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忠孝中的两难抉择 家国、忠孝中的两难抉择 发生于公元554年的江陵保卫战是南北朝时期一场重要的战争。王褒在这场战争中的降敌行为也成为了他备受后世诟病的缘由。但是。在整个降敌的过程中。其实梁元帝萧绎才是降敌的最终决策者。王褒只不过是这一政策的执行者而已。在是否降敌这个问题上。王衰的内心充...
隋末“黎阳兵变”的实质 隋末“黎阳兵变”的实质 杨玄感的黎阳兵变是隋末较大的一次军事政变,是隋末统治阶级内部的第一次重要分裂。本文比较了杨广与杨素父子的出身、对文中子王通和智顗的不同态度、杨广与杨素的文学创作与交游情况以及“华阴诸杨”对他们的不...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 《西游记》中的观音形象及其民间性 《西游记》不仅展示了观音的无边法力,而且还把她塑造成一个大慈大悲、充满人性的善神、凡神,带有强烈的民间色彩。小说以侧面烘托的手法,描绘了各类人物对于观音的崇敬、虔诚心理。由此亦可以看出小说中的观音形象具有鲜明的民间性。《西游记》的这种...
四言诗在两汉的发展变化 四言诗在两汉的发展变化 西汉四言宗庙郊祀歌有楚辞之风、劝谏之意,东汉以后此类诗走向僵化,成为一种纯粹颂芙的赞歌;文人抒情言志诗则因儒家思想的崩溃走向新生,成为一种可以自由抒发的诗体;称誉应答之诗则因为东汉之末品评之风的流行而开始兴盛。这些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四言诗从政治和...
胡宏“封建”思想研究 胡宏“封建”思想研究 本文以胡宏有关“封建”的论述为中心,具体考察其在不同时段、不同政局下的论述变化。其论述大致由肯定郡县制,只是修正郡县制在实行时的缺陷;再到在史论中隐约批评郡县制,意欲恢复封建;最终全面论述封建建制,...
柳宗元的天人不相预论 柳宗元的天人不相预论 在天人问题的看法上,柳宗元与韩愈的看法截然不同,其文集中关于天人之谕述颇多,主要的有如:《天说》、《天爵论》、《时令论上、下》、《断刑论》、《贞符》并序、《天说》、及《答刘禹锡天论序》等。在天人问题的论辩中,关于天之形成,天之形貌,以及天与人之关...
马楚政权兄终弟及继承制度述论 马楚政权兄终弟及继承制度述论 与五代十国时期其他政权父死子继的继承方式不同,马楚政权推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兄终弟及制在主观上有维持政权稳定,防止外部势力觊觎的积极意义。但这一制度的长幼原则在推行过程中被破坏。引发了马氏兄弟的长期内争和马楚政权的分裂,加速了它的衰落和...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易传·系辞》中的圣人与君子 通过考察《易传·系辞》中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形象,发掘出该书作者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并比照《易传·系辞》成书前儒、道两家赋予圣人与君子的人格内涵,揭示《易传·系辞》中圣人、君子与《...
文革”时期“评法批儒”与王船山研究述评 文革”时期“评法批儒”与王船山研究述评 上世纪“文革”中后期,“评法批儒”中将王船山定位为法家代表,是船山研究史上的一次倒退。粉碎“四人帮”以后出现的一个船山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