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

一个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的上将,他和金庸又是什么关系呢?

他从未带过兵,打过仗,但逝世后,被蒋介石追封陆军上将。为什么说「也算」呢?1912年底,29岁的蒋百里官拜少将,出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蒋百里随后做了大量的改革,和学校师生同吃同住,亲自授课。在养伤期间,蒋百里与照顾他的护士佐藤屋登互生好感,最后结为夫妻。一个一生研究对抗日本的中国军人,最终娶了一个日本妻子,这在当时也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梁启超与孙中山:两位近代伟人的江湖恩怨

孙中山祖籍香山县翠亨村,梁启超的老家在新会县茶坑村,离康有为的老家...县银塘乡也不远。地图显示,翠亨村与茶坑村的直线距离只有47.4公里,交通却十分不便。这段曲折的路程显示了两位革命先驱不平坦的交往之路。他们俩人的关系离不开康有为。1894年初,孙中山托人捎信给康有为,希望与他结交。康有为并没有见到来信,他与梁启超去北京参加甲午会试去了。

... 评价甚高的「 ”天下第一班”:几十年间两次影响中国历史走向

如果某个学校的某个班级,存在时间不到一年,它的学生却在短短十几年间两次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那么,应该可以称之为「”天下第一班”吧?这个班级,就是1897年10月(农历八月)开学的湖南时务学堂第一班。该班共有学生四十人。我的伯祖父杨树谷先生、祖父杨树达先生都在这四十人之内。杨树达1954年9月2日,祖父在日记中写道:「”科学社来书,欲去祭梁先生文,余主不去。以时务对中国有历史关系也。一千九百

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读梁启超?

因为古往今来,人事相通。就像今天的我们谈论AI、算法、引力波,结伴逛街、看展,梁启超也会与同好讨论自然科学、物理化学、佛学思想,一起在北京南城轧马路,从湖广会馆散步到法源寺。青年梁启超同样如此。19世纪末的中国,正在面临着新世界的大潮来袭。梁启超既是观察者,也是参与者。面对铁路、邮政、财政预算、国族概念、社会契约等等新事物新思维,梁启超同样困惑、摇摆、不确信。

王国维与清华园里的国学大师们

陈鸿祥团结编辑部:王国维是在20世纪初登上近代中国的文化学术舞台的。思索人生之问题,攻读西方哲学,撰写《红楼梦评论》,是他的第一次辉煌。化合中西,贯通今古,以《人间词话》构筑新的美学体系,是他的第二次辉煌。

蔡锷接到老师梁启超的神秘电报,原来是让他提防这样一个阴谋

蔡锷领导护国讨袁胜利后,他的喉病已经到了很严重的程度,难进饮食,发烧达到39度。这是蔡锷一生中事业和声誉的顶峰,颇为各方势力所借重。蔡锷北京...任命他为四川督军兼...,和其它省份喜欢排斥督军或...不同,四川人民热切欢迎蔡锷来四川。进步党领袖梁启超,也想假手蔡锷,在川、滇、黔三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将进步党改造成为一个有...实力和根据地的政治集团,以便在中央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梁启超笔下的李鸿章是否真实,客观剖徐晚清名臣李鸿章功过的一生

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曾写过:吾惜李鸿章之才。有人认同梁启超的观点,附议李鸿章在晚清时期呕心沥血,为大清王朝做出了不世之功。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这位晚清四大名臣之首的李鸿章,客观剖析李鸿章功过的一生。少年及第,有胆有识,中年重臣李鸿章的头脑可谓是非常的聪明,在其父亲的帮助之下,李鸿章在当时名臣曾国藩的手下学习。在经过三年的刻苦专读后,二十五岁的李鸿章成为了最年轻的进士。

「传奇人物」新中国开国大印的 ... 者

图文摘自网络他从小家境贫寒,仅上了几年私塾,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有一手非常了得的篆刻本领,曾经给宣统皇帝刻过印玺。康有为、梁启超、鲁迅、张大千、段祺瑞、冯玉祥、白崇禧等名人都曾找他治过印,齐白石还经常和他切磋交流学习篆刻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