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邓绥一家鞠躬尽瘁为东汉,虽没有霍家惨,但是比霍家冤

邓绥一家鞠躬尽瘁为东汉,没有霍家惨,但是比霍家冤 邓绥是东汉和帝的第二任皇后。她美丽大方,十八岁的汉安帝第一次见到她就被这位女子深深吸引,后来升她为贵人,地位仅次于皇后。当时的皇后阴氏明显感受到皇帝注意力的转移,因此对邓绥很嫉妒,虽然和邓绥还有着亲戚的关系,可是仍然想方设法地去害她。 有一次,和帝得了重病,一病不起,太医们都叹束手无策了,宫中就有传言说要为皇帝准备后事,阴皇后便想到了这个时候是对邓绥下毒手的最好时机,而如果皇帝真的去世,那么自己很有可能掌权。这个阴皇后明知巫蛊之祸的教训却在宫中行巫蛊诅咒邓绥,和帝醒来后,阴皇后被人揭发诅咒邓绥和皇帝,经过一番调查,皇帝看到确凿的证据,对阴皇后大失所望,将其贬废,阴家在朝的势力也被削弱。不久,这位阴皇后就在冷宫里郁郁而终了。 从此,邓绥在东汉皇宫中呼风唤雨的日子就到来了,可是她并没有显示出傲慢的姿态,一如既往的低调。邓绥这个人所展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宁静致远的美,和帝正是因为她的这种气质而更加喜欢她。邓绥处事公允,判断力强,待人仁慈宽厚,所以不仅是和帝喜欢她,她更受到内外庭所认识的人一致的褒扬。过了不久,汉和帝选皇后,朝中人就提议皇帝选邓绥为后,这正合了他的心意。 汉和帝去世以后,邓绥作为太后开始掌权。这个时期才是邓绥人生的巅峰,也是邓氏家族的巅峰。汉和帝去世的时候只有二十七岁,他的儿子都很小,最大的一位被封为平原王,身有痼疾,邓氏和大臣们一致认为他不适合做皇帝,于是立了养在民间的小皇子为帝。因为小皇子实在太小,邓绥便临朝听制,大部分的国事都是由她来处理。即使做了权力富贵都傲世天下的太后,邓绥依然保持节俭和宽厚,她的品质自始至终没有改变,所以历史上对这个人物的评价是很好的。 日夜操劳国事的太后还要面临臣子们的非议,可是邓绥这个人义正言辞地就把诋毁她的人挡回去了,处理起事务来依然兢兢业业。她几乎在努力做好一个女国君,可是却忽略去做好一个好母亲,哪怕是继母。小皇子登基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夭折了,和帝原本就子嗣较少,如今更没有选择。许多臣子就建议立平原王为皇帝,这似乎已经是唯一的选项,可是邓绥和一些大臣却选择立和帝兄弟刘胜的儿子为皇帝,也就是刘安帝。因为这个事情,邓绥被猜忌议论得更多了,有说她与刘胜有私,也有说她想要掌权所以才做出这样的选择。毕竟有皇帝的儿子不要要皇帝兄弟的儿子来做新皇,在那个看重血统的时代,很多人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的。 公元121年,邓绥太后病重不治,享年40岁。 邓绥过世后,邓氏家族的势力还在朝野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到汉安帝长大成人的时候,他似乎动了和西汉宣帝一样的心思和顾虑,当然,总是有一些大臣鼓动和挑拨才会让一把烧在忠臣身上的烈火愈演愈烈,最后让他们被焚得面目全非。 有人向安帝说邓氏家族想要拥立平原王,安帝信以为真就拿邓氏家族开刀了。而在这一点上邓家实在很冤,当初正是邓绥舍平原王而立他的,可是现在汉安帝的行为显然是不明是非,恩将仇报了。后来,有大司农冒着生命危险去为邓家人申冤,邓氏兄弟才得以赦免,可是邓家在朝的势力再不如从前。而这个时候的东汉王朝一无明君,二无名臣,三无良将,又重演了一次类似西汉或霍氏灭门案那样的惨剧,更没有人敢做忠臣,没有人敢为国为君办事,东汉自此衰落。

