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况钟

  况钟(1383~1442),中国明代大臣。字伯律,号龙冈,又号如愚。江西靖安人。宣德五年(1430)为苏州知府,帝亲赐敕书,许以便宜行事。时苏州府赋役繁重,豪猾舞文为奸利。况钟为人刚正廉洁,有治剧之才。知苏期间,不慑权势,敏达敢为,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执法如山,断狱严明,凡有讼者必辨其是非,为民伸冤。他还与江西巡抚周忱悉心计划,周忱奏减苏州府税粮70余万石,并建义仓,均徭役,疏免军户,招复流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其政绩显著,3次守苏达13年之久,时称能吏。吏民念其刚正廉洁,孜孜爱民,为其立生祠,誉之为况青天。著有《况太守集》。

“况钟459511”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况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况钟

    况钟,中国明代大臣。况钟为人刚正廉洁,有治剧之才。知苏期间,不慑权势,敏达敢为,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执法如山,断狱严明,凡有讼者必辨其是非,为民伸冤。他还与江西巡抚周忱悉心计划,周忱奏减苏州府税粮70余万石,并建义仓,均徭役,疏免军户,招复流民,兴修水利,发展生产。以其政绩显著,3次守苏达13年之久,时称能吏。吏民念其刚正廉洁,孜孜爱民,为其立生祠,誉之为况青天。著有《况太守集》。

  2. 况钟严惩六恶吏

    明朝况钟刚刚出任苏州知州,狡猾的下吏抱着一大摞公事案卷呈上,悄悄试探他。>>宣读诏书才罢,况钟马上升堂,众官员全部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况钟朗声传令:召州府中掌管文书的六个小吏统统上堂!况钟被百姓称为“况青天”。

  3. 明朝况钟为何会被百姓们称为“况青天”?两万人 ... 只求他能留任

    >>况钟这个人以机智机敏著称。这个想法得到了百姓的支持,同时皇帝也大力嘉奖了况钟。但是况钟都没有收下这个赏赐,而是直接将赏赐转给了家里有困难的百姓,让他们好好地生活。>等到况钟要升任的时候,苏州的百姓聚集了两万多名,统一向朝廷上书,要求他继续留在苏州治理。朝廷没办法只能答应,况钟在苏州一呆就是十三年,最终累死在自己的岗位上,苏州的百姓都为他所哭泣,满城都是痛哭的声音。

  4. “况青天”况钟简介 况钟的故事

    况钟况钟人称“况青天”,是苏州知府中最著名的一个,他任职长达13年,期间勤于政事、为民...、政绩斐然,深得苏州人民爱戴和敬仰,至今苏州人民都纪念他。况钟的事迹也得以流传,他去世后,苏州人民悲痛不已,“民多垂泣送其柩归”。“况青天”况钟简介>况钟明代官员,字伯律,号龙岗,又号如愚,汉族,江西靖安县龙冈洲人。苏州人民称他“况青天”,和包拯“包青天”海瑞“海青天”,并称中国民间的三大青天。

  5. 况钟的后人 况钟是个什么样的人

    况钟况钟是明朝官员,曾任礼部郎中、苏州知府等职,他三任苏州府,长达13年。况钟的后人>况钟>况钟祖上是南宋迁居靖安的况升,他的父亲况仲谦是个遗孤,被黄胜祖收养。>况钟有一个后人况廷秀,曾在《太守列传编年》一书中记载了况钟生平事迹。>况钟是个什么样的人>况钟>况钟出身贫寒却刻苦学习,为人正直、为官清廉无私,“秉心方直,律己清严,习知理义,处事明敏”,为官多年深得百姓爱戴,也得到了杨士奇等重臣的赏识。

  6. 明代秘史:况钟不遗余力治贪顽

    况钟不知如何回答,他并不知晓此人。况钟向他讨教,得益不少。当况钟把犯贪污罪的傅德及其赃款解京时,命令放在都察院审理治罪。朱瞻基信任并重用况钟,主要是因为况钟廉洁,办事精明。正是由于况钟的以身作则,才能整饬吏治,严惩贪污,使风气逐步好转。该判则判,该放则放,况钟通过办案,进一步维护和安定了当时的社会秩序。况钟回任,重振法纪,对趁机横征暴敛的奸吏坚决加以惩办。对况钟深为爱戴。

  7. 明代秘史:况钟的刀笔功夫

    信中竭力称赞况钟的为人和才能。吕震和况钟晤谈后,对况钟的才识有所了解。有关的具体事宜,况钟都参与其中进行安措。况钟支持迁都,替朱棣南北奔走,积极筹备朝贺、祭告等典礼。为此,况钟又一次受到了朱棣的赏识和重视。仁宗亲自挑选皇太子的随行人员,况钟就是其中得力的一位。一路上,况钟头戴纱帽,身穿礼服,扶着朱瞻基的轿子而行。

  8. 况钟简介: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人称“况青天”

    连任苏州知府十三年。>>况钟任苏州城的太守,在苏州做了许多有益于百姓的事情,他在苏州人民心目中是“青天”,人称他为“况青天”。在况钟身上发生了三次离任三次留任的感人故事。明宣宗接受这一请求,命令况钟停止在家守孝,仍回苏州复职。因操劳过度,于当年12月底在苏州病逝,终年62岁。>>况钟死后,苏州百姓十分悲痛,连做生意的也罢市停业,表示哀悼。苏州西美巷内的况公祠至今保存完好,已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9. 第七章 大明宣德炉

