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历史痕迹: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

嵇康(224年-263年,一作223-262年),字叔夜。汉族,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为曹魏宗室的女婿,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39岁。 由于当时时局动荡,司马氏权倾朝野。作为曹魏集团的人物,嵇康不愿与司马氏合作。他隐于竹林,喝酒赋诗。以嵇康为首的「 ”竹林七贤”常常聚在一起,谈论玄道,当时人称之为「 ”清谈”。 嵇康精通音律,工于草书、绘画,在文学上也很有造诣。而且,他深邃独到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图源网络,侵删 「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思想的核心,贯穿其思想的始终。在研究和分析嵇康的思想时,我们绝对不可能避开这一重要思想。 关于「 ”自然”和「 ”名教”的关系,是魏晋时期「 ”玄学”在伦理方面的主要议题。所谓「 ”名教”,一般指儒家的纲常礼教,而这里嵇康所言的「 ”名教”则是指被司马氏集团所利用、所提倡的虚伪的伦理道德纲常。而「 ”自然”的确切含义并不是指道家思想,也不是指自然界本身,而是客观世界的自然之道、人的自然本性和无私之心。 首先,「 ”越名教而任自然”是嵇康伦理思想的重要表现,是他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他所主张的「 ”越名教”是要否定司马氏所推行的所谓「 ”名教”,这「 ”名教”是为司马氏政权而服务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名教。他对于儒家的伦理纲常进行了猛烈抨击,但是他又深受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嵇康「 ”以六经为污秽,以仁义为腐臭”,他看到了儒家伦理道德中的消极因素,并对其进行抨击,更直接把矛头对准司马氏集团。而另一方面,在《家诫》中,他对儿子提出的各项要求和告诫完全是按照儒家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展开的;在《太师箴》中,又婉言规劝君主「 ”弃彼佞幸”,选贤纳谏。可见,他还是深受儒家影响的。而他的儒家思想又与当时司马氏倡导的「 ”名教”相背离。 正如鲁迅先生所言:「 ”嵇阮的罪名,一向说他们毁攻礼教。但据我个人的意见,这判断是错的。魏晋时代,崇奉礼教的看来似乎很不错而实在是毁坏礼教,不信礼教。表面上毁坏礼教者,实则倒是承认礼教,太相信礼教。因为魏晋时所谓崇奉礼教,是用以自用,那崇奉也不过是偶然崇奉… … ,于是老实人以为如此利用,亵渎了礼教,不平之极,无计可施,激而变成不谈礼教,不信礼教,甚至于反礼教。———但其实不过是态度,至于他们本心,恐怕倒是相信礼教,当作宝贝。” 其次,「 ”越名教”的目的是「 ”任自然”。嵇康主张人们在精神上超越「 ”名教”,回归人性的本来面目。「 ”自然”的生存境界,就是过一种「 ”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的生活,然而只有「 ”气静神虚”、「 ”体亮心达”的人,也就是「 ”君子”才能达到。在嵇康的《释私论》中提及:「 ”夫称君子者,心无措乎是非,而行不违乎道者也。何以言之?夫气静神虚者,心不存乎矜尚;体亮心达者,情不系乎所欲。矜尚不存乎心,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 情不系乎所欲,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物情顺 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由此可见,「 ”自然”是完全自在的,非人为的。在我看来,嵇康的「 ”任自然”更多的强调是一种人生境界。超越「 ”名教”,实现自我的解脱,达到「 ”自然”的境界。 「 ”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体现的儒道兼修 众所周知,玄学实际上是儒道合流的产物。而嵇康的「 ”越名教而任自然”思想作为玄学的重要代表思想,更是不可避免地表现了嵇康的儒道兼修。 在儒家思想方面,嵇康虽然「 ”非汤武而薄周孔”,但是并不排斥儒家思想。首先,儒家思想非常重视「 ”修身”。「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以「 ”修身”为先决条件的。而在嵇康那里,「 ”越名教”并不否定「 ”修身”。「 ”任自然”亦可以看做是在通过「 ”修身”达到其人生境界。正如嵇康本人,根据史料记载,我们可以窥见其「 ”修身”之事:《晋书·嵇康传》中说嵇康「 ”恬静寡欲,含垢匿瑕,宽简有大量。” 「 ”(王)戎自言与康居山阳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 在道家思想方面,嵇康在《释私论》中吸收了老子「 ”无为”思想,认为「 ”君子则以无措为主”。「 ”无措”即要做到「 ”心不存乎衿尚”、「 ”情不系于所欲”,摆脱世间的一切法则,使人的自然本性得到自然地舒张,名、言、行不必遵守礼法,凭禀性行事,回归自然。 总结 魏晋之际,司马氏集团为了强有力地控制政权,排除异己,大肆 ... 戮持不同政见的名士。司马氏集团利用「 ”名教”作为维护其统治和篡政的工具。而嵇康本人作为魏氏宗室的女婿,官居中散大夫,虽是七品微职,但毕竟与曹魏有姻亲关系,不自觉地已处于与司马氏集团根本对立的阵营之中。加之嵇康本人内心是笃信真正的儒家思想的,对司马氏所标榜的「 ”名教”十分痛恨和厌恶。在这一背景下,嵇康主张「 ”越名教而任自然”,反对司马氏所谓的「 ”名教”,超越这些为司马集团服务的纲常伦理,以达到「 ”自然”的人生境界。 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表现了其儒道兼修。事实上,作为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嵇康的思想充分体现了玄学的价值观,也可以说是儒道合流而成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① 《晋书·嵇康传》 ② 《释私论》 ③ 周一良:《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④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1962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⑤ 岳强:《超越与回归:名教与自然——对嵇康思想的再认识》 ⑥ 杨晓赔:《浅析嵇康「 ”越名教而任自然”的道德意蕴》

