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玉器的投资风险风险一:品质风险玉器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品质和价格差异很大。一般收藏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市场上玉器的真正的价格,更不敢轻信卖家的报价。再加上一些制假贩假者的欺瞒,人们对于投资玉器有时会疑虑重重。
投资玉器
自从佳士得2000年秋季拍卖会"白脂翠玉三百年专场"创下:总成交额4540.228万港币,总成交率99%的骄人成绩后,几年来玉器市场整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单品价格也节节攀升,例如在刚刚结束的2003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一件事先估价为40,000—60,000元人民币的清玉石雕老人像成交价达1,122,000元人民币;而在同时举行的北京华辰秋拍上,一只估价为12,000—24,000元人民币清中期白玉雕盖碗,成交价竟达319,000元人民币。只要对几年来的玉器价格稍作对比,我们不难发现玉器的升值潜力是相当可观的,例如一件清代和田白玉雕龙头带钩在2000年在香港成交价格是港币13500,而到了2002年,广州嘉德的春拍上,类似的东西价格已经到了22000人民币。不仅如此,在古玩市场上,古玉精品也越来越难寻觅,价格也越来越高,一件新工的素扳指都动辄上千、几千。纵观几年来市场的发展以及玉材资源逐步稀少的现实,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古玉的投资热在未来的二三年内还会持续不断地延续下去。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玉器都具有投资价值?事实上,玉的种类有很多,市面上最常见到的就有三四十种,其中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玉器。只有那些真正的精品才具备投资价值。那么,哪些玉器具有投资价值呢?
投资玉器有选择
投资选择之一:翡翠。作为古玉投资首选的理由是:首先,翡翠目前在全世界只有缅甸有,缅甸翡翠经过几个世纪的开掘,到现在高档翡翠已面临矿源枯竭的危机。第二,近20年来,翡翠的价格在国际上直线上升,上涨了数百倍。预计在未来5年内,仍然是翡翠高速增值期,特别是高档翡翠的价格还会直线上升。第三,明清时期的翡翠更是投资首选,因为古翡翠作工精致,古色古香,除了有欣赏价值,还增加了文物价值,如果说现在翡翠存世量就有限,那么,古翠玉则更是稀罕。所以,物以稀为贵,现在投资古翡翠正当时也。
投资选择之二:古玉中国历来有爱玉、敬玉、颂玉、咏玉的传统。中国古玉器经过七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以及历代统治者和鉴赏家的使用赏玩,已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独树一帜的珍品,闪耀着迷人的光彩。玉雕、玉器形状纹饰千姿百态,工艺精湛,诗情画意,富有民族特色,备受世人钟爱。加之古玉作为文物又有不可再生的特点,令古玉的投资非常有吸引力。从古玉文物的历史发展分析,我们发现的材料和艺术价值与历史年代成正比,越是近代,良玉越多;工艺水平越高,良玉的价值越高。
投资选择之三:现代精品玉器现代玉器的生产丰富多彩,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玉器设计创作上均有大量的精晶面世。这些现代玉的精品也具有相当高的投资价值。对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1.玉料越来越少。玉器 ... 是一次性资源利用,具有不可再生性。好的玉料越来越少,拥有者奇货可居。2.加工成本越来越高。玉器加工一向是由纯手工完成,从设计到加工到完成全部由手工完成。因此每一件玉器是玉器加工者的心血结晶。这使玉器具有了唯一性和特殊性。没有一模一样的玉器。随着社会进步,劳动力价值的提高,以及原材料费用的上涨等因素,现代玉器加工总成本会越来越高,其成品的价格增长势在必然。3、随着人们的消费观念的转变。它既可用来收藏投资,也可用于佩戴占用空间小,便于收藏存放。也不受经济收入和投资规模的限制,普通和高档都行,可上可下,可多可少。
玉器的投资风险
风险一:品质风险玉器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品质和价格差异很大。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这是指质量好的玉器,美玉品质优良,世所罕见,价值连城。如今,一只精美的缅玉手镯成交价格也动辄成千上万。而另一方面,品质低劣的廉价玉器却随处可见,成交价格甚至在10元以下,一般只用来做日用小装饰品。影响玉器档次的因素很多,包括玉料、设计、工艺、题材、审美观等
等。各种不同的玉,按质地分类有:白玉、青玉、碧玉、黄玉、翡翠等,而每一个种类下又分有若干多的小类。若按户地则分为和田玉、青海玉、富平墨玉、釉岩玉、酒泉玉、南阳玉、兰田玉等等。珍稀的古玉还可在考古的基础上被划归到新石器、商、 西周、春秋战国、汉唐、宋元直至明清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仅这些一级分类已经让人眼花缭乱,若对每一类做进一步细分,那更是数不胜数。如此繁多的品类大大增加了玉器投资的难度。
风险二:赝品风险今天玉器市场所面临的最大的困惑就是赝品问题,现在的赝品不仅数量惊人而且工艺也非常之好。而玉器鉴定需要专门的知识和工具。普通和高档玉器,一般人是很难识别出来的,因为不同品质的玉器外观手感虽略有差异,但需要训练有素和经验丰富的人才能精确地鉴别出玉器的品质和价位。而且面对各种以假乱真的仿制品,就更是只能靠收藏者的经验和资料积累了,这无疑又加大了玉器鉴定的难度。事实上,玉作伪早在北宋就有,清代和民国达到鼎盛。时至今日,古玉作伪在现代更是使用上了层出不穷高科技手
法,作伪者常常使用氢氟酸进行强化处理。经化学处理过的假玉器,是不能收藏的,因对人体有害,严重的可以致使人的中枢神经受损。
风险三:信息风险。由于玉器的复杂性,导致了玉器市场天生的存在信息不对称问题。一般收藏投资者无法准确判断市场上玉器的真正的价格,更不敢轻信卖家的报价。再加上一些制假贩假者的欺瞒,人们对于投资玉器有时会疑虑重重。而颇多不法商人也利用这种信息不对称,挖空心思地采用各种 ... 以次充好,用石头、玻璃、高分子材料冒充玉石,用廉价新玉改头换面冒充古玉等等。
鉴别伪品有窍门
玉器市场真伪掺杂,良莠不齐,假翡翠、假和田玉、伪古玉等制品数量极其庞大,再加之有的不法商人利用最新技术和手段,刻意仿造出各种看上去精美的赝品。面临这样复杂的局面,投资者将如何识别、判断以免上当受骗呢?
