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从九品中正制,浅谈魏晋时期人才的选拔任用发生了哪些改变

九品中正制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制度。具体是指,朝廷将人才的推举权,交给大中正。大中正由各州郡推选。并且大中正要在朝廷任职,其名望地位都要达到要求。大中正产生后,再由各郡官吏推举小中正。中正是评品人才高低的官职,但对于当时人才的调配却有相当大的处置权。这样无疑加上了皇权对于地方的控制,使全国的人才集中到朝廷任职。 显而易见,相对于两汉的察举制,九品中正制有它的优势。察举制的确立是在光武元年(134年),察举制是由地方的官吏,经过考察,选拔人才给中央。它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需要经过举孝廉、茂才、察廉等,人才被选配到朝廷任职,仍需经过统一的测试。 而这种人才选配的制度,到了东汉末年就变得捉襟见肘,自董卓进京之时,皇权已经名存实亡。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是让皇权成为一种摆设,诸侯们各归其主,谁也无法干预谁。 这样很难再实行察举制,况且地方上也是一片混乱,原有的乡村甲制也无法进行,举孝廉更是无法实施,人才的任用已经出现危机。尤其是当时的重武轻文,让地方的世家大族很是不满。在此关键时刻,曹丕采取了陈群的九品中正制,更好的缓解了当时的矛盾,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九品中正制在选拔人才上更有优势。 上文提到了大中正和小中正如何产生,那么中正如何选拔人才呢?就是由中央统一发放人才调查的问卷或者表格,将人才分为九种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 大小中正们,会将全国的人才,无论是否出仕,都登记造册,并且详细的记载每个人的年龄、籍贯、才学、品行等。最主要的是要分品第,也就是鉴定他们属于哪一种等级的人才,并且加上评语。小中正辅助大中正,将调查表审核复议,呈交给吏部,再由吏部选择官吏的升迁与罢免。 九品中正制初期,使当时混乱的格局下,人才的选拔有了一定的标准。其实它也是采取了地方各种意见,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两汉察举制的延伸。但却极大的缓解了世家大族与皇权之间的矛盾,改变任人唯才、任人唯亲的不良习惯。 有利于世家大族举荐人才,最主要是有利于皇权对于地方人才的控制。毕竟大小中正选拔人才时受制于中央,与两汉的察举制相比,由地方向中央提供人才,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一制度,也为曹魏赢得世家大族的支持,统一全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品中正制的问世,选拔人才的改革。 用品第评定的 ... 来选择人才,其实始于曹操。当时天下纷争,社会动荡,曹操对于豪门望族有不少的压制举动。因为曹操并非出身名门而是宦官集团的后人,当时很多世家大族有点瞧不起他。 压制地方豪门望族,就成为必要的举动,曹操破坏朋党交游便是有力的举措。后来曹氏政权把中正官引进来,作为品鉴人物升迁的标准,便是另一大进步。而曹操也经常接受身边的人举荐人才,比如荀彧举荐了荀攸、钟繇、郭嘉、陈群等人才。 但九品中正制,是在曹丕称魏王以后,接纳陈群的建议最终制定的。公元220年(黄初元年),九品中正制被正式提出。《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中略)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九品中正制的问世,迎合了曹魏政治 ... 上对人才的需求。早在曹操时期,就已经颁布了唯才是用的政策,而九品中正制的初期,也更偏向于一个人的才学,尽管世家大族是不能够忽略的。战争的焦灼,国家的动荡,乱世时期已经将九品中正制定型。 九品中正制不同于汉代的察举制,后者往往是针对一个人德才的偏好,中正制则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能力。这里的品是依据个人的家世德才、自己行状的一个综合鉴定。一品实为虚位,可以说二品已经算是上等,乃至三、四品仍属于上品。这里的中正品与官品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 早在九品中正制初期。中正的定品多以乡论为主,中正以郡为基本,其实郡里的中正,才真正发挥作用。而他们又往往被世家大族所控制,州中正都只是作为总结定性罢了。所以曹魏初期,该制度没能更好的为中央的豪门望族提供更多便利,但到了曹芳后期,情况有了很好的改善。 九品中正制的发展及对于选拔人才的利弊。 州中正的设立,标志着九品中正制进入新的阶段。《晋宣帝集》: 有司马懿除九品、州置大中正议:案九品之状,诸中正即未能料究人才,以为可除九制,州置大中正。 但到了两晋时期,郡中正由州中正推荐,这与初期由地方官员推荐,有很大的不同,而司徒也正式参与大小中正的选派。也就是说,中央进一步把人才的任用、品第人才的标准,更大程度上收归中央管制,进一步加强了皇权和中央集权制度。 这样的演变虽然是一种进步,但却未能阻止中央的豪门望族窃取大权,伺机扩大其影响范围,发展党羽。他们操纵地方乃至中央的人员调配任用,没有实力的世族,或者说不居官位的世家大族,逐渐被削弱。最终导致朝廷的豪门望族(门阀士族),控制着大权。 最终演变和消亡。 三国魏晋时期,官员的调配任用,偏门第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豪门望族的子弟,即使在弱冠的年纪,可由吏部直接选配做官。再不必经过两汉的察举制,这标志着九品中正制的定型。 《晋书·郑袤传子默附传》记载: 初,(晋武)帝以贵公子当品,乡里莫敢与为辈,求之州内,于是十二郡中正佥共举默。 然而到了东晋时期,这种制度愈演愈烈,依据相关资料的记载,西晋时期考察192中,约有56人可以入仕做官。而到了东晋时期,209人入选,就有118人可以入仕。再加 ... 豪门望族对于州中正和郡中正的控制,标志着九品中正制已经成为名门望族扩大实权的工具,他们只注重门第却轻视才能,发展党羽。这样的演变,已经产生质的变化,对于皇权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门阀士族实力也逐渐的强大起来。 东晋末年,九品中正制成为一个摆设。中正任人唯亲,只衡量门第,可以说门第越好,获得的品就越高,寒门士族想入仕,真的是举步维艰。甚至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或者说公有公门,卿门有卿。 总结:九品中正制对于曹魏选拔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出现重新确定了另一种选拔人才的标准。在它发展的初期,加强了皇权对于地方人才的控制,剥夺了察举制中州郡长官对于自辟僚属的权利,它的影响和作用都是积极的。 但到了发展的中后期,朝廷的豪门望族,逐步控制州中正,能获得二品的,几乎都是门阀士族。这样名门望族就窃取了官员的任用权,最终导致真正有才能的人被忽视,而豪门望族们也可以借此来发展他们的势力。 到了南朝时期,魏晋间的远祖名位,反而成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标准。中正的品第却成为无足轻重的事。北魏初期以及中期未能实行该制度,到了隋唐时期门阀制度逐渐的衰弱,该制度最终消失,最终被科举制度所代替。

