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凿壁借光不是一个褒义词

  “凿壁偷光”的故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西汉的匡衡,他出身农家,家道贫寒,夜里点不起灯,不得已凿壁借邻家的烛光读书,现在常用这个成语来形容勤学苦读。但事实上,这个成语最初是个贬义词。

  质 疑

  凿壁偷光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可是仔细一想,这个成语故事的真实性却很不靠谱:

  首先,据《汉书》载:“父世农夫,至衡好学,家贫,庸作以供资用,尤精力过绝人。”这说明匡衡年轻时在外拼命打工,把辛苦所赚的钱全用来读书。就算当时物价再高、地主再怎么剥削,他不至于连晚上买根蜡烛或者油灯的钱都没有吧?

  其次,“衡乃穿壁引其光”,这句话显得非常含糊:当时匡衡凿穿的是自己家的墙壁,还是邻居家的墙壁?抑或共用的墙壁?众所周知,古代住宅跟我们现在的居住楼不同,都是独门独户,有严格的宅界,一般说来富裕人家都还设有围墙,因此匡衡与邻居家“共用墙壁”首先可以排除;匡衡凿穿自己家的墙壁看势必也是徒劳的,毕竟邻居家不可能把点着的蜡烛放在他家的墙边;所以唯一可能的就是匡衡凿穿了邻居的墙壁——但这显然是“违法”行为啊,实在为一个知书识礼的读书人所不齿!

  最后,就算他“冒天下之大不韪”真的凿穿了邻居家的墙壁,形成了一个墙洞“以书映光而读之”,这也还是人难以置信:屋内蜡烛的灯光柔弱,其有效照明范围小,通过墙洞的光线能看到字迹吗?

  所以,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极有可能是后人杜撰的!

  调 查

  “凿壁偷光”的故事,不仅匡衡本人并没有这方面的自述,其同时代的文人雅士也没有旁证资料,在权威正史《汉书·匡张孔马传》中的“匡衡传”中也是只字未提,该故事仅见于《西京杂记》。

  那《西京杂记》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

  《西京杂记》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该书写的是西汉的杂史。记录了西汉的许多遗闻轶事,其中有人们传为佳话的“昭君出塞”、“卓文君私奔司马相如”等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皆首出此书,而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上面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

  关于《西京杂记》的作者,自初唐以来,就众说纷歧。有的说是汉代的刘歆,有的说是东晋的葛洪,有的说是南朝梁的吴均或萧贲,还有的说是一个不曾传下名字的人。据余嘉锡先生考证,《西京杂记》实际上是葛洪利用汉晋以来流传的稗史野乘、百家短书编集而成,故意假刘歆《汉书》以自重。

  综上所述,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最多只能算是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但问题的关键是这个故事编造得太荒唐了,太离奇了,一个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故事居然会堂而皇之收集在《西京杂记》里——其背后是否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呢?

  匡衡到底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揭 露

  中国人谁都知道宋朝有个人人唾弃的秦桧,他本是状元出身,满腹经纶的秦桧不把自己的学问用在正道上,却挖空心思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民族英雄岳飞。但是,现在却少有人知道,西汉时期也出过一个类似于秦桧这样的丞相,这个人,就是西汉王朝的汉宣帝、汉元帝和汉成帝三个王朝时期中的学问做得名满天下的丞相匡衡——也正是前面提到“凿壁借光”的主人公!

  匡衡陷害的是提出“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英雄陈汤!虽然同是丞相,但匡衡的品行比起秦桧似乎更卑劣,因为他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大贪官:

  建昭三年(公元前36年),匡衡代韦玄成为丞相,封乐安侯,食邑六百户。他的封地在临淮郡僮县(今安徽省泗洪县西北),计3100顷,南以闽陌为界。由于所属郡县官吏的疏忽,在疆域图中误将闽陌当成了平陵陌。这下他的封地比皇帝封给他的实际面积多了400顷。匡衡明知其中有误,却将这些土地的租金占为己有。就这样过去了十多年,郡里一直没有发现。

  建始元年(公元前32年),郡中重新勘绘疆域图,发现了这个错误,就上书丞相府,要求把多划给匡衡的400顷土地收回。匡衡先是装聋作哑,后来实在没有办法,只得把这多划的400顷土地归还给乐安侯,并派人将这400顷的田租全部收回。

  匡衡的这种行为,触犯了当时的法律——主守盗律。主守盗,即所谓掌管国家财务而监守自盗,这是一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汉代的《九章律》中规定,价值十金就要判处死刑,匡衡盗收数量如此之大田租,情节严重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九章律》的规定,理应当斩。但成帝碍于他是父皇的老师,将其免为庶人,一抹到底,却没有治他死罪。

  不久,匡衡老死于家中,给当时人们留下了一个不顾廉耻的丑恶形象。

  真 相

  匡衡之所以能坐上丞相的位子,和当初汉元帝的国策改变有关。汉元帝上台以后,重用儒生,以儒治国,使汉朝的治国之道发生了重大变化。从此,经学教条化的学者官僚控制了朝政,他们以《春秋》为断狱的标准,以《尚书·禹贡》的内容来治理黄河,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问题,都要从儒家经典中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样做的结果,致使朝政日渐腐败。就在这种日益崇儒的氛围中,匡衡粉墨登场了。

  匡衡之所以能如此快地青云直上,爬到了仕途的巅峰,靠的就是他最擅长的儒学。大凡国家有事,他都依据经书,来阐明自己的意见,这也正中元帝的胃口!但就是这样一位满口仁义道德的谦谦君子,满腹却是损人利己!

