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前半生一直在失去,临终却一生无悔

许地山 说起民国著名学者、作家许地山,你可能不知道是谁,但是说起他的散文《落花生》你肯定就会有印象,这是小学课本里,必须背诵全文的一篇课文。 许地山出生于书香世家,受家庭氛围的熏陶,自小聪颖好学,曾获得牛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清华北大、香港大学等国内顶尖大学授课,许地山和所有民国大师一样,一生都致力于文学创作与宣传抗日救国事业。 1933年,许燕吉的父母结婚四周年纪念,照片中母亲周俟松怀里抱着的就是许燕吉。 许先生一生瞩目,但却鲜少有人知道,他的女儿许燕吉,身为高级知识分子,著名学者的女儿,却命运多舛,动荡半生。为了生存,被迫嫁给大她10岁大字不识的一个陕西农民,经历了一桩桩,在所有人看来充满悲剧色彩的婚姻,直至生命的终点…… 毫无疑问,生活给了她最残酷的一面,要赚尽她所有的眼泪。可奇怪的是,在许燕吉不多的照片中,人们看到的都是笑脸,包括她的单独照片,也包括她与丈夫在一起的合影。 是她乐观、心宽、豁达,还是把过去埋在心底,不让我们看到她的泪水? 1 1933年1月13日,许燕吉出生在北平,其时许地山在燕京大学任教授。不久,因争取国学研究经费与校长司徒雷登发生争执,许地山被解聘。1935年,经胡适推荐,许地山前往香港大学任中文系主任,两岁的许燕吉随父母南下到了香港。 1935年,许地山前往香港大学任教,当时,许燕吉2岁,也跟随父母一同到了香港,在那里,她度过了人生最安定最快乐的6年。 在香港,他们一家住的是洋房,出入都有汽车,与民国大师陈陈寅恪做邻居,平时两家人互相帮衬,关系处的非常好。 许燕吉与母亲和哥哥在香港 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的短暂,1941年8月的一天,许地山因感冒引发心脏病突然去世。在香港大学为许地山举行的葬礼上,宋庆龄第一个送来花圈,梅兰芳、郁达夫等社会名流均来参加悼念仪式。 许燕吉(左一)与哥哥以及陈寅恪的三个女儿在一起 四个月后,日军占领香港,母亲周俟松带着许燕吉和哥哥周苓仲逃往内地,从此过着漂泊不定的日子,辗转于湖南、贵州等地。在战火连天的年代里,人命如蝼蚁的年代里,她们孤儿寡母开始四处逃亡的生活,整整5年,居无定所。 1946年,一家人落户南京,在父亲旧友、美术大师徐悲鸿的资助下,许燕吉进入教会学校明德女中,周苓仲进入弘光中学。 2 1950年,许燕吉考入北京农业大学。 1955年,22岁的许燕吉与情投意合的大学同学吴富融结婚了,本以为人生从此就是波澜不惊了,可以安心享受岁月静好,但却没想到,命运再一次将她戏弄。 幸福的婚后生活只持续了不到三年,1958年1月,反右运动在全国展开,许燕吉被划为右派,被开除公职,此时,她已有孕在身。 无奈之下,许燕吉回到南京,不料胎死腹中。胎儿取出后,医生告诉她,是个女孩。 许燕吉想看孩子一眼,医生建议不要看,怕心情不好,影响以后再孕。多年后,许燕吉说:「 ”假如当时知道她是我的惟一,无论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 同年7月,许燕吉被正式逮捕。5个月后,丈夫为求自保,编造各种理由和借口要求离婚,许燕吉当然不同意,但吴富融却是个心狠之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将她告上法庭,不离誓不罢休。最后,判决书还是下来了,许燕吉的第一次婚姻结束了。 许燕吉被判了6年,开始了牢狱生活。1964年刑满释放时,她已经31岁。虽然结束了刑期,但是按照当时的政策,戴着右派帽子的许燕吉仍有5年被管制期限。为了不连累母亲,她选择在河北第二女子监狱就业。 