历史痕迹: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阮籍用这四字评价刘邦,成为怀才不遇之人的代名词!值得收藏

    庞涓是中国战国时期魏国的一名将军,他心胸狭窄,用计残害同门手足,最后落得万箭穿心而死,临死之前大喊「”「”遂成竖子之名”!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却是「”竖子成名”的典故,咱们一起往下看!魏晋时期,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名叫阮籍。阮籍容貌英俊,性格狂傲,志向宏大,学识渊博。生活中,他按老庄哲学思想处世,顺其自然,不拘小节。有时他一连几个月关门看书;有时又出外游山玩水,多日不归。他不仅诗歌文章写得

  2.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竹林七贤离经叛道,为何还被后人推崇?

    说起竹林七贤,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与世俗脱离,明明处于一个被封建制度牢牢束缚的乱世时期,却反其道而行之,过出了属于自己的潇洒自在的生活方式。然而,为何即便他们不与天下共谋,排斥远离独揽大权的朝廷,甚至不在乎生死,做出了众多惊世骇俗的事情,也能被世人当做时代的标榜呢?

  3. 史上第一酒鬼:被妻子推进装满酒的缸里,3天后妻子才看酒缸

    刘伶就算放在当时也算是一个十足的酒鬼了,他喜欢喝酒到什么境界呢?他老婆有一次把他关进酒缸,三天之后都看傻了。刘伶是魏晋时期的名士,他是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个人。刘伶这个人的性格是真放荡不羁,根据史书记载他喜欢喝酒也就算了,喝醉了之后还喜欢把衣服脱了。

  4. 以晋武帝执政之失为例,浅谈西晋急速衰亡的原因

    晋武帝司马炎在公元265年代魏建晋,在东吴衰弱之时一举统一全国,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混乱局面。晋武帝执政之初花费十多年时间让百姓休养生息,此时的晋朝已经具备了长期发展的基础,司马氏也得到士族阶层的普遍支持。从晋武帝称帝以后到东吴灭亡之前这16年间推行的一系列发展生产、稳定社会、充实国家的举措。

