻成熟。书体从单一的行楷,发展到真草隶篆诸体皆备,以甲骨文、金文 ... 的也经常可以看到,真正成为书法中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笔者从事对联收藏多年,综合以往的经验认为其特点有三。首先是书法对联尺幅较小,易藏易放。与条屏、立轴相比,对联显然是小弟弟,一般对联宽大约为25.5公分至40公分之间,只要一卷,尺幅既短且小,最宜存放。书房中挂对联,占的面积不大,却可使室内翰墨生香。如果住房宽阔,完全可以在对联中间再挂一中堂,更是韵味无穷。其次是书法对联的收藏一般说较为经济。当然,这是指与中堂、长卷等相对而言,不过,一般清代状元、进士撰写的对联,价位并非太贵,约在1000-3000元之内,名头或尺幅稍大一点的也不过5000元,大多数收藏者都能买得起。虽说有的对联价值要数万元一副,但那是更大的名家。收藏者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去选购,以免造成被动。其三是可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在这一方面书画似乎都有这一功能,但对联却是更甚。从内容上看对联多是写的诗句、格言、警句,有许多是作者自撰。特别是有些对联的边款,字写得又多又长,这种现象是任何书画形式都少有的。想弄明白就得去查资料,查资料的过程就是学 ... 过程。如果一旦查到,往往会有一场意外的惊喜,这种喜悦用语言是难以表达的。本文简述对联的收藏和欣赏。

  一、状元的书法对联

  在封建社会,绝大多数读书人都把投身科举,以求“金榜题名”,当作日后进阶官场、飞黄腾达的唯一途径。而能获“状元及第”则成为他们趋之若鹜,摘取皇冠顶端宝石的最大的荣耀。与进士相比,状元可称得上凤毛鳞角,寥若晨星。清王朝统治中原长达267年,自顺治三年(1646年)至光绪三十年(1904年)先后开科举112次,共选取进士26391名,而状元却只有114人,可谓少之又少,因此,他们的墨迹更显得珍贵。陆润庠(1841-1915年)是同治十三年(1874年)甲戍科状元,后位至宰辅成东阁大学土,他的书法集平、板、圆、匀于一体,是清末“馆阁体”较有成绩的代表人物。我藏有他一副八言联;“学古人官于人有济;尊贤乐义其德克明。”其内容在今天仍有一定的意义。此联用的是珊瑚红纸,字迹敦厚,我甚爱之,装裱后一直挂在卧室内。事有凑巧,去年,又购得一副状元洪钧的八言对联:“小窗多明使我久坐;入门有喜与君笑言。”因其内容明快吉祥,我将其一直悬于厅中。洪钧(1839-1893年)同治七年(1868年)状元,比陆润庠早了二科,恰好两人又都是江苏吴县人,更有趣的是两人还是儿女亲家,即陆家的儿子娶了洪家的女儿,可谓门当户对。笔者常将这两副对联挂在一起,一边欣赏他们的书法,一边回忆他们两家这一段趣事,其味无穷。

  在清王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山东只出过六位状元,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巧合。为此,后人们把这条胡同称之为“状元胡同”,一直流传至今。曹鸿勋(?—1910年)字仲铭,清光绪二年(1876年)丙子科状元。他的一副八言联:“经济博通言达于行;家庭和乐质有其文。”其书法以欧阳询为宗,风格浑朴古拙,此联当是他的精品之作。与曹鸿勋同一条胡同的另一位装元名叫王寿彭。王寿彭(1874-1929年).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状元,他比曹鸿勋整整晚了十科,中间相隔27年。据《中国历代状元录》一书介绍,王寿彭出身请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赴京应会试,中为贡士,继而参加殿试。这一年,慈禧太后恰好69岁,但按封建习俗70岁生日要在这一年过,因此,她想在新科进士中选一名名字带“寿”字者为状元。当时,王寿彭已被列为前十名,慈禧太后看到王寿彭的名字时,不由眼睛一亮,她认为,“王”字具王者之意,“寿”字又暗合自己的寿辰;“彭”指的是活了800年的彭祖,真是字字吉祥,这样他就被点为状元。王寿彭的书法对联:“淡云无墨画;微雨有声诗”。受二王影响较大,字体俊美雅秀,端庄大方,据说当时一同应试者见了王寿彭的字“黑大圆光”,皆为之惊叹。