从九品中正制,浅谈魏晋时期人才的选拔任用发生了哪些改变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三国群英传2,大乔小乔,两女胜过千军万马

    大乔小乔分别是孙策和周瑜的妻子,三国里出名的美女,正所谓美女配英雄,而孙策周瑜是三国里有名的英雄人物,大乔在演义中的描写相对较少,主要原因就是孙策牺牲太早,小乔的描写就比较多了,和周瑜是珠联璧合,才子佳人的一对赤壁之战,三国最出名的战役,战前诸葛亮曾引用曹植的铜雀台赋成功激怒周瑜,让周瑜借坡下驴,誓战曹操,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写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的诗,最主要的这好像还是初中要求背

  2. 说一说古代传说中的最牛七种武器

    在冷兵器时代,虽无现代战争那般火力全开枪林弹雨的破坏力和即视感。但古文字里记载那些口口相传的兵器,往往却也激发人们无限的想象力。譬如,资深武侠大师古龙先生曾灵感突发,炮制出七种武器,如孔雀翎、多情环,浪漫而隐秘着。当然,若将古时传说中武器做个名目,林林总总,却也纷呈,若归纳七宗最出名的,大可如下:1、...的斧斧头这玩意,最早使用者应该是...。

  3. 刘璋号称暗弱,却为何能把刘备、庞统打得如此悲惨?

    如果刘璋不给,那么刘备就有借口了,至少在明面上说得过去。这一年来,刘备借攻打张鲁为名,在刘璋这儿吃吃喝喝,都快把刘璋给吃穷了。可没想到,刘璋竟然没发火,而且一口答应给刘备人马报销火车票,只是资助的人马与物资减半,不管如何,已经相当够意思了。

  4. 袁绍麾下三大名将,曹操刘备各得一人,最后那位才最厉害

    袁绍给人的印象,其实非常裂变。

  5. 命中注定要当皇帝?一代明君汉文帝的传说

    皇帝是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作为万民的领袖,皇帝理所当然地被赋予神秘的色彩,像刘邦的母亲就据说是在睡觉时有条龙在她的上方,杨坚出生时也传闻头顶生角,紫气冲天。但有一位皇帝,关于他的传说,却是相当得可信,他就是汉文帝刘恒,汉武帝的爷爷,文景之治的开创者。

  6. 这个金字塔位于中国,发现者是一个外国人,与埃及同出一源?

