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孙权为什么会把都城从会稽迁到金陵?这个建议又是谁提出的呢

孙策从袁术处借得一千兵马,一边作战一边扩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横扫江东,占领了吴郡和会稽两郡,孙策自任会稽太守。正好赶上袁术僭号称帝,孙策不失时机地公开和他决裂。曹操手里有一个皇帝,为了讨伐袁术,就以皇帝的名义封了孙策一个讨逆将军,还给他封了一个吴侯的爵位。所谓的吴国,就是这样确定下来的。会稽东为大海,远离中原,好处是不易受到攻击。孙策死后,孙权接过了江东基业,随着地域的继续扩展,它的弊端也暴露的十分明显,那就是,用兵之地远离都城,决策实施之间传递时间过长,效率低下。赤壁之战以后,孙权基本上处于进攻状态,而他的发展方向又是在两淮之间,所以这个弊端就更加明显。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有人提出来迁都(吴侯治所)的建议,孙权同意,吴国的都城迁到了秣陵,又称金陵,后改名建业,就是现在的南京。>那么,是谁首先提出来吴国迁都的呢?这个人就是孙策时期的老臣张紘。> >(张纮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张紘字子纲,徐州广陵人。年轻时游学京都,有才名。后来回到家乡,被举荐为茂才。大将军何进、太尉朱儁、司空荀爽三府都想任用他为属官,张紘以有病为由,都推辞不去。当初孙策在江都时,张紘正好有母丧在家守孝,孙策数次前去拜访,咨询他对世事的看法。孙策认为汉祚已经衰落了,而天下却没有真正是“扶危济乱”者,他想继承父亲孙坚的遗志,先从袁术那儿要回父亲的一部分兵,然后到丹阳的舅舅那儿,最终夺取吴郡和会稽两郡。孙策以此征询张紘的看法,张紘说,我一向没有才能,现在又处在戴孝期间,没有好主意奉献给您。孙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涕泣横流”,诚恳求教的“颜色不变”。张紘觉得孙策这是发自内心,在肯定了孙策战略设想正确的同时,终于答应孙策的要求,说:“方今乱世多难,若功成事立,当与同好俱南济也。”意思是等孙策的事业有了眉目,他就和相好的士子们渡江南岸去追随孙策。孙策不但坚定了创业江南的决心,还把“老母弱弟”托付给了张紘。>张紘到了孙策身边后,孙策任命张紘为正议校尉,和张昭两人一起参谋行政、军事,经常是一个人留在后方镇守,另一个人跟随出征。孙策这个人喜欢跨马横刀冲锋陷阵,张紘规劝说:“主将是军令谋略的制定者,为三军命运的依托,不应该轻率大意亲自和区区小寇对敌。希望您珍重上天授予您的英才,顺应天下人的期望,不要使国内上下人等都为您担惊受怕。”吕布袭取了徐州自称州牧,不想让张紘辅佐孙策,也推举张紘为茂才,发出文书征召张紘。张紘觉得吕布为人所不齿,更因为孙策对自己有恩,所以根本就不理会吕布的征召。> >(孙权 图片来源于百度图片)>建安四年,张紘受孙策的派遣出使朝廷,被留为侍御史。不用说,这种官职的任命就是曹操要剪除孙策的羽翼,也可以看得出张紘的才能和重要。孙策死后,曹操想乘丧讨伐东吴,张紘以义理谏阻,说这是“成仇弃好”,不如厚待孙权。曹操因此让孙权担任会稽太守,让张紘担任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权让张紘担任长史,跟随自己出征。有记载说,孙权对于部下大多直接称呼他们的字,只对于张昭称张公,称张紘为东部,以表示对两人的特别尊重。>在一般人的印象当中,孙权这个人御将可以,统兵不行,但孙权却偏偏要展示自己的武艺,张紘也和劝谏孙策一样劝谏孙权。孙权这个人虽然不太听劝,但张紘的话还是听了,只不过是过后再犯,而张紘就继续劝谏。>张紘一生最大的功绩是建议孙权将都城迁到秣陵,后来改名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秣陵原来叫金陵,最早为楚威王所置县。秦始皇东巡会稽,看这儿的地形有王者都城之气,就下令掘断连岗,改名秣陵。张紘认为这儿的地气并没有被破坏,仍然是帝业都城的好地方,于是向孙权建议。孙权非常赞成张紘的说法,于建安十六年(211年)移治所到秣陵。第二年,孙权将秣陵改名为建业,一般解读为“建立帝王之大业”或者是“建功立业”的意思。也是在这一年,孙权让张紘回到吴郡将家眷接来,在回来的路上,张紘病逝。>《江表传》说刘备向东来见孙权,晚间住宿秣陵,查看周边地形,也劝孙权在此建都。孙权说:“有智慧的人意见都是相同的。”于是开始建都。>关于孙权建都问题,《献帝春秋》有不同的说法:刘备到达京(今镇江)对孙权说:“吴郡离这儿有数百里,一旦有了紧急警讯,想赶去救援会非常困难,将军您没有意思把京作为治所吗?”孙权说:“秣陵沿江有一百余里,可以停泊大船,我正在建立水军,应当移居到那儿。”刘备说:“芜湖离濡须很近,也是一个好地方。”孙权说:“我想进攻徐州,应该就近而下。”《三国志》注释者裴松之认为,秣陵距离芜湖没有多少路程,对于北侵的便利来说差别不大。所以说对于想窥探徐州的孙权来说,贪图秣陵离徐州近,是没有道理的。据此可以认为,多数的史书记载都说刘备劝孙权建都秣陵,只有此书说孙权自己想建都秣陵,这是不对的。>综合来看,应该是张紘最早提出意见建都秣陵,而孙权虽然认可,但并没有马上实行。原因是赤壁大战虽然孙权获胜,但孙权自己偷袭合肥不成,周瑜也还没有拿下江陵,这时候在秣陵建都的条件并不成熟,因此,秣陵地形虽好,也只能暂时搁置。而只有在得到了荆州江北之地后,局势基本明朗了,孙权又有了野心,他要觊觎中原,迁都的事情也就提上日程了。为什么孙权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才将治所迁至秣陵,说到底,这只是建设的时间问题。当明年都城成型,所以这名字也改成建业。至于《献帝春秋》的记载是不是确有其事倒很难说,如果为真,反而更符合两人的心思。秣陵(南京)两面沿江,三面环山,正所谓是虎踞龙盘,帝业气象。撇开这些不说,单纯从军事攻防的角度来说,也不是京(镇江)和芜湖可以相比的。所以说,刘备表面上会处处为孙权着想,内心深处并不会像张紘等忠心臣子一样为孙权也为整个东吴打算。另外从东吴来说,任何建议不经过孙权的认可,能够得以实行吗?这倒用到了一句俗话,不要认为东吴没人!孙权是那个的风云人物,张紘也是当时的优秀人才,迁都问题,还是这两个人最为关键。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孙权为什么会把都城从会稽迁到金陵?这个建议又是谁提出的呢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9.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10.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有哪十大功劳?论诸葛亮的地位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十大功劳:1.隆重对策。千古一对隆中对,给迷茫的刘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刘备集团制定了长期的极具眼力的战略规划,并直接影响了天下三分之势。《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三国志·诸葛亮传》: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三国志·诸葛亮传》: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随机推荐