  手边还有一副状元陈晃的七言对联:“与可为能骋其气,次山自信老于文。”字迹苍劲文静,书卷味十足。陈冕(?—1983年)字冠生,清光绪九年(1883年)状元。据《清史稿》、《南亭笔记》所载,及第后,他即归家省亲。在无锡他乘舟游太湖,船至中流,乘酒兴题写“夕阳箫鼓”四聿。有人说这四字颇有衰飒之意,恐非吉兆。结果,他于当年便染病身亡,应当说他只有状元名,而无状元命,甚是可惜。因此,能得到一副他的作品,也算是缘分了。

  二、名人的书法对联

  笔者收藏的书法对联中,有一类的作品不能以书法家而论,但作者却名震当时,影响极大,他们的名字早已超出了书法这个范围。他们当中有的是朝野闻名的政治家;有的是著名的文化名人、学者,他们的作品虽然不一定有很高的艺术性,然而,字以人传,特别是随着岁月的远去,即是这些人的片纸只字,亦显珍贵。笔者有一副清代“中兴三杰”之一的胡林翼的八言联,胡林翼(1812-1861年)字贶生,号润芝,湖南益阳人,道光进士。1850年署贵州镇远知府时,曾镇压苗民和湖南李元发起义。1854年任贵东道员,带兵赴两湖抗击太平军。1855年任湖北布政使,以后数年与曾国藩合谋与太平军作战,为镇太平天国立下了汗马功劳;1861年哎血而亡,年仅五十。历史上把曾国藩与他并称“曾胡”。胡林翼不仅是一位年轻有谋略,骁勇善战的湘军名将,而且还颇工书法,堪称文武全才。他的书法由欧阳询入手,中间参以米芾、赵孟頫;由帖学而入馆阁体,字体雍容端庄,静穆华贵,富丽堂皇,颇有台阁大臣的儒雅气象。胡林翼这副八言对联:“山不在高水不在深;茶欲其白墨欲其黑”。所言具是生活常理,所用的纸也是当时常见的洒金纸,只是在上联有一行上款写道:“沅浦宫保仁:兄属”。“沅浦”为何许人?经查阅工具书才知此人是曾国荃。曾国荃(1824-1890年)字沅浦,号叔纯,曾国藩之弟,是著名的湘军将领。1864年2月曾国荃率兵破天保城,7月又下地保城,陷天京。随加太子少保,封一等伯爵。1884年署礼部尚书,调署两江总督兼通商大臣,1889年加太子太保衔。“宫保”,即对太子太保、太子少保的通称。这样一来,这副对联共涉两位名人,身价似乎也有所增长。无独有偶,笔者收藏的清代名人对联中,许多上款的名字都是响当当的。例如杨士骧写的八言贺寿联就是一例。杨土骧(1860-1909年)字莲府,江苏淮安人。光绪12年(1886年)进士,选庶吉土,授编修,历任江西、山东布政使,署山东巡抚。光绪33年(1907年)升直隶总督。杨土骧是一位知名的书法家,1993年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所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清代书法》一书,曾收其行书作品。他在任职山东时,曾在齐鲁大地留下了不少题刻。这副隶书八言对联,是杨士骧为李鸿章的母亲祝寿而撰写的,不仅用笔讲究,字迹笔画流畅奔放,而且字里行间充满了吉祥与欢庆:“北牖萱荣良辰衍庆;西池桃宴令子承观。”直把李鸿章之母的寿辰比做是天—卜王母娘娘的蟠桃会。这充分表露了杨土骧对他的上司李鸿章的尊敬和忠心。上款:“诰封宜人王母李太宜人”,中的“宜人”,是封建时代命妇的…—种封号。据蔡修所著《铁围山丛谈》一书中讲,文官自朝奉大夫以上至朝议大夫,其妻或母封宜人。元代七品官封宜人,到了明清两代改为五品官封宜人。

  清朝末年,慈安、慈禧两太后独揽大权,垂帘听政,在咸丰皇帝病死不久,就发动了一次震惊朝野的政变,史称“祺祥政变”,又称“北京政变”。两太后将受咸丰遗命总摄朝政的八大臣代表人物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并将其他五人革职,在这五人之中,其中有一位清末名臣,他就是匡源。说匡源是位名人,不仅指他在政治上身居要职,更重要的是他出身翰苑,曾为皇帝的老师,其次,他还是著名的教育家。匡源,字鹤泉,山东胶州郭家庄人,道光20年(1840年)翰林。罢官之后返回原籍,晚年任济南著名的泺源书院山长兼尚志书院山长,培养出了许多人材。曹鸿勋、张应麟、王懿荣、柯勋悠等皆出其门。闲暇之时,以书画自娱,画以山水为主,书法较为少见。此联:“忠厚留有余地步;和平养不尽天机。”是联数年前在某县城的一个冷摊上购得,字迹敦厚纯朴,笔力雄浑刚健,用笔少含蓄,挥洒颇自如。

