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 缘起性空是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理论,亦是中观的根本论题、根本观法、根本法则。凡存在的,皆是缘起的,一切法从缘生,一切法从缘灭。因果法,乃是依因缘和合生果的事相而存在的。缘起,体现了因果的法则、规律,故因果亦是宇宙人生最普遍的规律,因果也是缘起的。 既是缘起的,必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必是空的。是故(中观论颂)云:“众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因缘所生法,即是寂灭性。”《十二门论》中亦说:“因缘所生法,是即无自性。”凡存在的因果、事理,皆是缘起的,离开了缘起一切法则无从安立。缘起即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这里的此、彼,泛指因跟果,此与彼的因待性,连续性,就形式了因果规律。 因果可分为两大类: 一、前后的因果。如修学佛法,渐次增进、直至成佛。现在造成佛之因,到未来才能得到佛果。虽因前而果后,而因果皆无自性,因果虽有现在未来的缘起相而其自性本空,在毕竟空中,因果无碍,不离不即,相生相续。虽在现象上有前后之别,并不妨碍因果关系的成立。故依前后因缘展转增长,修学佛法,自可渐成佛果。 二、和合的因果。如房屋是以砖、瓦、木、石、水泥、钢筋、人工等和合而成的。房屋是果,砖瓦等是因,在众多的有关房屋的材料中,任何一物都不会现有房屋的形状与作用,合堆在一起也不会有屋的形状与作用;但经过各种材料的适当配合、组织,即可有房屋的形状与作用了。故和合之因与果,亦是不即不离的。虽有其作用而自性空,虽自性空,而用相宛然。 所以,尽管因果规律遍摄世、出世间一切法,但是不能执着因果是实有的,亦不可执因果是实空的。 若执着因果有其实在之自性,那就不能透见因缘和合而生果的真实意义,便会生起种种妄执。不如意之境现起时,便会生起苦恼、仿惶、悲观、失望、甚至轻生自毁;乐境现前时,便生起爱着心,想尽办法去求取、拥有、享受,在患得患失中起惑、造业。岂不知,“是假有法,宁求自性?”假有法是不能追求其自性的。自性即非缘起,缘起即无自性,二者不可并存,因果法是缘起的,焉有自性?因果法自性不可得,不可得即空,空即是因果法之自性。“若有决定性,世问种种相,则不生不灭,常住而不坏。”如果否定了缘起性空的因果义理,亦即一切因果现象若不是缘起性空的,其过甚大。若因果非缘起,那么凡夫永远是凡夫,永远在六道中受苦,永远也不可能断烦恼解脱成佛,佛也不能度众生了,“若无有空者,未得不应得,亦无断烦恼,亦无苦尽事。”这样,因果报应则毫无意义。学佛、修行更是徒劳无益、毫无希望了。是故《中论》中云:“以有空义故,一切法得成,若无空义者,一切则不成。” 若因此而执一切因果法是实空,便会于善法生懈怠,于恶法无恐怖。既然一切皆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有何意义?一切皆空,助人为乐、讲道德、修养、学佛、修行、成佛、度生又有什么用呢?尽管殚精竭力、勤行精进,只不过一个“空”而已。若因果是实空,则一切无所谓,反正一切皆空,就可以为所欲为,恃无忌惮。这样便会起惑造业,堕入沉沦。如普陀山从前有一个田鸡和尚,虽用功参禅,但习气未断,每日必吃田鸡,别人责怪他不应 ... 生造业,资生口腹,他却说:“我一跏趺坐,即一切都空,尽日食田鸡,何有罪与过?”田鸡和尚对缘起因果缺乏正确的胜解,不能在缘起法上观空,不能在空中成立因果缘起,他不能正见空性、而落于空的邪见,造业而无所畏惧,终于堕落恶道。永嘉大师云:“豁达空,拨因果,莽莽荡荡招殃祸”,可不惧耶? 需知佛所说之空,乃是离一切错乱、执着、戏论而现觉诸法本来寂灭性的空,佛说空,是为除去众生的执着、离去一切邪见,体现诸法的空寂、得大解脱。若执有一个实有、妙有的空,不但破坏了世间的因果现象;也否定了出世的因修果证。也就等于否定了一切法的宛然存在。是故《中观论.观行品》云:“大圣所说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 但亦不可认为因果法是非空非有,亦有亦空,若这样认为,则又落入一种执着之中,不过是对有、空的变向执着,仍不究竟。 世间的因果幻网、似乎有迹可寻,而自性空寂,因果幻网当体即空,故缘起的因果法是“宛然有而毕竟空,毕竟空而宛然有。” 因果法,在现象上,是缘起有;在本质上,是自性空,不能因缘起有而否定其性空,不能因性空而否定缘起有。若执有,则是常见;若执空,则是断见,皆是生死的障碍;皆不能证中道。以智慧观察因果法的真实,不一不异、不常不断,缘起有而自性空,自性室而缘起有,才能冼尽一切戏论执见,而证入第一义谛不可恩议的中道正观。 所以,不能因其缘起有而生执着,亦不能因具性空而任意作为。缘起性空而不去执着一切因果现象;性空缘起而不可逾越因果法的规律。 若不能正见缘起的因果规律,则会迷惑、颠倒、执着、造业、感果,沉沦于轮回的苦海中,生生死死、无有出期。若能了悟因果法的缘起性空;就不会生起执着;远离爱憎,了然宇宙现象只是如是地缘生着,并无实在的自性可得、就会对名闻利养能够释然放下,不会被世间的种种假相所迷惑。摆脱烦恼的羁绊,放下自私自利狭隘的小我,而能开阔心胸,豁达平淡地对待人生。同时,明了因果法的性空缘起,就能正确地利用它,勤习戒定慧,对治贪嗔痴;灭除轮回苦果,得大安乐,修四摄、六度万行,在利益众生中完善自我,从自我人格的升华中利济群生,而不执着。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于淩波居士:人间佛陀

