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明太祖朱元璋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但康茂才绝对别具一格。>根据刘伯温的策略,朱元璋必须先消灭陈友谅,其后消灭张士诚,最后北伐中原,消灭元朝而夺得天下。>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一对康茂才...敌使用过的大铁锤!但原址未能妥善保护,墓穴所在的地方现在已是无迹可寻,最终仅仅落得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人痛惜。

读过通俗历史书《明朝那些事儿》的读者,应该对康茂才这个名字不会陌生。>明太祖朱元璋麾下谋士如雨、猛将如云,但康茂才绝对别具一格。>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那会儿,陈友谅气势汹汹,一举攻陷太平(今安徽省当涂县),进取应天(今江苏省南京市),胜利的天平明显倾斜向陈友谅。>康茂才充当了至关重要的一粒砝码。>彼时,他奉朱元璋之命诈降,约以“老康”为号命,诱陈友谅轻进,最终大败陈友谅于龙湾(今江苏南京城郊)。>《明朝那些事儿》将这一场战争写得相当有趣,以至很多人看了,过目不忘。>书中是这样写的:至正二十年(1360年)6月23日,也就是徐寿辉被 ... 后的第七天,陈友谅率领他的舰队沿秦淮河一路进攻,到达了江东桥,陈友谅难掩激动的心情,亲自登岸,在夜色中轻声叫出了联络的暗号:>老康!>无人应答>第二声>老康!>仍旧无人回答>陈友谅借着皎洁的月光仔细观察了江东桥,他惊奇的发现这并不是康茂才所说的木桥,而是石桥!>陈友谅感觉血液凝固了,他喊出了之前无数人喊过,之后还会有无数人喊的名言:>中计!>……>>不过,这生动有趣的情节并非《明朝那些事儿》作者的独创,其实是明人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一书的直译。>《明史纪事本末》第三卷《太祖平汉》是这样写的:>乙丑,友谅果引舟师东下,至大胜港,杨璟整兵御之。港狭,仅容三舟入,友谅以舟不得并进,遽引退,出大江,径冲江东桥,见桥皆大石,非木桥,乃惊疑,连呼:“老康!老康!”无应之者,悟茂才使谬。>刘伯温说过:“士诚自守虏,不足虑。友谅劫主胁下,名号不正,地据上流,其心无日忘我,宜先图之。陈氏灭,张氏势孤,一举可定。然后北向中原,王业可成也。”>根据刘伯温的策略,朱元璋必须先消灭陈友谅,其后消灭张士诚,最后北伐中原,消灭元朝而夺得天下。>但朱、陈两大政权对峙,明显是朱劣陈优,朱元璋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因为康茂才这一枚棋子在龙湾战役中的巧妙使用,整一局棋被盘活,战斗取得了胜利,此战结束,朱元璋的势力逐渐赶上乃至超过陈友谅,为以后在鄱阳湖大战打败并 ... 死陈友谅,消灭陈友谅建立的陈汉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为朱元璋后来打败张士诚,消灭元朝,统一天下,建立明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说,龙湾战役是大明王朝肇兴的转折点。>康茂才绝对算得上是明朝开国元勋居功至伟的一位。>《明史》对康茂才的评价是:“缔造之基,其力为多”。>龙湾战役之后,康茂才随朱元璋破江州,攻占蕲、黄二州,战鄱阳湖,功至大都督府副使。>>其后,又从灭张士诚,任同知大都督府事。>朱元璋称帝后,康茂才随徐达北伐,夺取洛阳、汴梁等地,北伐成功,病死在班师途中,追封蕲国公,赐葬“钟山乡幕府山”。>这个“钟山乡幕府山”就在南京北郊即今和平门外安怀村南京陶瓷厂附近。>数百年来,康茂才墓屡遭 ... 。破坏严重。>1967年,文物工作小组对该墓进行发掘清理,出宋濂书的墓志,神道石刻遗存有石马、石虎、石羊、各一对,石翁仲文、武各一,龟趺一座。>尽管多次被盗,墓中仍存有金、银、铜、铁、锡、玉、陶、木等不同质地的随葬品44件(套),以及铜钱和石墓志。>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还有一对康茂才 ... 敌使用过的大铁锤!>2000年6月,文物部门将其整体迁移至太平门外钟山脚下白马公园内,按原规制排列。>如果康茂才墓在发现之初就善加保护,完全有资格以《明清皇家陵寝》的附属墓的地位,进入世界文化遗产。但原址未能妥善保护,墓穴所在的地方现在已是无迹可寻,最终仅仅落得个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让人痛惜。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朱元璋陈友谅明朝明朝那些事儿中国古代史康茂才北伐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