  三,地方名人的书法对联

  所谓地方名人,是指在—个地区,一定范围内有一定影响的人物。他们多数是博古通今,学富五车,在书法上的造诣高深,甚至绝对不会比那些大家、名家差。但因地域或其它原因所限,充其量也只能被冠的小名家的头衔,也许这样称呼他们是不很合适的。林凤官(1817-1895年)字蔼人,山东掖县(今莱州市)人,道光17年拔贡,他的书法从晋人入手,并参以颜真卿等人笔意,独辟蹊径,自成一家。有人将他与何绍基、毕道远、牟所合称为清末四小书家。从他的这副七言对联来看:“欣于所遇何空色;乐在此中足古今”。用笔取法《兰亭序》,但点画肥硕,“颜”味十足,颇似钱沣、翁同和一路,平心而论,此联称得上是一副难得的佳作。林凤官的书法到了晚年影响更大,完全覆盖了整个胶东半岛,乃至齐鲁大地。

  研究收集地方名人的书法,是一件颇为艰难而又意义深远的事。况且收藏最重要的讲的是一个缘字,这就象数年前笔者在乎度市遇到翟云升的对联一样,虽然二度与其擦肩而过,最后终为我所得。翟云升(1776-1860年)字舜堂,号文泉,清代掖县人,道光二年(1822年)进士,曾随清代大书法家桂馥学习书法。他的这幅七言对联:“几上鼎彝三代器;座中裙屐六朝人。”字迹古拙质朴,多少还能看到乃师的影子。翟云升在书法艺术上是一位名贯齐鲁的地方名家,他还是一位学者,其收藏颇丰,并著有《隶篇》、《续隶篇》、《再续隶篇》等。20世纪50年代,翟云升的后裔翟承,令其女将《隶篇》全书原版670块,献给了国家,现保存在莱州市博物馆。版高23厘米,宽33厘米,左右双栏。所选的隶字均原大双勾,注文仿宋体字。

  编辑:之君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清代书法对联赏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2.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3. 儒学抑或「 ”天学”:明末清初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如何选择?

    16世纪后期的大明尽管外有女真人入侵,内有农民叛乱,但在表面上依旧是「”歌舞升平”。谁也无法预料到仅仅几十年后后金的铁骑便会攻破山海关,与李自成的闯军一起将帝国覆灭。但此时的大明社会已经出现了一些征兆与变化,即西方天主教传教士第一次大规模的来华进行传教活动,并将西方先进的科技与...技术带到了中国,而这种现象在几百年后会再次出现,不过不再是以和平而是以暴力的形式出现。上海徐汇区最大的天主教堂一、传

  4.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5.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6. 忘了入仕初衷 索额图如此从能臣---功臣---权臣蜕变为罪臣

    除了这四人,其他十几位,都在康熙年间极有作为,以治国安邦、收复失地、造福朝野留名史册。通过影视剧等文艺作品的传播,人们更多知道了康熙朝重臣索额图的大名和他的故事。

  7. 舅舅求康熙 ... 自己的儿子,康熙不忍心 ... ,雍正却不客气

    佟国维姐姐是康熙的亲生母亲,佟国维的女儿,是康熙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仁皇后。康熙班师回朝后,为佟国纲举行国葬。佟国纲作为康熙的舅舅,鄂伦岱是康熙的表弟,舅舅竟然求康熙...掉自己的亲生儿子,让康熙十分为难。康熙念及佟氏一族是自己的母族,不忍心下此...手,因此将鄂伦岱囚禁一段时间后,又放了出来。康熙虽然没...鄂伦岱,但在雍正登基后,鄂伦岱很快被...,原因是鄂伦岱是八阿哥胤禩的党羽。

  8. 历史上的纪昀与和珅,不是敌对关系,辟谣

    近年来,由于《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热播,导致纪晓岚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便私以为纪晓岚是个为官清廉的大臣,而和珅是个贪赃枉法的贪官,二人一生都是死对头,纪晓岚还每次都能制住和珅,以灵巧计谋每每得到乾隆皇帝的喜爱,而和珅却总是吃瘪。但其实,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民间传说《纪晓岚智斗和珅》来编排的,就连野史都算不上。

  9. 历史上令人捧腹大笑的乌龙事件,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呢?