邓绥一家鞠躬尽瘁为东汉,虽没有霍家惨,但是比霍家冤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望门投止,破家相容,试从张俭逃亡事件看东汉的「 ”党锢之祸”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从表面来看这件事是汉朝人重义轻利的代表,是汉朝任侠之气风行的体现,但就如同《后汉书》将其归到《党锢列传》一样,这个事件的本质还是一个政治事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开端,也是士族与宦官争斗的延伸。

  2. 袁术为什么敢率先称帝?看完他的实力后,说不定你也会这么做

    只不过长期以来,袁术最为世人所熟知的事情是他当年曾率先登基称帝却迅速败亡,这一事件使得袁术留下了昏庸愚蠢的历史形象。实际上,袁术当初选择率先称帝也不完全是头脑发热,他当时确实有一些称帝的资本和实力!袁术在东汉末年率先自立称帝!

  3. 「 ”明章”先声还是「 ”三国”伏笔?漫谈东汉「 ”度田事件”成败得失

    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是为汉光武帝。然而东汉建政之初天下未定,全国尚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刘秀扫平关东,平复陇右,攻略川蜀,又经过了长达十三年的征战,终于在建武十二年(36年)实现了全国统一。

  4.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阀门——门阀制度,开启了中原混战模式

    门阀制度,起源于东汉,鼎盛于两晋,消亡于隋唐。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总称。门第可以看做是高高的台阶和门槛,阀阅则可看成是门口两边的柱子。这个简历中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值得注意,这个九世孙也可以说是刘秀当时的名片,有了这个强大背景和名片,刘秀立国就名正言顺了。所以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可以说是门阀中人了。其次,东汉门阀政治的开端也可以从开国之前刘秀与郭圣通的政治联姻看出端倪。后册立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

  5. 东汉开国第一大将,领导对他的评价是差强人意,一人能顶一个国

    在前文《这个皇帝擅长搞暗...,连...汉军两员大将,气得刘秀都坐不住了》中,大鹏也曾经说过。光武帝刘秀除了运气特别好之外,文学造诣也不低,经常出口成章,其创造成语的水平不在孔圣人之下。像什么披荆斩棘、得陇望蜀、举足轻重、推心置腹、危在旦夕、旗鼓相当、置之度外、乐此不疲、克己奉公……这些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其实都出自光武帝刘秀之手。不过,今天大鹏想说的不是这些,而是差强人意。

  6. 本诸生家 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7. 「 ”本诸生家,传礼来久”:魏晋时期的门阀为何能累世垄断官位

    门阀,本意即「”门第阀阅”,指的是累世权势显赫的世家大族。这些世族不仅是代有高官的显贵之家,也是文士辈出的书香门第,同时拥有众多的门生、故吏,因而其家族才能长期把持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权,累世不绝。一、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的出现与兴起中国历史上的门阀社会,一般是指东汉后期到隋唐时期以屡代迭出高官的世家大族为显著标志的历史阶段,其中尤以魏晋时斯的士族门阀最为兴盛。中国传统社会向来以家族为本,强烈的血缘纽

  8. 东汉大事纪:曹操废除三公,恢复丞相制度

    历代诗·三国(杨简)两汉四百载,分为魏蜀吴。曹操始居邺,刘备据成都。孙权在金陵,鼎足互相图。在东汉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曹操所绑架的东汉朝廷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废除汉朝长期使用的三公制度,并且重新把丞相这个职位搬回历史舞台。

  9. 黄巾起义从来就不是东汉灭亡的导火索

    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最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了,之所以说黄巾起义的规模大,是因为东汉全国十三个州,有八个州因为黄巾起义而受到了波折,黄巾起义的总兵力在全国范围内达到三四十万人,超过了东汉...军的总和。黄巾起义说到黄巾起义,就一定得研究张角这个人和他的思想。

