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思考儒家:在现代,儒家有什么用? 当代人在谈儒学时,总有最迫切、萦绕在心中最大的一个问号。我不才,现在就简单地来回答这个“大哉问”。 读书为应用儒家有用或没用? 儒学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问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很久了。因为传统上大家都说“通经致用”“经...
思考儒家:在现代,儒家有什么用?
当代人在谈儒学时,总有最迫切、萦绕在心中最大的一个问号。我不才,现在就简单地来回答这个“大哉问”。
读书为应用儒家有用或没用?
儒学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到底有什么用?我们问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很久了。因为传统上大家都说“通经致用”“经世济民”,读书就是为了运用到现实社会上去。但是儒学在当代,恰好即以它的实用功能备受质疑。
各位想必知道,从十七八世纪以来,《论语》等在西方流传已很广了。但西方人以西方哲学来对比《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时,往往觉得意趣不高。认为孔子只不过是讲了些道德格言的世故老人,并没有太多抽象性的、概念性的思辨表达,所以会觉得儒家只是一种世俗层面的道德传播者。
因此,西方对老子《道德经》的关注程度远高于《论语》。国内受过西方哲学训练的人,也往往觉得儒家的东西太过平实,跟现实社会的关系又太过紧密了。儒家甚至于被贴上了实用主义的标签,认为中国正因为受儒家的影响太大,所以凡事都有实用主义倾向。而又因有实用主义倾向,故我们缺乏抽象的玄思,也缺乏超越性的宗教向往,更缺乏“为学问而学问”这样一种思辨性的传统。说这类话的人很多,我相信各位也听到过。
但是,儒学又常面临到另外一种指责,说儒家的想法恰好是不切实际的。《史记》就讲孟子被当时人批评说他“迂远不近事情”。似乎儒家的想法太过理想化了,动不动就讲三代、讲诗书、先王之道,跟我们实际的人生社会是有距离的。
正因为这样,所以儒家又常被定位为“理想主义”。理想主义者讲的那一套,在现实世界难以实践。
孔子说的几句感叹话,常被拿来证明儒家确实就只是道德理想主义者。如孔子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或“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孔子的志业,事实上是不可为的,在现实世界上,这种理想不可能落实,也没有落实,只代表一个理想。在我们现实的污浊世界,人人都像禽兽一样,以本能跟贪欲在过日子。社会无非如此。儒家呢,它提供了一种理想,让我们可以向往,也可以借着这个来提振自己,但是终究儒家的理想很难真正落实下来。
实用或纯属理想儒家引争议
这两种南辕北辙的想法的评论,都很有意思,各自表达了两种对儒家的看法。一种觉得儒家太实用了,另一种觉得儒家根本就不实用,根本没法落实,只是一种理想。
有很多人,例如梁启超在讲儒家时,就认为儒家学说基本上即是一套政治哲学。换句话说,他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的。当代新儒家呢,又倾向把孔子定位为道德的理想主义者,从理想性这一面来阐述儒家。
在传统上,孔子孟子或后来宋明理学遭遇到批评,也与此有关。清朝初年不是有很多人批评宋明理学家“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吗?认为理学家对现实社会的衰乱、国家的危机都没办法,提不出具体措施,无非把道德性提高了,最后殉国,最多只能如此,保持一种气节。所以当时很多学者批评宋明理学不具实用性,所强调学问应是“实学”,是有实际社会功能的,最典型的就是颜习斋这类人。后来还有干嘉“朴学”。朴,就是质朴,认为确实的知识考证比较实际,整天讲天道性命,华而不实,没用!这是两种种“实学”,一主张落实于社会现实,一主张实际于知识。这些思潮都是用来对治儒家的不具实用性。
可见儒家到底是实用主义还是理想主义,本来就争论很大,我刚刚的简述,已然概括甚多,实际的争议还远不止于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