    NO1:两江总督唐文尧「”白菜”天天吃要说乌龙,清朝时两江总督唐文尧天天吃白菜事件可能是最「”弄巧成拙”的了,古代做官讲究「”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也就是说在古代即使当个清官,三年下来装紧裤腰包十来万两百银也不算过分。但在雍正时期就出现了一件怪事,两江总督唐文尧清廉到天天吃大白菜,而且是顿顿吃,当年消息还是挺闭塞的,一直吃到第三年,这事才传到了雍正爷的耳朵里,两江总督可是个不小的官,顿顿吃白菜

  10. 故宫半解: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

    箭亭是清朝皇帝带领子孙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将武备馆开设在箭亭真是非常恰当。武备馆中最主要的展品就是清代前期几位皇帝的御用马鞍。清朝是马背王朝,不算开国皇帝,就是康熙和乾隆也是骑射功夫娴熟。

随机推荐

  1. 天气越来越热了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二十三、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二十四、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著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2. 开国将军中他名气不大武功却最高 连许世友都佩服他

    开国将军中,他名气不大,武功却最高,就连许世友都佩服他开国将帅中有许多武功最高的将领,例如贺炳炎,许世友,徐海东,耿飚,贺龙,钱钧,还有今天小编要给大家介绍的主人公孙继先将军,可能他的名气不如贺炳炎,许世友等等人,但是他的武功却是最高的,就连许世友都佩服他。后来,孙继先在...路上的事迹慢慢在红军传开,就连武艺高强的许世友都佩服他。

  3. 值得重温的国产战争片经典,《大决战》场面宏大但也不放过细节

    >——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开场独白>电影《大决战:辽沈战役》全长3个半小时,前1个小时基本在交代决策层,大场面战斗在1个小时后才开始。在这样一场战争中,国共双方大概有不少士兵皆死于自己一方的炮火之下。总体而言,《大决战·辽沈战役》无论在历史叙述,还是对战争场面的表现上,都堪称国产战争片中的经典。2017年为庆祝人民...建军90周年,CCTV播出了《大决战》系列的高清修复版,有兴趣的读者不妨找来重温经典。

  4. 正德皇帝:两个与我纠缠不清的女人

    就逢上了刘良女,人又称她刘美人。>>男人之事说过了,还是得说说那些女人,尤其是两个和我纠缠不清、让我疯狂让我痴的女人。>>我虽是个“人来疯”,但还没有几个女人真正让我疯到了没心没肺的程度,可有两个女人却让我疯得说不清。进而分析我生母不明的悬案,明显给我一生及人格上蒙有无法抹除的浓厚阴影。>>2.我跟刘美人遮天蔽日的爱情生活>>孕妇马姬之后,另一个和我耍得欢且纠缠得不一般的,是个姓刘的姐儿。

  5. 多尔衮权力大过皇上,他为什么没造反还协助顺治?

    在一次战争中,努尔哈赤身受重伤致死,而作为努尔哈赤宠妃的阿巴亥,被要求殉葬了。那个时候多尔衮才是一个15岁的孩子,在同一个时间父母双亡对他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或许在那个时候多尔衮是恨皇太极的吧,毕竟夺妻之恨是忍无可忍的,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并没有能力和皇太极对抗,所以只能忍耐。

  6. 梦见去世的爷爷问自己要钱

    周公解梦梦见去世的爷爷问自己要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去世的爷爷问自己要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与虎谋皮造句

    与虎谋皮造句   一:在极权国家里,人民向 *** 要求自由平等,犹如与虎谋皮。   二:他向来视钱如命,要他捐钱救济穷人,无异是与虎谋皮。   三:有一个成语,叫做与虎谋皮,恰好能够说明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四:靠这对快乐的玩伴中的一个来治理房地产市场,...

  8. 梦见过年回家被跟踪

    周公解梦梦见过年回家被跟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过年回家被跟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副连长火线提为连长!坚守高地7昼夜,智勇双全立一等功

    不仅攻如猛虎,在防御作战中,我军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

  10. 1937年太原会战考:太原会战始于大同的意外失手

    一切的关键在于,李服膺能否尽最大限度顶住进攻天镇、阳高的日军,使主力部队从容布防。况且这点部队在平绥线上同日军已有所接触,虽未大打,但仍受到一定损失。300余名的团队即伤亡官兵700多人,全团9个连长,阵亡3人,伤5人。所幸的是主要阵地并未丢失。然而,意外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至拂晓时分,该团在付出500多人的性命后,将整个盘山丢失。大约有近百个鬼子,被潜伏在城内各处的第399团击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