  5. 李靖:从现实中的唐朝名将 升格神话界的流量IP

    作为历史上确实存在的名将,唐朝人李靖的名声有些大的不可思议。如果我们仔细考量李靖其人的升格过程,就会发现很多隐藏在神话故事背后的历史进程。可以说,李靖几乎参与了构建唐朝的大部分战争,称得上开国功臣。至此,后人谈及唐朝就不可能忘记其大名,这也是他被不断神话的舆论基础。此外,不少驻防西域的士兵也不可避免的皈依本地佛教。但直到此时,李靖与毗沙门的形象还没有被重合起来,两者都属于被士兵普遍崇拜的军神人物。

  6. 「 ”竹林七贤”告诉你,如何才能长得丑活得久

    说起「”竹林七贤”的刘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史料记载称他):「”文人酒痴”、「”一米四几汉子”、「”容貌丑陋”、「”热衷裸奔”、「”沉默寡言”、「”人情淡薄”、「”与世无争”。最让后世铭记他的特点是:爱酒如命,被称为「”醉侯”。他常常坐着鹿车,腰里揣着一壶酒,让人扛着一把锹跟着他,说:「”如果我醉死了,就挖个坑把我埋了”。看似包藏万物,无忌生死的豁达爱酒境界,其实蕴含着人生大智慧和厚重的生存哲学

  7. 魏晋风度: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名士和药、酒)

    竹林七贤(此文阅读时间约15分钟)名士对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名士,许多人往往浮现出放浪形骸的印象,但除了众所周知的「”竹林七贤”以外,更多的人则是以注重人为修饰为特征,以阴柔美为风尚的。在中国文化中,对于男人的形象,一般地说以仪容魁伟为重,对于相貌本身倒不是十分注重。但在魏晋时期则是异数,对于相貌和形态的关注则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在大多数时代被视为病态的癖好,在魏晋时期却是互相夸耀的资本。当时一个名士

  8. 袁天罡的水平有多高? 从他自己选墓地来看, 就远超过了诸葛亮

    虽然说诸葛亮和袁天罡一样,都保护了自己的陵墓,而袁天罡完全是从风水玄学方面入手的,诸葛亮却是从人的心理性格入手,最终取得效果虽然一样,但很明显袁天罡比诸葛亮更厉害,你觉得呢?

  9. 竹林与「 ”无竹”之辩:「 ”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砖画的历史谜题

    1960年4月,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位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掘了一组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全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左右两块,对称分布在主室南北两壁,每块各长244厘米,高88厘米。画...绘有八人,在人物身侧刻有各自的名字。南壁由外侧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荣启期,人物以同根双枝形的树木隔开,共有十株。

  10. 南京发现南朝墓,出土最早竹林七贤人物图,专家:共8人,没竹子

    1960年4月,在江苏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的一位南朝时期的贵族墓葬中,发掘了一组大型拼镶砖印壁画。全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为左右两块,对称分布在主室南北两壁,每块各长244厘米,高88厘米。画...绘有八人,在人物身侧刻有各自的名字。南壁由外侧向内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北壁为向秀、刘灵(伶)、阮咸、荣启期,人物以同根双枝形的树木隔开,共有十株。

随机推荐

  1. 借粥讨饭

    一人好放债,后来破落了,家中只剩下一斗粮食,可他仍忘不了放债,思来想去,终于有了放债的办法——把米煮成粥放出去。

  2. 周公解梦 梦见自己划船 – 周公解梦

    梦见独自划船,会与朋友产生意见分歧。梦见和妻子或情人一块划船,是祥兆。梦见在恶劣的日子里划船。会遇到很多困难。周公解梦梦见什么预示爱情将到来–周公解梦

  3. 吉祥图案在陶瓷装饰中的运用

    第二是装饰性,它是指图案所具备的人工美,即以活跃的、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为基础,按照形式美规律来重新组合形象,用以表达吉祥图案的意义和装饰性,使中国传统吉祥图案具备特有的装饰特色。

