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因喜爱《庄子 ‧大宗师》中提到的「撄宁」意境,遂改名为撄宁。安徽省怀宁县人,生于光绪六年十二月(公元1881年),1969年逝世。陈撄宁自幼接受家庭私塾教育,十一岁已通读四书五经,才华过人。由于长年刻苦读书,使得身体虚弱,十五岁罹患童子痨(类似今天的肺结核),当时的医生都说无药可救,遂学医,并开始实践仙学修养法,身体状况逐渐好转。陈撄宁的仙学启蒙相当早,十岁读葛洪的《神仙传》,因此萌发学仙的念头,但父亲、长辈却禁止他翻阅道教、仙学的书籍,直到他生病之后才不再干涉,方可自由学道。除了研究中医学理、仙学修养之外,陈撄宁也大量汲取西方科学知识,后来虽然考上安徽省高等学堂,又因病休学,未能毕业。

  陈撄宁在二十八岁旧疾复发后,知道所学不足,遂在姊夫乔种珊的支持下,游历名山胜迹,四处寻访名僧,认为佛教的修养法偏重心性,对身体健康没有太大帮助,遂转而参学道门中人,但收获也不多。三十二岁时,陈撄宁下定决心自己看书研究,不仅费时三年在上海白云观通阅五千余卷的明代《正统道藏》,之后又花了三年遍读佛教《大藏经》,并参访佛教高僧。

  公元1916年,陈撄宁正式和吴彝珠结婚,定居上海,两人开设诊所,平日行医之余便研究仙学、养生,为人讲授修炼功法,也曾和朋友从事烧制外丹、起乩扶鸾等宗教活动。公元1922年至公元1932年,陈撄宁与妻子及道友郑鼎臣、黄邃之、谢素云、高尧夫等人,曾进行地元丹法的实验,后因战乱而停止。

  1933年7月1日,上海翼化堂善书局的老板张竹铭出资发行《扬善半月刊》,汪伯英担任编辑,陈撄宁为此撰写大量稿件,一反传统道教的保守、秘传作风,毫不保留地详细答覆读者来信,并将问题和信件公开发表,试图让社会大众都能认识仙学,直到1937年秋季才因战事被迫停刊,前后共发行99期。1939年1月发行的《仙道月报》延续《扬善半月刊》,至1941年8月再度停刊,前后共发行32期。陈撄宁除了在这两部期刊阐述仙学思想,1935年还曾为仙道初学者编辑出版《道学小丛书》、《女子道学小丛书》;1937年5月,张竹铭、汪伯英、许得德等人成立《丹道刻经会》,吴竹园担任会长,陈撄宁担任顾问;1938年5月,张竹铭创立的上海仙学院,由陈撄宁主讲,至1941年6月结束。在此期间,陈撄宁编辑撰写或讲学的内容,包含《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黄庭经讲义》、《孙不二女丹经诗注》、《悟真篇》、《周易参同契》等道书,《金丹三十论》、《口诀钩玄录》等仙学文字,专论外丹的《琴火重光》。

  对日抗战时期,陈撄宁大力提倡传统宗教和文化中的学术精粹,以此作为抵御外侮、振奋民心的重要武器。1942年,陈撄宁提出《复兴道教计画书》(1947年修订后由上海市道教会出版),试图振兴的不只是道教,更包含民族和国家。这类构想被学者称为「仙道救国论」或「道教文化救国论」。

  1953年,陈撄宁应学生胡海牙(公元1914年——公元2013年)的邀请,讲解中国医学、仙学,并正式迁居杭州,同年获浙江省 *** 聘任为浙江省文史馆馆员。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正式成立,陈撄宁先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后来被推选为会长。1961年,陈撄宁连同多位人士,推动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的成立。1962年8月,创办《道协会刊》,即日后的《中国道教》。早在1930年代,陈撄宁就感叹「道教人才太少」,因此一直致力于培养人才,虽然曾产生「道教讲经坛」、「道学研究院」的构想,但要等到1962年9月,正式成立「道教徒进修班」才算实现。即便这些道教事业后来因文化大革命而宣告终止,却对日后中国道教学院、各地道教教育机构的成立产生深刻影响。

  公元1988年,中国道教协会搜集整理陈撄宁的遗稿、书信及诗词,出版《道教与养生》一书。陈撄宁的养生思想、针灸医药、仙学理论以及对太极拳的体悟、对丹道经典的阐述注解,大多由弟子胡海牙整理出版成《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仙学必读》、《仙学指南》、《仙学辑要》、《陈撄宁仙学精要》等书。

  台湾也有人提倡陈撄宁的仙学。1949年,不少修习仙道的人随着国民 *** 来台,其中包含陈撄宁在上海仙学院的学生袁介圭(公元1903年——公元1980年)。1963年,由真善美出版社社长宋今人出资,袁介圭担任顾问,其弟子许进忠担任编辑,印行《仙学》月刊;袁介圭、徐伯英、李乐俅、宋今人等,对《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加以选辑、整编,1978年出版《中华仙学》两册;1982年,许进忠等人成立仙道杂志社,《仙道》双月刊于同年创刊。这三种出版品,不论在名称或内容上,均承袭陈撄宁的仙学概念。此外,真善美出版社发行诸多道书、仙学读物,亦曾出版陈撄宁的作品。台湾逐渐兴起研究仙学的风潮,宋今人可与萧天石(公元1908年——公元1986年)并列为两大推手。

