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忠

侍者盛一碗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慧忠禅师有一次问紫璘供奉道:“供奉学佛多年,‘佛’是何义?”紫璘不假思索,随口回答道:“佛者,是学悟之义。”慧忠禅师进一步问道:“佛会迷吗?”紫璘不以为然,忍耐着反问慧忠禅师:“已经成佛,怎会迷呢?”慧忠禅师的反诘,紫璘供奉无语可对。慧忠禅师听后,就要侍者盛一碗水,水中放七粒米,碗面放一双筷子。紫璘供奉远离生活批注佛经,则离佛心远矣。

信与不信

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佛陀初证悟,即慨叹所悟与众生相违,众生认为欲乐为真,佛陀则认为欲乐为假;众生认为佛性真如为无,佛陀则认为是有。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心无外物一身轻松

心无外物一身轻松>生活在现实世界中,要想远离世俗,就要修身养性,心中空明,不为外界所干扰,真正达到净心的境界。慧忠微笑着点头,将心念一转,又问:“请看老僧现在身在何处?”当时弘忍弟子八百,却无一人敢去做偈。达到“本来无一物”的境界,完成了从人性向佛性升华的过程,而佛性,就是超越人的一切具体性的本真人性。他感到这样的人生没有任何意义,于是决心选择另外一种生活来体味人生的真谛。

莫易信

有学僧请示慧忠国师道:“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不信的人认为是邪说,有信仰者认为是不可思议,但不知如何才正确?”慧忠国师提示更高的意境,答道:。“信者为俗谛,不信者为真谛。”。慧忠国师作了总结。学僧方悟究竟真理,不易信也。故世间之法,莫以信与不信为准,莫不以说好说坏为准,实则是佛道的归于佛道,邪见的归于邪见。。

按牛头吃草

南阳慧忠国师感念侍者为他服务了三十年,想有所报答他,助他开悟,一天呼唤道:“侍者!”侍者一听国师叫他,立刻回答他道:“国师!做什么?”国师又无可奈可的道:“不做什么!”慧忠国师此时只有对侍者慨叹道:“你将来可不要怪我辜负你,其实是你辜负我啊!”老国师年高心孤,对侍者用按牛头吃草的...,使其觉悟,无如侍者只是侍者,不是佛祖耳。

耍弄嘴皮

有一位相当出名的丹霞禅师从远地来参访他。这时慧忠禅师正在禅房中小憩,他的弟子耽源守在门外。耽源故弄玄虚说道:“就算你有佛眼,也看不到他!”慧忠国师醒来後,耽源走进禅门内,一副骄傲神态把丹霞禅师造访的经过说了一遍。耽源只懂得“禅道”一点皮毛,就敢在老禅师面前卖弄,结果反被别人耻笑!慧忠国师逐他出山门外,反而受到别人尊敬和赞赏,学禅贵在诚实,耍弄嘴皮,不屑一顾。。

不愧为国师

丹霞禅师有一次去拜访慧忠禅师,刚好慧忠国师在小憩,于是丹霞便问慧忠的弟子耽源说:“请问,国师在家吗?”丹霞不禁赞歎地说:“真是龙生龙,凤生凤。”后来慧忠国师醒来,耽源便把丹霞来访的经过告诉他。当丹霞听到慧忠的作法后,深为佩服道:“真不愧为南阳国师啊!”耽源挨了二十香板,丹霞又再赞美慧忠不愧为七帝之师。

南阳慧忠

南阳慧忠在慧能处印证后,即到南阳的白崖山上度过了四十余年,从未离过山。公元761年肃宗邀请他到京城,尊为国师。在一次法会上,肃宗向他问了许多问题,他却不看肃宗一眼。

有无妙说

对于一个悟道人的来说,说有说无,都没有障碍,因为他已超越有无,说有说无,只应机而说,没有丝毫执著。再说,天堂和地狱在宗教情操上说是有;佛理来说是心缘相;在佛本体上说是无说。唯有超越宗教情操和佛理,才能进入本体的真空、妙有。这话一说,肃宗顿时无话可说,接不上腔。光涌的回答,举重若轻、无名无形,正是那个不可言说、譬喻的究竟。

大德故事:算命算不准修行人

有一天,代宗召见一人,该人自号太白山人,不言真实姓名年龄乡里,代宗就告诉慧忠国师道:“此人自认是一代奇人,颇有见解,敬请国师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