    也可以说,佛教于此时已经诞生了,所以佛教已有两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了。此一文明延续了千年之久,传说是由于雅利安人的入侵而予以破坏。雅利安人入侵自是事实,但哈拉巴文化是否因此而破坏和灭绝,历史上尚无定论。雅利安人之入侵印度,约在西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后。他们是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族人勇悍好战,侵入五河地区后,征服了土著,在该地区定居下来,建立了许多国家。黎俱吠陀的完成,大约以西元前一千二百年为中心。

  2. 诸佛感应论

    《诸佛感应论》释惠空─慈光寺住持慈光禅学院院长慈光禅学研究所所长◎念佛法门以其简单易行和他力救济的特质,特别相应于现今末法时代众生的根性。所以基本上,要能见佛感应,行者必须念佛。而探讨诸佛感应之说,必须关心三个课题,即所感的诸佛、感应背后之理及能感的众生。若再从如来所具的无边功德智慧来看,则诸佛以其无边的神通功德,而能于一时中与十方众生感应。

  3. 佛教因果的特质

    这因为释尊的成为佛陀,就是体悟万物皆从因缘而生的原理,如实的为人类宣示出来,是即所谓佛教。佛教与一般宗教的不同,即在否定外在的主宰神,重视自己的净化,从自己的信仰智慧行为中,达到人生的圆成。

  4. 佛陀观与人间佛陀

    进而认为佛出现人间,唯是为化度众生从兜率天上,示现在人间而出家、成佛、说教,认为都是属于应化身边事,非佛陀的真身。总之,上座部派的佛陀观,以应身为基本;大众部派的佛陀观是位于法身与报身之间的。起初,天上佛与人间佛的关系,还看作如月与水中的月影。佛陀是人间的,我们要远离拟想,理解佛在人间的确实性,确立起人间正见的佛陀观。

  5. 达照法师:缘起与因果

    缘起与因果达照法师一、缘起:佛教的特色,永恒的真理。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6.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

    论中观的因果思想如义缘起性空是佛教思想中最基本的理论,亦是中观的根本论题、根本观法、根本法则。虽在现象上有前后之别,并不妨碍因果关系的成立。如果否定了缘起性空的因果义理,亦即一切因果现象若不是缘起性空的,其过甚大。若执有一个实有、妙有的空,不但破坏了世间的因果现象;也否定了出世的因修果证。

  7. 彻悟人生 第十个故事

    过去有一对恩爱夫妻,两人容貌端正,姿态秀丽,非常美好,生活中清静和谐,相敬如宾,这样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生命无常,世事无常,有几人认知,这对恩爱夫妻就是一面镜子。当然,真正的佛教徒,不但不会逃避痛苦,而且是承认苦,正视人生之苦,如实观察生命之苦。社会悲剧,人生悲剧,哪一个国家、哪一个地区不是天天在上演?甚至可以说,“性空”正是“缘起”的别名,同一事物的两面。

  8. 弘扬“以人为本”的佛陀五大精神

    弘扬“以人为本”的佛陀五大精神胡春业佛陀“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可以概括为五大精神,即超越精神、慈悲精神、和合精神、平等精神和中道精神。“以人为本”的佛陀精神完全可以作为地球村建立新的世界和谐伦理、全球伦理的基石。佛陀以舍身饲虎的事例,显示佛陀具有舍己度生的慈悲精神。

  9.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

    佛陀的智慧——印度佛教叙评在佛陀故去许多年以后,直到今天,众多的学者和僧侣,一直在孜孜以求的寻觅佛陀教义的真谛,这当中也包括我吧,当然,我既不是僧侣,也不是学者,但在某一段时间里,我确实痴迷其中。缘起论是佛陀教义的基点,依照佛陀缘起说的观点,就要否定一个恒常实有的神我或者灵魂,但这样一来,承受业力果报的载体就没有了,佛教的“三法印”也难于统一。这显然是神我说,灵魂说的翻版,与佛陀的原教旨相

