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四日并出”只是传说吗

禅宗西土传承一向得不到学界的承认,与之相关的《付法藏传》也被视为伪书,其所提出马鸣传毘罗、毘罗传龙树世系当然属于杜撰。吕澂先生以为《付法藏传》夸大了马鸣与龙树的关系,虽然他也指出北印本来就有“四日并出”的传说,将马鸣、童受、龙树、提婆作为同时代人,但又认为这只是一种传说,没有可靠的根据。“四日并出”是否只是传说,还须考察之后再下结论。据《大唐西域记》卷十二朅盘陁国条之二“童受伽蓝”:(童受)尊者呾叉始罗国人也,幼而颖悟,早离俗尘,游心典籍,栖神玄旨,日诵三万二千言,兼书三万二千字,故能学贯时彦,名高当世,立正法,摧邪见,高论清举,无难不酬。五印度国咸见推高。其所制论凡数十部,并盛宣行,莫不玩习,即经部本师也。当此之时,东有马鸣,南有提婆,西有龙猛,北有童受,号为四日照世。故此国王闻尊者盛德,兴兵动众,伐呾叉始罗国,胁而得之,建此伽蓝,式昭瞻仰。这一传说更加夸大了马鸣与龙树的关系,马鸣不仅是龙树的师祖,二人还成了同时代人,这当然是吕先生不能承认的。吕先生认为马鸣、童受属于小乘譬喻师的代表人物,龙树、提婆则是大乘佛教的开创者,无论是在时代和宗派上都相去甚远,根本没有相接的可能。吕先生对鸠摩罗什非常信任,对于罗什一门的说法比较认可。他引僧叡《大智释论序》“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初”之说,将二人分别作为一个时代的代表人物,时间上差距很大。对于马鸣的时代吕先生似无定说,对于龙树、提婆则认为“二人都是离罗什百年的人”(1),“龙树的年代在公元三世纪比较合理”(2),总之双方没有交接的可能。马鸣起于正法之初是对的,但说龙树生于像法之末就太迟了。龙树的时代应当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100年左右(3),不可能迟至公元三世纪。僧叡本人后来对于《大智释论序》的说法有所更正。据吉藏《中观论疏》一末,僧叡有《成实论序》,其中引罗什之语,称“马鸣为佛灭三百五十年时人,龙树为五百三十年时人”。三百五十年与五百三十年显然是为了文字上的对应,并非实语。总合前后二说,应为马鸣起于正法之余,龙树生于像法之初,这才接近史实。马鸣与龙树相距并不太远,除《付法藏传》所提供的证据之外,吕先生自己无意之中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吕先生指出罗什对以马鸣、童受(鸠摩罗陀)、师子铠(诃黎跋摩)为代表的譬喻师非常重视,不仅翻译了马鸣的着作,还介绍了马鸣与童受的禅法,又翻译了童受弟子师子铠的《成实论》(4)。吕先生对《成实论》的空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成实论》之说是受到龙树、提婆的影响而接近于大乘了。《成实论》第一0五品,即《三受业报品》中,还引用了提婆《四百论》中的两句话:‘小人身苦,君子心忧’,用以成立它们所说‘忧’也属于苦受。平常不把忧当成一回事,在业报中无地位,此品则承认忧和苦一样,都可以得到业报。这两句话,在龙树、提婆学说中并不重要,但由这一事实,说明师子铠是读过提婆着作的,因而会受到影响就不是奇怪的事了。”(5)师子铠是童受的弟子,他读过提婆的着作,这至少表明提婆的时代不可能比他晚,既然《成实论》受到龙树、提婆大乘思想的影响,可见其创作是在提婆成名之后,因而师子铠更有可能比提婆稍晚。童受与师子铠为师徒,因而其时代应当与提婆接近,童受、龙树、提婆三人同时是完全可能的。马鸣应当在三人之前,但也不能排除与之同时的可能。马鸣有《大庄严论经》,二十世纪初德国人勒柯克在新疆库车发现了此书的梵文写本,其跋文却明确说作者为童受,而不是罗什所说的马鸣。为此德国梵学家吕德斯还与法国学者烈维展开了争论,吕德斯认为这一写本的名称应为《大庄严论经》,其作者为童受,烈维则认为其名称应为《喻鬘论》,是童受在马鸣《大庄严论经》基础上创作的改写本(6)。吕先生大致赞同烈维的说法,认为“童受和马鸣活动的时间是相近的,两人着作可能混同,或者童受在马鸣原着基础上改订”(7)。吕先生认为童受与马鸣活动时间相近,这一观点是有根据的。据僧佑《萨婆多部师资记目录》,马鸣为第十一,童受(鸠摩罗驮)第十二,二人是否有师承关系不好定论,但其时代相近却是显然的。童受与龙树、提婆有可能同时,马鸣又与童受时代相近,则四人同时的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抹煞的。诸书多谓马鸣起于正法之余,为佛灭五百年时人,他的寿命可能也比较长,活到了公元一世纪中后期。如果四人同时,那只能是在马鸣的晚年、提婆的早年,童受与龙树已经到了中年。提婆为南天竺人,其早年也主要生活在南天竺一带,故称“南有提婆”。童受为呾叉始罗人,呾叉始罗位于北天竺,其后他又被更加靠北的朅盘陁国(在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一带)国王以武力胁至其地,故言“北有童受”。按照《大唐西域记》所载,“四日照世”的传说在他在呾叉始罗时就有,朅盘陁国国王正是由于听说他的大名,才兴兵南下,他的晚年是在朅盘陁国度过的,后来其弟子师子铠也是于沙勒(亦在今新疆)造《成实论》,这表明“四日照世”说确实成立于童受的中年时期。马鸣为中天竺人,后来被迦王掠去,据羽溪了谛在《大月氏之佛教》中考证,这位迦王事实上是属于贵霜王朝的丘就却,因而马鸣晚年事实上也生活在北天竺。龙树巡游的地方很多,五印度皆有其踪迹,中年时可能在中天竺一带。称“东有马鸣”、“西有龙树”,只是大致的方位,不一定是说马鸣当时就在东天竺,龙树就是西天竺。依照《付法藏传》及禅宗西天二十八祖说,马鸣为第十二,毘罗第十三,龙树第十四,提婆第十五,马鸣和提婆相隔数代,二人同时颇有中国人的“四世同堂”的意趣。但在当时,这一现象并非罕见。吕先生曾经指出龙树、提婆、罗睺罗多三代同时的史实(8),这表明当时传法习惯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不再采取临终付法的形式,也不尽量挑选最年轻的弟子作为传人以尽可能延长法脉,这一转折很可能就是从马鸣开始的。历史传说既有可能是后人的编造和附会,也有可能包含着确有价值的真史料,辨其真伪,须多方考索,小心求证,不可心存成见,固执一说。“四日并出”看似不可能,实则很有可能,这也表明禅宗的西土传承说不一定是虚构,其中还是有历史根据的,只是后人发掘不够而已。注释:(1)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95页,中华书局1979年。(2)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98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3)徐文明《龙树的时代略考》,中国佛学1999年秋季号。(4)《中国佛学源流略讲》94页。(5)《中国佛学源流略讲》95页。(6)季羡林等《大唐西域记校注》988页注(二),中华书局1985年。吕澂《印度佛学源流略讲》147页。(7)《印度佛学源流略讲》147页。(8)《印度佛学源流略讲》124页。作者简介:徐文明,河南省濮阳县人,哲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00875。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四日并出”只是传说吗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罗摩王传奇故事

