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北大牌匾通知书是什么样?古代有没有录取通知书?

每一年,一些名牌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总是会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今年北京大学的牌匾型通知书,更是让很多人感到新奇,这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究竟长什么样子呢?现代有高考,古代有科举,那么古代在科举考中之后,有没有像这样的录取通知书呢?那个时候的人们用什么办法来通知考生考试成绩呢?

高考成绩已经正式公布,很多学生已经陆陆续续的收到了录取通知书,去年清华的立体二校门通知书让不少学子都非常羡慕,今年还做出了局部细化,更加精致。不过,今年北大也不甘落后,全新改版的大学堂牌匾通知书也是闪亮登场,除了这份礼物,一同收到的还有来自不同年代的七位北大新生,亲笔书写的七封信,寄予了深深的祝愿和期望。

打开北大通知书可以看到,大学堂牌匾位于正中央,旁边还有一行小字:北京大学创办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牌匾还可以竖起来,可以当成一份精致的收藏品,牌匾下方则是录取通知书。不愧是国内数一数二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都显出与众不同,不知道明年各大院校是否都会推出自己设计的通知书,真让人期待。

而今年,与通知书一同抵达新生手中的,还有一份特备的礼物,那就是来自往年的七位北大新生亲手给新生书写的一封信。信中,七位北大新生讲述了不同年代的北大故事,同时讲述了一代代北大人在校园里经历的青春年华,同时追忆了初入北大时的心境与求学路上的体验,表达了对于新生的祝愿与期望。

清华与北大一直都是很多考生心中梦寐以求的求学之地,能够考入其中的也一定是一个地方的精英。光看通知书,就能看出这两个学校的书香气息,别致而新颖。不过想要进入其中,不仅仅是要付出努力,还需要一定的天赋,能够在几千万的考生中脱颖而出,未来也是前途无量。不知道看完这块含金量极高的牌匾,大家有没有什么感触,可以一同分享下,初入大学校门的你是否满怀着憧憬与梦想,时隔多年后,是否感叹物是人非,对于初入大学时最深的体验是什么?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代诗人孟郊的这首《登科后》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诗人进士及第后得意喜悦的心情。金榜题名是古人“四大喜事”之一,进士及第后,便可加官晋爵,光宗耀祖,福泽后代。可谓“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激励士人勤奋努力,扩大影响,官府除张榜公布外,还 ... 特别精美的“录取通知书”,无论是材料、做工,还是报喜,都非常复杂、隆重。

古代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的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唐代开始用泥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泥金帖子》:“新进士才及第,以泥金书帖子附家书中,用报登科之喜。”宋代诗人杨万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诗:“淡墨榜头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须封。”王仁裕、杨万里都提到泥金帖子,而杨万里诗中的淡墨榜又为何呢?古代科举考试录取的进士,用淡墨书榜,称为“淡墨榜”。

在唐朝稍后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又称为“榜贴”。宋·洪迈《容斋续笔·金花帖子》说:“唐进士登科,有金花帖子……以素绫为轴,贴以金花。”到了宋代仍然使用金花帖子,宋人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记载:“国初,循唐制,进士登第者,主文以黄花笺,长五寸许,阔半之,书其姓名,花押其下,护以大帖,又书姓名于帖面,而谓之榜帖,当时称为金花帖子。”“黄花笺”是一种洒金粉的顶级用笺,用此来书写通知书,可见珍贵。宋·陈继儒《太平清话》卷四:“宋朝吴郡士登科者,始于龚识,其家居昆山黄姑,犹藏登第时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纸,阔三寸,长四寸许。”

在明朝,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喜报”。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云:“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到了清代,就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了。

进士及第的通知书都写哪些内容呢?一般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再写具体内容。乡试中举的录取通知书相应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乡贯、三代姓名。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现代的高考录取通知书一般通过邮局或快递公司邮寄到考生的手中。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一般不少于三人,都骑上高头大马,高举彩旗、旌幌,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犹如现在男子结婚迎亲一般。如《儒林外史》描写报榜的情景:“只听得一片声的锣响,三匹马闯了来;那三个人下了马,把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声叫道:‘快请范老爷出来,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举人或者进士及第希望比较大的人家都会在煎熬中苦苦等待着喜报的到来。有专人在门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报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报喜。报喜是个好差事,衙门里的公差争破头想干这差事,碰到大户人家能赏一些红包,也就是“喜钱”,稍微穷点的人家也能排上一桌,赏些酒喝。正因为送喜报有利可图,竟有人在半道上抢夺喜报,送到主家以领取赏银。严嵩在《钤山堂集》中记载:“京师人以报榜希厚利,先赂印匠,多印试录名纸,伺启阍得纸疾驰去,报早则金多,亦有恶少伺于途,挺仆其人,夺纸以去者。”

中榜者收到榜贴或喜报后,一般要把它张贴在厅堂里最显眼的位置,如同现在上级颁发的奖状或与领导人合影一般,让来访的客人进门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耀门庭。

北大牌匾通知书是什么样?古代有没有录取通知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逆袭成省份,还捡了全中国最大一个漏

    中国最幸运的省会城市是哪一座,你可能会想到由小村庄崛起的石家庄,或者沉寂两千年,又重新崛起的郑州。因为合肥不仅仅从一干强有力的城市中突围,后来居上成为了省份,还捡到了全中国最大的一个漏。直到太平天国之时,安庆成为交战的中心,省府被迫迁往了合肥。因为日军的侵略,芜湖、蚌埠这两座原本最有希望取代安庆的城市遭到破坏,反而合肥因为不打眼,反而破坏最少。

  2. 他人品不好,性格乖戾,为什么仍被尊为国学大师?

