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浅谈中国画意境的构成赏心者为上,悦目者为下,“不于意境上用力”,就没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追求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意象的焦点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无穷意境。虚实相生是意境构成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表现方式,它是美学原则,是意匠手段。
浅谈中国画意境的构成
赏心者为上,悦目者为下,“不于意境上用力”,就没有“言外之味”、“弦外之响”。正如苏东坡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在绘画创作中我们追求意境,就是追求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没有景,情感就不能从主体转为客体表现,景物是有形的,情感是无形的,以情入景,就能以神求形,以形写神。意象的焦点不是对景物进行匠气的铺陈、描摹,它不求完全再现,应该“如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是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的无穷意境。
当然只有深刻认识客观对象的精神实质,才能有更深远的意境。绘画创作在这方面成功运用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八大的山水画在立意、为象上的突破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他以空灵流动的构图,简约含蓄的笔墨,使作品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高度统一,他以山水寄情,通过融入情感的景色描写,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心绪,画面产生了苍凉凄楚、感慨万千的深远意境。
艺术形象要抓住对象的本质特征,加以强调表现,不能普普通通。只有把构思中典型化了的人或景物加以强调、夸张,舍弃一般的、表面的、繁琐的、次要的东西,避免了面 面俱到,应有尽有,这样才能使绘画作品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使绘画比自然更美。只有竭力描写最主要的东西,才能赋予对象鲜明的个性,才能引人入胜,打动人心。为了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山可以更高,树可以更小,水面可以更宽,船可以更远,境界也就更高。
虚实相生是意境构成的主要方面和主要表现方式,它是美学原则,是意匠手段。王弼在《周易略例》里说:“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笪重光说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