3 1969年3月,中苏「 ”珍宝岛事件”爆发,全国随即进入战备状态,大中城市人口向农村疏散,许燕吉被疏散到河北省新乐县一个极其偏僻、贫困的小山村里。 在这个靠近嘑沱河的村子里,她拼命干着又苦又累的农活,挣着微薄的工分,却依然无法果腹。在实在撑不下去的时候,她寻找和投奔了17年未见的哥哥,其时,周苓仲在陕西眉县柳林种马场工作。 为了生活,许燕吉想留在哥哥身边。周苓仲也同意,因为这样兄妹之间可以互相有个照应。这时许燕吉想到再婚。以当时的身份背景,许燕吉对男方无法有什么要求,只求人品好就行。 许燕吉 经哥哥牵线,1971年,许燕吉与比自己大10岁的关中农民魏振德结婚。魏振德没读过书,连自己名字都不认识。以前还结过婚后来离异,还带着和前妻生的儿子,虽然条件不好,但人品好就成,她没得挑。 在决定嫁给这个农民时,许燕吉哭了,没人知道她为什么哭,也许是不甘,也许是对命运死心了吧。一个民国时期著名作家、学者的女儿,就这样和一个目不识丁的陕西农民结成了夫妻。 结婚后,许燕吉就像所有普通的农妇一样,下地干活,在村里待久了,她和所有黄土高坡上的媳妇都变得一样了,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普通话里都夹杂着陕西的腔调,在他们村里,没有许地山的女儿,只有「 ”老魏头的媳妇儿”。 一次,生产队收了玉米秆,分成堆,写上名字,让各家各户去领。魏振德不认识自己的名字,就让许燕吉去领。许燕吉去了,抱回写着「 ”魏振德”三个字的那堆玉米秆。 许燕吉和魏振德之间没有爱情基础,有的只是感情,是患难中的夫妻情。她曾说,当时的她和魏振德的想法都很简单,一个是想在艰苦的农村活下去,一个是想让自己屋里有个女人,孩子有个后妈。 许燕吉不嫌弃老魏没文化,老魏也不嫌弃她没别人媳妇能干。 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中,在魏振德旱烟袋的烤烟味道中,在她喊魏振德「 ”老头儿”、魏振德喊她「 ”哎”的叫声中,许燕吉成了黄土高原上地地道道的农妇,连说话都带了陕西腔,她成了真正的农民媳妇。 在艰难的人生路上,他们相互搀扶,依偎度过了最艰难的那几年。 4 1979年3月,随着国家开始落实知识分子政策,许燕吉获得 ... 。在拿到通知书的一刻,许燕吉禁不住嚎啕大哭:「 ”这算什么啊?” ... 了,可是,许燕吉的青春早已不在,孩子早已夭折,她和粗手大脚的农民丈夫已经共同生活了8年。 1981年,许燕吉回到南京,不久进入江苏省农科院,后来被评为副研究员,并当选南京市政协 ... 。 看到她的农民丈夫,很多熟悉的人都为许燕吉感到惋惜,他们无法接受这一现实,就劝她给魏振德一些钱,和他结束这段极不相称的婚姻。 但是许燕吉拒绝了,「 ”文化程度有高低,但人格是对等的”。 许燕吉说:「 ”我和他可是一根苦藤上结出的瓜啊,我怎能丢下他呢?我当时被人踹了一脚,心痛了大半辈子,现在我可不能伤他的心。” 许燕吉与魏振德 要进城了,魏振德还是保持他的自尊心,说:我不能跟你学认字。 许燕吉:男女两个字不认识,你上街怎么办? 魏振德:你以为我真的不认识吗,就把两条胳膊往胸前一交叉,说这就是「 ”女”字。 魏振德不认识字,可是他认识钞票,人情世故懂得多。落实政策的时候魏振德就发表了「 ”声明”,说我不死在这个地方。 许燕吉:你住在陕西,万一以后有病,谁把你送到医院去?我们不能把这些责任推给乡亲啊。 进城以后,生活改善多了。不久,一直受到许燕吉细心教育的继子魏忠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陕西师范学院。 魏振德心情很舒畅,可就是在家闲着不知该干啥好。许燕吉给他找了一个传达室的工作,可是因为不认字,只干了一个星期,就又回到家里。许燕吉并没有当回事,依旧乐呵地伺候着自己的老头儿。 1988年,许燕吉从农科院退休。 5 2006年,魏振德去世,许燕吉的生活一下子冷清下来。