  1. 经典颂古|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

    ·期刊原文|著作公案颂古与本原心性吴言生[台湾省]东大图书公司,《经典颂古》,2002年11月初版第1—8页本书主要分析一种特殊类型的禅诗,这就是颂古。颂古是禅诗园苑的奇葩,它与公案紧紧联系在一起。其中《颂古集》对一百则公案进行吟咏,禅林习称为《颂古百则》。颂古虽然是以诗歌形式对公案的吟唱,但它仍然是绕路说禅,因此有必要对颂古进行再解释,以适应教禅和学禅的要求。

  2. 梦见学校:犯人入校,出狱有望

    如果经常梦见学校,那就预示著做梦人内心的不安正在减退,精神也可以慢慢好起来,如果梦见在学校的游泳池里游泳,那就预示著做梦人可以收获爱情;如果梦见学校发生了火灾,那就预示著做梦人和老师的关系将会有所好转,如果梦见自己成了学校领导,那就预示著做梦人将可以得到幸福。

  3. 囚室的窗口

    二战时,在纳粹的集中营的一间狭小的囚室里关着两个人,囚室有一个很小的窗口,那是他们俩唯一能了解外界的途径。每天早上,他俩都要轮流去窗口眺望外面的世界。一个人从窗口看到的蓝色的天空,小鸟在空中自由地翱翔,感到豁达和宽慰,对未来仍满怀希望。

  4. qq空间动人的说说-感人的情话

    所谓爱情,只是代表当时。二十六、女人穿漂亮的衣服,是希望吸引到男人,而男人往往却想看到的是没穿衣服的女人。

  5. 漫无边际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ànwúbiānjì【解释】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出处】【例子】【近义词】漫无止境【相关】百度“漫无边际”

  6. 梦见将鹤放生

    周公解梦梦见将鹤放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将鹤放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酒后驾车被罚款

    周公解梦梦见酒后驾车被罚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酒后驾车被罚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狮象搏兔,皆用全力是什么意思?

    【拼音】shīxiàngbótù,jiēyòngquánlì【解释】比喻对小事情也拿出全部力量认真对付。【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狮象搏兔,皆用全力”

  9. 梦见抱着小男孩玩

    周公解梦梦见抱着小男孩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抱着小男孩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郝姓迁徙_姓名测试

    金姓...头像_姓名测试始于商末太原郝乡的郝姓,传了一千多年,仍是以今山西太原一带为其繁衍中心。秦汉之际,郝姓人已逐渐向山西其他地方以及陜西、河南、河北等附近境内繁衍播迁。两晋南北朝时,虽社会动荡,但居山西之郝姓由于山西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但河北之郝姓有避战乱而迁山东者,河南之郝姓有迁安徽者。并有郝姓徙湖北、四川者。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