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穷工极巧精美绝伦——牙雕我国牙雕历史源远流长,有实物可考的牙雕制品,当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时,刻有精细纹饰的象牙器已很普遍。商代有了专职象牙雕刻的奴隶,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清代的象牙雕刻有江南与广东两大流派。有盐商大量收购及朝贡的需求,扬州一地的雕刻工艺品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此时扬州漆器、玉器等工艺品正处于鼎盛之时,而扬州牙雕(刻)艺术地位的确定,还应是在清中期以后,始于吴让之。
穷工极巧 精美绝伦——牙雕
我国牙雕历史源远流长,有实物可考的牙雕制品,当起源于新石器时代,其时,刻有精细纹饰的象牙器已很普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双鸟朝阳纹象牙雕刻及蚕纹象牙雕圆形器、山东宁阳县大汶口出土的新石器时期回旋纹透雕象牙梳及嵌松石骨筒,是当时南北具有代表性的牙雕器物。由此而代代相传的牙雕工艺不断完善。商代有了专职象牙雕刻的奴隶,技艺已达到很高水平。据《礼记·玉藻》记载:“笏,天子以球玉,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可见古人在礼器 ... 上,除了玉笏以外,牙笏、竹笏是仅次于玉笏的礼器。唐宋时期的象牙制品已较精美;到明清两朝,随着竹、木雕刻艺术的高度发展以及众多文人墨客的参与,以象牙为材料的牙雕工艺相应普遍发展起来,其艺术水准不断提升。明代初期以郑和航海为契机,在与南亚、非洲各地经济文化交流的扩大过程中,象牙原料大量引进中国,以北京、扬州、广州为中心,我国各具特色的牙雕传统工艺得以高速发展。
中国清代时期的象牙雕刻,作品种类繁多,大至花卉盆景、山水人物、塔式牙瓶、巨型龙舟、连幅围屏,小至扇骨、香熏、花插、笔筒、鼻烟壶、印章等。其时象牙、犀角雕刻和竹木、金石雕刻并没有严格的分工,许多工艺家对加工各种质地的材料得心应手。明代的鲍天成、濮仲谦,清代的尤通、尚均等,都是这样的多面手,所以明清牙雕更易于吸收其他种类雕刻技法的长处。清代的象牙雕刻有江南与广东两大流派。江南嘉定派名家众多,大都在造办处“牙作”当差。其代表人物有:封锡禄、封锡璋、封始岐、封如镐、施天璋等。所雕牙器逸品奇峭清新、气韵生动。而广东派象牙雕刻以纤细精美为特征,陈祖章、陈观泉、司徒胜、董兆、李爵禄、杨有庆、杨秀等人作品为最。清代的牙雕工艺和其他工艺美术作品的发展一样,在雍正、乾隆时期发展到了高峰。
清代扬州牙雕(刻)工艺昌盛。清初的扬州,得盐运和漕运之利,成为东南经济文化中心。地方官吏及盐商多为饱学之士,他们倡导风雅,有的还重金招聘能工巧匠,定制工艺美术陈设品珍藏赏玩。有盐商大量收购及朝贡的需求,扬州一地的雕刻工艺品市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亦如《桃花扇》作者孔尚任所云:“广陵为天下人士之大逆旅,凡怀才抱艺者,莫不寓居广陵,盖如百工居斯焉。”雕刻艺术在 ... 技术和艺术创造上均较前朝有了很大发展。此时扬州漆器、玉器等工艺品正处于鼎盛之时,而扬州牙雕(刻)艺术地位的确定,还应是在清中期以后,始于吴让之。在吴让之之先,牙雕技艺因袭竹雕的技法,主要以深刻、浅刻、圆雕技法为主,“高、深、透”为其特点。吴让之为著名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包世臣的得意弟子,精于金石考据之学、工诗文,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成就较高的艺术家。其牙刻刀法如在纸上书画,“以刀代笔”,横竖点捺、皴擦烘染、干湿浓淡、意刀合一、随意生法、一刻而就、落墨而毕,开扬州不同于前期的象牙浅刻之先河。由于吴让之的开拓,牙刻艺术在扬州发扬光大,造就了于啸轩、黄汉候、宫宜安、吴南敏等众多艺术家。这批传承者在吴让之开创的技法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在浅刻艺术的基础上创造出微刻、缩临名人书画艺术,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牙雕(刻)精品。
来源:《中国文物报》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