回顾自己坎坷的一生,她开始写回忆录,六年之后,完成了《麻花人生》的写作。2013年10月,回忆录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编辑把书名改为《我是落花生的女儿》。 次年1月,该书入选新浪中国十大好书榜,颁奖词是:「 ”一部令人唏嘘不已的个人口述史,大时代中小人物的飘零,为一个民族的百年史提供了无可替代、丰富真实的注脚。” 对于回忆录,许燕吉自己是这样说的:「 ”如果说历史是一株花,我希望读者既要看到上面漂亮的花,也要看到下面那些不怎么好看的根。” 我生活在动荡的岁月,被时代的浪潮从高山卷入海底:国家干部变成了铁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给了白丁老农,其间的艰辛曲折、酸甜苦辣,称得上传奇故事。我自己动手,将真人真事和盘道出,也许能给别人一点儿人生的借鉴。 我对婚姻还是严肃的,即使没有爱情,也是一种契约。这老头子没有做什么伤害我的事,十年来都和平共处,不能因为我现在的社会地位变了,经济收入提高了,就和平共处不了。再说,这老头子已老,没有劳动力了,我有义务养活他……文化程度有高低,但人格是平等的。我们的道德观念基本一致……我们各按各的方式活着,就像房东与房客,过去在关中,他是房东我是房客,现在在南京,我是房东,他是房客。 ——许燕吉 6 所有认识许燕吉的人都会对她留下深刻印象,这不仅仅是因为她坎坷的经历,还在于她善良、宽容和慷慨的性格和品质。 和父亲、母亲一样,许燕吉是个富有同情心的人。在蹲监狱时,每年由犯人投票民主评奖,立功三次即可减刑。1961、1962年,她连续两年立功,1963年评选投票时,她得票又最多,理当立功,减刑在即。这时,管教干部与她相商,说她还有一年就刑满了,是不是将这个立功名额让给一个刑期还有五年的某牢友,许燕吉答应了。 2004年,许燕吉的同学们召集毕业50周年聚会。为了避免前夫吴富融因羞愧而怕见她的情况出现,她还特意给他去 ... :「 ”有聚会你就来,不要躲着我,不然别人还以为我给你多大压力。” 后来,吴富融去参加聚会时,给同学们赠送了自己新出版的诗集,也给许燕吉送了一本,扉页上写着:「 ”许燕吉老同学指正”。 许燕吉笑言,如果自己写,会比他写得好,并当着同学们的面,在纸上写下一首小诗: 五十流年似水,万千恩怨已灰。萍聚何需多讳,鸟散音影无回。 7 2014年1月13日,在《我是落花生的女儿》出版3个月后,许燕吉走完了她坎坷曲折的一生,那一天,恰好是老人的81岁生日。 病中的许燕吉 坎坷一生,有人曾问她,还恨前夫吗,她说:「 ”我现在谁都不恨。” 她的心中有恨吗?曾经应该也有吧。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明白了,人生短短几十载,纵使有万千的恩怨,都应该放下,如果心中满是憎恨,如何能过好这一生。在那个年代里,能活着已是幸运。 回顾许燕吉老人在世的81年,前半辈子都在不停的失去,8岁失去了父亲,二十多岁又失去了婚姻,和自己这辈子唯一的一个孩子,在那动荡不堪的岁月里被打成右派,失去工作沦为阶下囚,从山峰跌落谷底。 但是不管生活给了许燕吉多少的磨难,她都接受,乐观很重要。活着,比什么都重要。总会有水落石出,雨过天晴的那一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敬佩。 许燕吉的一生,正像她在回忆录前言中写的那一段话: 「 ”我是许地山的女儿,可惜在他身边的时间太短,但他那质朴的‘落花生精神’已遗传到我的血液中:不羨靓果枝头,甘为土中一颗小花生,尽力作为‘有用的人’,也很充实。” 这80年人生失去了很多东西,但始终没有失去的,是对人生的信念和对生活的坚持。 许燕吉 为中华民族那份没有死去的善良与美德 谨以此文怀念:一生坎坷,一生善良的许燕吉老人! 感谢阅读!