通常情况下,市场上玻璃仿玉制品的辨识,恐怕是赝品中最普遍、最简单的一种。常见的是一批被称为翡翠的,光溜溜,讨人欢喜的小圆环、小鸡心、玉牌片。这种玻璃制品因为是浇模而成,合范时高温的玻璃液在器物的边沿多少会冒溢出一点,冷却后成为隐隐凸起的范线。用手摸、肉眼看都会有所发现。如果手上有放大镜,映光观察,其中定有大大小小的气泡。鉴其真伪,可以从三处观察:
一、由于玻璃质地十分脆硬,结构排列疏松,缺乏玉的致密和坚韧性,经
不起强烈的高速旋刻,因此,在玻璃上一般加工不出高浮雕和圆雕。二、用放大镜查找气泡,哪怕只能见到一个,也就是玻璃。三、玻璃加人氧化铬,色近红宝石。加入氧化钻,色近蓝宝石。加入氧化铬和氧化铜,色近祖母绿……但它的色调总显得单薄,缺乏天然玉色之油润、浑厚的感觉。比较难识的品种,以高分子材料 ... 的假玉为主。其颜色可以任意调配,放大镜也难找气泡,据说红外光谱仪上能立显原形,但目验除了一般不实用的破坏性检验,敲碎找石质断面,火烧看其反应等办法外,关键要看器表有无天然石纹。人为加工的毕竟不自然,高倍放大镜下更会暴露无遗。
与以上人造玉器相比,古玉的鉴别相对要复杂得多,其中有新玉新工、老玉新工,还有老玉老工,那么该如何辨别呢?这里面有—个经验的问题,包括手感和直觉。新玉新工表面明亮温润,没有油腻,没有被人玩过多时的旧感觉。那手感也觉得新玉较嫩,没有被风干的感觉。
新工的雕刻线条是否有折射的反光,如果有折射的反光而玉器的表面又是新玉的感觉,那么这就是新玉新工了。
如果一件玉器表面干燥坚洁,内在明亮湿润,表面有被汗浸湿多年和被人把玩多时的旧感觉,手感又较硬有被“风干”的感觉,就是老玉。你把这块老玉的雕刻的线条对着亮光看,要没有明显的折射反光,雕刻的线条两侧和整块玉器的亮度差不多,那么说明这块玉已被人们把玩多时了,被雕刻线条的地方已在人们无形的把玩之中磨平了,变自然了,这很可能就是老玉老工。
新玉新工雕琢成器后虽然也经过人工或机器打磨,但被雕刻的线条内是很难打磨平的,新玉新工创艮难有被汗水浸湿和被人把玩多时的旧感觉,也没有被“风干”的老玉手感。老玉新工就是这件玉器看上去有老玉的特征,而雕琢的器形、雕刻的纹饰和雕刻的线条又具有新工的特征,那么这件玉器就是老玉新工或者古玉后雕等。
对古玉的鉴定需要一定的经验积累。先秦以前的古玉一般都是软玉,玉的硬度大于5就要敬而远之。其次反复观察造型,查阅相关文物收藏的标准、文物的特征和工艺特点,进行比较,对现世的异型古玉注意造型和工艺的细微部分,是否符合当时社会的人文特点。如眼、刻纹、孔型和神态是否有现代人文和工艺的特点,有者敬而远之。最后是对玉沁进行观察和分析,软玉不耐酸碱,不同的气候环境和土壤,沁玉的情况不一样。俗称“玉有十三沁”,随年代的久远,沁物的力度大小、玉的受沁度和受沁部位是不一样的,通过透光照射发现玉的沁色高度均匀,可以断定是假古玉。
另外,还原玉色时要仔细观察退沁的变化,能退沁而且退沁时有层次、有先后、有散落无法退沁点和隔纹便是真古玉,否则是仿品。如果玉的沁色退沁很快,并显玉的本质则是真品。因为现代物理化学制造的玉沁是永久损毁性沁色,这是一种腐蚀性工艺,用退沁法退沁是无法解决的。由于玉本身具有排渣的特性,久埋地下,玉自身能把内部杂质向外排除,所以退沁时有层次,退出之物也易离玉而去,观退出之物在水中的清亮混浊也可知玉的沁物久远程度。但在玉隔中的玉质较差,一般退沁时效果不好,观察玉隔中沁色也可知久远。
事实上,玉器的赝品类型远不止以上这几种,由于篇幅有限,我们将在以后的栏目中逐步介绍给大家。
摘自《收藏界》2004第3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