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

普達王

佛陀時代有一位普達王,每逢六齋日便奉持八關齋戒,並至高台遙向佛陀所在的方向頂禮。眾人雖然議論紛紛,卻無人敢當面向普達王提起。一日國王到城中巡視,見到遠處一位比丘,便向他頂禮供養。這位比丘是一位大阿羅漢,觀察國王宿世的因緣後,便提到先王旁執幡蓋的侍童,正是現在的普達王!因為生前奉行正法、清淨守意不犯諸惡,以持受八關齋戒的功德福報,投生為一國的國王。

般特一偈得道度眾人

一天,比丘尼們聽說隔日要來為她們說法的人竟是般特比丘,都覺得非常好笑,於是想出一個辦法要來捉弄他,就是故意將他唯一會唸的偈子倒著唸,讓他感到慚愧而不敢說法。般特比丘依照佛陀所說的道理,一一向她們開解,五百比丘尼攝心聆聽般特比丘的開示後,滿心歡喜,當下即證得羅漢果位。亦如般特比丘但解一偈,依然能得道度人,不但自受用,亦能利益廣大眾生。

老比丘談笑為佛所呵

七位老比丘出家後,同住一間寮房,不但不用心思惟世間無常之理,反而經常在寮房閒聊出家前的種種俗事,逐漸忘記當初捨俗求法的決心。佛陀以甚深的智慧觀照,得知這七位老比丘的壽命將盡,但他們卻絲毫不知無常即將來臨,仍迷失於世俗往事、共相嬉笑之中。

末利夫人持戒不受香瓔

國王得到這些珍奇寶物,非常歡喜,馬上派人去請諸位夫人出來,並且言明將把香瓔賞賜給當中最美麗的一位。

佛見群牛喻人

佛陀在羅閱祇國的竹林精舍時,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請,偕同弟子至城中開示說法。結束後,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正好遇見一人趕著牛群回城;牛群個個肥壯,一路上跳躍奔逐,彼此還不時以牛角互相牴觸。他們聽聞佛陀的開示,心生慚愧,深自惕勵,遂於當下定慧相應,即證阿羅漢果,具六種神通。在座大眾皆法喜充滿,恭敬地向佛頂禮。人生最難能可貴的,就是可以聽聞佛法,藉此求得解脫自在。

勝鬘夫人讚佛功德

過去,佛陀於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當時的波斯匿王及末利夫人雖然親近佛陀未多久,卻對佛所開示的無上妙法,信受不疑。勝鬘夫人及其眷屬見到尊貴的佛陀,以至恭敬心頂禮佛陀。

三人隨喜射雀因緣果報

當其時,舍衛國中有一位修行外道的長者,財富之多難以計數。由於樹上的高枝不夠粗壯,承受不了他的重量,結果便從高大的奈樹上摔了下來,當場重傷而亡。全家人一聽到這個噩耗,都驚慌地來到後花園,結果看到的已是了無氣息的身軀,個個莫不悲傷痛哭。一家人聽聞佛所開示的殊勝妙理,個個法喜充滿,當下即證得須陀洹果。

貧人施毯

一天,波斯匿王遇到一位貧窮潦倒的人,這個窮人唯一擁有的財物就是一條布毯。他聽了波斯匿王的殷切勸修,深深有所體悟,於是至地將布毯呈給波斯匿王,再由波斯匿王將此布毯轉供養佛陀。後來,窮人壽命已盡,因供養布毯的因緣,投生至天上。

五百婆羅門女淨心得道

看到五百婆羅門女過去生的因緣,感召今世如此善根,吾人更應覺起而行,看顧每個起心動念,如見佛、如見法、如見僧,念念都是清淨,世世以願導行,不要虛度此生。當時有五百位婆羅門女,雖然精勤修道,卻不知有佛陀這位聖人。五百婆羅門女頓時為這突來的異象所震懾,以為是大梵天王被她們的心所感動而慈悲降臨,個個歡喜無比。

虛偽的迦羅呵

尊者命終之後,沒有子女繼承家業,因此所有家產,都歸國家所有。佛陀告訴比丘,當時的我所鳥,就是現在這位貪吝尊者,所以大眾當修布施,割愛去貪,內心恆保清淨無垢,比丘聽佛所說,個個歡喜依教奉行。萬事萬物皆生滅無常,就連與自己朝夕不離的色身,也有敗壞之日。短暫的生命過程中,何不把握修善因緣,與人分享現有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