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人评价张作霖是个“机略纵横”的军阀。为了达到独霸东北的目的,他先是窃取奉天督军兼省长的职务,掌握奉天军政大权;继而安插亲信,派兵进驻黑龙江,将之纳入势力范围。可以说,到后来,张作霖在独霸东北的问题上只差吉林这一步了,但他却遭到了时任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强烈 *** 。这种情况在1918年7月张作霖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之后,仍未得到解决。1919年,张作霖和孟恩远准备一决高下之时,日本军队介入此事,导致“宽城子事件”爆发,孟恩远下台,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成为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张作霖和孟恩远的吉林之争
  张作霖对吉林虎视眈眈已久,1917年就向吉林进兵,但由于吉林督军孟恩远的坚决抵抗和直系军阀的压力,未能得逞。这给吉林督军孟恩远敲响了警钟,他从此开始招兵买马,以图巩固其在吉林的统治地位,这在客观上加重了吉林人民的负担。
  1919年6月,身为东三省巡阅使的张作霖唆使吉林省各界一些名流,罗列孟恩远纵兵殃民的八大罪状,上告北京 *** ,并派代表进京 *** ,要求罢黜孟恩远,举荐奉军孙烈臣出任吉林督军。7月6日,北京 *** 应张作霖要求,给孟恩远惠威将军衔,调回北京任职。消息传到吉林,孟恩远不服从。孟恩远的亲信、吉林军第一师师长高其下的旅团长们也不服,一致主张军事对抗奉军。吉军一些师旅长军官纷纷给北京回电,表示拒绝吉林“易督”,孟恩远也表示不能离开吉林省。
  关于孟恩远这个人,民间有一个传说,说其不识字,唯能草书一笔“虎”字,并常以此赠人。他写“虎”字时专有一差官伺候,写到末尾一竖时将笔停在纸上不动,由差官乘势将纸向怀中一拉,因此这一竖又平又直,好像很有笔力,平竖不斜。若此故事为真,那喜欢“虎”的孟恩远也是一位“狠茬子”。
  虎啸东北的张作霖与能书一“虎”字的孟恩远在吉林问题上较上劲了。张作霖从奉天、黑龙江两省调兵准备攻打吉林,孟恩远也在抓紧调兵遣将,以备与张作霖决一雌雄。大战一触即发。
  一场日本人介入的军事冲突
  1919年7月14日至16日,孟恩远将吉林军第三混成旅二团由哈尔滨(当时哈尔滨归吉林省管辖)调赴农安备战,路过长春,暂时在中东铁路二道沟站附近扎营。这支部队在军营周围划起警戒线,禁止行人车马通过。
  7月19日午后,有一个“满铁”的日本人想要强行从警戒线通过,(民国历史 www.lishirenzhi.com)吉军哨兵上千人阻拦,引起殴斗。另一个日本人马上向头道沟日本守备队报告,大队长林少佐立即派中队长谷中尉率领30余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开往吉军兵营。谷中尉带翻译、传令兵前往吉军兵营交涉,强迫吉军营长将打人士兵交出。吉军营长要求日本守备队先撤回,以免冲突,滋事之兵待查明后严办。日本军官不听劝告,蛮横地要求吉军立即交出打人士兵。争论之间,日本军官解手枪皮套纽扣,其他日兵见状,随即将枪平抬,从而导致彼此开枪。
  吉林军为了自卫,立即开枪射击,双方开始交火。在交火期间,日本守备队谷中尉、山内中尉指挥守备队100余人增援,战斗持续到当日午后3时左右。吉长道尹陶彬、第三旅旅长高俊峰、日本驻长春领事馆人员等,闻讯立即来到现场,制止了武装冲突,日军退回驻地,吉军东退。在这次战斗中,中日双方均有伤亡。据统计,日本军警死19人,伤17人;吉林军死14人,伤14人。史称这一事件为“宽城子事件”。
  “宽城子事件”是自日本势力侵入东北后,在中日军队冲突中,日军死伤人数最多的一次。日本人称“宽城子事件”为“第二次郑家屯事件”。“郑家屯事件”是指1916年8月13日,日本人由于一件小事而带兵杀入奉军二十八师二十八团团部,从而引发中日军队之间的冲突,造成不小伤亡的事件。事后,经过中日双方长时间的交涉,事件最后以中方接受日方的一些条件而结束。然而,“宽城子事件”的严重性远远超过“郑家屯事件”。
  “宽城子事件”发生后,日方从公主岭、铁岭调集军队到吉、长地区,继续制造紧张空气,并以原告姿态向吉军交涉善后解决办法,提出给日本人发放“慰藉金”“赔偿金”,并要求中国交涉员向日本领事表示“遗憾之意”等要求。
  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
  7月20日,根据日方要求,由吉军第一师师长高土傧与日本领事森田宽藏、日本独立守备队司令官高山公通谈判,议定《暂时维持治安办法》,共6项:“一是驻二道沟巡警于7月20日全部撤退;二是南岭炮兵离长春附属地30华里以外;三是步兵骑兵,除裴其勋(吉长镇守使兼混成旅旅长,在孟恩远与张作霖矛盾斗争中倾向张作霖)的部下外,一概退离长春附属地30华里以外;四是以上吉军退离长春时间为21日、22日,最晚24日;五是此后中国军队进入长春附属地30华里以内,须经驻长日本领事馆同意;六是所有华兵一律不得出入附属地。”在日本侵略者的军事压力下,吉军被迫撤出长春。
  实际上,高土傧与日本领事议定的《暂时维持治安办法》是无效的,高仕傧仅是一师之长,既不是全省军民长官,又不是外交人员。但亲日的中央 *** 迫于日方压力,基本上满足了日本的要求。
  7月23日,北京 *** 下令将孟恩远免职,任命孙烈臣为吉林督军。孟恩远向张作霖表示愿意交出吉林政权,张作霖表示保证孟恩远的生命财产安全。当孟恩远路过奉天(今沈阳)时,张作霖为了收买人心,特意为孟恩远“设宴压惊”。8月5日,原黑龙江督军鲍贵卿接任吉林督军。
  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成了货真价实的“东北王”。日本对张作霖的明帮暗助,使得自身对东北的控制进一步加强,为日后侵略东北、侵略中国做了铺垫。

