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学而篇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有所觉悟而能够一直反覆练习,不让人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让人快乐吗?不为人所认识而不会有任何的怨恨,不是个君子吗?

  【释义】

  〈宪问篇〉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因为所学为己,即使不为人所知一样的满心喜悦而快乐,而不会愤世忌俗。

  对君子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一种成就与快乐,不在于别人知不知道。学习而有所得,是自己的事。别人知不知道,是别人的事。会有愠怒之心,是因为「为人」而学,而不是出自自己之真心喜爱。

  有朋自远方来,是因为让人所看见,声名远播而以致于远方都有同道来访,这固然让人快乐,这种快乐是顺理成章,人性之自然流露。但不为人所知,还能够平心以对,这是有道德修养的人才做得到的。君子就是有道德修养的人。

  此节分三段,第一段讲的是学有所得,因而喜悦满心。第二段讲的是学有所成而为人所知,远近闻名,连远方的朋友同好都来拜访,这当然也是一大乐事。这些快乐,都是人心之自然,普通人都做得到的。但君子与常人的不同在于学有所成又不为人所知时,能以平常心来看待,甚至一样乐在其中者,这才是君子。

  程子以《干文言传》解释可谓深得其义。

  乾卦初九:「潜龙勿用。」潜龙像是君子潜藏而不为人所知的时候,《文言传》说:「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人不知而不愠」即「不见是而无闷」。

  【朱熹注解】

  君子,成德之名。尹氏曰:「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程子曰:「虽乐于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愚谓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曰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不已焉耳。程子曰:「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翻译﹞人在道德上有所成就与建树之后名为「君子」,尹氏说:「学问在于自己,至于别人知不知道自己之所学,那是别人的事,有什么好怨恨的? 」程子说:「虽然乐见于自己所知所学能够及于他人,但是能够在不为人所看见之下还能够不忧郁闷心,这才是所谓的君子。」我认为,学有所成而及于他人,因此快乐,这是顺理成章而容易的事。人家不知道而不会怨恨,这是逆人本性而困难的,所以只有道德修养上达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够做到。然而,德所以能够有所成,不外乎学的是正道,反覆练习得很熟稔,当中的喜悦无以言喻,然后让自己无法停止的喜爱它。程子所说的:「快乐是从喜悦之后才真的可得,不快乐不足以说是君子。」

  [按]

  程子说的「非乐不足以语君子」相当值得玩味。君子对于自己的心,有很高的掌控力,能够达到「无入而不自得」。

  【字义】

  学:《说文》作斅:「觉悟也,从教从冂。冂,尚蒙也。」学原意是觉悟的意思,因此亦通觉,处于童蒙无知之人受到启发以至于觉悟。当今通解以学为学习的学,《增韵》所说「受敎传业曰学」,也是朱熹所说的「效」,后觉者仿效先觉者的言行:「学之为言效也。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因此「学而时习之」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传统认为的学习的学。二是觉悟,有所觉悟之后而能够不断的反覆练习,因此而心生喜悦。

  习:鸟数飞,小鸟学飞而不断反覆尝试,直至熟练为止。学而时习,学习而能够专心投入,反覆练习到熟稔于心,有所获得,所以满心喜悦。

  朋:同类、朋友。程颐:「以善及人,而信从者众,故可乐。」能够以善影响他人,追随者众,因此而快乐。

  说:通悦,喜悦。

  乐:依朱熹,音洛。快乐。《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愠:音「运」,《说文》:「怒也。」一说「怨」。朱熹:「含怒意。」愠为怨、怨恨,心中有怨是因为以为怀才不遇而愤世嫉俗。

论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孔祥熙是如何成为孔子75代孙的?

    南京......成立以后,孔祥熙历任实业...、财政...、行政院长、中央银行总裁和中国银行总裁等职。

  2. 树欲静而风不止,下一句流传了2000多年,背后的故事令人心酸

    品读历史,解读优秀家庭文化。

  3. 名人启示录:老子原创《道德经》,为何孔子修订《六经》名声更响

    撰文:郭珣;图片:网络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4. 批判孔子、干翻朱熹,76岁用剃刀自尽,大明第一狂人真不简单​

    我们大家都生过病,也都治过病。不知道大家寻思过没有,诊断与治疗的差别?诊断是摸清楚你得了什么病,治疗是对症下药。

  5. 王阳明一出山就把刁民横行的地方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见心学的强大

    从贵州到江西,这一路王阳明足足行了一个多月。而我们的主角王阳明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接管了庐陵。不出所料,王阳明第一天上班,在县衙外面击鼓鸣冤的百姓便有黑压压的一大群。但实际上,他们对于王阳明的承诺丝毫不抱希望。做出承诺以后,王阳明派人把庐陵的各种税收单子调了出来,发现这里的杂税多如牛毛,而且大多来历不明。

  6. 读史明智:从《史记·鲁周公世家》入手,看西周姬姓诸侯的兴衰史

    提到春秋时期的鲁国,我们知道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但是不要忘了还有一位比孔子更早的牛人也是鲁国人,他就是鲁国的建立者周公旦。

  7. 历代王朝虽是以儒为政,但杂家才是整个古代社会正常运转的基础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当代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自然都基于统一的国家制度框架,不过当中的具体执行者却来自五湖四海、他们也都各具其能、各安其职。

  8. 中国人为什么不应该 ... 孔子和商鞅?

