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他出身佛门,却在道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何遭佛门道冠共同唾弃

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 ”三武宗”(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后周世宗柴荣)之难,曾给蓬勃发展的汉传佛教以毁灭性的打击。其中,北周武帝之所以灭佛的关键性人物即为卫元嵩。 卫元嵩,益州成都府新繁县人。「 ”少不事家产,潜心至道,明阴阳历算,时人鲜知之”(杨楫《元包经序》)在佛教流行的梁末(约公元555年),他20岁左右即往峨眉山黑水寺出家,为无名法师弟子,后曾住成都野安寺。当时佛教席卷全国,随之泥沙俱下,僧人多追逐声名荣利,聪明秀出的卫元满也受了这种「 ”下海”风影响。 据道宜《续高僧传》记载,卫元嵩曾于夜静时分问师父说:「 ”世人汹汹,贵耳贱目即知皂白,其可得哉?”无名知晓其意,点拨道只有狂放不羁才能获得声誉。卫元嵩随后果然便疯疯颠颠起来,他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后面总跟着一群人看稀奇。卫元嵩富于文才,写了许多通俗的佛教文学歌谣,现在敦煌文书里还存有《十二因缘六字歌词》等作品,可见其歌谣曾颇为流行,可惜的是其所作千字诗,今只留下「 ”龙首青烟起,长安一代丘”十字。 就这样过了20多年,卫元嵩觉得蜀地狭小不能展其抱负,便与其兄商量要上京城长安与国士们一比高下,其兄却说:「 ”王褒、庾信名振四海,你一个和尚家,何必去自取折辱?”卫元嵩认为这些国士不过多读了几本书、会写几篇文章罢了,没有什么雄才大略。到了长安以后,卫元嵩经旧友介绍认识了很多显贵名士。王子晋在《仙笔》说卫元嵩「 ”过太华山,遇异人,授以 ... 之术。”卫元嵩因而对道教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在长安与道士张宾结交为友,又换上了道袍。卫元嵩好言将来事,都有证验,所以不久便影响很大。 北周天和二年(公元567年) ,卫元嵩以黄老微言向宇文邕献策20道,大受宠信,「 ”赐爵持节为蜀郡公,武帝尊礼,不敢臣之。”(杨辑序)他凭借自己的巨大影响,和道士张宾联合,数次请求抑制佛教,清洗无行富僧,周武帝原本信佛后见佛教泛滥已危及国家的经济政治基础,况且又有谶言说黑衣(当时和尚穿黑衣)当称王,使他对僧人心存憎忌。不过,因为当时佛教信徒太多了,未敢轻举妄动,便调和三教,多次进行三教优劣的辩论。 建德二年(公元573)年),武帝亲定三教先后,以儒教为先,道教为次,佛教为后。又因打算统一河北而须增兵筹饷,终于在建德三年初断、建德五年普禁佛道二宗,「 ”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勒令僧道还俗。关山东西数百年来佛寺扫地以尽,将四万所寺庙赐与王公为宅第,毁像焚经无数,300万和尚被逼还俗,没收了大量的财宝。 虽然普禁佛道,实际上主要是针对佛教徒的,道教不过是殃及而已。卫元嵩是武帝的红人,当然没有被勒令还俗,但也受到影响,处境艰难,不得已于建德三年回到成都,晚年定居什邡,北周静帝时死于什邡,被葬于县衙东侧。卫元嵩竭力向武帝游说而导致了这次法难,所以僧侣将他视作佛门大叛徒和不共戴天的敌人,一千多年来攻击咒 ... 有加。道士们也因道教未能幸免而摒弃了他,他实际成了佛门道冠都在唾弃的人物。 其实当时,佛教确已到了必须加以拣选的地步,卫元嵩出自佛门,对僧人的腐化堕落了解得最为清楚,故他的现身说法说服力极大。武帝也正因此而尊崇利用他。 其次,他并不主张将僧人们赶尽 ... 绝,而是建议在京城建通道观,选择有名的僧人道士120人,着衣冠笏履,称为通道观学士。认为有一定数量的人研究佛理道法就够了, 用不着蜂拥出家修道,这无疑是正确的。唐太子李建成的东宫学士陈子良就认为卫元嵩建议拣选僧人并不是「 ”憎嫉昌显,危身挟怨,故须除荡以畅胸襟”,而是「 ”为崇重教门,恶其渝滥”而已。这实在是难得的卓见。 实际上,后来还是有很多人尊敬他的。唐朝皇帝赐与他「 ”希微真人”之号,什邡人为他建了祠,北宋大观四年(公元1110年)县令杨楫在恭谒此祠时赞之为「 ”高士”。南宋的洪迈在《夷坚志》说:「 ”什邡风俗,每以正月五日作卫真人生日,道众皆会。”南宋端平三年(公元1234年),县令吴中孚为立碑,上篆刻「 ”惠应希微真人之墓”八字。民国15年驻军旅长钟光辅在墓周围砌石板围栏。1954年墓上建有六角亭,可惜1982年因修建而拆毁。 卫元嵩著述甚多,除前面提到的大量通俗佛教歌谣及千字诗外,尚有 《元包》五卷、《三易同论》、《易论》、《齐三教论》七卷,可惜大都亡佚。今存最完整的是《元包》,《元包》一书在唐、宋、明、清都有刻本流行,甚至被秘阁收藏。卫元嵩的这部代表作是研究《周易》的,它仿扬雄《太玄》,主要阐述了《周易》的义理。 唐代李江赞叹道:「 ”《包》之为书也,广大含宏,三才悉备。言乎天道,有日月焉,有雷雨焉;言乎地道,有山泽焉,有水火焉:言乎人道,有君臣焉,有父子焉。理国理家为政之万者。”唐高宗宰相张行成更将《元包》与《太玄》、(周易》并称「 ”三易”。李楫认为它代表了研究《周易》的最高水平。可见,仅以《元包》而论, 卫元嵩在中国道教史上也当占有一席之地。

