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党锢之祸

  汉桓帝时,受恩宠的宦官和他们手下的爪牙在朝廷内外肆意横行,以窦武、陈蕃为首的朝臣为汉室江山的延续,与他们进 行殊死的抗争。窦武是桓帝的岳父,延熹八年(165)他的长女被册立为皇后,他则受封槐里侯。陈蕃,到桓帝时已官至太尉,对于宦官集团则恨之入骨。当时的 读书人为褒扬他们敢于和宦官作斗争的勇气,称他们为“三君”(还有一位叫刘淑)。> >   延熹九年(166)发生的一起杀人事件,将宦官与朝 臣的斗争推向白热化,并引发了汉朝历史上第一次“党锢之祸”。有个善于风角(占卜)术的人叫张成,因为和宦官们有着千丝万缕的瓜葛,提前得知了桓帝要进行 大赦的消息,就让自己的儿子杀死了仇人。司隶李膺刚派人把张成的儿子抓起来,桓帝的大赦令就下来了。李膺属于窦武、陈蕃阵营里的人,审问中得知了事情原 委,就不顾桓帝的大赦令将张成的儿子拉出去砍了。张成心里气不过,就去找平时与自己交好的宦官。得了信的宦官一看机会来了,就唆使张成一家向桓帝告状,说 李膺等人结交太学,“共为部党,诽讪朝廷”,以图将李膺等人一网打尽。桓帝听后果然大怒,下旨缉拿李膺等所谓的“党人”。但接到缉拿“党人”公文的陈蕃却 不肯执行,还去劝谏桓帝。但此时的桓帝早已受身边宦官的蛊惑,哪能听得进陈蕃的话,一怒之下罢了陈蕃的官,将李膺等200余名“党人”关进大牢。> >   大臣们一看桓帝受宦官的蒙蔽,罢免了陈蕃,还捕获了这么多“党人”,都噤若寒蝉。槐里侯窦武实在看不下去,就给> >   桓帝上了一份奏章,说明李膺等人是忠良之士,“陛下所行不合天意,不宜称庆”。窦武还把印绶交给桓帝,以表不放李膺等人就不再为官的决心。桓帝见自己的岳父出面了,不好驳回,就放了李膺等人。同时,桓帝命令李膺等人全部归乡,“禁锢终身”,不得为官。>

决战前夜

  党锢之祸不久,桓帝就死了,窦皇后也成了窦太后。因为桓帝没有子嗣,窦太后就和父亲窦武给刘家选接班人。选来选去,选中了只有12岁的刘宏,第二次党锢之祸> >    建宁二年(169)九月,宦官为斩除“党人”,发动了更为惨烈的一场浩劫,史称第二次党锢之祸。宦官侯览为人残暴,任意祸害百姓,督邮张俭看不下去,就 给灵帝上书要求惩办侯览。侯览得知后,来了个恶人先告状,扣下张俭所写奏章,指使心腹朱并给朝廷写了奏章,诬告张俭联络同乡24人共为部党(党人),意图 危害社稷。曹节拿到朱并的奏章,就去找灵帝,要灵帝下诏将天下“钩党”一网打尽。时年14岁的灵帝竟不知何谓“钩党”,就问曹节。曹节被弄得哭笑不得,答 道:“钩党就是党人。他们试图篡夺皇位,危害社稷!”就这样,懵懵懂懂的灵帝依着曹节的意思下诏:要求各地官员全力缉拿“党人”,连带着许多读书人也一并 被当成“党人”处理,处死、流放、囚禁者有1000多人。为,曹节又让灵帝下了一道诏书:凡是“党人”及其父子、兄弟、门生人等,都“禁锢终 身”,永不能为官。> >   是为汉灵帝。灵帝年幼,摄政的职责自然落到了窦太后身上。窦太后任命他的父亲窦武做大将军,陈蕃做太傅,跟着桓帝时被罢免的一批“党人”又被召回朝中。一站稳脚跟,窦武、陈蕃等人就盘算着铲除宦官,因为宦官曹节、王甫等人还盘踞朝中,手握大权。> >    窦太后可是聪明之人,她为了稳住位子,一方面任由窦武重新启用“党人”,一方面又安抚宦官以防他们生事。宦官曹节、王甫等人从桓帝一死,就成了惊弓之 鸟,生怕遭到算计。曹节、王甫等人见窦太后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敌意,就顺着杆子往上爬,向灵帝的乳母赵娆等人频频示好。人总有爱听好话的天性,窦太后逐渐地 就特别信任这些宦官。即使这样,宦官并没有放弃对付窦武、陈蕃等人的小动作,还时时关注他们的动态。毕竟寄人篱下的日子难熬,尤其是还要面对一个不是你死 就是我活的强劲对手。> >   建宁元年(168)五月的一天发生日食,陈蕃借此说事,力劝窦武下定决心铲除宦官。窦武觉得陈蕃说得有理,就去 找自己的女儿窦太后:“自古以来宦官就是为皇帝家看门护院的,如今他们却执掌朝政,专为贪暴,不但百姓们看不下去,上天也难以容忍,最近发生的日食就是上 天的警告!所以,只有铲除宦官,江山才能稳固。”窦武一番话,窦太后听后却不以为然:“汉朝从开国以来,就有宦官。即使要杀,也只能杀罪当诛的宦官,怎么 能够全杀呢?”后陈蕃再提此事,窦太后未予理会。>

