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拿着自己的法身慧命玩 不要拿着自己的“法身慧命”玩!普通所说的六道轮回,生死不息,就是指的六凡法界的众生。四圣法界的众生,已断烦恼,了生死,跳出三界,不受六道轮回,超凡拔俗,所以称之为圣。虽然佛、菩萨、缘觉、声闻、修证的程度有高低的不等,但他们超出三界,不受轮回生死的痛苦相同,所以总名四圣法界。十法界不是什么上帝创造的,也不是什么天神赐予的,是由每个人自己的心力创出来的。>请把自己的心量无...的扩大扩大再扩大!
现代因果报应录(九)净土法门:六道轮回真实不虚 现代因果报应录(九)净空法师:六道轮回真实不虚我初学佛时,朱镜宙老居士对我有很大的帮助。他老人家告诉我他学佛的因缘,使我对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信心增加很多。而后,他回想到年轻时遇到许许多多希奇古怪的事情,后来知道那都是事实,证明六道轮回是千真万确的。岳飞至今未离鬼道(当鬼王),原因是仇恨未忘,念念要报仇,这一念未消除,所以他还在鬼道。这是说明经上讲的地狱的真相,绝对是事实。
简论因果报应的真实性 简论因果报应的真实性礼兴因与果在法界中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定律,也就是世人所谓的真理。虽然因果在佛法中纵横广谈,但是佛法又是以有情生命为说明的中心。也由此可见法界中的依正二报,皆由有情众生的心识所感招。因果规律,虽然广泛,但是毅然不出十法界互具的含量。声闻是修四圣谛的因,而证阿罗汉果,以自利为主;如古德云:“声闻众僧,不论男女,四谛观行,隐实示权。”极乐国土的依报有如此庄严,这也是正报的原因。
因果与转境界 因果与转境界东北的崔居士事业做得很成功,在经济衰退之时,财源还继续不断增长,这个因素很多人不理解。经上常讲‘境随心转’,《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菩萨懂得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而且运用得很巧妙,所以他能转变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这正是我们要学...。学佛人虽听此说法,但仍不相信,还是依照自己的妄想执着,因此境界始终转不过来;若能相信佛的教诲,依教奉行,自然能转境界。
为众生而做才是大福报 念念为众生,事事为众生,就是修福;为一切众生而不着众生相,那就是修慧。我们要懂得这个话的真实义,尽一切力量认真努力去修福,为社会造福,为众生造福。生活当中是福慧双修,工作里面也是福慧双修,处事待人接物,无一不是福慧双修。竹子是众生,我们爱护它,天天灌溉它,帮助它成长,这是修福。凡夫认为,这个工作,这是苦力的工作,这是下人做的工作;他有个上下,有上下就是凡夫。
净空法师:因果与转境界 所以,因果不空是讲因果的相续不空、转变不空。经上常讲‘境随心转’,《楞严经》云:‘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佛菩萨懂得因果转变不空、相续不空,而且运用得很巧妙,所以他能转变境界,而不被境界所转,这正是我们要学...。若能明白道理,懂得...,如理如法修学,自然能转变境界。念念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分别就破了。
佛陀教育的目的 佛陀教育的目的佛陀教育的目的是教导一切众生作佛。首先要明了佛教教育培养的是什么人,其目标为何。这是一个特殊教育,与世间教育完全不同,世间教育是人道教育,属于十法界的人法界教育,而佛陀教育是十法界的佛菩萨法界教育,这是我们必须要认清楚的。佛陀教育与世间教育不同,世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在获得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佛陀教育的目的是完成自己的德行,成就自己圆满的智慧,然后义务的服务社会、服务众生。
谈因果与转境界 [净空法师] 所以,因果不空是讲因果的相续不空、转变不空。所以一定要懂得,布施是因,财富、智慧、健康长寿是果报。以团体来说,新加坡居士林与净宗学会,发起建弥陀村、建佛学院,需要很大的资金,在目前的经济状况之下,筹募基金非常困难。由于妄想、分别、执着,使原本的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轮回,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执着破了,六道就没有了;分别破了,十法界就没有了,就恢复到一真法界。懂得这个原理原则,就能转境界。
世出世法 本立道生——带业往生附说 带业往生附说‘带业往生’释题表后,有三条‘附说’,简单做个说明。凡圣同居土是专为肯信愿念佛,而一品惑业未断的众生,带着惑业来往生此土,如果往生不是带业,那阿弥陀佛何必要设一个凡圣同居土呢?带业往生的道理,在前面已说过了,至于惑业苦的苦是从那里来的呢?世间圣人孔子说的‘性相近,习相远’和出世间圣人佛说的‘性具’,相当一致。
带业往生附说 带业往生附说‘带业往生’释题表后,有三条‘附说’,简单做个说明。凡圣同居土是专为肯信愿念佛,而一品惑业未断的众生,带着惑业来往生此土,如果往生不是带业,那阿弥陀佛何必要设一个凡圣同居土呢?带业往生的道理,在前面已说过了,至于惑业苦的苦是从那里来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