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师说故事》:往生记实类 捌、往生记实类弥陀如来在因地中,发四十八愿,愿愿度生,中有「念我名号,不生我国,誓不成佛」。拙仙因作〈双白鹅往生记〉。夫妻子女均皈依。不得已,觅乡长说其事。森为二十尺之铁质大士法相起见,奔走呼号。因大病初起,仍为颈项外症,致左手下垂,数月不能提举。及已经得病,尚不令其妻归宁。已与未回去之相,天渊悬殊,后竟死亡。男子则父与师当为说。女子则母当为说。使慧佐之妻知此义,何至一病近年而死。
持咒为什么不能间断【多位大德开示】 令摄入嚂之一字。亦不得间断一日。有人发心出了家,背会了楞严咒,以为这就真能转魔障?修楞严咒,起码天天持念,也要花上好几年的功夫,坛场如法布置,昼夜不断持诵,才能有所成就。为什么不能成就?同理,受持法要天天不间断,在任何情形下,在百忙中都要修法。不要时间久了就生懈怠,对《楞严咒》不再有兴趣。若每天只有十来分钟在用功,这是达不到的。你发愿一天诵一部地藏经,三年不断,十年不断,二十年不断,那利益更大了。
临终时是否必须有正念才可往生 如果你这个正念是指临命终时“我相信阿弥陀佛的这种信心没有退失,我愿往生之心还有”,那这算不算正念?好像很多人狭隘的理解:正念就是指“我临终这一念就是阿弥陀佛”——很清楚,才能往生;如果临终这一口气不是(念)阿弥陀佛,就不能往生。临终这一念没有在阿弥陀佛上,刚才讲,如果平时没有信愿称名,没有保持信愿的正念——就是他不具备信愿,那当然他也不能往生。
念佛人不可以 ... 求早往生 念佛人不可以...求早往生念佛之人,不复作生死业,然宿业未尽,何能即得往生。若厌世心切,竭诚尽敬,专志念佛,求佛垂慈,早来接引,则亦有之。若自戕其生,以期往生,则便成枉死鬼矣。以彼工夫未到而自戕,当其正戕时,已经心失正念。况其戕之之苦,苦不可喻。心失正念,何能与佛相应,蒙佛接引也。此种邪见,自误误人,害岂有极。切勿说此话,免得无知受害。
善护六根,恒持正念 若放任为之,将来必定遭受苦果。行者应当收摄六根,坚住正念,不向外驰求尘境,亦不起爱憎取舍,如同《六祖坛经》云:“常应诸根用,而不起用想;分别一切法,不起分别想。”念念分明,随处作主,举止合乎时宜,进而从尘境中解脱,得自在安乐。
戒淫必读 一.何时较易生欲念或梦遗1.内心--起淫心烦恼,失正念:忆念往昔情怀贪染影相:好奇分别女貌,独处孤寂无所事事,心不在法上.2.外缘--事多烦杂时,多见女色.图片.文字.音声等;放逸而忘形,或压力重郁闷欲舒.3.外境--男女共住共处事;季节气候变异时.4.生理--晚餐宵夜温饱时,美食可口营养高.精力充沛;虚火上升.运动.工作过度劳累;身寒.感冒神经痛.失眠等四大不调.睡姿不当.被重脊热等.二.如何对
我们是“不时佛” 要体会涅槃、佛性,并不是非要到禅堂,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会。即使我们不像以往人们那样不得不干很多的体力活儿,我们看起来似乎仍没有足够的时间属于自己。当我们被烦恼和绝望侵袭的时候,我们可以反问自己:“我刚才做什么来着?我是不是在浪费我的生命?”我们偶尔也清醒,所以我们是“不时佛”。小沙弥陷入了涅槃、佛性、轮回等概念的寻求中,思维这些问题。因为真正的涅槃、开悟的本质,不是以观念思维所能得到的。
每天10分钟的正念练习,可以让您的大脑增加45分钟的额外睡眠时间 下面一起来了解下:这项有趣的研究表明,像冥想这样的10分钟正念练习可以帮助你的大脑充电。每个练习者的正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这个过程通常涉及传统的冥想或道教的打坐。这种做法等同于使你的睡眠时间额外的增加45分钟。研究人员指出,睡眠充足或精神健康的参与者往往会降低疲劳程度。正念不能完全取代优质睡眠,而身体需要保持整体身心健康。打坐在很早的佛道教中就开始被运用,目的保持清净、脱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