  陈撄宁曾于《扬善半月刊》叙述自己「幼读儒书,二十岁学道,三十岁学佛,四十岁又学道」、「正式的导师有五位:北派两位、南派一位、隐仙派一位、儒家一位,虽不能说专属于某一派,但论及全真龙门派,辈份则算是第十九代圆字派。」陈撄宁谈论佛法概念的文章,曾数度被佛教杂志《觉有情》刊登,可见他对佛教亦有深刻见解,于三教之间自由出入,不觉得有障碍。在清末民初以来崇尚科学、注重实证的理性氛围下,道教发展陷入困顿。陈撄宁一生的思想围绕在「仙学」,主张「仙道有别」、「重研究,不重崇拜」,去除道教色彩的作法,反而使人们更容易接受道教的核心内容,避免成为被时人唾弃的迷信、旧思想。陈撄宁重视道教的学术研究和道教人才的培育,并大力提倡「仙学」,广泛宣扬道教的养生理论、知识和方法,在当时的社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力。

  【撰写者】

  吴瑞明(辅仁大学宗教学系硕士生)

  【参考文献】

  1.吴亚魁,《生命的追求:陈撄宁与近现代中国道教》,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2.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上)〉,《弘道》2009年第1期(总第38期),页53-62。

  3. 蒲团子,〈陈撄宁先生生平述略(下)〉,《弘道》2009年第2期(总第39期),页54-66。

  4.赖慧玲,《二十世纪仙学大师── 陈撄宁仙道养生思想研究》,台北:新学林,2014。

  5.李丽凉,〈1949-1990台湾仙道史──以《仙学》与《仙道》为主的考察〉,收入赖贤宗、萧进铭主编,《台湾的仙道信仰与丹道文化》,台北:博扬,2010,页195-226。

陈撄宁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传奇人物:道教的创立者「 ”张天师”

    张天师,道教门派之一的「”正一道”龙虎宗各代传人的称谓。「”正一道”(即「”天师道”)由张陵(张道陵)创立,后世称张陵为「”(祖)天师”,其子张衡为「”嗣师”,其孙张鲁为「”系师”,曰「”三师”(「”三张”)。其传人为其子孙世袭,后皆称为「”天师”,因此张姓即被称为「”张天师”。从元世祖忽必烈开始,官方上正式承认「”天师”的称号,在《制》文中称张宗演为「”嗣汉三十六代天师”。此前的天师称号则一直是

  2. 道教

    至南北朝时道教宗教形式逐渐完善。东汉后期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正式形成和确立的时期。这些道派在教义上的共同特点是倡导三教合一,鼓吹儒释道教同源一致。三教所共同探讨的心性问题成为这一时期道教哲学的中心课题。道教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社会地位逐渐下降。各种大大小小的道教神庙,受到官绅士民的普遍崇拜。这一时期纷纷出现的大批下层民间秘密宗教结社,亦多吸收道教思想。

  3. 浅谈当前大众文学中的道教文化内涵_宗教信仰

    当网络小说兴起,成为大众文学主力之后,道教文化成了大众文学中一种主流的思想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在这些作品中我们能够发现,不少大众作家正在锐意探讨道教作为一种宗教信仰的某些本质性问题。他们力图以现代的人文意识,结合其他宗教的神学研究成果,重新阐释道教文化的内涵。道教内部纷争颇多。这种思想认识在传统的大众文艺中是不多见的。丹道论是道教贵生论的基石之一。

  4. 道教中的各种文化

    道教组织、礼仪、节日、斋醮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中国道教协会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其宗旨是兴办道教事业,传扬道教文化,发挥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道教礼仪道教礼仪是道士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表现规范。道教节日道教的节日很多,凡诸天上帝、尊神圣诞、得道之日,均作为道教节日举行斋醮法会庆贺。道教禁忌在道教传统中,形成了一些与道教文化相关的禁忌。

  5. 没有人的中国什么样_没有少数民族的中国会怎样?没有 ... 的中国还配叫…

    没有...的中国还配叫中国吗?中国道教协会是全国道教徒联合的爱国宗教团体和教务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7年全国道教界成立了仍以全真道为主流的中国道教协会,此后各地又陆续成立了地方性道教组织。民众的道德水平迅速滑落,社会风气持续恶化,而元杂剧中的泼皮无赖,贪官污吏,地痞流氓成为剧中主角。为什么中国人没有发现新大陆?但另外还有一个与地理有关的重要因素使中国人未能发现新大陆。

  6.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简介  陈撄宁,原名志祥、元善,字子修,后因喜爱《庄子 ‧大宗师》中提到的「撄宁」意境,遂改名为撄宁。安徽省怀宁县人,生于光绪六年十二月(公元1881年),1969年逝世。陈撄宁自幼接受家庭私塾教育,十一岁已通读四书五经,才华过人。由于长年刻苦读书,使得身体虚弱,...