    黄侃,初名乔鼐,后更名乔馨,最后改为侃,字季刚,又字季子,晚年自号量守居士。湖北省蕲春县人。

  3. 这所刚挤进双一流的大学,原来过去六百年都是云南省文化中心

    今日有暇,来到云南大学老校区校园内闲逛。云南大学的原校址,明弘治年间就开始作为云南贡院。全省的秀才每三年一度来省城参加乡试。李定国把永历皇帝接到昆明之后,这里短暂的作为永历驻陛之所,行使皇宫的功能。云南大学的创建者,第一任云南王唐继尧是云南会泽人。会泽院前面的台阶共95级,象征九五之尊。云南大学在民国时期曾被评为亚洲最好的十五所大学之一。沉沦一段时间之后现在是双一流B类大学。

  4. 他的文史、英语双满分,数学只有0分,被北大拒绝却被清华录取

    提及到我国近代的「”偏科学霸”们,大家心中肯定有很多人选。臧克家先生、钱钟书先生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今天要说的这位「”偏科学霸”却有点儿不一样,让咱们一起来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吧。这位「”偏科学霸”叫做吴晗。吴晗,浙江省义乌市人。他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尤其是在研究明史上,吴晗是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和其他「”偏科学霸”不一样的是,吴晗在小的时候学习并不是一帆风顺。吴晗的父亲是秀才出身

  5. 曾经的「 ”中华大学”,52年院校调整被拆分,如今仍是211重点

    在我国现行的高等教育布局中,并没有以中国大学或者是中华大学为名的大学,但是在中国近代,却有一所以中华大学为名的高校,而且还是民国第一所私立大学。而这所大学在历经1952年全国院系大调整之后,主体被武汉的一所211重点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所继承,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这个私立中华大学的历史。中华大学的师生们将中华儿女无所畏惧的爱国精神,体现的淋漓尽致。

  6. 清华和北大,到底谁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贾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他回忆,放映结束后,北大学生开始热议中国经济和农民工问题。多年后,他反复和记者描述:那是北大特有的认同。4000多名北大学生点起扫帚当火把,走上街头,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那是一个时代的抒情,也是北大特有的浪漫。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歌迷组织,北大崔健后援会。从北大东门出来,向北500米,便是清华西门。相对于北大的自由不羁,这里的风格更冷静务实。

  7. 清华和北大,到底谁才是中国最好的大学?

    贾樟柯不甘心,把片子拿到北大。他回忆,放映结束后,北大学生开始热议中国经济和农民工问题。多年后,他反复和记者描述:那是北大特有的认同。4000多名北大学生点起扫帚当火把,走上街头,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八十年代的北大,属于诗人和摇滚歌手。这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歌迷组织,北大崔健后援会。从北大东门出来,向北500米,便是清华西门。相对于北大的自由不羁,这里的风格更冷静务实。

  8. 民国最后的才女,如何以零分数学进入北大,胡适为何要帮其争取

    民国时期,是新思想和旧文化交汇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人们的思想和认识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女性的社会地位明显提升,不再只是等待着嫁人,不少女性解放思想,拥有了自己的事业,开始求学、留洋、参军等,而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被誉为民国最后的才女,曾以0分的数学成绩,被北大破格录取。

  9. 辽宁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宿舍,1983年

    】辽宁大学是我国首批招收外国留学生的院校;该校的第一批留学生,在六十年代中期入学。本组图片的拍摄者卡特·贝莱杰女士,于1983年至1984年在辽宁大学留学。卡特·贝莱杰女士介绍,当时辽宁大学的外国留学生宿舍是二人一间,中国学生宿舍是十人一间。当时,辽宁大学的崇山校区内住有本校职工及当地居民;外国留学生的生活区相对独立。【辽宁大学留学生楼门前的操场,正在打排球的女留学生。

  10. 他是百年前的天才学霸,哈佛大学博士、清华大学教授,被胡适推崇

    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起初他打算做电机工程师,后来又想成为物理学家,而到了1914年的时候,赵元任在康奈尔大学毕业,他获得了数学术士学位,梦想当个数学家。他在数学课程中获得过两个100分和一个98分,多年保持了康奈尔大学平均成绩的最高纪录。1915年,赵元任进入哈佛大学,主修哲学选修音乐,直到几年后,赵元任依然保持着对哲学、物理学和数学的研究。

