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五百的果报

五百的果报●怡萱明伦月刊398期2010/10从前有个贤提国,国内有位年老比丘,由於长年卧病不起,精神委靡不振,身体瘦弱肮脏,住在贤提国的精舍里,也没有人去探视他。佛陀在定中见到这个情形,就率领五百位比丘到精舍来,吩咐各比丘轮流照顾这位老病比丘,还为他煮粥作浆。这些比丘虽然服侍他,但是闻到他身上的臭味,打从心里瞧不起他。佛陀便派帝释取来开水,然後亲自为老病比丘洗澡。贤提国王发欢喜心,终身奉行佛陀教导而证了初果。

可怕的瞋毒

可怕的瞋毒●怡萱明伦月刊410期2010/12释迦牟尼佛住世的时候,有一天医罗钵龙王化成转轮圣王来拜见佛陀,佛陀一见面就对他说:「你这个愚痴的人,在迦叶佛时受了戒,却不能严守净戒,才会得到下劣的长寿龙身,今日为何又起诈心?赶快回复原形!」龙王回答说:「世尊!由於我结怨太多,如果回复龙身,恐怕有些众生会来寻仇。」佛陀便命令金刚萨埵守护龙王,到别处回复了原形。佛陀劝龙王不能再哭,以免造成灾害,增加罪业。

试论佛陀观在历史中的变化

在弟子们的心目之中,佛陀是崇高的、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把佛陀观在历史中的发展和变化,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大乘密教的佛陀观四个部分,作一次简单的介绍:一、原始佛教时期的佛陀观原始佛教,又称为根本佛教、早期佛教、初期佛教、正法佛教,是指自释迦牟尼创立佛教以後,一直至佛灭一百年左右、部派分裂的这一段时期的佛教。这都说明了佛陀在当时人们心目中只是作为一位指示众生正道的导师身份而出现的。

笑若佛陀

笑若佛陀SmileLikeaBuddha作者:一行禅师当你挥别忧悲苦恼,脸上将会带来微笑。这或许只是微笑的开端,但让它保持在你的唇上,像佛陀那般的含笑吧!这你就能做到的,何必等到成佛呢?要在当下便是佛!我已在"正念的奥妙"一书中谈到含笑及其效用。这样的含笑是觉知及平和法喜之果实,并且也滋养、维护这些觉知及平和法喜。在你行禅时,别忘了保持你的微笑。对呼吸的明觉是维持你的正念及平静的妙方。

佛陀的慈悲行

佛陀的慈悲行●慧德明伦月刊375期2001/6佛曾在舍卫国的只树给孤独园说法时,比丘们刚刚结束了漫长的结夏安居,来到佛的住所,向佛礼拜问讯。佛陀慈爱众生,怜悯众生,无有片刻暂息,时时都在乐於修行慈愍一切众生的功德中,我们也应效法佛陀这样的行持。

世 间 眼 灭

世间眼灭进连明伦月刊320期2001/12佛陀入涅盘後,继承佛陀衣钵的是长老大迦叶尊者。二十年後,迦叶尊者以一百多岁高龄,於鸡足山入定。此时,阿难尊者和阿闍世王来到鸡足山,烧香散华,赞叹、供养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禀承佛陀的教诲,在阿闍世王的外护下,宣畅佛法,随缘度众,正法因此得以弘传。

至诚的感应

至诚的感应●怡萱明伦月刊406期2010/7、8从前愚痴的琉璃王,毁了像天宫一样的迦毘罗卫城,...了无数的释迦族人,还俘虏了五百个释迦族女子回到舍卫国。佛到达她们所在的地方,佛又动念请帝释天主以天衣覆盖这些女子。此时,帝释天主感应到佛陀的心念,立刻照办。

菩提树下说故事 猛火中的孩子

菩提树下说故事猛火中的孩子洄澜明伦月刊293期1999/4佛在世的时候,瞻波城中有一位长者,他一直苦於没有子嗣,於是他向外道请求得子的秘方,不久之後,他的妻子便怀孕了。

佛祖释迦牟尼故事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在29岁时,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王族生活,出家修行。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佛陀金言选译——卑贱的人

佛陀金言选译——卑贱的人作者:王炯如我这样听说过──一时尊师佛陀在舍卫国的树给孤独国的时候,有一天上午他披着袈裟,捧着钵,进城里去托钵乞食。那时候事火的婆罗门巴拉杜洽的家里,点燃着圣火,供奉着祭品。佛陀在城中托钵,渐渐的走近婆罗门的住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