「 ”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前半生一直在失去,临终却一生无悔的更多相关文章

  1. 「 ”落花生的女儿”许燕吉:前半生一直在失去,临终却一生无悔

    许先生一生瞩目,但却鲜少有人知道,他的女儿许燕吉,身为高级知识分子,著名学者的女儿,却命运多舛,动荡半生。11933年1月13日,许燕吉出生在北平,其时许地山在燕京大学任教授。许燕吉与母亲和哥哥在香港然而,幸福总是那么的短暂,1941年8月的一天,许地山因感冒引发心脏病突然去世。无奈之下,许燕吉回到南京,不料胎死腹中。胎儿取出后,医生告诉她,是个女孩。许燕吉想看孩子一眼,医生建议不要看,怕心情不好,影响以后再孕。

  2. 老舍的不解佛缘

    然而,当老舍刚刚开始接触佛教时,却是被动的,不自觉的。换句话说,老舍是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中,最早与佛教结缘的。当探讨老舍所受到的佛教影响时,联想到的第一个人,毫无疑问的便是“宗月大师”了。相比之下,老舍在抗战时期对佛教更为偏爱。老舍对佛教的赞颂之情,由此可见一斑。深深扎根于老舍潜意识之中的佛教文化思想,这时似乎又一次得到了复苏的机会。

  3. 老舍与佛法的一世情缘

    换句话说,老舍是在一次极偶然的机会中,最早与佛教结缘的。当探讨老舍所受到的佛教影响时,联想到的第一个人,毫无疑问的便是“宗月大师”了。事实也正是这样,老舍虽然在组织上加入了基督教,但对佛教却始终怀着那么一种特殊的感情。相比之下,老舍在抗战时期对佛教更为偏爱。老舍对佛教的赞颂之情,由此可见一斑。

  4. 读许地山译印度民间故事

    读许地山译印度民间故事薛克翘*关于地山先生与印度的因缘,笔者此前撰写过一篇论文《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①]。地山先生最主要的译着是三本书:《孟加拉民间故事》[②]、《二十夜问》[③]和《太阳底下降》[④]。无疑,这也是他翻译另外两本印度故事集的主要动力。

  5. 《落花生》作者许地山的爱情公约

    许地山一贯主张严谨治学,任何文章的写作都要有根有据,不可信手拈来。许地山看后,很不以为然,但默不作声。不料过了一个星期,许地山又寄来一封长信,补充了更多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许地山这才罢休。许地山虽是文章好手,但数学计算能力极差。当然,每次自然是许地山败北。1933年4月,许地山去印度游学之前,又和夫人发生了一场争吵。双方自此遵守公约,家庭生活十分和谐美满。

  6. 许地山写给老婆的情书

    许地山的情书许地山的夫人周俟松,也曾是...新文学运动的积极参加者。1934年,许地山去印度考察,期间写了这封信给周俟松。信中以亲切的口吻制定了几条夫妇间的爱情生活准则,说明应把爱情建立在互相体谅、互相帮助的基础上,读来别有一番情味。方才又接到上海的信,傅东华来的,说小说稿已接到,登在七月号上。丑[中国]许地山的情书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期间与翟秋白、郑振铎等人联合主办《新社会》旬刊,积极宣传革命。

  7. 许地山的爱情公约

    我国著名作家许地山,婚后常因一些小事同夫人发生口角。>当许地山游学回家,公约早已高悬卧室。双方自觉遵守,夫妻生活十分和谐。

  8. 许地山的旧话

    我与许地山君的相识是起源于组织“文学研究会”的事,那时候大概在一九二一年吧。近日于故纸堆中找到地山的书札两通,都是与佛书有点关系的,这是我所保存的他的手迹了。那时在学的青年现今正好有为,我记起地山的旧话,又想到前些时客人们“辛尼印地巴依巴依”的呼声,禁不住要微笑起来了。

  9. 【梨花鼓】的意思是什么?【梨花鼓】是什么意思?

    许地山《春桃》:「街上底灯虽然亮了,胡同口那卖酸梅汤的还像唱梨花鼓的姑娘耍着他的铜碗。」参见「梨花大鼓」。

  10. 【吏曹】的意思是什么?【吏曹】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吏曹lìcáo1.官署名。后改为选部,魏晋以后改称吏部。宋·叶适《法度总论三吏胥》:「吏曹清则庶务举。」许地山《凶手》第一幕:「我是个秀才,你是个吏曹,大哥是个财主。」吏曹的拼音lìcáo吏曹是什么意思吏曹lìcáo1.官署名。东汉置,掌管选举、祠祀之事。参阅《通典职官五》。

随机推荐

  1. 1873年的科尔法克斯大屠 ...

    在美国早期,东海岸的棉花和烟草作物被认为是持续的奴隶贸易的主要贡献者。与此同时,路易斯安那州的甘蔗种植园常常被遗忘。由于维持甘蔗作物的艰苦工作,白人定居者开始进口非洲奴隶为他们工作。它导致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奴隶贸易,在内战爆发之前,大约有33万奴隶居住在该州,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37万左右自由公民的数量。正如你所想象的,当联邦在战争快结束时占领路易斯安那州,并开始释放奴隶时,没有得到掌声从种植园主那里

  2. 瑶族简介

    瑶族简介  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劳勇敢的瑶族共有213.4万多人,瑶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南方的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江西、海南等省区的山区,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的山地民族。这里雨量充沛、森林茂盛,自然资源十分丰富,有得天独厚的植物、动物、矿藏等资...

