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

皇帝征召诗人当官,妻子写下打油诗送行,苏轼差点笑掉大牙

杨朴原本隐居山林,从不参加科举考试,但因为他曾经与毕士安关系很好,毕士安当上宰相之后,极力向宋太宗夸赞杨朴的才华。宋太宗求贤若渴,也想见识下这个隐士,便征召他来京城当官。宋太宗考问杨朴的学问,杨朴却写诗表明自己不慕权贵的决心。关于杨朴面圣的这首诗,历来有着不同的争议。《宋史》之中记载杨朴是作作《归耕赋》谢绝了宋太宗的好意,《蒙斋笔谈》中杨朴写下的是七律《莎衣》。

米芾这件名帖,有着苏轼所说的”风樯阵马「 ”,临摹的人太多了

【原创】【收藏文章的朋友、点赞和转发的书友,请点击一下文章标题右侧红色的「”关注”,谢谢】米芾公元1091年(北宋哲宗元祐六年)岁末,视名家名帖如命的米芾在扬州得知他的好友刘季孙(1033~1092)藏有王献之的《送梨帖》,虽然此帖只有区区两行共12个字,但米芾像着了魔般一心想收归己有。刘季孙,字景文,是北宋诗人,官员。其父刘平是北宋大将,被俘死在西夏国的大牢里,刘季孙因此受到朝廷的优待入仕。刘季

苏轼与王安石,是政见之争,还是个人恩怨?

苏轼北宋神宗在位十八年,年轻的神宗皇帝有感于国家的积贫积弱,锐意改革,大胆起用了曾上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的王安石,王安石先后担任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就是副宰相和宰相,手中有了大权,大力推行新法,意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新法的推行引起了很大争议,朝中大臣分为改革派和保守派,斗争激烈。

配不上「 ”唐宋八大家”?曾巩:求求你们,别再把我当凑数的了

唐宋八大家的名号,有人没有听过吗?我想肯定都听过。那请你一口气说出有哪八大家?这还不简单嘛,唐代有韩愈、柳宗元,宋代有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还有那个什么巩来着?大多数人在说唐宋八大家时,都会在曾巩这里打个绊,我上学的时候也因为曾巩挨过老师不少板子,没办法啊,曾巩的名气实在太低了!

陆游因秦桧而科考不顺,秦桧死后才入朝为官

陆游不仅诗词写得好,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满腹才华的陆游一心想将失地收复,所以一直是主战派,但是他早年的科举就被秦桧影响了,直到秦桧死后他才做了官。第二年礼部考试的时候,主考官是秦桧的人,于是秦桧直接示意这个主考官不能录取陆游,于是陆游本来能够有辉煌起点的仕途生涯就这样被秦桧给拦腰斩断了,一直到秦桧死后陆游才做了官。

郑板桥画竹都是胸无成竹 胸有成竹另有其人还和大文豪苏轼是亲戚

梅兰竹菊历来是中国画家钟爱的题材,而且提到墨竹,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难得糊涂的郑板桥,更是理所当然的认为,郑板桥画竹自然是胸有成竹,可万万没想到,郑板桥自己都说。他画竹是胸无成竹,而真正胸有成竹的是另有其人,这人还和鼎鼎大名的苏轼是表兄弟。在郑板桥之前,历史上有个人画墨竹很厉害,他就是北宋的文同。

苏轼:经历三个皇帝,一生坎坷留下伟大的精神财富供后世敬仰

文|达令人人都夸赞苏轼是豪放派词人的代表,对苏轼的词大加赞赏。不过,苏轼有一首诗堪称经典,很多人却不知。其中四句颇富哲理: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趾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是苏轼任大理评事,在凤翔府为判官期间所作。苏轼初为官之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一同赴京。因为苏洵留任京城,苏辙拒绝了外出任官,留在京城照顾父亲。而苏轼则奔赴凤翔,开始了他的为官生涯。

「 ”卧薪尝胆”的真相:一场上千年的误会衍变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个对联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所作。后一句说的是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他卧在柴禾上尝苦胆,以此来告诫自己不得贪图享乐,必须时刻励精图治一心复国,后来终于打败了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