揭秘1919年张作霖不战而得吉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2. 郭松龄反奉,有人建议炮轰叛军,张学良立刻制止:都是我的部下

    关于郭松龄反奉的原因,说法一直,按照郭松龄的说法,他说东北人民受到穷困,而日本对东北虎视眈眈,假如奉军一直在关内的话,日本一旦发难,东北必然十分危难,郭松龄在给张学良的遗书中也表示,自己反奉是为国为民。

  3. 细思极恐的一段历史:张勋复辟并非闹剧,而是一场密谋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的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从登基,到废黜,到张勋支持下复辟,再到仓皇出逃东北,成为日军扶持下的傀儡,再到被苏联俘获,最后成为中国人民共和国的一位普通公民,他的人生堪称一部曲折跌宕的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通过溥仪的回忆,去了解一段看似闹剧,实则细思极恐的历史——张勋复辟。

  4. 张作霖如果不死,后来哪些事情就不会发生?

    张作霖之死1928年6月4日凌晨,一列火车穿过山海关,向奉天(今沈阳)驶去。这列火车是东北王张作霖的专车。当时中国南方,蒋介石率军北伐,从广东一路打到山东,时任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的张作霖居于北京,奉系军队全线溃败。

  5. 她是张作霖的四女儿,却被当成政治工具,献给慈禧太后的贴身侍卫

    张作霖的发家史非常励志,他白手起家一步步成为权势滔天的「”东北王”,可谓是经历了千辛万苦。不过政治总是残酷的,张作霖一步步走来,在他还没有足够强大的时候,还是需要付出更多心思与计谋的。就比如说政治家惯用的手段——联姻,张作霖就曾经使用过。张作霖的四女儿张怀卿就沦为张作霖的政治工具,被张作霖献给了慈禧太后的一个贴身侍卫张勋。张勋也算是清末民初时期的风云人物。1884年,参加中法战争,由于他作战英勇,

  6. 被「 ”誉”为「 ”倒戈将军”的冯玉祥,一生倒戈8次,他都害过谁?

    民国是一个风云诡异的时期,这个时期出现许许多多的大军阀,冯国璋、段祺瑞、张作霖、吴佩孚等人。这些人中,有的令人肃然起敬。

  7. 郭松龄人品能力究竟怎么样?为何有人说他是五虎上将老末?

    世人对郭松龄的认识,仅仅停留在郭松龄反奉失败这一件事上。与民族大义相比,张作霖对郭松龄的栽培恩情,只不过是小义。所以,从人品上去贬低郭松龄,认为他是东北军五虎上将最差的,其实是不合适的。那么,从能力上看,郭松龄真的比五虎上将其他几个人差吗?东北军的五虎上将分别是郭松龄、李景林、韩麟春、张宗昌、姜登选。五虎将中,郭松龄与万人迷姜登选一向关系不好,而姜登选和韩麟春关系较好。

  8. 张作霖死后,辅帅张作相怎么样了?怎一个「 ”义”字了得

    说起张作相,大家可能不是很了解,他是张作霖的结拜兄弟,两人共患难、同富贵,情同手足。

  9. 他辅佐张作霖成海陆空大元帅,逝后胡适说:此人不死东北必不会失

    文/徐永超民国时期的大军阀张作霖手下有着这样一位被称为"小诸葛亮"的能人,他辅佐张作霖成为海陆空大元帅,他死后,胡适说:曾说"此人若不死,东北必不会如此轻易失掉。当时,袁世凯迫于各方压力,不得不取消帝制。张作霖得知消息后,一方面假意派人护送,一方面马上让人把消息通知给冯德麟。张作霖得知后大为恼火,找了个理由撤销了杨宇霆的参谋长职务。当晚7时许,杨宇霆以妨碍新政,阻挠统一的罪名,被当场枪决。

