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创世记之四:三皇开文明

  一、九皇十纪

  初期造出的人类像刚出生的婴儿,如同一张白纸,没有任何的内涵和文化,没有对自然界的任何认知和承载能力,更没有成形的思想与意识。

  就像天下父母教会孩子学说话走路一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高层境界陆续有一些神下世,转生为圣人,行使神迹,留下神言,传授给人类不同的文化和技能,守护人类走过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曾经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人类处于被神通大显的圣人,如伏羲、神农,直接教化、引领的时代。神以人的形象和状态住世(半神),留下直接展现“人神同在”的特殊历史时期和灿烂的文化展现,以神话传说的方式,代代承传至今。

  其后,上天与神明在历史的不同时期,以不同的方式一直安排、呵护和点化着迷中的人世。也就是说,“人神同在”自此一直在世间以不同方式演绎,为使人不至于完全迷失,甚至还能有机会回归于神。只是人越来越迷于眼前现实,越来越淡忘了抬头仰望上苍和那份原始的虔敬,离道日远了。这是后话,请参阅后世各朝历史正述。

  三皇的传说

  人类的历史是如此的浩渺无垠。大地之上,古往今来,无尽的众生,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一生,记录下来,就是一部历史传记,这是历史的宽度。整体的人类,跨越茫茫的历史岁月,历经沧海桑田、轮回转灭,走到今天,其历经的无尽时间,可看作历史的深度。面对浩渺的历史长河,人类所知是如此的卑微与可怜,沧海一粟。

  由于时间太过于漫长,加上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天灾人祸,上古史料大量遗失,从现存的神话传说和古籍记录中,我们目前只能梳理出大概的历史过程和一些重大事件,以待不断发现和完善。但这些珍贵的传说与记录,已足以让我们对中华民族高贵的源流和浩大的历史有所认识,并虔诚地感恩了。

  三皇这一说法最早见于《周礼》,其次见于《吕氏春秋》。在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引用秦朝博士的话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一般认为,三皇是指天皇、地皇、人皇,但这三皇具体是谁,又有多种说法:

  《风俗通义》引《春秋纬运斗枢》认为三皇为: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白虎通义》认为三皇为:伏羲,神农,祝融。

  《尚书大传》认为三皇为: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帝王世纪》认为三皇为:伏羲,神农,黄帝。

  《潜夫论》说:“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伏羲、神农为三皇。其一者或曰遂人,或曰祝融,或曰女娲。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现在一般认可《尚书大传》的说法,认为三皇是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

  神农氏像,出明仇英绘《帝王道统万年图》册页。(公有领域)

  九皇十纪

  另有古籍记载,《尚书大传》中所说的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只是指后三皇,在这之前,还有初三皇和中三皇。认为最早出现的是初三皇(初天皇、初地皇、初人皇),然后是中三皇(中天皇、中地皇、泰皇氏),最后才是后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所以一共有九皇,九皇过后才是五帝。

  目前遗留下来的史料中,关于初三皇几乎找不到什么记载,关于中三皇的记载也非常稀少。中三皇时期的人皇称为泰皇氏,从泰皇氏开始往后,按照时间顺序一共又可分为十纪,依次是九头纪、五龙纪、摄提纪、合雒纪、连通纪、叙命纪、循蜚纪、因提纪、禅通纪、疏仡纪。

  第一纪以泰皇氏为起源,称为九头纪;第十纪以五帝的轩辕黄帝为起源,称为疏仡纪。其间出现了数量众多的上古帝王,如巨灵氏、句强氏、谯明氏、涿光氏、钩阵氏、黄神氏、神氏、犁灵氏、大騩氏、鬼騩氏、弇兹氏、泰逄氏、冉相氏、盖盈氏、大敦氏、云阳氏、巫常氏、泰壹氏、空桑氏、神民氏、倚帝氏、次民氏、辰放氏、蜀山氏、豗傀氏、浑沌氏、东扈氏、皇覃氏、启统氏、吉夷氏、几遽氏、狶韦氏、有巢氏、燧人氏、庸成氏、史皇氏、柏皇氏、中皇氏、大庭氏、栗陆氏、昆连氏、赫胥氏、葛天氏、尊卢氏、祝融氏、昊英氏、朱襄氏、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

  可能每一纪都是一次不同的人类文明周期,每一纪人类文明毁灭了以后,就进入了下一纪。

  《春秋纬》记载:自泰皇氏开始至鲁哀公十四年(公元前481年),历十纪,共计三百二十六万七千年。

  汉朝的纬书和道教书中,有不少关于九皇十纪的记载,后期的书中也有不少引用。可能到汉代的时候,关于上古历史记载还有较多留存。宋人罗泌将关于九皇十纪的上古史编写成《路史》,是目前较全面的记载。另外唐玄宗时,著名史学家司马贞给《史记》作了增补,补充了三皇本纪,将九皇十纪的部分补充了进去。