殊死之斗

  建宁元年(1 6 8)九月,窦武、陈蕃等人见一时难以得到窦太后的支持,又怕拖得太久夜长梦多,就决定采取行动 铲除宦官。他们先用以敌制敌之法,找借口免了宦官黄门令魏彪的职,让同是宦官的山冰接替,以此唆使山冰告发宦官长乐尚书郑飒,郑飒被关进北寺狱,受不了严 刑拷问,交代了曹节、王甫等人的罪行。窦武、陈蕃将罪状拿到手,就准备向窦太后请示,以图诛灭宦官。> >   不想,意外就在这时发生了。宦官 朱在窦武回府后发现了窦武、陈蕃的奏章,除了曹节、王甫外,自己的名字也赫然在内,气得骂道:“专横放纵的宦官,当然该诛!像我这样规矩的人,何罪之 有,也要被灭族!”随后,曹节、王甫等人就得了信,组织亲信人等歃血为盟,誓言要诛杀窦武、陈蕃。随后,他们在宫里大呼:“窦武、陈蕃等人想要上奏太后废 掉皇帝,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曹节见到皇帝,附和道:“这是真真切切的事,请皇帝移驾!”说话间就拉起灵帝直往外奔。灵帝一看有人要废掉他,情急之下按 着宦官的意思挥剑开路,将宫门关闭,并强迫尚书即刻起草诏书拜王甫为黄门令诛杀反逆。随之,王甫持节到北寺狱杀掉山冰,解出郑飒;接着,宦官们又杀了一个 回马枪,胁迫窦太后交出了玉玺。同时,曹节等人派郑飒带人去抓窦武、陈蕃。> >   郑飒宣诏后想拿下窦武,不想窦武拒不受诏,还杀了使者。窦武快马加鞭来到北军军营,号令兵士:“曹节、王甫谋反,尽力诛杀者必有重赏!”兵士们一呼百应,与前来的宦官血拼。陈蕃闻知曹节等人已,率领随从80余人挥刀突十常侍> >    东汉帝国,宦官中权势最大的当属中常侍,其俸禄虽然只是二千石,却是和皇帝最为贴近的人,主要负责管理皇帝的文件,并代表皇帝对外发布诏书。依惯例,皇 帝跟前的中常侍是四人。到了汉灵帝时,宦官势力膨胀到极点,中常侍也猛增到十二人:张让、赵忠、夏恽、郭胜、孙璋、毕岚、栗嵩、段⁣、高望、张恭、韩悝、 宋典,被人们称为“十常侍”。他们把持朝政、封侯受赏,以致被糊涂的灵帝把他们比作父母:“张常侍(张让)是我父,赵常侍(赵忠)是我母。”> >   入承明门,直奔尚书门,与王甫短兵相接,陈蕃喊了一句:“大将军忠心卫国,何来反意?真正要谋反的是你们这些宦官!”说着要拿王甫,却被对方制住。陈蕃被押到北寺狱,被乱刀杀死。> >    窦武这边,则遭遇中郎将张奂的剿杀。原来这张奂刚从西北边塞回师,曹节等人就假传诏书,令张奂攻打窦武。窦武所率之众当然不是训练有素的兵士的对手,很 快就被剿杀殆尽。窦武不愿受辱,拔剑自刎!曹节见窦武已死,马上割下他的首级挂在大街上示众。窦家大小人等全被捕杀,李膺等一干“党人”亦未能幸免。> >   曹节因“护驾”有功,被封为育阳侯,其他宦官也各有封赏。一时之间,小人得志,国家蒙难。灵帝也变成了十足的傀儡,任由宦官摆布。

