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每个宗教团体有自己的圣人,最著名的比如西方的耶稣,东方的孔子。孔子的《论语》,释迦摩尼的所有的三藏总经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圣人作为对某一门学问掌握到极高程度的能人,一向是受人尊敬和崇拜的。我国最著名的圣人,唯有孔子。孔子被历朝历代捧成为至圣先师已经2000多年了。那么他究竟干了些什么?史书上说孔子是搞教肯的。孔子办的这个培训班里开设4门课程。35岁以后,孔子又教出了11个有名有姓的徒弟。

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崇拜圣人。 每个宗教团体有自己的圣人,最著名的比如西方的耶稣,东方的孔子。每一门艺业有自己的圣人。尤其在东方对这个分的非常清楚,比如围棋下的好称为棋圣的黄龙士,打架比较厉害武圣关羽。 甲骨文的圣字造型是左边一个耳朵,右边一个口。非常形象的说明,圣人是不但善于听,而且最能讲。因为你既然成了圣人,那你肯定需要布道,就像我们现在那些教授站在讲台上长篇大论的讲课是一模一样。教授讲课的时候,学生要在下面拼命的记笔记。最后弟子把你说的整理成书,这就是你的著作了。孔子的《论语》,释迦摩尼的所有的三藏总经基本上就是这么来的。 圣人作为对某一门学问掌握到极高程度的能人,一向是受人尊敬和崇拜的。我国最著名的圣人,唯有孔子。孔子被历朝历代捧成为至圣先师已经2000多年了。那么他究竟干了些什么?为什么被捧这么高? 史书上说孔子是搞教肯的。门下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其实这个数字也很可疑。是不是有这么多学生,反正我看是可能没有。孔子门下,有名有姓的也就10来个吧。其他的都干啥去了?卖猪肉去了?没人能说清。史书这么写,我们只能信。 孔子办的这个培训班里开设4门课程。分别是言语科,德行科,政事科,文学科。每一个科出来的人才都有大能。想去游说天下的人就学言语课。想去当小爬虫的,就学政事课。35岁以前,孔子教出了5个有名弟子。35岁以后,孔子又教出了11个有名有姓的徒弟。后世又在这十六个人中评出了十大杰出青年,称为孔门「 ”十哲” 我挑几个有特色的说一下。 子贡属于富二代。他的家里很有钱,所以孔子对他很器重。一本《论语》里面和 ... 有关的,达到了38处。子贡虽然富有,但是这个小伙是很有良心,孔子去世以后,也就是他在孔子的坟墓边上盖了房子,住了6年。子贡家里有钱,子贡每次到别的国家去,总是带着贵重的礼物送给那些国君,那些国王都很喜欢他,子贡就借这个机会向这些国君推销他的老师,说他的老师孔子有多么厉害。孔子的好名声就是这样传扬天下的。 子夏是学文学的,这个文青后来给魏文候当了帝师,他也向魏文候推荐他的老师孔子。子夏的弟子里头出了一个打仗非常厉害的吴起,一个搞文学的怎么能教出一个兵家的人才,确实是一个很奇怪的事情。 子张是个小爬虫,因为只有他向孔子请教过怎么当大官的秘诀。孔子回答,多听少说。 颜回是个宅男,穷的瓦片刮 ... 也不着急。最后贫病而死,但是孔子对他的评价很高。认为他能够「 ”安于贫贱”,但是我觉得颜回更 可能是因为懒。 孔子的课讲的好不好我们不知道,但是有人在孔子的课堂上经常睡觉,这人是宰予,也叫子我。可见现在课堂上睡觉并不是我们现代学生新发明的专利,古人早有践行者。子我课上睡觉,气得孔子说他,「 ”朽木不可雕也。”子我虽然学习不上心,但是对老师却是非常尊敬的。而且他口才非常好,后来孔子周游六国的时候,一直都是他在鞍前马后办外交。孔子把这个学生 ... 得最多,但是这个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却最深。所以我一直非常喜欢子我这个人。孔子去世后,子我给孔子给了很高的评价,他说: 「 ”以予观於夫子,贤于尧舜远矣。” 孔子的学生里面有一个小白脸,长相玉树临风,但是行为很差,孔子对这个弟子评价是「 ”长的像个君子做事如同小人,相貌和行为不匹配。”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到了司马迁的笔下把这个倒了过来。司马迁把这个人相貌改成丑陋,行为改成高尚。这个学生的名字叫子羽也叫澹台灭明。 孔子虽然是儒家的大师,门下出了一个非常尚武的弟子。他就是子路。动不动拔剑相向的那种人。可惜子路后来死的也很惨,被人乱刃分尸了。 教书育人是孔子一辈子干的最成功的一件事情。虽然非常成功,但这是孔子的副业,他从来没有想着把这件教书育人这个事情当做正经事来干。孔子想的仍然是出仕当官,拯救王道,推行周礼。但是很悲催的是,他一辈子并没有当过什么太大的官。用了14年的时间,走遍了6个国家,没有任何国君对他的学说感兴趣。按照韩非子的说法,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在比看谁拳头硬了。