随机推荐

  1. 年进教堂参加婚礼穿什么

    但是参加教堂婚礼,来宾的着装就不能太过随意。西方人参加婚礼,男士会西装革履,女士会穿套装,尊重新人,更是对宗教的尊重。最好不要穿着黑色衣物参加婚礼,以免让新人感觉晦气。年进教堂参加婚礼穿什么请穿着正式的服装参加婚礼以示对新人的尊重,切勿穿短裤或凉拖鞋。礼服的选择1、新娘篇无论基督教堂还是天主教堂,新娘都必须穿着白色的婚纱礼服。新娘要根据身高和教堂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拖尾婚纱。

  2. 直觉可以释梦

    直觉可以释梦实际上并不神秘,所谓直觉,就是潜意识的活动,就是我自己内心的“原始人”的活动。换句话说,我的直觉了解别人的梦需要二个条件,一是我的“原始人”能理解另从的。而在直觉式释梦中,我的原始人先听了梦,我是从我的原始人那里知道了梦的意义。还有就是自己了解自己的原始人,这能力源于通过大量的自我分析和对自己梦的大量解释,达到对自己的梦和潜意识十分了解的程度。

  3. 梦见吃豌豆

    周公解梦梦见吃豌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豌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中亚浩罕汗国灭亡后,7千残兵投奔阿古柏匪帮,助其占领新疆

    公元1759年(乾隆24年),清军平定了天山南北,将这块汉代西域都护府、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故土,重新归入了大一统王朝的版图。因此,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就以「”新附旧疆”之意,将这块达16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广袤土地,命名为「”新疆”平定新疆之初,清...收取的赋税很少。然而,走过了「”康乾盛世”的清王朝日渐衰败,新疆各族百姓受到的压榨与剥削也就变得越加繁重。1850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太平军席卷长江中

  5. 栗姬墓 栗姬的历史评价

    栗姬得宠于汉景帝早期,可能是刘启第一个宠爱的妃子,为他生了长子、次子、三子。栗姬生卒年不详,死后葬在景帝的阳陵以北,有墓道两条,规格颇高。栗姬善妒、“负罪”而死,墓规格却比李夫人墓规格还要高,可见栗姬在景帝心中的地位。>栗姬的历史评价>蔡东藩:“欲海茫茫总不平,一波才逐一波生;从知谗妒终无益,色未衰时命已倾。”

  6. 《长安十二时辰》:历史上真有张小敬这样的防守悍将吗?

    看了号称年度最佳古装剧的《长安十二时辰》,不少人对剧中张小敬所在的第八团和其死守「”不退”的军魂,念念不忘。明明是守卫大唐和长安的兵,却几乎全军覆没于官僚的推诿和内斗之中,这样悲剧的命运更令人唏嘘不已。《长安十二时辰》中的烽燧堡保卫战剧外,大家也对张小敬的原型好奇极了。其实,《长安十二时辰》的作者马伯庸在创作时,根据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中一句「”骑士张小敬先射国忠(即杨国忠)...”——马嵬坡之

  7. 梦见黄花

    周公解梦梦见黄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黄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2014元旦新年祝福语

    ☆给你特别的祝福,愿春节带给你无边的幸福、如意,祝春节快乐,新年充满幸福和成功。☆让我们把春节的钟声传播四方,也让我们把友爱和赞美洒向人间。☆在这美丽的春节之际,谨致我的思念与祝福。将这份“超重”的祝福,借春节的气氛,送给最特别的朋友,春节快乐!☆愿你在春节享有期望中的全部喜悦,每一件微小的事物都能带给你甜美的感受和无穷的快乐。

  9. 让帝王魂牵梦萦的妃子――李夫人

    可惜的是,由于女性在当时地位低下,李夫人的名字没有留下来。原先宠爱的王夫人不幸病逝后,刘彻更加感到生活空虚寂寞。汉武帝处于感情和生活的空窗期,李延年自信进献妹妹正是好时机。汉武帝对这位李夫人宠爱有加,迎来了新一轮的热恋期。>>魂牵梦萦,不忘美人>>拒见刘彻后不久,李夫人就香消玉殒了。还把李夫人生的儿子刘髀封为昌邑王。>>招魂的那天晚上,少翁把李夫人生前睡的纱帐放下,灯火齐明,香烟缭绕。

  10. 鹿母夫人

    鹿母夫人>>从前有个游方僧,颇具神通。于是财主把自己的午饭,全部倒入僧人的钵中,上面还放了一朵盛开的莲花,表示他对僧人的敬意。>>妇人去世后,她的灵魂滞留在一个婆罗门常去小便的地方。女孩来到村中,珍迹出现了,她每走一步,脚后立即现出一朵美丽的莲花。>>有一个看到这珍迹的人,立刻去报告国王。这消息比任何洪水猛兽还令人丧胆,国内百姓个个惊慌失措,恐惧万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