他出身佛门,却在道教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为何遭佛门道冠共同唾弃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他计安汉朝,为大汉延长至少五十年的时间,最后却下场悲惨

    主父偃的推恩令这条建议,武帝只用了一封诏书,就直接的削弱了藩国的势力,完成了诸侯制到郡县制的过度,可以说让汉朝延长了至少五十年的时间,而建立朔方郡,使得汉朝边疆有人把守,扩大了汉朝的边界,为匈奴进犯中原提供了障碍,也为出击匈奴提供了保障,但就是这么一个人最后却落得了身死族灭的下场,可悲可叹,也验证了那句话"伴君如伴虎"。

  2.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3. 司马才人代代出,汉赋风流传今古

    都知道司马相如最擅长作赋,他所作的辞赋在当时可谓一鸣惊人,还一度成为汉代辞赋创作的范式。司马相如是富有传奇性的才子。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司马相如是一个俊雅脱俗的风流才子。作为司马相如最重要的代表作,《天子游猎赋》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面体现汉赋特色的大赋。正是这种成就,使司马相如成为当之无愧的汉赋奖基人。

  4.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5.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6. 汉武帝刘彻为何封女奴卫子夫为皇后,最后又诛卫家九族?

    约公元前139三月,汉武帝刘彻离开皇宫,按例到渭水畔举行开春祭典。酒到酣处的武帝荷尔蒙和肾上腺素飙升,一眼相中了那个一头长黑发的歌女。姐姐心领神会制造了机会,于是这个平阳公主府的家奴卫子夫被及时送上了回皇宫的武帝车队。被遗忘的卫子夫意外怀孕,成为卫家荣耀的开端。遣散宫女这天武帝突发神经要去看看,这一看就看到了梨花带雨的卫子夫。

  7. 唐武宗灭佛之谜:唐武宗对佛教有什么刻骨仇恨?

    不过也曾经出现过四次较大的灭佛事件,这就是北魏太武帝灭佛,北周武帝灭佛,唐武宗灭佛,后周世宗灭佛。这四次灭佛事件中,以唐武宗的灭佛影响最大,受到了后人的广泛关注。唐武宗灭佛原因何在?唐武宗原本也是喜欢佛教的,但即位数年后就对佛教怀有刻骨仇恨,这到底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武宗之所以下令灭佛,主要是与当时的宗教斗争有关。

  8. 大叔拿块「 ”木头”上节目,专家却很激动:佛教「 ”贡品”,至少百万

    自古中华多瑰宝,或许很多朋友会联想到带有铭文的青铜器,或是大唐金器,清代的玉器;当然,熟悉古董的朋友或许还会想到明代的「”木器”,这里要说的就是一种特殊的「”木头”。早在数年的某档鉴宝节目中,一位大叔就双手捧着块这样的「”木头”让专家鉴定,由于外貌显不出什么「”金贵”之处,也没经过任何雕琢,因此一出现就引起了诸多非议;但在场专家看到这块「”木头”后却显得很是激动,不仅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其估价更是达

  9. 中国人信奉儒释道,为何史上还有那么多「 ”灭佛”事件?佛得罪了谁

    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是非常古老的一种宗教,其历史长达两千五百多年。从汉代开始,佛教自丝绸之路传入中华,并一直经久不衰。由于,佛教的部分教义同封建皇帝的治