  不难想象,匡衡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大儒、位高权重的丞相,因贪赃枉法一下子沦落为一个罪犯——在当时人民心中会是多大的震撼和愤慨!但汉成帝顾及颜面,极为低调地处理了这件事。

  这位因“偷光”闻名天下的布衣宰相,却在晚年也因为这个“偷”字而身败名裂。假如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是虚构的,那这和他“偷地”是否有着某种必然联系呢?笔者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应该有的:

  匡衡被捕后,顿时成了人们街头巷尾议论的焦点,儒家的学说和形象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和打击,但由于朝廷为这事低调摆平,公开批评和谴责匡衡显得不合时宜,于是人们纷纷通过“借喻”的春秋笔法来讽刺匡衡的人品和儒家的迂腐。

  “凿壁偷光”很可能就是当时文人墨客讽刺匡衡之作,并将之与他“偷地”的事巧妙地联系了起来,进而说明匡衡年轻时就是个人品低下的书呆子——他为了能读书,居然在邻居家墙壁挖了洞——即便他学问再高,也是小人行为!

  由于匡衡当时的影响较大,这 *** 间“故事”便以讹传讹地被《西京杂记》收入。一定要记住,“凿壁偷光”这个成语不是褒义词,而是贬义词!

凿壁借光不是一个褒义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梦见抓老虎

    周公解梦梦见抓老虎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抓老虎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最伤感签名

    三十一:撕心裂肺的疼次我已经不想要第次第次的时候我已经崩溃三十二:爱你最深的人,往往是伤你最疼的。

  3. 不可缠绕的心灵

    >>如果我们也像这株桃树一样,被僵硬的知识的藤蔓所缠绕,我们就会失去创造力,失去生命的光彩,甚至会精神窒息。一首诗说一群孩子去捉鱼,可是已没有什么鱼好捉了,他们自己就互相把对方作为鱼而玩起捉鱼的游戏来。另一首诗说一个无拘无束的小孩光着脚丫在地板上跑起来,留下的脚印就像游动的鱼。妈妈来了,却用拖把将这些“鱼”一网打尽。我想,它们只能出自两颗未被僵硬的知识束缚的心灵。

  4. 梦见婚礼不顺利

    周公解梦梦见婚礼不顺利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婚礼不顺利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梦见把同事睡了_周公解梦梦到把同事睡了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把同事睡了好不好

    梦到把同事睡了什么意思?梦见一,新的开始的暗示。一直以来困扰的问题也可能得到解决,是个好梦。打算出门的人梦见和同事睡一起,建议不变动行程,如期外出,平安往返。怀有身孕的人梦见和同事睡一起,预示生男,夏占生女。创业的人梦见和同事睡一起,代表忽停忽作不很顺利,无法持久,有亏损。谈婚论嫁的人梦见和同事睡一起,说明若能同心相处,婚姻可成。准备考试的人梦见和同事睡一起,意味着可望录取,理科多加油。

  6. 梦见眼睛流血是好兆头吗? -周公解梦

    梦里出现流血的景象通经常会吓到大部分的人,即便是梦醒后也会留下一身冷汗,那么梦见眼睛流血是什么预兆呢?梦见眼睛流血,吉兆,预示著自己身体会很健康。梦见眼睛流血,自己的财产会有继承人。不同的人梦见眼睛流血有不同的预兆:·未婚男女梦见眼睛流血解释:最近爱情方面恋情状况依然不明朗,双方难以坦诚相待,互相猜疑。

  7. 社威擅势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èwēishànshì【解释】倚仗权势,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出处】《淮南子·汜论训》:“将相摄威擅势,私门成党,而公道不行。”【例子】【相关】百度“社威擅势”

  8. 执著的个性签名 沉沉的梦幻.醒来,你已在彼岸-感人的情话

    便是遗忘,梦醒了我可不可以不想你。六十六、年少的我们,拥有着小小的世界和大大的梦想,还藏着一份不大不小的忧伤。

  9. 长枕大被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hángzhěndàbèi【解释】比喻兄弟友爱。【出处】《北堂书钞》卷一三四引汉蔡邕《协初赋》:“长枕横施,大被竟床。”《新唐书·让皇帝宪传》:“玄宗为太子,尝制大衾长枕,将与诸王共之。”【例子】【相关】百度“长枕大被”

  10. 法老拉美西斯的反以色列政策现在解释

    犹太人为什么在埃及被奴役?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