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哈尼族总人口的76%,其余分布在无量山区、红河以东各县。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南部哀牢山和蒙乐山之间地区新平、镇源、墨江、元江、红河等县。

  哈尼族有自已的语言,并有三种方言,彼此差异很大,不能互相通话。过去一直没有文字,直到1957年才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住房一般是土木结构的楼房,土墙木,屋顶有平顶、双斜面和四斜面几种。

  哈尼族主要从事农业,还善于种茶。哈尼族种植茶叶的历史久远,哈尼族地区的茶叶产量占云南全省产量的三分之一。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

  哈尼族历史

  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同源于南迁的古代北方的羌人。羌人原来游牧于青藏高原,后逐渐向南迁移。西元前3 世纪,其先民已经居住在今四川大渡河南岸及雅垄江以东的沼泽地带。7 世纪已居住于今哀牢山、无量山区一带。唐、宋时隶属南诏、大理国,以后又先后被元、明、清封建王前所统治,其间一些首领曾被授予世袭封建土司官职。

  哈尼族音乐

  哈尼族约有人口九十六万,居住在云南省境内。哈尼族有本民族语言,无文字。主要信仰多神和祖先祭拜。

  『巴乌』和『响篾』是哈尼族最喜爱演奏的乐器,无论男女老幼都随身带着乐器,他们所表演的曲调幽雅深沉,如诉如泣。优美的哈尼山歌使人心醉。

  哈尼族礼仪

  哈尼族有共用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等。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庆节

  与汉族一样,也过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六月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哈尼族传统历法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

  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家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内,全家每一个成员都得吃上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份最高的老人。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

  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用神赐。

  哈尼族的春节:哈尼族在除夕前几天,妇女们就忙着做耙耙,小伙子则上山砍竹木,在村中广场上搭秋千。思茅地区的哈尼族人民还支“磨秋”(形如翘翘板,但可以转动)。初一至初三,男女老少都纷纷到广场上荡秋千或坐“磨秋”。景谷、镇远等地的哈尼族人民夜间要跳舞,青年男女则透过对歌,寻找意中人。如遇“龙日”(以十二生肖记日),大家要围坐一起,由老年歌手唱酒歌,内容大都是本民族的古老传说,缅怀祖先,预祝来年日子兴旺。卡多人的“新米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卡多人(哈尼族支系)的“新米节”,庆贺以稻谷为首的“五谷”、“六豆”成熟的日子。这天,卡多人要把收获的新谷春成新米做成饭“尝新”。他们认为,吃了新米饭的人,在这年里就能增强体质,产生出一股新的力气来。如果到这天新谷还不上场,他们也要把谷穗或刚孕穗的谷苞采回一些来,烤干磨成面粉,拌在其他食物里吃,以表示在“新米节”尝到了新。

  “苗爱拿”节:栽插结束后,绿春县一带的哈尼人都要过“苗爱拿”节。“爱拿”意思泽成汉语为“栽完秋后的休息天",时间一般在五月上旬。节日当天,全寨子共同杀一头猪、一头羊,各家都分一份。过了“苗爱拿”节,就可以吹牛角号。据说,吹牛角号是对耕牛宣布休息命令。这里还有个民间故事:从前过“苗爱拿”节时,一个牧童想把家里的两头耕牛吆到山上去放,劳动成性的耕牛怎么也不愿上山,总往田里跑。牧童没办法,就吹起牛角号向耕牛说:“可爱的老牛,前些日子你们辛苦了,现在秧已栽完,请你们休息吧。“耕牛听懂了,撒着欢上山了。按当地群众的规矩,在节日这天的早饭前,要把一碗茶水和一碗酒泼在割来的青草上,然后把一碗肉和一碗饭同青草包起来喂耕牛。另外,还要把栽秧期间用的犁耙、锄头洗干净摆在一定的地方。过节这天晚上,燃起一堆堆箐火,全寨子的人到草坪上跳舞、唱歌直到深夜。

  “里玛主”节:“里玛主”,是哈尼语的音译,意思是春天的盛况。它是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于每年山茶花盛开的阳春三月举行。居住在红河岸边的哈尼族人民十分喜爱布谷鸟,称布谷鸟为“哈波阿玛”。每年人们听到“合波阿玛”的叫声以后,各村寨就按传统习惯,在羊日(以十二生肖记日)筹办美酒佳肴、并上山采摘一种乔木开的花,挤出花汁,浸泡糯米。蒸出香喷喷的糯米饭和煮好的红鸡蛋,献给布谷乌。然后,会集在村坡寨头唱歌跳舞。男子还举行摔跤,特点是:抓腰带,抱年腿、 过臂,夹臂翻,穿腿等,一般是三局二胜,双肩着地者为输。“里玛主”节的来历,传说是古时候,布谷鸟受天神的派遣,从遥远的天边飞来,向人间报春。当它飞过大海时,已精疲力尽,眼看就要掉入大海。突然,海里出现一条龙尾,龙尾变成一棵大树,布谷鸟就落到大树上休息。这样它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把春天的资讯带到人间。哈尼族人民就按时春播,获得丰收。人们纪念布谷鸟的功劳,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为民族节日。