    在上个世纪50年代,有一个外国的空军飞行员来到了我国,并且在路过西安的时候,非常惊喜地发现地面居然有一个金字塔式建筑,并且把这件事情带回了国内,后来陆续有不少的美国人来旅游,确认了金字塔同样存在于中国,原来这所谓的金字塔是秦汉时期的帝陵,里面埋葬的是秦朝与汉朝的一些皇帝,而它们的外形同样是四条边的一个金字塔,所以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金字塔。

  7. 如果刘邦代替刘备统治蜀汉,能否打败曹操和孙权,最终统一三国?

    刘备一直打着「”中山靖王之后”的旗帜混迹于东汉末年,若是按他说法来算,他也就是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虽然他并没有取得先祖那样的成就,不过还算没给刘邦丢脸,凭着自己的努力最终还是在汉末占据了一席之地。不过刘邦似乎比刘备要给力一些,从一介乡间小混混到开国皇帝,期间仅花费了7年时间而已,可以说他创造了一个传奇。若是让刘邦来替代刘备统治蜀国,有没有可能让蜀汉焕然一新,最终击败曹操和孙权,进而完成统一呢?首先我

  8. 乱世谋生专家,极品毒士,他才是三国中活得最精明的人

    在三国历史上,有一位非常神秘的人物,他被后世称为毒士,由于他的计策,三国的形势多次发生大变,他也可以说是东汉政权的掘墓人。在乱世里面他这么一个文人,想要谋生并不容易,尤其是贾诩还背负这样的恶名。贾诩在乱世中这一通谋生操作,实在是非常出色,可这都是被逼出来的,没有人愿意到处去投靠别人。

  9. 曹操一生之错:实锤奸雄,放虎归山,急功近利失人心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10.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随机推荐

  1. 秦代基本兵种

      统一后的秦代军队,仍然分为车、步、骑、水四个基本兵种。  车兵虽已不是军队的主体,但仍然是战斗编组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兵种。从秦姑皇陵兵马桶出土的情况看,车兵既有单独的编队,也有与步兵相结合的编队,还有与骑兵相结合的编队,并有与步、骑同时相结合的编队。这说明车兵既可...

  2. 古代家长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最近网络上总是传着未成年人犯罪新闻,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溺爱往往会适得其反,对于自己孩子的教育是现在社会人们都非常关注的话题!在中国历史上,就有不少教育子女极其成功的范例。那么,古代家长又是怎样教育儿女的呢?>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声名远扬的大将军,他叫子发。无奈之下,子发便派人向楚王告急。>特派员临行前,子发还特意嘱托他去探望一下老母亲。

  3. 【凌云笔】的意思是什么?【凌云笔】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凌云笔」在《汉语大词典》第2161页第2卷417凌云笔língyúnbǐ唐·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本为赞扬庾信笔势超俗,才思纵横出奇,后遂以「凌云笔」泛指为文作诗的高超才华。

  4. 梦见地软

    周公解梦梦见地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地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旁敲侧击动君心

    辛京臬英勇善战,唐代宗时升为左金吾大将军,曾经因为私愤用木杖打死了部曲,有人将此事上报朝廷,认为辛京臬犯了应当...头的罪过,皇上即将批准执行。李忠臣对皇上说:“辛京臬早就该死了。”皇上问为什么这样讲,李忠臣说道:“辛京臬的父亲和众兄弟都在沙场上战死了,唯独辛京臬一人到今天还活着,所以臣以为他早就应该死了。”皇上一听,立时动了恻隐之心,于是只对辛京臬作了降职处理。

  6. 怀孕肚子疼

    周公解梦怀孕肚子疼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怀孕肚子疼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孕妇梦见埋人

    周公解梦孕妇梦见埋人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孕妇梦到埋人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 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什么意思

    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是什么意思?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与已经死了的人进餐的详细解说吧。梦见死人吃饭,是生病的征兆,要注意休息,保养身体。梦见把死人抱在怀里,或呼喊死人的名字,不久要离开人世。鳏夫梦见已故的妻子,会与一位受过教养的女人结婚,她会成为自己事业的助手。梦见自己或亲人死于心脏病,病故的人会长寿。

  9. 梦见偷窥

    周公解梦梦见偷窥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偷窥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梦见自己被逮捕 梦见自己被逮捕什么意思

    梦见自己被逮捕是什么意思?做梦梦见自己被逮捕好不好?梦见自己被逮捕,预示著自己将会成为...官员的红人。梦见自己被逮捕,今天你对未来将会有清醒的考虑。梦见自己案情较轻被逮捕,预示着你近期的财运亨通,要好好把握。在梦中,被逮捕入狱则是表示自己被世俗的一些不好的东西所感染,也是表示自己学会了察言观色一类的东西。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