  10. 因果与缘起

    达照法师讲因果与缘起因果:轮回的规律,业报的准绳。因果与缘起的关系:使百千劫,所作业不忘。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佛种从缘起,是故说一乘。

随机推荐

  1. 与香有关的人物与故事

    与香有关的人物与故事由于香所象征的是美好意含,在佛教中不但以香为重要的供养,也用香来代表诸佛清净法身,或是以香来修持、说法。本章所介绍的,就是与香有关的人物及故事,其中有以香为名号的佛菩萨故事,也有善修香三昧的善知识,以及由于供香而得到福报的故事。缘于软心王子所发的胜愿,愿众生手中自然发出香气的缘故,宝藏如来因此替王子取名为“香手”。

  2. 男性熬夜后如何补救?这2件事,请做到位

    很多男性,为了拼事业或提高生活质量,会不停的熬夜加班。偶尔一次熬夜,并不会给身体带来影响,但长时间熬夜会透支身体健康,诱发多种疾病,所以,熬夜的男性需要做好补救工作。部分男性在熬夜时,会通过喝浓茶和浓咖啡的方式来提神,这样会对胃黏膜带来...,从而导致各种胃部疾病产生。男性熬夜后如何来补救?熬夜人群因为长时间睡眠不足,醒来之后,会有全身无力症状。

  3. 彻里至外是什么意思?

    【拼音】chèlǐzhìwài【解释】指从里到外。【出处】《水浒传》第十一回:“[柴进]叫庄客取一笼衣裳出来,叫林冲彻里至外都换了。”【例子】无【相关】百度“彻里至外”

  4. 温庭筠简介 唐朝著名诗人花间派词人温庭筠介绍

    唐宣宗朝试宏辞,温庭筠代人作赋,因扰乱科场,贬为隋县尉。现存词数量在唐人中最多,大都收入《花间集》。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温庭筠诗集》《金荃词》。>温庭筠,是唐代诗人,又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作家之一。>温庭筠的先世温彦博虽是宰相,而温庭筠是温彦博的裔孙。>温庭筠诗风上承南北朝齐、梁、陈宫体的余风,下启花间派的艳体,是民间词转为文人词的重要标志。温庭筠作为词人的地位很高。

  5. 五百罗汉系列—第256尊-不动义尊者

    第贰佰伍拾陆尊--不动义尊者不动义尊者,稽诸史实,实无其人。不动义,性虚空十义之一,谓真如体性,常住而不变不动之意。意,即是心在对事物直观感知的基础上的思考。不动意,即意不动,即入于禅定,心如止水。这里意仍指意力,即求不觉之意志、毅力,《无量寿经》净影疏云:“求佛之心,名为意力。”尊者求佛之心坚固不动,以禅定为修行途径,常使意志定于一处,任何外物皆不能动。

  6. 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 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是什么意思?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自己踢别人踢东西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挨了载重动物的踢打,会发生不幸事件,生意受损。梦见妻子踢打自己,妻子会更疼爱他。梦见踢别人的脚,将会受他人辱。如果梦到自己踢别人,表示他以可接受的方式作出对别人的侵略,在清醒状态下他并不一定会如此行动。

  7. 他是诗人中的渣男,对妻子很不好,却写下了这首最动人的闺怨诗

    但霍小玉却认为自己的身份低微,配不上李益,李益指天发誓,终于赢得了美人的芳心。但李益回家之后,迫于母命娶了当地卢氏,而且断绝和霍小玉的联系。霍小玉为了找寻李益的消息,散尽家资,并且相思成疾,奄奄一息。霍小玉在临死之前,痛斥李益的负心。这部《霍小玉传》风靡全国时,他是六十多岁,身体健康。在当时,也有议论说李益担心妻子出轨,不但门户紧锁,还在地上洒石灰测试脚印。

  8. 【猎白鹿马】的意思是什么?【猎白鹿马】是什么意思?

    ●《宋书索虏传》:「更无余物可以相与,今送猎白鹿马十二匹并毡药等物。」●清郝懿行《宋琐语·言诠》:「猎白鹿马者,盖良马之名。《韩非子》云:‘马似鹿者,千金也。’或曰:今蒙古有猎鹿马,巧捷善走……盖此是也。」★「猎白鹿马」在《汉语大词典》第6590页第5卷135参见:猎白鹿马猎白鹿马是什么意思猎白鹿马lièbáilùmǎ古代良马名。

  9. 猪肉冷冻超过这「 ”数值”,易对身体造成2大损害,很多人还不知道

    而对于猪肉,这种看似比较坚挺的食物来说也是一样,最多冷藏的时间绝对不可以超过3个月。

  10. 梦见办喜事 梦见办喜事什么意思

    梦见办喜事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办喜事好不好?梦见办喜事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办喜事的详细解说吧。男女梦见结婚,是生病的预兆。梦见参加婚礼,通常预示会有亲朋好友去世。梦见被抢劫梦见被抢劫什么意思如果梦见有新娘或新郎缺席的婚礼,则暗示你不相信伴侣,对方让你有足够的安全感。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