  磨秋节:磨秋节,是哈尼族人民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五月的猪日或狗日(十二生肖记日)举行,又称“五月年”。关于磨秋节的来历,哈尼族民间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很久以前,哈尼族山寨住着两兄妹,哥哥叫呵朗,妹妹叫阿昂。阿朗武艺过人,阿昂聪明秀丽,两个都爱帮助乡亲们做事。那时候,天上的太阳和月亮出没不定,有时一出来就是几天,有时几天不出来,使庄稼不能正常生长。阿朗和阿昂兄妹商议到天上去分头说服太阳和月亮有规律地出没。这天,兄妹俩砍来栗木,创制了磨秋,他们骑上磨秋,磨秋秋飞快地旋转起来,把阿朗和阿昂送上了天空,找到了太阳和月亮。兄妹俩费尽口舌,终于说服了太阳和月亮,商定太阳白天出,月亮晚上出。从此,太阳和月亮就有规律地出没,庄稼生长得很好,年年丰收。可是,两兄妹再也没有回来。为了纪念他们,每年农历五月的猪日或狗日,哈尼山寨都要开展转磨秋的活动,同时,各家各户还杀鸡杀鸭,春糯米耙粑,祭拜天地和磨秋的发明者——阿朗和阿昂。从此形成节日。

  六月节:六月节,哈尼语叫,"苦渣渣"节,一般于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为期三至六天。节日里杀牛祭神,青年们聚集一起荡秋千、摔跤,唱歌跳舞,尽情欢乐。有些地方在这天夜里还要在家里点燃松明火把,打去什物。每逢节日到来,哈尼族少不了备有三样莱:沟边的水芹菜,田埂上的鱼腥菜、山上的柴花菜。此外还有凉伴生鱼和苔要拌蚯蚓两样名菜。过节期间、家家都割来芭蕉叶铺在桌子上,堆满各种菜肴。除妇女外,全家大小和客人一起围坐在一起喝水酒、吃美味、唱哈巴。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内容的哈巴:过年,就唱过年的来历;盖房子、就唱房子怎么盖,最先在这里盖房子的老袒公是谁;结婚,哈巴歌手就淳淳告诫新郎和新娘应当如何相爱,如何生儿育女。还要教人们年月如何推算、四季如何划分以及农活如何安排等等。

  每当节日到来,又是青年人选择对象和充满浪漫色彩的、欢乐而甜蜜的定情日子,那漫山遍野的杜鹃花把牢山和蒙乐山装扮得花团锦簇。成千上万的姑娘打着白伞、穿着白裤衩,象洁白娇傃的白杜鹃,飘落在树荫下,忽闪在绿茵里。小伙子们也成群结队,吹着把乌,弹着琴弦,目光在姑娘们的脸上留连着,中意后即离开自己的伙伴跟踪而去。片刻,绿茵中,岩壁下,低沉而委婉的“阿茨”歌声飘起来了,双方开始询问姓名、年龄、家庭、或有关天上地下百科知识的考试,如果合格就在一起,否则就分道扬镳。“阿茨”有别于“哈巴”情歌,是只适合在山上在这种场合唱的歌。如果是一般询问和“考试”可大声地唱,如是情话,就只凑着对方的耳朵慢慢地说,不能让别人听去了。关于六月节的来历、哈尼族民间传说,在远古时代,哈尼族崇拜一个“神爷”名叫威咀,每年五、六月间,他都要到各山寨巡视,看看人、牲畜和庄稼,给人们带来幸福,为了表示对威咀的虔诚,哈尼人扛夹秋千,给他做骑的“白马”。采回松枝、青草、皮菜、筹办丰盛的饭菜和马料,迎接他进寨,并架起飞转的“磨秋”,以驱害除邪,保护山寨的安宁。从此世代相传,逐步演变成为哈尼族的民族节日。