  但不同的古籍中,关于九皇十纪的记载都不尽相同。如《路史》所记载的十纪中出现的帝王顺序,与《汉书‧古今人表》刊载的帝王顺序不同。这些可能是漫长的流传过程中数据遗失而造成的讹传吧,目前皆无从考证,只能作一个大概了解。

  天皇定干支甲子,明《开辟衍绎》插图。(公有领域)

  地皇定日月星辰,明《开辟衍绎》插图。(公有领域)

  人皇分山川九区,明《开辟衍绎》插图。(公有领域)

  远古的印记

  古时最重大的礼节是祭拜天地,而祭拜天地中最隆重的是封禅泰山。若从秦始皇算起至清朝结束,中国一共出了四百多位皇帝,而历史记载中真正封禅过泰山的只有六位皇帝。

  春秋时期的《管子‧封禅》中记载:从上古开始至周朝,封禅泰山的有七十二家帝王,而管子能够认识出的只有十二家,依次是无怀氏、伏羲氏、神农氏、炎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商汤、周成王。

  西汉《韩诗外传》记载,上古封禅泰山的共有一万多家帝王,(可能因上古文字失传或损毁)孔子不能全部识别……孔子登泰山查看在泰山封禅过的不同姓氏帝王,能够辨别的有七十余位,无法辨别的有万余位。

  《论衡》也有同样记载,上古时期封禅过泰山的帝王,所留下的遗迹中,可识别的有七十二家,因岁月久远,残损而不可识别的不可胜数。

  《桓谭新论》也有载:泰山之上,上古帝王所留下的石刻,有一千八百余处,可识知的,有七十二处。

  根据这些记载可推测,在上古之前还存在着遥远的中华文明史与数量众多的帝皇朝代,这些从时间上足以印证史前文明之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上,应该说:近代有关“史前文明”的发现与逐步的证实,印证了古老中国的众多传说与史料。

  在留存的上古史料和传说中,有一些记载是相冲突的,冲突最大的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出现过,把时间混乱了。如女娲氏,在三皇之前出现过,在伏羲之后又出现过;有巢氏,在燧人氏之前出现过,在伏羲氏之后又出现过;另外还有女娲氏、共工氏、后羿等等,都同时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过。

  上古传说中,同时出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同一人物,大部分应该都不是同一个人,而是不同的人。可能是因为名字相似或相同,所以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被混为一个人;也可能是在不同的人类文明时期,他们传授给了人类相似文化,或做了相同的事情,所以被混为一人;也可能是漫长的流传过程中,这些人的名字被岁月模糊而误传,混为一人。

  但无论如何,现有的史料虽然看似有些纷乱,却不难看明其中反映了同一个中心信息:远古时代,有一个称作“三皇”的半神治世的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这些帝皇神通大显,教化人间,带领人类从蒙昧无知走向开化,一步步走进了渔猎文明和农耕文明,最后进入开启这一轮五千年人文教化的黄帝时代。

  接下来,我们就以这个漫长的三皇时期广泛流传着的五位最有代表性的半神,对这一时期做一简要介绍,他们分别是: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

  参考文献:

  1.《管子‧封禅》

  2.《韩诗外传》

  3.《论衡》

  4.《桓谭新论》

创世记之四:三皇开文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杨广兴建大运河入手,分析南北朝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中华文化的起源地一般认为在黄河流域,在东汉末年孙权建业称帝之前,江东往往被称作蛮荒之地,那时中国的经济中心也一直在中原一代。

  2. 一个兵卒为何要劝说刘邦定都长安

    娄敬在历史上出现得着实奇怪,出场也堪称意外。他可谓乱世奇才,却生卒年不详。

  3.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4.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5. 一辈子都在抗击匈奴的汉武帝,为什么最后将江山托付给一个匈奴人

    汉武帝而金日磾当时不过是一个匈奴战俘,一次偶然相遇中,将两个地位悬殊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让疑惑的是,这个匈奴人究竟有多大的才能,让汉武帝如此重用,打了一辈子匈奴的刘彻最后把江山交给一个匈奴人来辅佐,在这背后是不是又另有玄机?古代骑兵一手策划匈奴征讨之战的汉武帝,他深知骑兵是战胜匈奴的关键,而马匹就是骑兵的重中之重,想要战胜敌人,就要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6.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7.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8. 鸿门宴上出现的三个「 ”二百五”让刘邦360度无死角完美逃脱

    《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大意是:项羽在鸿门宴请刘邦,原本是想做局...了他,即历史出名的「”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可是项羽这边出了个头号「”二百五”,非上去客串「”英雄救美”,最后刘邦在张良、樊哙的掩护下成功逃跑的故事。#我要上头条##月薪万元---新作者扶植计划开启##历史冷知识#头号人物项伯最出名的「”二百五”到底是谁呢?那就是项伯。项伯和项梁虽然都是项羽的叔叔,可是智商绝对不在一个leve