  3. 你不知道的历史--原来「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是被活埋的

    公元前628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去世了!根据《左传》《国语》等书的记载,晋文公死时是四十多岁,但是按照《史记》的记载晋文公死时是个年近古稀的老头!但晋文公的死却非同一般,送葬的时候,居然发生了「”诈尸”现象。【晋文公影视剧形象】公元前628年,春秋第二位霸主晋文公拿好自己的盒饭先走了一步。自曲沃代翼以后,曲沃这一支国君已经将首都迁到了绛城(今山西绛县),但晋国的历代国君却都埋在曲沃(山西

  4. 梦见买手机_周公解梦梦到买手机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买手机好不好

    做梦梦见买手机好不好?梦见买手机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买手机的详细解说吧。手机是通讯工具,梦见手机,意味着沟通。梦见接生_周公解梦梦到接生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接生好不好梦见的手机,经常象征不在身边的爱人,或是暗恋的对象;多与消息、孤独、关怀、亲密等含义和情绪有关。梦见手机的很多梦,往往流露出了内心的孤独感,或是对爱情、对性的渴望。

  5. 索银鸟揭秘花下藏宝

    刘员外赶到宝花楼时,衙门的公差也已到达现场。那索银鸟果然从枝头上飞了下来,不怕生人,叼起铜钱,用鸟脚穿过铜钱的方形铜孔,把铜钱挂满了鸟脚,非常贪婪。道人不动声色地走过去,轻轻一掐,就把索银鸟捉住,往道袍内一放。>“好一只索银鸟!”

  6. 古代志怪故事(八臂鄱阳儿,金丹)

    鄱阳儿宋朝时鄱阳南乡有一个村民,他的妻子在淳熙十年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男婴儿从头顶到脚底都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也是个大胖小子,家里非常高兴。可是奇怪的是,这个男孩两条胳膊下各生有三条手臂,形状非常怪异,让人看了心里特别害怕、恐惧不已。他母亲认为这是个怪物,于是就把他放进水盆中,准备溺死他。按下、起来,又按下、又起来,如是三番。

  7. 中国史上最奇葩父子皇帝 竟共用妻妾

    刘曜将晋愍帝及晋朝的公卿押到平陽。这样西晋前后两次迁都,到此彻底灭亡。西晋自晋武帝司马炎建立到晋愍帝灭亡,经历了四个皇帝,一共五十二年。因为刘聪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培植儿子刘粲的势力,将来让刘粲做皇帝。刘聪立刻将他们诛死,并派冠威将军卜抽率兵监守东宫,禁止刘义出入。刘聪以表章的事询问儿子刘粲,刘粲盛称王沈等Yan宦忠清王室。刘聪立她为中皇后。太子刘粲嗣位皇帝。

  8. 为何说薛涛出生在眉州?薛涛父亲的死跟名将韦皋有什么关联?

    薛涛续父《井梧吟》这一年是贞元五年。此时的薛郧依然是个不为人知的小吏。他入蜀之初曾在眉州任职,后来才迁至成都。据考证,薛涛正是出生在眉州,有其诗《乡思》及《忆荔枝》为证。薛涛的《乡思》诗中明确指出了她的家乡是在流经峨眉山下的岷江的沿岸。岷江发源于松潘,自北向南一路流经成都、眉山、乐山,最后在宜宾注入长江。薛涛身在成都,经常畅想乘船顺流而下,回到她出生长大的故乡去看一看。

  9. 儿女是债

    气急的父母经常叫自己的孩子“小冤家、小祖宗”,和这付对联中关于儿女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夫妻是缘,善缘恶缘,非缘不聚;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而且,还的是永远还不完的债,包括钱,时间,真情,以及其他可能有的一切,甚至一生的心甘情愿乐“还债”不疲唯恐有一丝不周!电视剧《温暖》中,母亲得了尿毒症,觉得自己拖累了儿女,感到很内疚。如果是她儿女得了这个症,恐怕她是倾家荡产也会觉得理所当然吧?

  10. 甘井先竭是什么意思?

    【拼音】gānjǐngxiānjié【解释】甜水井的水先枯竭。比喻有才能的人往往早衰。【出处】《庄子·山木》:“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例子】无【相关】百度“甘井先竭”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