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董元奔|八股文是明清时期对宋代和元代科举制度改革升级的产物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通行的文体,它在近现代的名声很臭,是思维陈腐,文风呆板的各类文章代名词。其实,八股文未必有那么坏,在作为「 ”时文”的明清时期,八股文及八股取士制度对政治和文化也起到过积极作用。 所谓八股文,其含义有三个方面。首先,八股文的文体包含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个要素,后四个要素是文章的四大段正文。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中,每一股都包含两小股,即由两小段既排比又对仗的句子组成,四股合起来就是八小股,简称八股。其次,八股文的题目必须取自四书五经,正文阐释题目时其思想性也不能偏离四书五经。第三,在行文过程中,作者要模仿孔子、孟子的口气,所谓「 ”代圣人立言”。 八股文起源于北宋熙宁年间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初步形成于元朝时期,在明清时期成为固定的文体。在八股文逐渐定型的宋、元、明清这三个历史时期,八股文都曾有过积极作用,当然,它在明清时期所产生的副作用也是很大的。这里,我就分三个历史阶段分别阐述八股文和它的前世到底怎样影响了该时代的政治和文化。 一、宋代的经义和诗赋取士 科举制度兴起于隋代,成熟于唐代。隋唐的进士科考主要是诗赋和帖经。诗赋大家都明白,无需解释;帖经,就是把四书五经的某一页蒙上,只留出某一行文字,让考试者阐释其上下文的意思,帖经考的是考试者强记博诵的能力。唐代前半期国力强盛,朝廷控制着庞大的军队,地方上也实行节度使的 ... 威权统治,官员的诗赋写作能力和五经记诵能力虽然派不上实际用场,但是却不妨碍 ... 统治。 北宋的国情不同于唐代。北宋开始出现 ... 和市民社会萌芽,下层人民的思想变得「 ”复杂”起来了,这就要求地方官员具备处理各种棘手的社会问题的能力。北宋先后长期面临辽、西夏和吐蕃的 ... 压力,而北宋却主要奉行对外「 ”和约”的政策,这就要求朝廷官员具备处理复杂的内政和外交的能力。北宋立国后延续了唐代的科举考试体例,一大批只会吟诗做赋和死记五经的读书人成为进士,但是他们根本不能胜任各层级的管理工作,这是北宋积贫积弱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宋英宗时期,特别宋神宗继位后,北宋已享国祚近百年,但其积贫积弱的形势已经令皇帝和一部分上层统治者惊惧,于是,宋神宗启用王安石实行变法。 王安石变法的项目之一就是改革科举制度。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的出发点是选拔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所以他废除了诗赋考试,改考经义。王安石的具体措施是:把四书五经和王安石自撰的《三经新义》作为必读书,考试的题目出自必读书,考试者依据必读书的内容,依据自己的理解,结合现实的社会问题,写一篇一千多字的论文。王安石的科举考试改革,迫使考试者不仅要学透四书五经,还要活学活用,这与王安石「 ”适用”的政治观是相吻合的。 王安石废除诗赋考试,是其「 ”矫枉”必须「 ”过正”思想的表现,但是这有割断传统文化的风险,受到苏轼等人的激烈批评。后来朝廷恢复了诗赋考试,也取消了王安石有自我标榜之嫌的《三经新义》,但是经义考试却延续了下来。注重声韵的诗赋考试和注重理解四书五经内涵的经义考试,为元代的经术和骈赋取士制度,以及明清八股取士制度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二、元代的经术和骈赋取士 蒙元以弓马取天下,重武轻文,蒙元虽然在元太祖时期举行过一次科举考试,但此后竟废除科举制度长达七十多年。在这段历史时期,朝廷任用官员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由地方州县推荐德才兼备的人;二是由皇帝在贵族子弟中挑选人才;三是卖官售爵。废除科举考试,中断了汉族知识分子和中下层地主阶级进入统治集团的道路,但是由于有强大国家军队的威慑,社会上敢怒而不敢言。 元成宗、元武宗时期(1294-1311年),元朝经济空前繁荣,对外经贸活动也非常热络,东南亚、南亚,甚至欧洲的大批商人来到中国,甚至定居中国,也有大批中国人远赴上述地区经商。