在这些当政者眼里,孔子的王道思想不但陈腐无用,而且过时可笑。那么是不是是这个样子呢?看下面这个案例。 在孔子50岁的时候,鲁国的国君鲁定公把孔子封为了鲁国的大司寇。这个官主要就是掌握立法和纠察。当时的鲁国国君只是一个傀儡,实权由三个宗族掌握。国家的军队也在几十年以前被三家平分变成私人的武装。鲁国国君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牌位。孔子上台以后不知道是因为没看懂形势,还是出于别的什么想法,他居然对这三家提出来,你们修这么坚固的城堡干什么?按照古代的礼法,这是违章建筑,我要当城管给你拆了。 古代的礼法是维护共主利益的。他不允许臣民修筑过于坚强的堡垒,这样我想抓你,我想处罚你我可以随时将你拿下,如果你修了水泥碉堡,你说我怎么才能把它攻克,你这是不是有不臣之心。 孔子决定要拆除这三个违章建筑。史称「 ”堕三都”。 按道理说,既然鲁国国君手里并无一点儿实力,那么谁支持孔子干这个事呢?人家三个权臣,有兵有枪又有钱呀。其实孔子这一次真正是被人当枪使了一次。因为在这个三个权臣家里,还有家臣,权臣都当甩手掌柜。军队的管理,家产的管理,这些实际的事情都交给手下去管。可是手下干久了,有时候就不听指挥了。几个权臣想削弱家臣的实力就想出了「 ”堕三都”这么一个愚蠢的主意,枪在人家手里你能掀起浪花?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人就没有认清这一点。拆几个堡垒有什么用,他们应当干的是拿回兵权。孔子就在人家撺弄下打头阵了第1个堡垒人家没吭气,拆第2个堡垒的时候,人家就带兵打过来了。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鲁国国君三个权臣,加上孔子,吓得狂奔乱逃。幸好她们自己还有一个堡垒,如若不然那真是大事不妙。 经过这么一折腾,三个权臣也感觉到这个事情没用且有害,「 ”堕三都”折违建不了了之。孔子的大司寇也就干到头了。 孔子晚年的岁月主要是编书,他把鲁国的史书整理成了《春秋》。但这书夹杂了他个人的爱好和他的理想,使这本历史书变得不伦不类不再可信。他把古代的诗集汇集起来,编为《诗经》,凡是他觉得看着不顺眼的,不喜欢的全部都被他删了。 上面就是孔子一生基本的做为,我们再来说说他是怎么成为圣人的。生前的时候孔子是一点都不伟大的。鲁国有人曾当许多人面说孔子连子贡也不如。这就应了西方有谚语:「 ”圣人不能出自故乡”,绝对是有道理的。孔子的出身不太好,如果说起孔子的家里事,几乎没有一件好的。为了不违规,我们也为圣人讳了。连孔子自己都说。 ”子闻之曰:「 ”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孔子死后有近二百年间,他是不受人重视的。可孔子的这些学生依然在把孔子的思想一代一代往下传,一边传一边丰富,添油加醋,孔门学说从一棵小芽最后变成了一片草原。这个草原就是儒家学派。对儒家思想丰富扩大最厉害的有孟子曾子等一大堆人。在古代尊师重道,孔子虽死了,但儒生们都牢记着自己这个学派的源头是孔子。 时间一转眼到了汉朝的刘彻时代。为了便于管理国家增强中央集权,刘彻需要找一个国家的典范树在那里让万民学习。其实这也是一种禁锢别人思想,不许你胡思乱想的一种办法。汉武帝帝刘彻当时重用的正是儒家的一个代表人物,叫董仲舒,董仲舒把他儒家的思想和儒家的先祖孔子,向汉武帝刘彻进行了推荐,并建议: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儒家三钢五常一套让刘彻一看大喜,这正是我所要的,于是刘彻把孔子扶上了神坛,反正死人好打扮。史称这一运动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孔子地位虽然升高了,但还不是圣人。北魏孝文帝谥孔子为「 ”文圣尼父”。孔子的圣人位子才确定下来。孔子成了圣人,关于他的神话故事瞎编的东西开始大量的冒出来了。从孔子的母亲和黑帝梦交生了孔子,到龙生虎养鹰打扇,再到孔子带七十二徒领受天旨……你能想得多么离谱,他就能编多么离谱。 到了唐代以后,国家在太学里面给孔子建了庙。 反正不管怎么说,经过历朝历代,对孔子的包装,终于孔子的封号长度字数达到任何人一口气念不下来。不管那个朝代都把尊孔摆在了第1位,哪怕是蒙古人,满洲人都是这么干的。其实孔子生前就很明确的说过,他是不愿意当圣人的。 孔子曰:「 ”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 孔子无疑是中国伟大的圣人,他的言传身教思想影响了一代代人,筑起了中国的人脊梁这是要肯定的。 1
本文标签:孔子国学刘彻儒家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