    长子罗摩勇敢和道德更在众兄弟之上,尤受臣民的尊敬和父王的喜爱,他已被正式立为太子。罗摩的德行和才干很快赢得了大臣们的一致称赞。罗摩王子被吉迦伊派人叫了来。罗摩见十车王眼含泪水,满面忧伤痛苦的样子,知道这并非是父亲的本意,而是吉迦伊王后的主张。罗摩却无忧无喜,他脱下华丽的王服,换上平民的布衣。但罗摩不愿违背父亲生前的决定,坚持拒绝了婆罗多的请求。

  2. 鸠摩罗什大师的故事-七佛译经师

    《阿弥陀经》这部经翻译的人,是鸠摩罗什大师。当鸠摩罗什的母亲怀孕时,不论记忆或理解,都倍增于从前,甚至能无师自通天竺语,众人都感到非常的讶异。等到鸠摩罗什出生时,其母便顿时忘却天竺语。参学弘化菩萨心由于鸠摩罗什的母亲是龟兹王的妹妹,因此全国人民都特别供养他们母子。当鸠摩罗什十二岁时,母亲又携带他返回龟兹国。龟兹王还亲自前往温宿国,迎请鸠摩罗什母子回国教化。不久,鸠摩罗什的母亲决心到天竺修行。