对外贸易扩大了中国人的视野,经济繁荣增强了汉族知识分子和中下层地主阶级跻身统治集团的愿望,而长期的穷奢极欲弱化了元朝军队的管理能力和战斗力。为了扩大统治基础,以化解开始出现的统治危机,元仁宗皇庆二年(1313年)开始实行科举制度。 元朝的科举取士原则如同元仁宗所言:「 ”经术为先,词章次之。”虽然效法宋朝的经义取士,但又重大改进。元朝的进士考试要考三场:第一场是五条经问和经论一篇,经问,就是从四书中出五道题目,要求考试者依据朱熹的《四书集注》解释含义;经论,就是从五经中出一道题目,要求考试者依据朱氏的《诗》注、蔡氏的《尚书》注、程氏的《周易》注、《礼记》古注及「 ”春秋三传”写一篇五百字左右的小论文。第二场是策一道,就是事先以时务出题,要求考试者写一篇一千字左右的时事论文,要求直陈观点,反对浮华。第三场是古赋和章表各一道,考试者要依据楚辞和汉赋的格式来写古赋,以骈文的格式来写章表。 经问和经论,考的是考试者死记硬背典籍的能力,这是王安石经义取士政策的倒退;策紧扣时务,题目不再出自四书五经,这是对王安石经义取士政策的发展;古赋和四六文不仅考查了考试者的诗歌及楹联的创作能力,还考查了考试者的古文功底,是对策的有力补充。由此可以看出,元代的经术取士在延续了宋代经义和诗赋考试的前提下,强化了考试者经世致用的能力和诗赋创作的能力,同时补充了对死记硬背能力的考查,显然在难度上远远超过宋代。 三、明清的八股文和八股取士 明代立国伊始就延续了元朝后期的科举制度,到明宪宗成化年间(1464-1487年),经王鳌、谢迁等人的倡导,八股文定型并成为进士考试的唯一文体。清代延续了明代的做法。 明清两代通过写一篇八股文来取士,只有一场考试,简化了程序,但是八股取士又是对元代各个考试项目的汇总和深化,难度空前加大。首先,文题出自四书五经,阐释不得偏离四书五经,这就是元代的经问和经论,考查考试者的死记硬背能力;其次,正文是四组排比兼对偶的句子,类似于元代的古赋和章表,不仅考查了考试者辞赋创作能力,也考查了考试者诗歌的创作能力。第三,要求文章的语言风格是孔子、孟子的原文风格,考试者如果不把四书五经背熟并消化,是难以做到这一点的,这就考查了考试者超越上两个方面的深入考查。 八股取士取消了宋代、元代的时事方面的考核项目,也不允许考试者发表自己的见解,考试者完全成为「 ”书虫”,朝廷自然难以获得治理江山的人才,但是这符合明清闭关锁国的需要。让一大批只会循经解经和吟诗作赋的文人做官,上层社会便充斥着俯首听命的臣子,地方官吏也将循规蹈矩,不越雷池一步,这有助于封建王朝的稳定。但是,这些官员的思想被牢牢拴在四书五经中,他们不懂民情,难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这些官员又都是文人,他们的思想僵化,缺乏创作能力,难以在学术上有所发展。这是八股取士制度的主要弊端。 但是,八股取士制度也有其积极的地方。首先,虽然八股文对四书五经的高度依赖虽然使许多文人难以产生超越时代的新思想,但是八股文综合了诗赋和古文对创作者的要求,作者的古文学功底一般都很扎实,这些文人根据自己所长从事古籍整理事业,编篡了一大批古代总集,比如《永乐大典》、《全唐诗》、《全唐文》等。其次,许多文人用研究四书五经的 ... 研究各个时代的典籍,出现了《诸子玄言评苑》、《新锲翰林三状元会二十九子品汇释评》、《庄子南华真经评》、《老子文归》等一大批学术成果。第三,清乾嘉时期兴起的考据学至今依然有着旺盛的生命力,考据学的第一个大师戴震声称其考据目的是为了「 ”通经”,但是他考据的范围却不限于四书五经,显然这也是拜八股取士文化所赐。 八股文和八股取士制度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们是宋代经义和诗赋取士制度经由元代经术和骈赋取士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八股文钳 ... 者的思想,不利于文化发展,通过八股文录取的官员也缺乏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但是,任何事物和现象都有其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八股文和八股取士制度在古籍整理、总集编篡、典籍释评和考据等学术领域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说明】正文插图来自网络。 (编辑:董尧)