汉桓帝时期外戚与宦官之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望门投止,破家相容,试从张俭逃亡事件看东汉的「 ”党锢之祸”

    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从表面来看这件事是汉朝人重义轻利的代表,是汉朝任侠之气风行的体现,但就如同《后汉书》将其归到《党锢列传》一样,这个事件的本质还是一个政治事件,是第二次党锢之祸的开端,也是士族与宦官争斗的延伸。

  2. 梁王在平定七国中居功甚伟,死后梁国分为五国,难逃被削弱的命运

    梁王刘武是汉文帝与窦太后所生的次子,汉景帝刘启和长公主刘嫖的弟弟,早在汉文帝时期就被册封为梁王。

  3. 汉景帝曾许诺于窦太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梁王,为何最后还是反悔了?

    古时人们最为向往的职业就是皇帝了,坐拥江山,权利至高无上,没有什么比这个更幸福的了。不过,皇帝之位固然人人向往,但是皇室之家却不是那么令人神往了。古往今来,我们听闻骨肉相残之事主要发生于皇室之家。在皇室之家中,亲情显得可有可无,权利才是各皇室成员最为看重的,为了登上皇帝之位,...兄弑父,更为残忍的事情都能做得出来。

  4. 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导致发生了一场场政治斗争

    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引发了清流士大夫的愤慨,也因此发生了一场场政治斗争。而这些清流士大夫之间的友谊,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比较典型的,就是东汉晚期名士徐稚与名士陈蕃之间的往来。徐稚每次来的时候,陈蕃都专门为他设立专座,两人纵论古今,时常谈到深夜。

  5. 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导致发生了一场场政治斗争。

    东汉晚期,宦官与外戚轮流坐庄的局面,引发了清流士大夫的愤慨,也因此发生了一场场政治斗争。而这些清流士大夫之间的友谊,也成为后世津津乐道的美谈,比较典型的,就是东汉晚期名士徐稚与名士陈蕃之间的往来。徐稚每次来的时候,陈蕃都专门为他设立专座,两人纵论古今,时常谈到深夜。

  6.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阀门——门阀制度,开启了中原混战模式

    门阀制度,起源于东汉,鼎盛于两晋,消亡于隋唐。门阀,是门第和阀阅的总称。门第可以看做是高高的台阶和门槛,阀阅则可看成是门口两边的柱子。这个简历中的汉高祖刘邦九世孙值得注意,这个九世孙也可以说是刘秀当时的名片,有了这个强大背景和名片,刘秀立国就名正言顺了。所以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也可以说是门阀中人了。其次,东汉门阀政治的开端也可以从开国之前刘秀与郭圣通的政治联姻看出端倪。后册立为皇后,史称光武郭皇后。

  7. 刘荣被 ... ,奶奶、姑姑、父亲、弟弟全部参与其中

    坐侵庙壖垣为宫,上征荣。荣至,诣中尉府簿。中尉郅都责讯王《史记》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中尉郅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资治通鉴》概括一下就是刘荣占了主庙的用地,汉景帝将他交与郅都查办,然后...。这看起来是一件法官刚正不阿,不畏权贵的事件。根据史书对郅都的记载,他也确实当仁不让的是个硬骨头!

  8. 何进和袁绍能带兵消灭宦官,为什么还要引董卓进京?

    在这个话题里,很多人喜欢去分析「”宦官集团”,「”外戚集团”,「”士人集团”的关系,以为能得出真相,实际上,在何进图谋的时间节点上,朝廷高层人物的关系十分复杂,不是简单套用集团利益所能区分开的。例如同为「”外戚集团”的何进与何苗,何进亲近士人,何苗则相对亲近宦官,在政变发生后,何苗也能立刻站队到士人这边,率军讨伐宦官,可见,最终影响他们做出决定的是出自自身利益,而不是什么集团利益。在《后汉书·何进

  9. 平羌乱、灭权臣,卖爵位、锢党人:汉桓帝何以美谥而恶评?

