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倓虚法师讲故事: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

倓虚法师讲故事: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恭录自《影尘回忆录》我记得说过,前二年说过,近来很少说,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这两样比较一下。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说:‘自己有好处,给人家讲讲说说也有好处,不会用功的也会用功了,会用功的就更会用了。’所以我也说说,也有听到过的,也有没听到过的,听到过的随意,没听到过的也应该听听。谛闲老法师收了两个徒弟,有个大弟子,这人简单说,有人介绍跟谛老出家了,出家前他已经结婚,有个内人,还生了个小闺女,他也没向家人商量他要出家,当然他妻子不愿意,以后也许是善缘就难说了;他发心坚决非出家不可,谛老法师就收了这徒弟。他喜欢参禅,参禅,到那里去参禅?咱们中国最有名的禅堂是镇江的金山寺,寺建立在长江里的小岛上。他自己发心出家,当然很诚心,家也不要了,太太也没商量好就先出家了,女儿才几岁,寄托在兄弟家,他太太想不开就投江死了。他也不管,反正要出家修行,吵死弄活的也不管,他去修行,谛老法师于是就送他到除山禅堂修行。他修行很认真,修行有十多年了,修禅修得很有点名誉,还收了不少徒弟,当了首座。有徒弟,有人供养,吃的、穿的、住的那样也不缺,心里头就生起贪心,有吃的、有住的,又有人恭敬,心里就有点自满。你看参禅的不容易,他就打妄想,洋洋得意,岂不知他一出家时,他内人的鬼魂就跟著他,有十几年了。他内人不同意,不愿意他出家,鬼魂就跟著他想扰乱他,他参禅修行真有功夫,就有护法神保佑,鬼魂不能够靠近迷惑他。他一打妄想,一贪,一得意,道行就退失了。护法神走了,鬼魂就得手,一下就扑到他身上,迷著他要他投江。他因贪心、迷惑,不能作主。金山寺四周都是水,晴天,山就像在天上似的,天照江里。他要投江,他被鬼魂附身,身不由主的投到江里,有人看见了,就把他救上来了,说这怎么回事?他不知怎么回事?过了几天他又投江了,又让人救上来了。金山方丈和尚说:‘这不好!首座著魔了。他不懂水性,可别淹死了!赶快给他师父——谛老法师报信,请谛老接他回去。’他师父谛闲老法师这时正在宁波修庙塑佛像,庙倒塌了重修。金山寺给送信说:‘你那徒弟在我们这里投了两次江没死,问他他也不知怎么回事?迷迷糊糊,请你把他带走吧!’谛老法师想想他是他的徒弟,别人去还不行,谛老法师只有亲身去一趟金山寺了。让他来他还不来,叫他走也不走。这都是听谛老法师说的,都是真事。其实他就是给鬼魂扑到身上了,糊涂了,平常他跟好人一样,说好话,他说到投江时全不知道呢!谛老说:‘走吧!你别搅和了,人家都是修行人,你这左投回江,右投回江,跟我走吧!’那时候轮船是平底的,在江里走,在轮船里有两个睡铺,底下一个,上面一个。谛老法师就睡在下面,他在上面,人好好地,一路平安无事,坐船回到宁波观宗寺。因为他在金山寺十几年,是有身分的人,是首座,当然有一间寮房,就送到寮房去安住,就在那里修行吧!这也就没事了。有一天早晨吃饭时,他没去吃饭,谛老法师惦著他常迷糊,请佣人查房找他,他屋里没人,后面窗户开著,谛老法师说:‘坏了!不好!这房门都是关好的,他从窗户出去,这不好了!这可能去投江、投河了。’这时候叫著寺里大众分头去找吧!寺庙附近有护城河,水也很深,帆船可以进来。先在寺内找没人,大众就顺河边找来找去,河大围著庙,通著城,大约找了半里路,发现他已经在河里淹死了,没办法就捞上来,抬回寺里,给他念经超度埋葬就算了。就在这时候,他出家时的小女儿也长大成人了,女儿也出嫁了。往年他父亲出家,母亲死了,就在亲戚家住,姥娘家住。今天他女儿来了,谛老正打发人给他女儿送信,都在城里城外的不远,见他女儿哭著来了,告诉谛老说我晚上做了个梦,说她父母今天上任,谛老问上什么任?她说她父亲在土地庙当土地爷,她母亲当土地奶奶,于是谛老忽然大悟,明了其中原因。正好寺外不远最近新建一个土地庙,这时候同修大伙给他念念经,他女儿哭哭啼啼。谛老说:‘你今天当上土地公,我们超度你,你也得显显灵给我们看看吧!’这时来了一阵旋风,大得很,转了半天,谛老说这必是他显灵了。谛老法师说这些是譬喻参禅人一念之差,就落得这个样子。说起念佛,他又想起一个徒弟,这都是谛老法师亲口说的。谛老法师说:早先我还有个徒弟,这人是个手艺人,俗语讲‘锅漏匠’,也就是盘、碟、碗、磁器摔坏了可以拿锯子补好再使用,这时候没有了。古时碗摔三片、四片还能锯上,还一样使用。外国人看中国锯上碗、盆不知是什么?这个锯上还能用,早先人们都俭省。那时谛老在金山参禅。早年讲过经,讲了好几年,人们都说他没参过禅,他说法不得力。谛老觉得参禅还算个什么呢?谛老在金山住了好些年,在那儿参回禅,以后讲经才有人信,才有人听。他在金山住时当知客。有一天,从家乡来了一位老乡,是他小时候的玩伴。