董元奔|八股文是明清时期对宋代和元代科举制度改革升级的产物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2.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3. 赵匡胤攻打南唐之前,曾给过李煜3次体面投降的机会,都被拒绝

    961年,南唐国主李璟去世,太子李煜即位,史称南唐后主。赵匡胤的下一个目标只能是南唐,这一点南唐后主李煜,即使再无能也看的很明白。于是,他与赵匡胤之间,玩了一次猫捉老鼠的游戏,这段历史细讲起来,颇有意思。其目的很明显,这就是给李煜准备的居所。赵匡胤让李从善给李煜写信,让李煜来汴京做礼贤斋的主人,并许诺了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太祖虑其难制,令从善谕旨于煜,使来朝,煜但奉方物为贡。

  4.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5. 南宋.开禧通宝背「 ”利”折十铁母(极罕见)

    直径:40.5mm,美品南宋宁宗赵扩开禧年间所铸。开禧改元后,宁宗任用韩侂胄为平章军国事兼国用使,集军、政、财大权于一身,权位之高在左右丞相之上。

  6. 杨延平的妻子儿女是谁?如何评价杨延平?他厉害吗?

    但杨延平作为长子,所承担的责任,所担负的家族重任远远比作为六子的杨延昭多的多。在小说演义中,大郎杨延平有两位妻子。杨延平正妻,名为花解语,花家之女。而因为杨延平为杨家长子,所以花解语实际山也是下一代杨门女将的首领。上文所说周氏,是杨延平的次妻,原为北汉降将汾阳铁旗令公周审义之女。关于杨延平的儿子,在《金枪传》有个人物,为杨宗显。杨延平是杨家将中的人物,具备杨家将的典型特征。有人问大郎厉害吗?

  7. 以儒为帅 以文制武 北宋一朝文武地位的转换

    中央集权政归皇宋宋代重文轻武,可谓老生常谈。960年,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马背之上夺天下,取代了后周恭帝柴宗训自称皇帝。宋朝虽然建立,但是宋太祖赵匡胤却并不放心,他是军人出身,兵变起家,亲眼目睹了军人干政、武将乱权的局面。因此,一上台后,赵匡胤就开始考虑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以保赵宋天下。这里的集权就是改变五代时期武人权重的不正常现象,收回分散于各股势力中的军权、财权、事权于己一身,维护皇权地位不动摇。

  8. 岳家军二号人物,一生只服岳飞,生擒杨再兴,因拒绝陷害岳飞而死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站在武将顶峰的一颗将星,其一生不仅光彩夺目,更令人惋惜的是岳飞悲惨的结局。岳家军的二号人物张宪,虽然无法与岳飞相比,但放在任何一个时代,绝对算得上顶级名将。然而杨再兴却不是张宪的对手,一番对阵杨再兴不仅败给张宪,还被张宪生擒。岳家军北伐之前,张宪由于战功赫赫,已经正式成为岳飞帐下头号武将,岳家军中公认的二号人物。

  9. 从赵普的三策入手,来看看宋太祖是如何在制度上根除藩镇割据隐患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每个朝代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标签,诸如汉朝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因此汉朝有着强汉之称。还有明朝的「”义武奋扬,跳梁者,虽强必戮”,加之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所以有着刚明之称。而每个朝代也着自己的尴尬的一面,诸如汉之和亲、宋之岁币、唐之藩镇割据、明之太监乱政等等。在这些朝代之中,唐朝应该是最憋屈的一个朝代,安史之乱以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中央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已经开始崩溃,而皇

