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之路如何走

文物鉴定之路如何走——记古艺术品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双轨制研讨会10月28日,由北京中陶古艺术品鉴定技术开发中心主办的“古艺术品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双轨制研讨会”,在中华世纪坛举行。吕济民先生28日上午有三个重要会议同时邀请他出席,他推掉了另外两个,自始至终参加了传统鉴定与科技鉴定双轨制研讨会。孔祥星先生也在会上再一次呼吁,文物鉴定者和考古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必须联手工作。

清帝王堂名款瓷器

清帝王堂名款瓷器堂名、斋名一般是文人士大夫的居室之名,这种风气在清代尤为盛行。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中以康熙时期堂名款瓷器居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帝王及王公贵戚们的兴致所致,另一方面也与康熙初年颁布禁写年号的告谕有关。由此而知,署“慎德堂”款的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特意为道光皇帝烧制的“堂名款”瓷器,是道光时期的一种官窑瓷器。

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

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豇豆红”是清代康熙时期出现的铜红釉新品种,与同时期的“朗窑红”牛血般深红色相反,呈现出一种淡雅柔润的浅桃红色。豇豆红仅烧制于康熙晚期,在为数众多红釉制品中,是昙花一现的产品。清康熙豇豆红柳叶瓶清朝康熙年间,江西巡换郎廷极督烧景德镇官窑时,几经努力,终于烧造出铜红釉瓷器,除了豇豆红之外,成就最高的就是“郎窑红”。上海博物馆收藏的豇豆红柳叶瓶,撇口、细颈、圆肩、长腹、小底、深圈足。

明宣德青花白龙纹盘

明宣德青花白龙纹盘青花瓷器在中国有着悠久历史,元代已能成功地烧制出成熟的青花瓷器。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白龙纹盘从文献记载并对照传世宝物,宣德青花较永乐为多。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宣德景德镇窑青花白龙纹盘集中反映了上述特点,是一件典型的宣德青花器。同类的青花白龙纹盘传世极为少见,价值极高。

真假鸡血石

真假鸡血石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原是天然之物的石料,由于人们的喜爱,成为咏赞、描绘的对象。鸡血石产于浙江西北天目山麓的临安县境内。带血色的石头称为鸡血石,不带血色的称为昌化石。品评鸡血石,首先就是“血”的红色,以其鲜、凝、厚为佳。总之,鸡血石的地张以纯净,半透明,无钉与血之鲜红色彩交相辉映者,为上品。即是在真的昌化鸡血石章上,再添加硫化汞,并在添补的部分表面罩上一层极薄的树脂,磨光后即成。

钧台窑瓷的鉴定与欣赏

产生窑变色彩的主要原因是钧窑创造性地运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钧台窑的民用瓷器烧造区,也受其影响竞相生产,其主要特征是胎质致密,坚固耐用,釉层莹润,光亮匀净。从考古发掘结果表明,钧台窑的钧官窑烧造区,不单是专业化生产钧瓷,而且与一般民用瓷生产区相隔离。这与金、元以来的仿钧瓷器形成鲜明的时代风格对比,也是鉴定与鉴别钧台窑及其与其它窑口钧瓷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现代仿良渚古玉辨伪

现代仿良渚古玉辨伪仿古市场,巧匠倍出,书、画、瓷、玉、铜等各色器物皆有乱真之作。据目前出土资料观察,良渚古玉的玉质可分为三大类。现在的高仿品基本上是鸡骨白玉。玉料的切割大部分靠智线割,在大多数良渚古玉的器表,往往可见线割留下的弧形凹面。

浅谈象牙雕刻

浅谈象牙雕刻象牙,即象上颚的门牙,其主要成分为一种似骨的质料,称为象牙质,由磷酸钙和有机体构成。亚洲的母象不生牙。象牙雕刻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七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五千多年前的大纹口文化遗址,都出土有象牙器皿和象牙雕刻。商代以后,考古出土的象牙雕刻和象牙制品,更是层出不穷。至于清代乃是我国象牙雕刻的鼎盛时期,以康、雍、乾三朝尤为突出。

古玩界呼唤收藏鉴赏艺术家

古玩界呼唤收藏鉴赏艺术家(收藏品的鉴赏艺术活动,最终是一种诗意的生命体验,艺术鉴赏的再创作,收藏品原作者与鉴赏者之间的心灵感应,精神交流的过程。收藏爱好者,收藏家,收藏鉴定家,收藏鉴赏艺术家是不同的。为此,浩浩荡荡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中国古玩收藏界,我们呼唤更多的真正的收藏鉴赏艺术家的出现。

五代黄堡窑青瓷与柴窑

五代黄堡窑青瓷与柴窑黄堡窑是耀州窑的前身,宋代黄堡属耀州治,故宋以后称耀州窑。出土遗物中一批胎体细薄、釉色粉青或天青的标本,及底刻“官”款的标本引起了学术界对五代黄堡窑青瓷的广泛关注。从为数不多的五代文化层中出土的遗物主要有青瓷、黑瓷、白瓷等,其中青瓷占多数,说明五代时期黄堡窑的主要产品是青瓷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