    >>宣德皇帝在位十年,在第三年铸造了一次铜炉,历时3年。宣德炉最妙在色,其色内融,从黯淡中发奇光。宣德炉自明以来就被推为珍宝,历朝仿铸,真品可遇而不可求。苏州府知府况钟奉命监斩,临刑四人均高呼冤枉。四人的冤情得以大白,均告无罪,最后还成全了两对好姻缘。直到四十七岁那年,他才恢复原姓,称况钟。

  10. 况钟整治苏州府的故事

    苏州知府况钟,就是这样被破格提拔上来的。>>况钟担任苏州知府后,先把苏州情况作了调查和了解,如何治理苏州,心中已经有数。经过一段时间,他已把苏州府衙的许多弊端,摸了个清清楚楚。>>苏州府几十年的积弊,就这样开始消除了。>>况钟有胆有识,没用多长时间,便把苏州整治得井然有序,受到苏州百姓的称赞。他在苏州的许多案例,被后人编成故事,有的搬上舞台,传为佳话。

随机推荐

  1. 怀念过去的心情说说短语 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吗?-感人的情话

    二、哪儿不舒服啊,心疼的厉害。

  2. 沙特 ... 发现400座神秘的古代石头建筑

    在沙特...发现了神秘的石头结构,考古学家称之为“大门”,因为它们与老式的田野大门有着松散的相似性。[见沙特...神秘的石头结构图片]长而神秘的主要是通过卫星图像发现的,研究人员发现,其中一些大门实际上位于曾经喷出玄武岩熔岩的火山穹顶一侧。需要实地调查大多数城门是通过卫星调查发现的,没有对它们进行考古实地调查。

  3. 【鳞鳞】的意思是什么?【鳞鳞】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鳞鳞línlín1.形容鳞状物。★「鳞鳞」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4页第12卷1263★「鳞鳞」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鳞鳞鳞鳞的拼音línlín鳞鳞是什么意思鳞鳞línlín1.形容鳞状物。★「鳞鳞」在《汉语大词典》第18064页第12卷1263★「鳞鳞」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鳞鳞用鳞鳞造句1.〖示例〗旅游度假村前面有水质清澈,波光鳞鳞、深不见底、一望无际的水库。

  4. 丹书铁券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dānshūtiěquàn【解释】丹书:用朱砂写字;铁契:用铁制的凭证。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世代享受优遇或免罪的凭证。文凭用丹书写铁板上,故名。【出处】《后汉书·祭遵传》:“丹书铁券,传于无穷。”【例子】先朝赐有丹书铁券,安居乐业。(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二十七回)【相关】百度“丹书铁券”

  5. 槃特伸臂

    佛陀释迦牟尼在舍卫国的时候,有一位新出家的比丘,名字叫槃特。“槃特只好独自留在门外。>佛陀和弟子进入正殿,佛陀被请坐在上位,喝过水以后,突然有一只手臂伸进正殿里来,那手里端着饭钵,放在佛陀的面前。波斯匿王、大臣们、夫人、太子,以及在正殿里的人,看到那样长的手臂伸进来,却看不到手臂是谁的,大为吃惊,就问佛陀说:”这是谁的手臂呀!

  6. 什么八字的人天生有官运,容易当官

    凡是命理有当官运的人,必然要有命理官运的支持,很多朋友求教玄林师傅,当官的人、发财的人真的是有好命运支持吗?有的人之所以有高官大权,就是因为第一有好的官运,第二有好的人脉关系,第三有好的文化涵养,还有出生背景和风水上的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些各种优越条件面面具备,这样才有好的官运,才能春风得意。下面给朋友们讲解命理上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官运亨通。官运、官位大小,视用神受益深浅来定之。

  7. 疏财重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ūcáizhòngyì【解释】讲义气,轻视钱财。多指出钱帮助遭难的人。同“疏财仗义”。【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疏财重义”

  8. 倾诉

    一天深夜,从睡梦中惊醒的女主人接到一个陌生女人打来的...说:“我恨透我的丈夫了!”“您打错...了。”>“对不起,”女主人不耐烦地打断她的话,“我不认识你。”她说,“这些话我会对亲朋和认识我的人讲,而弄得满城风雨吗?现在我说出来,舒服多了,谢谢你!”说完,她挂了...。

  9. 宋朝有多富?一个看大门的收入就堪比欧洲一个国王

    作者|夏彦(读史专栏作者)众所周知,宋朝在打仗方面一直不是很在行,不管是对辽、金还是蒙古,甚至是西夏这样的小国,也是败多胜少,一直给人以「”弱宋”的形象。不过,宋朝弱虽弱,但却是中国历史上公认的最富有的王朝。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那么宋朝到底有多富?今天咱们从几个方面来看看宋朝

  10. 赫连皇后为什么会当帝国的皇后?当上太皇太后却很快病故了

    今天历史新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她是夏国公主,嫁了北魏皇帝成为皇后,当上太皇太后却很快病故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没有任何明显的证据表明赫连皇后参与了宦官宗爱的阴谋,宦官宗爱只是矫诏骗天下,于是文成帝拓跋濬不追究赫连皇后的责任,还尊赫连皇后为太皇太后,当然他还加封他的奶妈常氏为皇太后。赫连氏当上太皇太皇只不过几个月,还不到半年,她就病故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