  老人节:每年的农历冬月十五日,居住在新平县卡多山区的哈尼族,都要欢度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传统节——老人节。早上,小伙子上山挖松树,妇女们忙着准备节目的佳肴。太阳偏西,圣自(专门过节的地方)已栽满了棵棵青松,全寨的老人们都汇聚在青松下。当主持者宣布节日仪式开始,垄锣一齐击响。青年男女捧着热气腾腾的米酒、茶水,中年男女端着香气袭人的糯米饭、鸡蛋等食物,敬给坐在青松下的老人。接着,小伙子弹中央委员小三弦,姑娘们唱起动听的歌,老人们也在欢声鼎沸中跳起阳猛套(老人圆舞)。最后,主持人请老人们轮流讲述一年来子女对他们的抚养情况,人们听完每位老人的叙述后,对尊老爱老的给予赞誉,对那些对老人不敬不孝的晚辈,给予批评。

  捉蚂蚱节:捉蚂蚱节,哈尼语叫“阿色念”,在六月年(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后的第一个属鸡旧或属猴日举行。哈尼人居住在山区,种植一季水稻。过了“六月年”,水稻就开始抽穗,为确保水稻丰收,哈尼族人民就采取过“捉蚂蚱节”的方式,来驱除和避免虫灾。捉蚂蚱节这天,全寨子男女老少都到田里捉蚂炸,以一家为单位,分头捕捉。每家捉够一竹筒(约二斤)后,就把蚂蚱一只一只撕五份,头一堆,腿一堆,身一堆, *** 一堆,翅膀一堆;依次用划开的竹片夹起来插在田埂和排水沟旁,以对尚未捉到的蚂蚱及其他昆虫进行恫吓。半小时后,又要把这些蚂蚱收进竹筒,带回家当菜或拌靶粑吃,据说蚂蚱肉很香甜。离开田野时,人们都要不停地大声叫:“蚂蚱,三天内不捉你了,三个月内你不要吃稻谷!”

  祭母:祭母是新平县卡多山区哈尼族的一项有悠久历史的活动。它有专门的地方,哈尼族叫“东坝”,故也叫东坝祭母。每年农历二月第一个属牛日举行,这天山寨一般都不搞农事活动。早上,各家都要安排小伙子捕雀打鸟,妇女捉鱼,还专门派人杀猪宰羊。中午,各家按一个儿子缴大米和酒各一公斤给经办人,连同早上捕捉到的东西,便着手备办宴席。太阳偏西时,大家聚集在祭母树前,当主持的长者宣布开始,大鼓和垄锣齐鸣。随着,大家便齐唱《思母歌》,唱毕,全寨入席饮酒吃饭。

  东坝祭母实际是进行一次传统的道德教育,它是这样来的:相传,从前哀牢山卡多寨子有一个寡妇领着一个儿子过活。母亲把儿子视为掌上明珠,冬天,怕孩子冷病,半夜三更还要起来烧火塘;夏天又怕娃娃热伤风,就领着孩子到万年青树下做针线。孩子吃少,母亲咽不下;孩子多吃一口,母亲就笑得合不拢嘴,日子一年年过去,孩子长成了壮小伙子。儿子上山做活计,母亲都要给儿子送饭,可是儿子心肠很坏,饭送得早,他破口就骂,送迟动手就打。一天早上,儿子看见一只老雀给全身光秃秃张着大嘴卿卿嘈嘈要食的小鸟喂食的情景,深感内疚,下决心痛改前非。这时,正好母亲送饭来了, 他急忙迎上去。老人以为儿子又要来打,放下篮子,转头就跑,她十分伤心,心一横就跳下河,儿子赶到后,连忙也跳下河去救,但只捞到一筒木头。他把木头扛回家,雕成母亲的像供在门前的台子上,天天祭祀,据说这天是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属牛日,因此“祭母”的日子就定在这天。人们认为这种做法很好,“祭母”活动也就兴起来了,并且各个村寨都指定了一棵树作“母亲树”,代表母亲的化身。在那里祭奠。现在,有着传统美德的哈尼人民的“祭母”活动还继续保持着。

  哈尼族婚俗

  哈尼族十分重视男女婚恋的喜庆活动。往往以配对就宴的方式选择恋人,一般在配对就宴前,男方在征得女方应诺后,由小伙子凑钱,请烹调师傅主厨,杀公鸡、煮肥肉、炒菜、打酒、泡糯米进行准备。夜里10 点钟左右开宴,参加者约10—30 人,围观者熙熙攘攘。届时灯火通明,桌上摆满各式菜肴。先将煮熟的大公鸡头朝上摆上餐桌,并把两个鸡睪丸和一只活螃蟹悬挂在鸡身上,由“ 伙子头” 和“ 姑娘头” 从首席坐起,其余男女依次配对入坐,随后举杯祝酒对歌,尽兴方散。这时小伙子们用芭蕉叶包上糯米饭和菜送给姑娘们在回家的路上吃。如男女双方情意合,可相约下次会面的时间。当地人称这种求爱方式为“ 阿巴多” ,常为农闲时举行。