  9. 羊舌大墓扑朔迷离,墓主是晋文侯吗?答案可能在墓地

    曲沃羊舌墓出土的大师氏姜匜在晋国公侯墓发掘中,晋文侯在曲村的墓葬一直存在争议。后来发掘出羊舌大墓后,这个争论愈争愈烈,至今未搞清雄才大略的晋文侯墓葬,自然成为晋国考古的一大缺憾。两墓遗留的历史碎片在曲村—天马的九侯十九墓墓地,有着严格的昭穆之序。按序排列,m93/m102位置,应是殇叔和他的夫人。

  10. 大臣睡懒觉不想上早朝,朱元璋怒斥:回家种地去,爱睡几时睡几时

    所谓「”朝仪”,指的是皇上上朝时,大臣们必须遵守的各种礼仪。比如大臣们什么时候进宫、什么时候整队、在大殿上应按照什么样的顺序站位,行什么样的礼仪、口中呼唤什么样的敬语等等,都是非常有讲究的。类似这样的日常上朝礼仪就是「”常朝仪”,也叫「”朝礼”,而在重大节日或是需要接待远道而来的外国使节、各地诸侯的时候,大臣们还要遵循「”大朝仪”,也叫「”朝贺之礼”。顾名思义,「”大朝仪”的规格要比「”常朝仪”高

随机推荐

  1. 椎心泣血造句

    椎心泣血造句一:听到老王那段椎心泣血的遭遇,每个人都为之动容。,想起过去的种种,他不由得感到椎心泣血,悲痛至极,感情语录。播出灾难现场死者家属椎心泣血痛哭失声的样貌,令人看了为之鼻酸。

  2. 病重无力终舍杂行

    深知陈居士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往生净土,为达此目的,可谓不惜牺牲一切;念及彼此之法情,正当她来日可数之际,无论如何要去看她,再度告以弥陀本愿,使令决定往生。老病交摧,无常伺候,垂终之命如风中残烛,随时将熄。

  3. 北宋传奇女将:拳打郑子明,手举赵匡胤,锤服高怀德,脚踢高怀亮

    此书主角人物乃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飞龙指的就是他,全书讲的是赵匡胤因反抗昏君而逃走江湖,行侠仗义,结交好汉,最终建功立业创立大宋江山的故事。该书也成功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诸如赵匡胤、柴荣、赵普、郑恩等。郑恩,字子明,相传是北宋的开国大将,《飞龙全传》里的人物,乃柴荣、赵匡胤的结拜兄弟,排行老三。

  4. 群居穴处是什么意思?

    【拼音】qúnjūxuéchǔ【解释】原始人类聚群而居,住于山洞之中。比喻粗野无知,见闻浅陋。【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群居穴处”

  5. 梦见婴儿 娃娃梦到婴儿 娃娃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婴儿 娃娃好不好

    做梦梦见婴儿娃娃好不好?梦见婴儿娃娃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婴儿娃娃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抱起婴儿,预示近期财运旺盛。周易解梦婴儿如出现在孕妇的梦中则无象征意义。梦见有多只眼睛梦到有多只眼睛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有多只眼睛好不好非孕妇的梦中可能表达潜意识中想要个孩子的愿望。

  6. 梦见中药_周公解梦梦到中药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中药好不好

    梦见中药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中药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中草药,意味着要生病。梦见煎中药,表示你身体正在进行一次排毒过程,是一些慢性疾病好转的象征。梦见钩子_周公解梦梦到钩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钩子好不好原版历史新知梦见装有汤药的罐子,身体患病。卖药者,疾病临身。《历史新知》梦人言勿吃药。庸医不知病源,而用药差误,以及劫药,似是而非,盖有之矣。

  7. 药品广告

    店员:“每瓶3角!”

  8. 梦见起大水

    周公解梦梦见起大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起大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傲慢无礼是什么意思?

    【拼音】àomànwúlǐ【解释】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出处】《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裴松之注引孙皓侍中李仁之言:“视人君相忤,是乃祀所谓傲慢;傲慢则无礼,无礼则不臣,不臣则犯罪,犯罪则陷不测矣。”【例子】无【近义词】傲慢少礼【相关】百度“傲慢无礼”

  10. 周夷王姬燮简介 周夷王姬燮在位时间多长

    周夷王生年不详,华夏族,姬姓,名燮。周夷王又是在位时间有多长,这些你都知道不,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想知道的都跟小编来吧。>周夷王,姬姓,名燮,西周第九代国王,周懿王子,周孝王侄孙。《史记》称他为夷王,西周青铜器铭文多称他为彳屖王。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周夷王在位时间定为前885年至前878年,此数据尚存质疑。姬燮死后的庙号为夷王。>周孝王即位九年就去世了,诸侯和大臣立孝王之侄太子燮即位,他就是周夷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