  10. 嘉靖朝臣:夏言的前半生出彩,后半生糊涂,一步对、步步错的官途

    金碧辉煌的议政大殿,在皇帝以及诸位大学士眼中极为平常,甚至深感厌恶,但对于那些未曾见过世面,还在以此为目的挣扎的穷酸书生,则是梦寐以求的天堂。

随机推荐

  1. 看你想去的地方

    看你想去的地方>如果你问赛车手,他们是如何通过那些紧要关头却不会撞到任何东西,你得到的答案是,“看你想去的地方,不要看你不想去的地方”。如果你看着墙壁,很可能你就会撞上去。要反过来试着把注意力放在你想做的事情上。他们的身体自动彼此拉近。我正在想此事时,我家的猫进入我的办公室。我明白行动的原则也是如此,要信心十足地向目标迈进。不论你的目标是到达生命中想到的地方,或只是跳上书桌,这个练习都十分管用。

  2. 梦见贼梦到贼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贼好不好

    梦见自己成了小偷,预示有财运,钱财上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梦见小偷,还可能表示你有不正当的性行为。原版周公解梦见盗匪,主生意兴。《周公解梦》梦见神经病人梦到神经病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神经病人好不好家被窃,与夫离异。《周公解梦》梦盗贼入市。《梦林玄解》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如果窃贼进入梦境,表示你经历著个人氛围的损害。

  3. 风栉雨沐是什么意思?

    【拼音】fēngzhìyǔmù【解释】栉: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沐:沐浴、洗。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风雨不停。【出处】《元史·礼乐志》:“相我祖宗,风栉雨沐。”【例子】【相关】百度“风栉雨沐”

  4. 100个世界景点背后的故事 重走唐僧取经路

    重走唐僧取经路沿着玄奘足迹探访西域民情张讴>1000多年前,一位普通的唐朝和尚,穿荒漠、翻天山、走中亚,游历今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国19年,写就《大唐西域记》,留下无量公德……当时考察团的具体线路是由莫斯科飞往土库曼斯坦首府阿什哈巴德,然后在中亚走出3个“之”字,涵盖了玄奘行走的路线。当时,那烂陀寺是印度最大的寺院,也是世界佛教中心,“僧徒主客常有万人”。

  5. “文革”叶群全国给林豆豆选婿为何无果而终?

    1963年秋,“林办”秘书从幼儿园把王淑媛接到毛家湾。经过几天试用,叶群征求她的意见,问是否愿意留下。她就这样到了林家,直到1971年“九一三”事件。王淑媛的具体工作是照顾林彪、叶群、林立果、林豆豆一家的日常生活,诸如开饭、洗衣服、打扫房间等。崇敬与困惑王淑媛调到“林办”前就是一位获得过多种荣誉的先进人物,到“林办”后,自然更加勤恳敬业,尽职尽责,把自己平凡的工作同为无产阶级司令部服务紧密地联系起来。

  6. 四小鬼鬼鬼犯边

    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在场的其他帝国主义分子听了,发出一阵阵笑声。这时只见代表团中的一个书记员,投笔而起,铿锵答道:>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魑魅魍魉”是传说中能害人的四种妖怪,联语不仅对仗工稳,而且以蔑视的口吻严厉谴责了帝国主义像害人的“小鬼”一样,经常侵犯我国...的罪行。

  7. 司马懿灭掉此人三族 百年后其子孙夺走司马家族江山

    曹爽决定向司马懿投降,交出权力。司马懿大怒,称“诬人以反,於法何应?”其中,桓范的玄孙桓温,不但是晋明帝司马绍的驸马,还因溯江而上灭掉成汉,以及一伐前秦、二伐羌族姚襄、三伐前燕,战功累累。桓温死后,幼子桓玄承袭封爵南郡公。>当年,司马家族从曹氏家族夺得的江山,在延续了155年国运后,竟然以这种戏剧性的方式,传到了桓氏家族手中。

  8. 商朝在历史上是一个怎么样是朝代?

    商朝一直都是我国考古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国家,在河南的安阳发现了甲骨文,一共出土了十几万片的甲骨文,甲骨文中,总结出了4000多个汉字。这件事被认为是《史记》是一部信史的直接证据。更具体一些,这两件商朝大事就是:第一是,汤武革命的合理性在哪里,这种合理性,就是强调改朝换代为什么许我不许你。他们扣死书的时候发现一个问题:周朝时候的历史只需要说明,夏、商、周,他们三个是亲戚,有一个共同祖先舜,就足够了。

  9. 平时祝福短信

    平时祝福短信1、我保存了秋风,送与你;我复制了雁鸣,传给你;我合成了秋色,撒向你;我编写了短信,发给你。

  10. 忍饥济困得善报

    忍饥济困得善报>杨自惩是浙江省宁波县人,在县府的监狱中担任狱吏。犯人受不了严刑,表示不服,更引起了县官的大发雷霆,继续痛殴。杨自惩看了很是不忍,就跪下来向县官求情,请求县官饶恕那犯人。杨自惩的家中虽很贫穷,但决不收受他人的馈赠,当然更不会做纳贿的...勾当。杨自惩目睹那几个新来的囚犯,饿得奄奄一息,很是可怜。这几个从杭州解到的囚犯,沿途整日没有吃东西,杨自惩把家中仅存的米,煮粥给他们吃。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