谛老法师原是买卖人,跟他舅舅学医,这时候在金山当知客,所以老乡来找他。这锯碗的手艺人,找他说要出家,要认他做师父,谛老法师说:‘你不行啊!你要出家,都这么大岁数了!四十多了!没念过书,学经教自然是学不了,苦行你又受不了,你出家不是找麻烦吗?’劝他多次,他坚持非出家不可。这从小就认识,又是老乡,谛老不得已,说:‘你一定要出家,就得听我的话,我就收你做徒弟。’他说:‘那当然,我认你做师父,你怎么说,我一定听。’谛老说:‘你若听我话,你这么大岁数了!现学经教也来不及,你就直接修行,就听我说。’他说:‘你说什么我都听,只要让我出家。’谛老说:‘早先有个手艺人,出家修行成道了,你就跟他学一学。’他说:‘你只要收我做徒弟,你怎么说,我怎么听。’于是谛老接著说:‘你出家以后也不必受戒,我给你找个小庙,你不要出庙门就老实念佛,我给你找几个功德主,护持你,供你吃饭。’当时南方宁波信佛的人很多,差不多每个乡村都有小庙,都有人拜佛、信佛的。我去过,在那住过三整年,我给你找个小庙,在里面什么都不需要,你就只需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黑夜、白天不间断的念,什么事也别管,到时候吃两顿饭,我给你找好功德主。谛老法师那时也很有名誉(声望),信徒很多,就托人办妥这事,教他修行 ... ,就是闭关,也叫方便关,一个小庙一个人住著,每天有老太婆到时候来给煮两顿饭,他就不做买卖(手艺)了。谛老法师告诉他这个修法,准是好道,这道一修,准能得好处,他也不知道将来会得什么好处?谛老就回金山了。以后他念了三、四年的工夫,那也不去,他那时人在初发心的时候勇猛精进。俗话说:‘出家一年,佛在眼前,出家过了三年,佛就到灵山离远了。’人在初发心时,就告诉这个法门,他就心诚,一修到底。时间长了就懈怠,不当回事。他听谛老的话,只要睡醒,就念佛。他从前做手艺挑东西,双腿有劲,就绕著佛念,累了就坐著念。谛老法师也不知他念得怎么样?就这样念了三、四年。有一天,他告诉煮饭的老太太:‘明天你不用给我煮钣了,我不吃午饭了。’老太太以为明天必是有人请他。这三、四年也没看他去那儿?他说在当地有两个亲戚朋友,他出去看看就回来。就对老太太说:‘你明天早晨不用来煮饭了。’老太太以为他出去一趟,明天必是有人请他吃饭。第二天老太太惦记师父,到吃饭的时候,就去小庙看他回来没有?小庙贫穷,不怕偷盗,虽有门也没关;老太太想想就说:‘师父吃饭回来了。’里面没人答应。走进屋,看见他在床铺下边站著,脸朝窗外,手上拿著数珠。老太太一看问他话他也不答,仔细一看师父已经死了,站著死的,念佛站著死的。老太太吓一跳,她就向邻近人说:‘师父站著死了。’这就来了好些人来看。看师父一手拿著数珠,另一手握著灰,扳开手一看,他手里有八、九块现大洋。(注:银圆)。那时南方人吐痰的痰盂不是洋磁的,有点水在里面。它都是灰盒子,是一个四方的托盘,盒子里放有小灰。人吐痰吐在灰里。隔日倒了再换新灰。一看那吐痰的灰盒子,里里外外都是小灰,他手上捏了一把灰,手里握著八、九块现大洋。人们明白了,他一定是做手艺时,做买卖时,存了的几块钱。当时大洋钱是很高贵的,存了也没有柜子放也没有锁,他就埋在痰灰盒里。谁偷东西也不会想到痰灰盒子里去偷。他是恐怕死后别人不知道,他把钱抓在手里站著念佛往生。他是预备拿著这些钱,让人们看看好办理后事,应该是这个道理,这是谛老法师说的。后来他的几位护法给谛老法师送信说:‘你的徒弟站著死了。’谛老坐船第二天就来了。一看他那样站著都两、三天,就这样直直的站著。谛老师父这才给他办后事。谛老看了之后,非常赞叹说:‘你没有白出家啦!你的成就,讲经说法的大法师,名山宝刹的方丈住持,没有一个人能比得上你啦!’一句阿弥陀佛,就叫专精,不夹杂、不间断,是成功的关键。我说这谛老法师两个徒弟,一个参禅的,一个念佛的。你们诸位比一比,那个参禅的很有几年苦功夫,做了个土地爷。这个耍手艺的锅漏匠,人家念三、四年佛,站立著就走了,走了还站三天!总算是真有功夫。我听谛老法师说过两回,这是真事,很能警诫人。今天我说这话,大家要知道,念佛这法比参禅,比修止观,比修密宗,实在是超出超近得多了,念佛法门,人人都能行,也不用把教理弄明白,只要肯念,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准能往生佛国。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倓虚法师讲故事:参禅的和尚与念佛的和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2.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3.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4.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5.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6. 佛教兴盛的背后,说说明朝时期的佛教文化历史