  3. 无言的大智

    禅宗认为真理、智慧也—样,是不可言传的,佛的真正智慧在每个人的白心中,智慧是不能、也不必用语言来表达的,“不立文字”成了“禅”的一种境界。“无言之智”向来被古今中外的智者所推崇。“无言之智”同样体现在维摩诘身上。而流传在民间谚语中的“沉默是金”,其中旨趣和佛教“无言”的“不二法门”没有什么两样。

  4. 讲经令饿马听经忘食的马鸣菩萨

    中印度之国宝--马鸣祖师公元一至二世纪,中印度出了一位有名的大师,人们尊称他为「马鸣菩萨」,他对大乘佛学起了开端的作用。胁长老毫不在意,对这些天真的小沙弥面露笑容,听之任之。那外道彻底醒悟,从此虚心地聆听师父为他讲经说法,认真修学,数年后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国王平时对这位比丘甚是尊敬,听了他的开导,经过反复思忖,终于同意了。一个月后,国王打算请比丘说法。

  5.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的故事>在祖师传中以龙树菩萨为最,在此就“龙树菩萨”之名的由来谈起。“龙”顾名思义是在龙宫证道故取名为龙,而“树”则是在树下出生的,他生于南印度,提到龙王请龙树菩萨到龙宫而证道的典故,大致情形在此略述。龙树菩萨在龙宫读了广大经典后,就完全通达一相之法,即是深深趣入无生法忍的实相之中,龙王知道尊者已经证道后就将他送出龙宫。龙树菩萨再请国王稍等一下,接着天空就掉下阿修罗的耳朵、鼻子……

  6. 马鸣菩萨 :一言屈敌

    马鸣出生在中印度,原学婆罗门教,据说非常聪明,善於辩论,在中印度罕逢敌手。马鸣的挑战发出了,当时佛教僧侣自认为无人能敌马鸣的利舌,只好含羞忍辱,不再击犍椎集众,也不再讲经说法了。马鸣後到,一看胁尊者的仪容与原来相比简直判若两人,不敢小瞧,心想今天的辩论可能会成为一场佳论了,但自己却无论如何是不会输的。所以,马鸣被胁尊者一言所屈,只好履行约定,剃发出家,成了胁尊者的徒弟。规定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

  7. 两位圣者辩论

    当马鸣向龙树挑战辩论时,龙树派提婆代表他出战。为了帮提婆準备,龙树借着辩论练习来训练他﹔龙树自己提出印度教观点,而提婆则为佛教见解辩护。辩论的日子到了,提婆也準备好了,他已经掌握双方的论点,龙树派他前去接受挑战。这场广受注目的正式辩论在国王和官员面前举行。一连数周,多次的研讨、辩论与各种不同的对谈,国王和他的贤者们宣布佛教徒的提婆胜利。那位印度教学士被禁锢在一间满放佛教经论的庙里。

  8. 一言屈敌(马鸣菩萨)

    马鸣的挑战发出了,当时佛教僧侣自认为无人能敌马鸣的利舌,只好含羞忍辱,不再击犍椎集众,也不再讲经说法了。所以,马鸣被胁尊者一言所屈,只好履行约定,剃发出家,成了胁尊者的徒弟。佛教跻身于这样一个文化社会,与其他学派之间发生沖突是显而易见的。规定败者应当履行的义务。若就胁尊者而言,他在辩论中以一句轻松愉快的祝词难倒对方,使马鸣无从反驳,又可见其人的机敏诙谐、举重若轻了。

  9. 舌头不会焦烂

    婚后不久,王妹便怀上了罗什。罗什来到温宿国后,提出两个问题进行问难,温宿国和尚当即迷闷自失,无法回答,只好叩头至地,归依罗什。罗什临去世前说:“我所译出的经、论共有三百余卷,只有《十诵》这一部,还未来得及删改。希望我所译的经书能够流传于后世。今天我在众人面前,从心底里发出誓言,若是我所传译的经文没有大的差错,在焚烧尸身后,舌头不会焦烂。”薪火息灭后,罗什的尸身都烧成了灰,只有舌头没有烧坏。

  10. 破斥外道的高僧大德们—传奇

    破斥外道的高僧大德们----传奇龙树菩萨《龙树菩萨传》说他出行于南印度婆罗门种。後来,月称在南印度一带弘法,在恭军那国破斥外道的多次辩难,使大多数的婆罗门和长者归依佛教。由此开始,提婆连续在中、北印一带做破外道的工作。义净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游学印度各国,破斥外道,于是「名震五天,尊为称首」。无畏三藏祛邪显正,建立如来法幢,破斥外道邪说,所向披靡。当时许多外道受到他的影响而纷纷皈依佛法。

随机推荐

  1. 与哪些人走得近能带旺你的财运?