    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三国演义》第一回汉桓帝刘志背上大汉亡国的黑锅,多半还是拜罗贯中先生所赐,以至于在国人的思维定势中一直是昏君的代表。

  10. 宦官郑众干政,为何没被人唾 ... ,反而造就一代帝王

    所以宦官专权和干政,成为中国历史上时常发生的事情。并且自古以来宦官专权,大多祸国殃民,被世人所唾弃。郑众收养的孩子,在他去世后被封爵为侯,并在朝廷身居要职。郑众虽为宦官,确也是汉臣,自然对窦太后的做法,十分反对。有压迫必然有反抗,窦式政权被几个正直的大臣冒死上书,请求汉和帝惩治。后来窦宪企图谋反,幸好郑众及时告知汉和帝,二人提前商议好了计策。

随机推荐

  1. 海涛法师讲故事:真正的生命

    有一位叫周子寒的小朋友,我们在华视点灯,有请他上去过。有一次,我跟他父亲聊天的时候,他讲话掉眼泪。但是我终于找到了,因为周子寒的病,让我们完全付出爱,让我们知道生命的可贵。他虽然二十四岁,但看起来还像七八岁小孩的身高。这样你就不会担心他的死亡,因为他们每个月都要担心他的死亡。所以死亡对他来讲只是另外一个生命的开始而已。但是因为找到真爱,这才是我们真正的生命。

  2. 为什么马尔科姆X仍然对权力说真话

    马尔科姆X是音乐运动。他是爵士乐运动家,当然,爵士乐是即兴演奏,摇摆乐和蓝调。马尔科姆有这三样东西。他可以是抒情的,有趣的,在下一刻,他会转移,认真地推你靠墙。他说话的方式很有节奏。这是一个...和观众的反应,你得到与爵士音乐家。他是个忧郁的人。忧郁与灾难有关。从一开始,从奴隶制到吉姆·克劳,那种灾难感,那种紧迫感,那种需要把它弄出来、喊出来、喊出来的感觉,某种程度上让他骨子里的火被力量和视觉所压

  3. 梦见在树上摘枣吃

    周公解梦梦见在树上摘枣吃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在树上摘枣吃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悉达多太子修行的故事

    夜半逾城离亲出家悉达多太子于二月初八日夜端坐思维过去诸佛旨发四种大愿为救拔三界受缚苦恼众生为众生破诸暗惑除其重障成就如是方便智门为众生说正法令其悟解为众生说正法令得解缚因而太子命车匿备马怀看焦虑慈爱的心情告别熟睡的妻子离亲出家此时净居天诸神让那些军士婇女全都昏睡四大天王手捧承接马足升空而去梵王帝释趋前引路到达古时跋伽仙人的苦行林中与林中猎人易服而住从此太子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修行生活诘问林仙寻修行道

  5. qq空间唯美图片说说-感人的情话

    越努力越幸运,当人有了足够的内涵和物质做后盾,人生会变得底气十足!六、人不是从娘胎里出来就一成不变的,相反,生活会逼迫他一次又一次地脱胎换骨。我们向往远方,但远方又是另一些人厌倦的地方。

  6. 蚁穴溃堤是什么意思?

    【拼音】yǐxuékuìdī【解释】小小的蚂蚁窝,能够使堤岸溃决。比喻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乱子。【出处】三国魏·应璩《杂诗》:“细微可不慎,堤溃自蚁穴。”【例子】【近义词】蚁穴坏堤【相关】百度“蚁穴溃堤”

  7. 梦见朋友偷东西

    周公解梦梦见朋友偷东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朋友偷东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神探狄仁杰》江小郎参与侯君集造反,位极人臣的侯君集为何要反

    电视剧《神探狄仁杰》滴血雄鹰案中有这样的剧情——江小郎参与了侯君集的造反事件不得已逃回老家建起了江家庄。

  9. 古代移民:自愿 or 强迫?

    但在西汉,强制性质最明显的,就是迁徙豪强贵族守陵了。徙民,最初来自于刘敬对高祖的建言。在建元二年四月,他刚刚开始自己的陵墓茂陵工程,就已经徙郡国豪强于茂陵。元朔三年夏,招募民众十万人徙朔方,又徙郡国豪杰及、财产三百万以上到茂陵。就在元朔三年的迁徙令中,郭解家贫,既无官职,财产也达不到强迁的标准。郭解走的时候,人们为他送行共出钱一千余万。

  10. 踢球不会被判刑

    报告结束后,按照惯例,各国的刑法学者可以就有关问题向报告人提问。有位加纳刑法学家形象地说:“假如一个人在马路上踢足球,在踢的时候并不犯罪,但是在后来踢碎附近的门窗玻璃,因而可能事后被判了刑。对这一点,行为人怎么能预先知道呢?”报告人对此并没有采取“无可奉告”的外交词令,而是用诙谐的语言来回避:“世界各国人民都爱踢足球,我们也在提倡,所以,您可以放心,不至于因为踢足球而被判刑的。”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