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拱与张居正:曾经亲如师友为何最后会反目成仇?

高拱,字素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中进士,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隆庆五年升为内阁首辅。 张居正,字叔大,荆州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与高拱同样历经三朝,隆庆六年代高拱为内阁首辅。 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同朝为官,又同为裕王府旧臣,曾经合作无间、相互器重,推行一系列新政,扭转了嘉靖后期日益严重的社会危机。 然而,曾经亲密无间的两人在同登高位之后关系却变得日趋紧张,互相猜忌,隆庆临终之前遗命高拱、张居正等同为顾命大臣,然而万历登基仅六天,高拱即被命令交出权柄,卸去华衮威服、青巾布衣离京。 高拱 纵观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宦海生涯,可以发现两人无论在执政理念、务实思想都极为相似,二人又都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为何却闹到如此不可开交的地步呢? 俗语言「 ”共患难易,同富贵难”,高拱、张居正也不例外。隆庆与万历分别给了两人无上的信任和无上的权力,古往今来权臣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飞扬跋扈,这一点高拱与张居正也都不例外,只不过张居正生前运气好一点而已。 曾经亦师亦友亲密无间 高拱与张居正的关系可以说是亦师亦友,二人有共同的理想,又站在同一战线,早年可以说关系亲密无间。 嘉靖三十九年,高拱任国子监祭酒,张居正为国子监司业,当时严嵩秉政败坏朝纲,高拱对国家的颓败感到烦闷,想去秋游散心,却找不到朋友,最后找到张居正,二人对着大好山河,畅谈理想,历数朝廷弊政,相谈间竟发现两人志向理念出奇的一致,此后更是惺惺相惜。 高拱后来被罢职后还曾经回忆起二人同朝为官的经历,说道:「 ”荆人(指张居正)为编修时,年少聪明,孜孜向学,与之语多所领悟,予爱重之。渠于予特加礼敬,以予一日之长,处在乎师友之间,日相与讲析义理,商榷治道,至忘形骸。 予尝与相期约,他日苟得用,当为君父共成化理。”——高拱《病榻遗言》 高拱年长张居正十三岁,从这段话可看出二人早年间亦师亦友的关系。 张居正 甚至在高拱与徐阶反目成仇,被逼出朝堂之后,张居正为遏制赵贞吉的势力与司礼监李芳合谋,奏请重新起用高拱,高拱这才得以以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重新回到朝堂,没想到重新掌握大权的高拱与张居正二人却从此生了嫌隙。 间生嫌隙友情破裂 高拱与张居正都是徐阶提拔起来的,但高拱与张居正不同,高拱是个有个性的人不轻易依附任何势力,性格又极为急躁,不允许他人异议,《明史·高拱传》评价他「 ”性强直自遂,颇快恩仇”,有很强的报复心理。 两人第一次出现嫌隙就是在处理徐阶的问题上,隆庆五年,徐阶二子充军,三子削职为民,如果不是张居正从中力保,徐阶的下场恐怕就跟严嵩一样了。 徐阶 因徐阶对张居正有知遇之恩,所以张居正对徐阶感恩戴德,而高拱却因为嘉靖驾崩时,徐阶只召了门生张居正共同写就遗诏,却未通知到当时已是内阁大学士的高拱,故高拱对徐阶、张居正二人大为不满。 所以,高拱要打击徐阶,张居正一定反对,二人出现了分歧。 张居正曾经在给徐阶的信中写道:「 ”不敢走介,畏行多露。”足以说明了张居正对高拱日渐跋扈的惊心。——《答上师相徐存斋九》 在当时朝廷中,首辅李春芳为人宽厚却气魄不足,仗着是裕王潜邸心腹的高拱却越来越独断专行,这引起了张居正的不满。 两人在互相合作、互相器重之时,也互相猜忌、嫉妒,彼此防范。《明史·张居正传》中记载高拱的门客曾向他告密说张居正收过徐阶儿子三万两贿赂,高拱因此当面讥讽张居正,张居正当时脸色就变了,指天发誓没有这回事,高拱才罢手。 从这件小事可以看出,两人之间实已存在很大的裂痕。 主少国疑兀自专横 张居正与冯保联合驱逐高拱,只是促成此事的助推器,两宫太后与皇帝才是最终的裁决者。万历继位时年仅九岁,主少国疑,任何微小的逆言都能成为威胁皇位安全的依据。 高拱虽然宦海沉浮三十年却不太明白这个道理,史书记载高拱曾在奏折中写道:「 ”安有十岁天子而能自裁乎?”当时司礼监太监冯保看到这句话当时脸色就变了,故意在万历面前激将高拱道:「 ”高先生云十岁孩儿安能决事?”万历当即大怒,回到后宫就告诉了两宫太后。太后深信不疑,由此加深了太后对外臣可能篡权的敏感性。 冯保 高拱与张居正均满腹才华,为济世良臣,但与张居正的老谋深算相比,高拱则性格直爽甚至于鲁莽,敢作敢为却缺乏审慎,在胆识之外少了一丝沉着,喜怒形于色而心胸又有些狭窄,虽入仕三十余年性格仍未改。 因此当高拱与宫内的宦官产生矛盾时,极易冲动下说出不该说的话,例如隆庆年间高拱就曾因阻碍冯保担任司礼监秉笔太监而受到冯保的嫉恨,因此冯保不断的找机会企图陷高拱于不义。 万历初登基,高拱自恃资格老,以皇帝年幼为借口,责难司礼监揽权,奏请将司礼监还政于内阁时,终于被冯保逮到机会,向两宫太后进谗言:「 ”高拱期皇帝年幼,欲迎立其乡周王为功,而已得国公籍矣。” 正是在冯保不断的谗言下,两宫太后忍无可忍终于对高拱出手,将其逐出朝廷。 结语 相对于高拱的草率、直爽,张居正就显得谨慎、克制得多,《明史·张居正传》评价他「 ”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 在高拱锋芒毕露时,张居正则时刻保持着谦虚谨慎的态势,能在危险面前抽身,这也是张居正立于不败之地并最终权倾朝野的原因。 讽刺的是,当张居正将朝堂上的政敌驱逐干净、独揽大权之后,一如高拱般飞扬跋扈,盖古之权臣者概莫如是也! 参考文献: 1.《明史》卷二百三《高拱传》 2.《明史》卷二百三《张居正传》 3.《明穆宗实录》卷七十七 3.《高拱全集》高拱《病榻遗言》 4.《张居正文集》第二册,卷二七,书牍十四