  10.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随机推荐

  1. 多了一个字

    多了一个字了空禅师受虚静居士的邀请,去居士的家中做客、品茶。画面上,夕阳依山、黄河奔流、云雾飘渺、古楼参差,真是诗意昂然、妙趣横生。“著名诗篇用在这里也是累赘,起码每行都多了一个字。”了空禅师随口吟道:“白日依山,黄河入海。欲穷千里,更上一层。”虚静居士听后,又仔细品读了一番诗意画,不禁击节叫好,心悦诚服。

  2. 现实伤感的空间说说 失去才懂得珍惜,你特么当初干嘛去了-感人的情话

    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3. 吊死鬼

    ★吊死鬼说是民国年间我那位表叔的爷爷刚刚取了一房儿媳妇.正准备报孙子.可是有段时间家里总是出现怪事.鸡啊鸭啊什么的总是给不明的东西咬死.狗呢,就整晚的叫.这个老爷爷也是见识颇多,知道叫里要出事情.于是就去问家里的风水先生.风水先生说你家的儿媳妇最近有血光之灾,你要小心.他就问风水先生这个怎么破解.风水先生说这个是命啊,所谓生死在天,然也.表叔的爷爷于是默默的回家了.怪事仍然时有发生.但是由于家里的

  4. 给为情所困的朋友讲几个小故事

    旃檀的父亲转生为乞丐,乞讨至旃檀家时,被看门的人打断手臂。儿子十九岁时身患重病,梁某因此非常悲痛。孙陀罗王妃美艳无比,是印度第一美女。书生受此打击,一病不起。又路过一人,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走了。

  5. 梦见流口水

    周公解梦梦见流口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流口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为什么古代称生男孩为“弄璋之喜”?

      在《旧唐书˙卷一○六˙李林甫传》上载︰“太常少卿姜度,林甫舅子,度妻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獐之庆。'客视之掩口。”是说唐玄宗时宰相李林甫,他的小舅子添了个儿子,李林甫就手写'闻有弄獐之庆。'作为庆贺,客人因为畏惧他的权势,看了...

  7. 楚庄王「 ”问鼎中原”——春秋精美故事100篇之(52)

    原无/文楚庄王励精图治一段时间之后,国力强大起来。之后又接连打了几个大胜仗,于是忘乎所以,不知道哪个脚先朝前好了。称霸中原不是问题,现在野心勃勃的他还想看看周朝的气数怎么样了。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借讨伐陆浑之戎机会,把楚国大军开到东周的都城洛阳南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显然是给周天王看的。刚即位不久的周定王果然忐忑不安,忙派善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按道理本应该是庄王先拜见周王,现在却反了过来。

  8. 明末大西朝兴衰(七)「 ”七 ... 碑”见证屠蜀,刘进忠叛张降清

    明末大西朝兴衰(七)「”七...碑”见证屠蜀刘进忠叛张降清西风残照,梧叶飘落。数十万大西军拔队起行,开始了向川北的逃亡,由于蜀道艰险,行程不易,一路上翻山越岭,人马困乏,备极辛苦。大西军撤退后,又过了几天,南明参将杨展率领五万人马从眉山以北进入成都。到处是残垣断壁,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黑烟,杨展被眼前一幕幕凄惨的景象所震动,仿佛游走在人间地狱一般。杨展命令部队全城搜索。有将士在蜀王宫的废墟下发现了一

  9. 图为:古罗马军官的家和兵营

    指挥官的挖掘考古学家最近发现了一个有1900年历史的房子,应该属于罗马...指挥官。它位于罗马士兵居住的兵营旁边。这座房子是在扩建罗马地铁C线的建设项目中被发现的。[了解更多有关这一发现的信息]几何图案的挖掘工作正在进行中,但在一些房间中发现了由白色大理石和灰色板岩制成的马赛克地板遗迹。精心设计的图案一些马赛克是白色和灰色的简单混合,而其他的则形成了更为精细的图案。

  10. 梦见画廊 画室

    周公解梦梦见画廊 画室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画廊 画室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