    在士大夫们的观点里,佛教是儒家文化的核心,尤其是对于普通民众有着教化的意义。本文将梳理明朝时期对于佛教的观点,探究佛教在明朝时期的位置。佛教的寺庙先来聊聊佛教,你知道多少?佛教并不是中国的,最初是在东汉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可是,在中国生根发芽逐渐中国化了之后,佛教竟然成了一种文化的核心。当时,官员们是对佛教趋之若鹜,众多的士大夫信仰从西边传过来的佛教,工作的业余时间还会进行佛教的修行,可谓是佛教徒。

  7. 我们生活中很多流行用语其实都是源自佛教的用语

    1、「”世界”源于佛经,出于佛教「”世界”一词,「”世”为时间意,「”界”为空间意,涵盖了时间空间不可分隔的道理。中国古代形容大千世界则多用「”天下”一词,并无「”世界”,如今被广泛用之。据《楞严经》卷四载,世,即迁流之义;界,指方位。即于时间上有过去、未来三世之迁流,空间上有东南西北、上下十方等定位场所之意。佛教中的世界一词,非仅仅指地球而指整个宇宙而言,如今一般使用的「”世界”一词则专指地球而

  8.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9. 丰子恺道出弘一法师出家真相:他只是到了「 ”人生三层楼”的第三层

    可是弘一法师连见面的机会都不给他,算是绝情,也算是虔诚,依然选择抛弃了心中享乐的灵魂,大彻大悟,人活世间不过是卧不过七尺,食不过三餐。人们难以看破弘一法师出家的原因,哪怕是他的妻子对这个原因同样是充满了未知。丰子恺说的或许才是最接近的答案。