高拱与张居正:曾经亲如师友为何最后会反目成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早晨第一杯水喝什么好?你可别喝错了

    据说人可以七天不吃饭,但不能超过三天不喝水,否则会脱水而死。可见水对于人体是多么重要,看来一天八杯水也是有道理的。所以早上起床一定要喝杯水,开启水水嫩嫩的一天!关于水量,晨起第一杯水,一般以200毫升左右为宜。但是,由于我们饮食中存在食盐量超标的情况,所以早晨一杯淡盐水会增加盐的额外摄入,无疑也会加重身体缺水的状态。

  2. 梦见买西瓜_周公解梦梦到买西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买西瓜好不好

    做梦梦见买西瓜好不好?梦见买西瓜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买西瓜的详细解说吧。病人梦见买西瓜,身体不久会康复。梦见洗手_周公解梦梦到洗手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洗手好不好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梦见成熟的西瓜,吉利如意,预示发财。梦见没熟的西瓜,你可能会遇到不好的事。病人梦见吃西瓜,预示距离康复还有些时日,痊愈困难。

  3. 民以食为天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mínyǐshíwéitiān【解释】天:比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人民以粮食为自己生活所系。指民食的重要。【出处】《汉书·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例子】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董必武《挽沈骊英女士》)【相关】百度“民以食为天”

  4. 驰字结尾的成语

    第四个字是“驰”的成语、最后一个字以“驰”结尾的四字成语及解释: 背道而驰——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璧坐玑驰——形容文章的语言精采美妙。 电掣风驰——形容像闪电刮风一样迅速。 电掣星驰——如闪电和流星似的...

  5. 摆袖却金造句_摆袖却金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摆袖却金bàixiùquèjīn摆袖却金的意思和解释:比喻为人廉洁,不受贿赂。摆袖却金的出处唐·韩愈《顺宗实录》:“执谊为翰林学士,受财为人求科第,夏卿不就应乃探囊中金以内夏卿袖,夏卿……摆袖引身而去。”摆袖却金的例子摆袖却金造句摆袖却金造句相关从古至今的生活和书籍作品中流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它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丰富了汉语言文化,成语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是丰富多种。

  6. 心眼,听闻众生苦

    心眼,听闻众生苦朋友讲起了一则感人的故事。他心想,究竟是谁大发慈悲心安装了路灯呢?“施比受更有福”,我们无数明眼人都了解也会背得,然而却由一位盲者用实际行动体现了出来。我们很多人,受惠于人尚不知感念,对民间疾苦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大的障碍是以自我为中心,无法领略生活的真谛,又怎能体会众生的心情呢?

  7. 梦见度蜜月_周公解梦梦到度蜜月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度蜜月好不好

    做梦梦见度蜜月好不好?梦见度蜜月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度蜜月的详细解说吧。梦中的度蜜月,象征的是婚讯与眷恋。梦见度蜜月,通常预示你将结婚,或是对爱人的思恋。即将度蜜月的人做这个梦,预示未来的生活幸福甜蜜。梦见和男友或女友以外的别人一起度蜜月,暗示爱情并不如意,和表面看来亲密的人私下不和。

  8. 林青霞:忆那袈裟飞起像浪花(图文)

    著名艺人林青霞在中国台湾省《联合报》撰文,回忆了她跟随日前刚刚去世的圣严法师学佛的经历和感悟。那袈裟飞起,就像浪花。在见面的一个钟头里,我只问了一个问题,就是什么叫“禅”,因为始终认为禅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师父说只要坐三天禅就什么都知道了,我正在考虑的时候,师父连说了三次,于是我当下就决定坐禅三。对该忏悔的事,想办法补偿。

  9. 弯曲

    山谷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长满松、柏、女贞等树,而东坡却只有雪松。不过当雪积到一定程度,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会向下弯曲,直到雪从枝上滑落。妻子发现了这一景观,对丈夫说:“东坡肯定也长过杂树,只是不会弯曲才被大雪摧毁了。”这时候,我们需要象雪松那样弯下身来。弯曲,并不是低头或失败,而是一种弹性的生存方式,是一种生活的艺术。

  10. [专家点评] 近现代陆俨少 为学境界图

    [专家点评]近现代陆俨少为学境界图当代著名书画篆刻家韩天衡先生自述其为学境界恰如古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要表现这两句诗的意境在别人看来可能是一件难事,但陆俨少不仅画出来,而且画的极好、极妙。陆俨少,又名砥,字宛若,上海嘉定人。他18岁辍学无锡美术专门学校后,进上海著名山水、仕女画家冯超然的画室“嵩山草堂”学画,专攻山水画,并结识了许多名家同道,特别是与吴湖帆相识,使之大开眼界。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