  4. 救寒莫如重裘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iùhánmòrúchóngqiú【解释】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出处】汉·徐幹《中论·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例子】无【相关】百度“救寒莫如重裘”

  5. 李斯谏逐客书

    秦国和国王同姓的大官员对秦王说:“各诸侯国到秦国来做官员的人,大半是替他自己的国王来游说,来离间秦国的。求国王一齐把外地人赶出去。”李斯这人,他们商量着也在被赶出的一班人里面。而现在,用人却不用这个法子,不问他可以不可以用,不讲他是错或不是错,不是秦国的人便不用他,在秦国里住着做客人的,便赶他出去。这样是不能得到四海以内压服各国诸侯的法子的!

  6. 鐢峰+鍐欑殑缁忓吀鐖辨儏鐭俊

    銆銆鐖辨儏杩樻病链夋潵鍒帮纴鎴戠殑镞ュ瓙鏄棤蹇ф棤铏戠殑;涜嫤镄勶纴涔熶笉杩囨槸浠庡皬瀛﹀埌镰旗┒鐢熺殑娴嬮獙鍜岃冭瘯銆傚綋镞惰寰楀緢澶у帇锷涳纴钖庢潵锲炴湜锛屼笉杩囨槸澶氢箞镄勫井灏忋?/p>銆銆鐢峰+鍐欑殑缁忓吀鐖辨儏鐭俊锛屼粖澶╁氨涓庡ぇ瀹跺垎浜埌杩欓噷浜嗭纴鑻ユ湁鍏磋叮浜呜В旋村锛屽彲浠ュ叧娉ㄤ竴涓?/p>銆銆鍏虫敞DR锛?

  7. 1997年清華大學羅列學生應讀書單:中國文化

    讀書人的精神家園:每天讀書,或泛覽,或精讀,涓滴的堅持,駛向知識的海洋。1997年,清華大學教務處、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參考清華大學校內外專家意見,編印《清華大學學生應讀書目(人文部分)》,分外國文化、中國文化、中國文學和外國文學四類,共85種。中國文化篇1.《論語》先秦儒家經典著作半部《論語》治天下讀經兼讀古注,體現述而不作的傳統,使讀者瞭解古人的詮釋路徑與理解取向。書前附有關於孔子的權威傳記《史記

  8. 女性体虚、气血不足,易衰老!常喝1碗汤、2款茶,补血安神抗衰老

    气血的调和与通畅是人体健康的关键。而一旦气血亏虚,易导致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免疫力下降,难以抵挡病邪入侵,最后百病缠身。

  9. 羊年春节送朋友经典祝福短信

    春节来到喜临门,送你一只聚宝盆,装书装本装学问,装金装银装财神,装了健康装事业,装了朋友装亲人,时时刻刻都幸福,平平安安交鸿运!祝羊年春节快乐!春节来到,短信报道;新年问好,愿你微笑;生活幸福,好运笼罩;工资翻番,机遇围绕;福禄双全,健康必要;短信一条,一切安好。春节来临百花香,一条信息带六香。

  10. [专家点评] 新石器时代 红山文化猪首玉佩饰

    [专家点评]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猪首玉佩饰这件猪首玉佩饰高2.8厘米,宽1.8厘米,长9.2厘米。青绿色,三圆孔并联,平底,两端各雕一猪首,肥头大耳,嘴上翘,菱形大眼,双目横视,炯炯有神。器侧饰连续的绳索纹。底上有四个漏斗形小穿孔,其中两边圆孔各有一穿孔,中间孔内两个小穿孔,可穿系,猪的形象刻划逼真,可能与原始图腾崇拜有关。1979年辽宁凌源墓葬出土。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