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割据的关键战役,也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之后,曹操的确短时间没有能力南征,赤壁之战后,曹操是等了4年才再度征讨孙权的,但是此战中,曹军的损失有多少呢?

赤壁之战是奠定三国割据的关键战役,也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此战之后,曹操的确短时间没有能力南征,赤壁之战后,曹操是等了4年才再度征讨孙权的,但是此战中,曹军的损失有多少呢?只有一句「 ”损失过半”,此战对曹军的战力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呢? 先来多说一点,就是关于赤壁之战的地点,到底是哪里,毕竟连苏轼都弄错了,现在最被大家公认的地点是现在的蒲圻。 《元和郡县图志》赤壁山在蒲圻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败走处。 《后汉书.献帝纪》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三国志·吕蒙传》的记载:「 ”是岁,又与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乌林”。 综合来看的话,现在的蒲圻应该就是当年的赤壁古战场。 话说回来,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夷陵之战最大的不同就是,赤壁之战持续的时间太短了,短到了都不好意思说这是一场大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都是打了1年多的,而且史料中有很多细节可以去还原两次战役的经过,唯独赤壁之战,各方记载除了往自己脸上贴金之外,其他的是能简略就简略,就像是此战没什么可说的样子。 赤壁之战打了多久呢?《三国志.武帝纪》记载,秋七月,公南征刘表,那么曹操什么时候退的兵呢?是十二月,也就是说曹操在短短的5个月时间内,先是大胜,后是大败,妥妥的遭遇了一次人生的大起大落,关键是,在曹操平定荆州,收复刘表旧部的时间,等到了赤壁和刘备孙权联盟交战估计都是十月之后的事情了,如此大战可能对峙了不到两个月就结束了,也是比较奇怪的。 从曹魏方面的史料来看,基本上都在隐瞒此败,而且当时曹操并未出动主力部队参加赤壁之战,在赤壁的战场上,刘备和孙权都是拿出死战的态势了,精锐基本上都拿出来了,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虽然孙权是派遣了3万余人,但是这绝对是孙吴的精锐水师,可是曹军方面呢?在赤壁战场上,基本上看不到太多的主要将领参战。 当时曹氏宗亲只有曹仁和曹洪随曹操出征,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曹洪)别征刘表,破表别将于舞阳、阴叶、堵阳、博望,有功,迁厉锋将军,封国明亭侯。他们两个应该是出现在了赤壁战场上的,但是最为曹魏五子良将的五位将领,只有3位将领随曹操出征荆州,但是都不在赤壁战场,时荆州未定,复遣辽屯长社;(乐进)后从平荆州,留屯襄阳;(徐晃)从征荆州,别屯樊。在赤壁战场上,曹操妥妥地回到了刚起事之初的状态,就是要亲自指挥战斗。 那么他手里有多少人呢?《江表传》中记载着他写给孙权的书信,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80万当然是扯了,而且曹操自己都说了,是水师,那基本上就是刘表的旧部,荆州哪里养得起80万的部队,现在公认的10万到20万之间,这还是曹操在荆州的全部兵力,在赤壁的正面战场还要少一些,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曹操用来和刘备孙权死磕的部队基本上都是荆州降兵,他从北方带来的嫡系部队,应该大部分都在荆州各地驻防。 当然曹操征荆州,打赤壁这一战在战略上没有打错,当时曹操在出征前问过三国毒士贾诩,贾诩的意思是,曹操已经是实力最强大的诸侯了,只要能够休养生息,蓄积实力,到了最后,孙权等人会主动归降的,不过当时马超韩遂一直在西北威胁曹操,荆州之地,刘备和孙权都想要,如果曹操没有什么行动的话,荆州必然会被刘备孙权所占据,这两人可不是什么轻易就投降的主。 关于赤壁之战,曹操是怎么败的,《三国志》给出了三个版本,《三国志.武帝纪》十二月,孙权为备攻合肥。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憙救合肥。权闻憙至,乃走。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备遂有荆州、江南诸郡。