    一些中国人经常...孔子,说孔子的思想虚伪、腐朽、落后,看不起女人和劳动人民,为统治者服务等。我们可以...思想落后的当代人,却不能...孔子和商鞅,为什么呢?孔子和商鞅是2300多年前的人物,他们生前是风云人物,改变了当时的历史。今天的人凭什么...家?孔子、商鞅的时代,是中国的婴幼儿时期或者小学阶段。

  9. 孔子最喜欢的年青人是什么样子?

    长者喜欢一个年青人,无过于把他收为女婿。

  10. 且看「 ”坏人”孟子是如何给齐宣王「 ”下套”的

    孟子学有大成后,一直周游列国想要实现自己用「”仁爱「”治国的抱负。但是苦于当时礼崩乐坏,一直都未能如愿。虽然周游的国君一直都认为他说的话是没有错的,但是没有一个君主愿意采用他的政治思想。孟子说话总是很赋有技巧性,下面来看一下孟子这个”坏人「”是如何给齐宣王”下套「”的。一、你可以是这样的人齐宣王问孟子说:"老先生,你能给我讲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故事吗?"孟子回答说:”孔子的弟子没有讲齐桓公和晋文公的

随机推荐

  1. 爸爸拜佛 我哭了

    我十几岁就爱跑去寺院而且喜欢清静的寺院在雾霭尘尘或者刚下过雨的水气中偷偷看那些拜佛人的侧影大殿香气缭绕烛光一闪一闪而那个拜佛的人双手合十在眉眼前眉眼在他信仰的心雾中冉冉升起用佛家的话说心生欢喜所以想到人拜佛的那一刻我觉得很美心生欢喜可是,昨天这个拜佛的人让我流泪不止你见到过你的爸爸拜佛吗?

  2. 抗日英雄马本斋的妻子 神枪夫人孙淑芳的传奇人生

    >>马本斋离开以后,留下了他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他的妻子就是孙淑芳,是一位非常传奇的女性。她本来是地主家里的一个丫鬟,有一次马本斋接到上级的命令去剿匪,结果发现这个地主和土匪还有勾结,于是就决定要处罚他,地主吓得马上逃跑,正好孙淑芳会骑马,就一路追赶,她就这样和马本斋认识了。后来马本斋又加入了八路军的队伍,孙淑芳也跟着去了,她的枪法非常准,被很多人叫做“神枪夫人”。

  3. 哪些食物能防治动脉硬化

    哪些食物能防治动脉硬化普及茄子:在天然食物中含维生素P最丰富的要算是茄子。

  4. 1975年越南从菲律宾诈取南子岛

      路透社近日报道称,菲律宾海军官兵将很快到40年前被越南夺走的南海一座岛屿上,与越南海军官兵一起喝啤酒、打排球。这也是两国在南海问题上联合抗衡中国的象征。路透社提到的这座岛屿,正是中国南沙第六大岛——南子岛。1975年,当时的南越部队采用诈术夺取这座岛屿的实际控制权,...

  5. 梦见写诗

    周公解梦梦见写诗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写诗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梦见肉包

    周公解梦梦见肉包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肉包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饭堂

    周公解梦梦见饭堂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饭堂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史上最牛叉的皇帝托孤:胆大包天将7岁的幼子托付给敌国君王照顾

    毫无意外都是皇帝向信任大臣托孤。阿卡狄乌斯虽然昏庸,但在处理继承人方面至少还有自知之明。公元414年,阿卡狄乌斯在病危垂死之际,担心年仅7岁的幼子与年轻的王后无法在权臣当道与外敌环伺的处境中生存,便突发奇想,通过与敌国波斯君王耶兹德格尔德对接,在征得耶兹德格尔德的同意后,便将自己年幼的儿子与王后,托付给波斯帝国照顾。

  9. 君子之间的较量:司马光、王安石与苏东坡的故事

    君子和君子,君子和小人,小人和小人之间的交往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友情和纷争也大相径庭。然而最令我感动的,当是司马光、苏东坡等与王安石之间的恩怨是非与大义之争,是的,他们曾经势不两立,然而最终,他们无不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征服了世人,受人景仰与崇拜。不管谁对谁错,他们所能保持的、常人难以做到的便是自始至终都以国家民族的社稷为重,而从不涉及个人恩怨。是的,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争斗,是世人所景仰的君子之斗。司马

  10. 贿赂阎王爷

    孩子继续讲:“人的身体,是由地、水、火、风这四种东西组成的,人一死,这四种东西也就不再存在于身体中,人的灵魂是到处游荡的,为了拯救灵魂而花钱贿赂,又有什么用?陛下因为沾了前世布施的光,这一世才能当王。现在,无论远近都知道您崇尚仁义,心地善良,您的好名声已经传遍四方。虽然您现在还没有得道,但下一世必定还是国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