    你的理财观念如何?今天,梵心老师将为你提供一个心理测试,看看与哪些人走得近你的财运能变好。你适合与不挥霍,有理财观念的人一起,对方通过言行举止来影响你的不好习惯,久而久之能够帮你“聚财”,你的财运也会越来越好。你适合与勇于冒险且投资能力强的人一起合作,对方能够凭借自身的经历来鞭策你,指引你走出迷糊的人生,财运也会因此而有所好转。

  2. 头角峥嵘是什么意思?

    【拼音】tóujiǎozhēngróng【解释】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露头角。”【例子】那时头角峥嵘际,搅海翻江上九天。(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相关】百度“头角峥嵘”

  3. 为老师改诗

    有一天,乡校的老师刘微之拿出自己创作的一首《鹭鸶诗》,先高声吟诵了两遍,然后让学生们品评。晚上回家,他翻来覆去推敲老师的诗句,总觉得有不妥之处。>第二天早上,他鼓足勇气找到老师,轻轻地说:“老师,‘渔人忽惊起,雪片逐风斜’这两句诗中的‘雪片’,是不是指鹭鸶身上落下的羽毛?”老师不假思索地回答。老师面露诧异之色。>“唔,唔,”老师沉思片刻,忽然亲切地反问一句:“那么,你看这诗句应当如何改呢?”

  4. 梁鸿相貌俊俏为什么甘愿娶丑女孟光为妻

    孟光宣称要嫁只嫁梁鸿,梁鸿知道后就娶了孟光。梁鸿见到这样的孟光就很高兴,说:这才是我要娶的妻子啊。梁鸿和孟光两人是夫妻,他们十分恩爱,梁鸿是很多富家女子都想要嫁给他的一个俊俏男子,而孟光是一个肥丑而黑的女人,那么为什么梁鸿会不喜欢美丽的女子,而娶了孟光呢?“举案齐眉”是梁鸿和孟光夫妻两人的日常礼节,没想到“举案齐眉”这个佳话流传至今,这个故事在今天也被誉为夫妻两人相敬如宾的典范。

  5. 郭璞简介 东晋著名学者中国风水学鼻祖郭璞生平

    著名学者,既是文学家和训诂学家,又是道学术数大师和游仙诗的祖师,他还是风水学鼻祖,其所著《葬经》。324年,敦欲谋反,命他占卜,璞言必败,被杀,时年49岁。郭璞是风水界的泰山北斗,风水: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山主人丁,水主财。>西晋末年战乱将起,郭璞躲避江南,为著作佐郎。西晋末,被王敦任为记室参军。晋明帝在玄武湖边建了郭璞的衣冠冢,名「郭公墩」。郭璞之子郭骜被封为临贺太守。

  6. 梦见女神仙

    周公解梦梦见女神仙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神仙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楚王刘英:第一代佛教徒

    佛教传入中国是在潜移默化中发生的,可以推测在楚王刘英之前,佛教在汉地的传播已有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了,但由于最初的信徒可能多为异域胡商或民间百姓,所以得不到正史的重视,终于因为这位封国治地在彭城的楚王的东汉贵族身份,“浮屠”才得以在《后汉书》中出现。但是,楚王刘英信佛信道,后来并没因此得到善终。让楚王刘英和汉明帝都没想到的是,100年后,佛道打包捆绑销售的新宗教就从外地一路畅通地发展到汉朝皇帝的宫廷中。

  8. 瀑布

    一个法国人面对着尼亚加拉大瀑布兴味索然,无精打采。导游见状对他说:“每秒钟要从这里泻下数百万加仑水,对这种景观您难道不感到惊奇吗?”“这有什么可惊奇的?水不往下泻还会往哪儿泻?这样的流量要是往上喷嘛,那倒还有些意思。”

  9. 最有益的建议

    美国威震三军的将军马克·韦恩·克拉克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位富有情趣、毫不呆板的乐观者。>“那么,是谁向您提出这一建议的呢?”克拉克轻松地回答说。

  10. 梦见舍友

    周公解梦梦见舍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舍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