  7. 从泰山石刻看泰山全真教的历史发展

    从泰山石刻看泰山全真教的历史发展  泰山丰富的石刻遗存中蕴涵着丰富的道教资源,据此可以勾勒出泰山全真教历史发展的一个相对完整的轮廓。泰山全真教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金元和明清两个阶段,前者是其由产生而发展到鼎盛的时期,后者是其由盛转衰并最终衰落的时期。  [关键词]泰山...

随机推荐

  1. 皇帝对8岁乞丐说:以后叫我爹吧,乞丐为感恩,中国从此多一省

    导语:皇帝对8岁乞丐说:以后叫我爹吧,乞丐为感恩,中国从此多一省战乱中一个朝不保夕的小乞丐,在一次巧合下命运发生了改变,从此实现的身份的跨越,也让中国多出了一个省。此人就是朱元璋的义子沐英,元朝末年全国起义四起,江淮地区也陷入战乱中。明朝建立后,沐英也是开国功臣之一,为义父立下了汗马功劳。沐英在云南期间,还大力发展当地的经济,让百姓休养生息,一时间欣欣向荣。

  2. 《念佛金言录》念佛不可思议

    黑龙江绥化市姜英杰莲友,今年七十四岁。许多莲友都很关心他,有的想为他祈福消业;有的要念《地藏经》、大悲咒等等;有的主张专念佛号。七月二十六日,其妻刘淑萍和我们一齐学习、讨论《念佛金言录》,听了之后,刘居士非常欢喜,心里亮堂堂的,很多疑惑没有了,决定不再杂修,只专念佛号。随后,大家便又一起学习、讨论《念佛金言录》。两天后,我抄完一本《念佛金言录》与莲友送去,见姜居士已完全康复,能活动自如料理一切了!

  3. 羊宝宝好还是猴宝宝好–宝宝起名

    猴子给人感觉是古灵精怪,活泼可爱,好社交,因此不少人想在猴年生个猴宝宝,那接下来是羊年,羊宝宝怎样呢?羊宝宝好还是猴宝宝好呢?平常爱说大话,有时有反对人之意见虚语或伪诈行为。忽略必需遵守社会全体规范,有点不脚踏实地。

  4. 摸棱两可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比喻遇事不决断可否,不分是非成语出处:《旧唐书–苏味道传》:“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摸棱以持两端可矣。”

  5. 梦见没赶上考试

    周公解梦梦见没赶上考试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没赶上考试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悘美萃科普丨隔夜八不吃,千万要注意

    时值夏天,如果绿叶菜实在没吃完,就不要隔夜了,无论多心痛,请倒垃圾桶吧,尤其是菠菜和芹菜,硝酸盐含量都比较高,再次加热后很容易转化为亚硝酸盐,而亚硝酸盐是一种很危险的致癌物。

  7. 纠结的心情短语 不在乎一直存在只在乎曾经拥有-感人的情话

    残忍的人,选择伤害别人,善良的人,选择伤害自己。▲我没有野心,我只想做你的唯一。答;带wifi的空调,二十、最美好的承诺,不是我爱你,而是我会一直爱着你。

  8. 姓闾丘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闾丘菊梅闾丘怡凝闾丘清梅闾丘润婷闾丘浣怡闾丘媛晴闾丘咏颖闾丘萍钧闾丘玉玉闾丘善怡闾丘尧茹闾丘文婧闾丘衍芳闾丘妍文闾丘怡康闾丘茵娥闾丘敏怡闾丘韵颖闾丘婵闾丘巧玉闾丘娜莹闾丘怛萍闾丘珈妍闾丘璺倩闾丘多玲闾丘皓冉闾丘舒英闾丘亿文闾丘懿文闾丘靓瑛闾丘景冉闾丘芳燕闾丘婷玉闾丘妍氆闾丘荔文闾丘可燕闾丘秦冉闾丘唏琳闾丘毓颖闾丘悦来闾丘缃琼闾丘舜燕闾丘莲娜闾丘科颖闾丘晓妍闾丘永琴闾丘艳闾丘陈倩闾丘冰艳闾丘曼丽闾丘

  9. 梦见红蓍

    周公解梦梦见红蓍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红蓍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努尔哈赤的儿子 清朝最神秘的皇子努尔哈赤第16子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其中被赐死的就有9人,其中6人还被削宗籍。在努尔哈赤的16个儿子中,小的费扬果是的。虽说是清太祖的16子,但在《满洲实录》卷一、《清太祖武皇帝实录》卷四、《清太宗实录》卷一等均遗漏了费扬果。>如《清史稿》中的记载:费扬果,太祖第十六子。在这两个纪年中,费扬果分别是20岁和15岁。最终,费扬果成了历史上资料最少也最的皇子。最后这一支皇室血脉就退出了清朝的皇族。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