  10. 西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鸠摩罗什、克孜尔石窟、信仰之变)

    鸟兽以花果为食,不经意间用种子装扮了世界一、鸠摩罗什南北朝时的真谛法师、唐代的玄奘法师、北朝的鸠摩罗什被称为佛经三大翻译家。

随机推荐

  1. 为什么有些蚊虫不怕 ... 虫剂

    有时会发现,有些蚊虫对药一类的化学...虫剂毫不介意,可以在含有化学...虫剂的环境中继续繁殖生长,猖獗一时。这主要是蚊虫有了耐药性,使许多...虫剂用起来不那么灵了。在生物体的自然竞争中,蚊虫会将活跃的解毒酶基因传给后代,经过逐代发展和稳定,就形成了能抗御...虫剂的种群,并繁衍蔓延开来。所以,...灭蚊虫的...不要完全依赖在...虫剂上,应以搞好环境卫生,消灭蚊蝇孳生地为主。

  2. 4段小故事

    4段小故事1、宽容一只小猪、一只绵羊和一头乳牛,被关在同一个畜栏里。有一次,牧人捉住小猪,牠大声号叫,猛烈地抗拒。

  3. 含笑对往生(文牧)

    含笑对往生文牧一一九八五年的一天,我无意间和“文革”中“下放”在—起劳动的刘有德夫妇相遇。曾经同在一个“牛棚”里的相知,偶然相遇,自然无限欢悦,岂知閑谈片刻后,刘有德用左手指指他的右臂说:“我被截肢了。”数月后,从另一个朋友那里听到消息,说刘有德病危了。

  4. 婚礼音乐配婚礼上最适合的几种舞蹈

    婚礼上,婚礼音乐固然重要,但如果再加上...浪漫的婚礼舞蹈会不会有锦上添花的功效呢?婚礼音乐配婚礼上最适合的几种舞蹈:1.华尔兹:也称"慢三步"。音乐纾缓,动作具有舒展优美,婀娜多姿,柔媚抒情的风格,最适合表达唯美的爱情,浪漫且缠绵。健身方式的芭蕾,习惯称为形体芭蕾。

  5. 夏威夷通过立法支持巴黎协议拒绝特朗普

    夏威夷州长签署的两项新法案将执行巴黎协议的部分内容。夏威夷已经成为第一个将巴黎的承诺和目标签署法律的州气候协议,呼吁各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投资于“绿色”技术,以期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夏威夷的新立法包括一项法案,该法案扩大了该州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计划,使之与《巴黎协定》保持一致。夏威夷地方官员还签署了市长协议,这表明了政治家们支持《巴黎气候公约》的承诺。

  6. 羽扇纶巾造句_羽扇纶巾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羽扇纶巾yǔshànguānjīn羽扇纶巾的意思和解释: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羽扇纶巾的出处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榆灰飞烟灭。”羽扇纶巾的例子羽扇纶巾造句姜维命工匠仿诸葛亮摸样,雕了一个木人,羽扇纶巾,稳坐车中。AwellknownhistoricalpersonnamedZhouYu,heisreallysomething.ButourlittleZhouYutheyarealsoexcellent.羽扇纶巾造句相关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

  7.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二十四孝之王郎卧冰求鲤 “卧冰求鲤”是二十四孝中的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王祥为西晋重臣大僚。更为重要的是,“晋王氏自王书生祥、览,而祥位三公。同时衍、绥、澄、戎、敦、导、玄并位至三公,才名冠世,人号琅琊八王。导之后洽、悦、昙...

  8. 恶言泼语的意思 | 成语大全

    成语解释:指用狠毒的话...或说话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3回:“这伊秀才又是个极柔懦的好人,在那佃房居住的人家,不肯恶言泼语,伤犯那些众人。”

  9. 举案齐眉是什么意思?

    【拼音】jǔànqíméi【解释】送饭时把托盘肖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例子】次日,蘧公孙上厅谢亲,设席饮酒。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近义词】心心相印,相敬如宾,夫唱妇随【反义词】琴瑟不调【相关】百度“举案齐眉”

  10. 梦见雪景很美

    周公解梦梦见雪景很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雪景很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