  10. 张作霖儿子被老师打了,五姨太立刻派人送上礼物:教师应有惩戒权

    但民国时期,东北王张作霖的儿子张学思,因为顶撞老师被打了,张作霖不仅没有生气,他的五姨太还立刻派人送礼物给老师,并要求孩子给老师赔礼道歉。一次,张学思因为功课上出了差错被老师批评。

随机推荐

  1. 祖越寺与罗汉洞

    相传,在无量观建观前,这一带是祖越寺的地产,罗汉洞当然也是祖越寺的了。这样一来,无量观的小道士们,也就愈发不把祖越寺放在眼里,不愿再供奉罗汉洞里的菩萨和罗汉了,没事儿就在刘太琳的耳边嘀嘀咕咕。祖越寺就在这位高僧诵经的山洞里,塑起了十八罗汉拜观音像。这一天,祖越寺长老带着一大群大小和尚,气势汹汹地来到无量观,准备大闹一场。

  2. 孕妇梦见哺乳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哺乳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哺乳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偶月淘真雅集免费鉴宝公益活动反响热烈

    偶月淘真雅集免费鉴宝公益活动反响热烈集雅观妙文化之旅之偶月淘真雅集第二日举办了义务鉴宝活动。许多观众受到现场热烈气氛的影响踊跃报名。据这位藏友介绍,该藏品是十年前在市文物店花了5000元买来的,现场的鉴宝行家陈茗东,上手之后立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连番对该藏品进行询问,并表示愿意出10000元买下来。

  4. 孕妇梦见金项链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金项链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金项链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变色龙的神秘光芒来自它们的骨头

    没有骨头-变色龙的荧光纹章是由蜥蜴的头骨发出的光芒驱动的。这项研究的作者观察了160个标本,代表了马达加斯加本土变色龙属的31种Calumna,以及来自20种Furcifer属的165个标本,产于马达加斯加和非洲部分地区。他们用紫外线照射变色龙并揭示它们的发光模式,在它们的栖息地和保存的标本上拍摄活体动物。

  6. 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

    张慧炳往生西方决疑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当作佛。张慧炳宿世固有善根。恰遇常慧扬以念佛求生西方相劝。自闻净土法门以来,刻论时日,不满二年,遂得正念往生,亦可谓勇猛丈夫矣。至于临终中风失语,乃宿世恶业。此种景相,均为往生之瑞相。生西方,为超凡入圣之最胜者,故曰顶圣。热在心者,则仍生人道。慧炳临终失语,或有因此怀疑者。而其母服毒往生,较平常善终者,无所欠憾。今由慧炳,令一方知往生西方之相。

  7. 太后一级的人物为什么自称“哀家”?

    哀家,是古时候的戏曲里,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称。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古人妇女以夫为纲。

  8. 夔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夔树萍夔韵冉夔镱倩夔佳燕夔小妍夔焯婷夔悦媛夔桔玉夔建花夔爱红夔小莉夔怡甑夔渲瑶夔怡甄夔丽夔莉莉夔燕妮夔玉琼夔霄芳夔怡菁夔昭蓉夔镜萍夔秀芬夔三红夔冬莉夔悦洋夔孟瑶夔怡泽夔健婧夔黛玉夔春红夔蓉晴夔芜倩夔媛辉夔风英夔怡泺夔雪婷夔莉力夔琬婷夔成艳夔诗颖夔李悦夔仙琴夔莉芬夔建萍夔欣娟夔寿芳夔婉琴夔远芳夔剑颖夔怡娟夔陆洁夔德媛夔平美夔佩芳夔訾洁夔悦凝夔照芳夔巧红夔佳秀夔小燕夔小玲夔笑嫣夔瑾琳夔丽茹夔锦怡夔容英

  9. 百家争鸣的影响?百家争鸣的作用有哪些

    百家争鸣的作用有哪些百家争鸣的作用首先在于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滥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起源,百家争鸣确立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主题思想,影响了中国每一个人尤其是读书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百家争鸣对中国人作用很大一个民族之所以有别于其他民族便是有其共同认同的文化内涵,一个民族之所以不会灭亡便是因为他的文化没有消亡,这个民族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其深深的文化烙印。这点在中国人身上有着很深的很明显的表现

  10. 敌忾同仇是什么意思?

    【拼音】díkàitóngchóu【解释】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出处】《诗经·秦风·无衣》:“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左传·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而献其功”。【例子】【近义词】同仇敌忾【相关】百度“敌忾同仇”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