也就是说,曹操是被刘备所败,加上军中发生了大疫,曹操主动退军了,《山阳公载记》公船舰为备所烧,这个记载就有意思了,完全是将孙权一方从主角变成一个配角,孙权竟然去打合肥,这是为了减轻刘备的压力吗?但是在诸葛亮游说孙权之时,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主力部队都被调取赤壁了,吴军是在赤壁当吃瓜群众看刘备和曹操打仗吗?而且主力部队不在,孙权拿什么去打合肥?显然这是有意的错误记载。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的很明确,是在曹操战败后,权自率众围合肥,使张昭攻九江之当涂。这种记载是比较可信的,趁曹操新败,孙权不打合肥才怪,合肥一线是孙吴梦寐以求的战略要地,可惜的是,孙吴到亡国都未曾登上合肥这座城。 曹魏一方是隐瞒败绩,称的是,自己因为大疫才撤兵的,刘备一方则是往脸上贴金了,《三国志.先主传》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到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公引归。这里记载也是赤壁之战是刘备一方击败曹操,之后焚毁了曹军水师战船,同吴军水师一起追击曹军,《华阳国志》也是记载,大破公军于赤壁,焚其舫舟。公引军北归。 但问题是如果刘备就有实力击败曹操的话,就不必那么急切地向孙吴求援了,也会回对周瑜说,3万水师太少了,而且如果是刘备击败的曹操,那么蜀汉一方必然有成就此功的大将以及谋臣,可尴尬的是,蜀汉一方文臣武将没有建立此功的记载,最重要的是,刘备拿什么来击败曹操,面对荆州水师,虽然是降兵,但是也是有战斗力的,刘备没有水师怎么击败的曹操? 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相信《吴书》里面的记载,《三国志.周瑜传》时曹公军众已有疾病,初一交战,公军败退,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之后就是黄盖的诈降计了,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往船如箭,飞埃绝烂,烧尽北船,延及岸边营柴。瑜等率轻锐寻继其后,雷鼓大进,北军大坏,曹公退走。 不管怎么说孙吴军队才是赤壁击败曹操的主力部队,没有吴军的水师,投降曹操的荆州水师总不能都自己了断了,孙吴一方的记载,有一个细节,《三国志.吴主传》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公烧其余船”,这和周瑜传的记载是不同的,周瑜传的记载,曹操是溃败,孙刘联军趁势追击,曹操哪有时间去烧战船,而吴主传里面的记载给人的感觉是,曹操打败之后,还是一度稳住了阵脚的,在权衡利弊后,主动退去,烧了剩余的战船。 可以说关于赤壁之战,历史记载多有不同,有没有太多的细节,所以个人只能根据各方的描述还大致恢复一下战争过程,首先曹军退军关键原因之一是大疫,这是赤壁三方势力都承认的事实,那么可以确认的是,当时曹军战力不强,疫病横行是极其容易降低军队气势的,而且造成的非战斗减员也会很严重,赤壁之战对峙前,曹军也是遭遇一败的,可见大疫加上参战部队大多是降兵,自然打不赢,不然如果是曹操带来的嫡系军队,携大胜之势,很难想到曹军会先败一阵,所以说大疫才是曹操战败最主要的原因,军中大疫令曹军军无斗志。 可能当时曹操已经准备退军了,而在他未完成撤军准备的时候,孙刘联盟发动了反击,投降的荆州降兵也大多在吴军的反击中被歼灭,战后刘备和孙权都没有大规模俘获曹军的记录,至于战船是烧的,可能三方都烧了,吴军水师烧了大部分,重创荆州水师,刘备在追击曹军中烧了一部分,曹操自知短时间内没有机会南下,也少了一部分。 但是曹操此战损失的部队大多是降兵,其根基未损,和征讨荆州前并无太大差别,诸葛亮《后出师表》列出曹操一生败迹唯独没有赤壁之战,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这也是赤壁之战和官渡之战、夷陵之战不同的一点,刘备和孙权一方都没有记载此战斩获敌军多少,而且曹操在北撤的时候,十四年春三月,军至谯,作轻舟,治水军。曹操是打算重整水师再度南下,只不过曹操的大战略改了,之前是打算快刀斩乱麻,夺荆州平定孙刘,赤壁之战后,曹操是等到彻底平定北方,平定马超韩遂,征讨张鲁,解除威胁后,在南下征讨孙权,只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刘备快速崛起了。总的来说,赤壁之战前后,就曹操的实力而言,此战对曹操来说并不是大败,不过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到是真的。
本文标签:赤壁之战曹操孙权刘备周瑜荆州三国赤壁三国赤壁古战场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