  10. 从黄巾之乱到西晋统一:在历史地图中看三国版图的演变

    三国时代,是中国最具有传奇色彩的时代之一。传统正史观点认为,三国开始于公元220年。如果按照这种观点算,那么曹操、吕布、袁绍、刘表等人物都不能算为三国人物了,难免觉得不合理。人们理解的三国,并非是魏蜀吴三个国家,而是在东汉名存实亡之后的大分裂时代。而魏蜀吴三国则是诸侯兼并的结果。不过实际上,东汉早在黄巾起义之后就已经灭亡。

随机推荐

  1. 少年丧父,青年丧母,中年入狱,38岁功成名就,53岁穷的只剩10元

    张季鸾后辗转于多家报社,然而巧的是这几家报社都以倒闭告终,张季鸾由于收入不稳定,日子过得相当困顿,年纪轻轻便白了头。1941年,张季鸾病逝,享年53岁,他在去世前把自己的财物悉数捐赠出去,到最后全身上下不过十元,他把自己的全部积蓄捐赠给了国家,未曾给自己的儿子留下任何积蓄。张季鸾虽半生未曾上过战场,但却以笔为剑,不畏强权敢于斗争,丝毫不逊色于在前线保卫祖国的战士们。

  2. 成语什么填海 | 历史新知网

    答案是精卫填海。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是古人颂扬善良愿望和锲而不舍精神的神话故事。

  3. 成语典故_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是谁的典故

    成语典故_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谁?纸上谈兵是谁的典故  纸上谈兵的主人公是赵括!“纸上谈兵”这一故事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

  4. 梦见自己的背包被偷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的背包被偷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的背包被偷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元代赵子昂小楷《高上大洞玉经》

    元代赵子昂小楷《高上大洞玉经》元代至元二十八年八月,三十八岁的赵孟俯在北京为友人民瞻书写小楷《过秦论》一卷。赵孟俯小楷书博采众长,规模锺元常、萧子云,出入二王,取法于杨羲,以及唐代一些写经高手。这件《高上大洞玉经》书于大德九年。元代著名书画家,楷书四大家之一。赵子昂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

  6. 维持原貌的和尚

    维持原貌的和尚有一个皇帝想整修京城里的一座寺庙,派人去找技艺高超的设计师,希望能够将寺庙整修得美丽而庄严。后来有两组人员被找来了,其中一组是京城里很有名的工匠,另外一组是几个和尚。而让皇帝很奇怪的是,和尚们居然只要了一些抹布与水桶等简单的清洗用具。生活中,每件事情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如果我们用大量的油漆涂抹掉它本来的面目,它也就失去了内在的价值。

  7. 左丘明

    左丘明,中国春秋时史学家。一说左丘为复姓。春秋时有称为瞽阇的盲史官,记诵、讲述有关古代历史和传说,口耳相传,以补充和丰富文字的记载,左丘明即为瞽阇之一。但从内容看,该书应成于战国中期,可能是作者假托左丘明而作。相传《国语》亦出于左氏之手,记录了不少西周、春秋的重要史事,保存了具有很高价值的原始资料。

  8. 红楼梦王熙凤结局,狱中死后只有一席草席裹身

    王熙凤结局最终死因是因为流产之后落下的血崩之症,在狱中无人照料,死后也只有一个草席裹着,十分的凄凉。央视87版红楼中,凤姐入狱后被休,随后支持不住,王熙凤结局死后也只有一个草席裹身,和她生前的显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9. 床上四件套包括什么 如何正确选购家居用品

    四件套包括什么床上四件套如今走进千家万户,可是你真的会选购四件套吗?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四件套也成了家庭必备用品。下边介绍一下四件套的选购...。然而最近很火的就是天竺棉的四件套。天竺棉是一种纯棉的特殊织法,采用针织的方式,增加了面料的柔软度。现在一经投入床上用品市场,就收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

  10.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皇上听后非常感动,当即下诏,要为多年守寡、一直没有改嫁的状元朱耀宗之母立一个“贞节牌坊”。最近,朱耀宗的母亲正想着要正式嫁给张文举。天黑以后,朱耀宗的母亲望着窗外的倾盆大雨对朱耀宗说:“儿呀,天要下雨,娘就要嫁人,天意不可违呀!”从此,人们便用“天要下雨,娘要嫁人”这句话来形容那些不可逆转之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