  哈尼族服饰

  叶车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叶车妇女头戴白尖帽,上身穿靛青色对开式短袖土布衣,无领无扣,由宽宽的五色腰带扎腰。布衣是一件一件地套着穿,少则七八件,多达十余件,里长外短可以看出衣服的件数。叶车人认为,衣服件数越多,服装越美,越能显示出家庭的富裕。她们下身穿黑色短裤,裤脚口打上适当的褶纹,褶纹数与上衣数大致相等。大腿以下全部 *** 着。逢年过节,姑娘们手上还带银手镯,胸前挂银链,腰的两侧佩挂银片和银泡泡,走起路来铃铃作响,颇有风韵。

  哈尼族饮食

  哈尼族过去日食两餐,主食是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

  不论平时或节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的。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哈尼人喝鲜茶,鲜茶有一种苦涩味,但能消暑解渴。

  典型食品:哈尼族地区物产丰富,烹饪方法独特,具有本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很多。如竹筒鸡、生炸竹虫等,比较有名的风味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蟹炖蛋清、煮蛇圆子等。

  哈尼族建筑

  哈尼族的蘑菇房状如蘑菇,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构成。屋顶为四个斜坡面。房子分层:底层关牛马堆放家具等;中层用木板铺设,隔成左、中、右三间,中间设有一个常年烟火不断的方形火塘;顶层则用泥土覆盖,既有防火,又可堆放物品。

  蘑菇房玲珑美观,独具一格。即使是寒气袭人的严冬,屋里也是暖融融的;而赤日炎炎的夏天,屋里却十分凉爽。以哈尼族最大的村寨红河州元阳县麻栗寨最为典型。

  哈尼族习俗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

  哈尼族有共用猎物之习,当猎手们进山捕猎归来,无论猎多少,全寨子人都可来分割猎物,各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猎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

  哈尼族有许多禁忌,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脚架烘湿鞋;禁止砍伐“龙树”和将污秽物扔置“龙树”之下等等。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筵席期间常常酒歌不断。客人离开时,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一包用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

  哈尼族-- 禁忌

  哈尼族过去认为火是家庭的生命,对火很敬畏,必须保护火种长久不息。每家都有数个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仅要烟火不断,而且每个火塘的用处也不能弄混。哈尼族有许多禁忌,如产妇分娩,忌外人闯入室内;进村时不能披着衣服;不能用火。

  哈尼族宗教

  哈尼族信仰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哈尼族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哈尼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哈尼族的由来哈尼族是我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现有人口1253195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玉溪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红河、澜沧江沿岸和无量山、哀牢山地带。哈尼族的传统节日1.六月年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内地红河南岸的哈尼族,也过正月年、端午和中秋等节日。

  2. 哈尼族民间故事(2)

    哈尼人没有文字的原因民间流传着两种传说。其一说,哈尼人本来就没有文字,后来有一个勇敢的青年跟着汉族、傣族青年一起去寻找文字。此外,哈尼人民中间还流传着许多寓言故事、生活故事、神话传说和神话故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哈尼先民在古代社会的生产斗争、社会发展进程中,对自然现象的理解、认识和积累经验、征服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意志和愿望。

  3. 钱姓源于彭姓 起源和钱有关

    《百家姓》里第二个姓是钱。钱姓的起源还真和钱有关。从此以后,他的后人便以钱为姓。所以,钱姓源于彭姓,发源地在今西安附近。如果彭姓有难,钱姓一定会帮助。最后由于吴越国纳土归宋,钱姓子孙基本得以保全。得益于祖先的先见之明,吴越国的几十个钱姓子孙基本上获得了善终,他们一直在环太湖流域生活。现在的钱氏也主要来源于这一支,堂号叫吴越堂。要说钱姓的祖先,非寿即贵,远有寿星彭祖,近有吴越王钱镠。

  4.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简介  哈尼族是我国西南边疆古老的民族之一,他们自称为哈尼、卡多、雅尼、碧约、布都、白宏等,绝大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其中哀牢山区的元江、墨江、红河、元阳、金平、绿春、江城等县,是哈尼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区,占当地人口的一半以上,占...

随机推荐

  1. 梦见自己穿越了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穿越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穿越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诸葛亮草船借箭歇后语  草船借箭——坐享其成  草船借箭——满载而归  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草船借箭——有误(雾)  诸葛亮草船借箭——用的是疑兵...

  3. 梦见自己升职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升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升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4. 口快心直

    我们5岁大的儿子迷上了摩托车,一见就情不自禁地高喊:“看哪!将来我一定要有一辆!”我的回答永远是:“只要我活着就不行。”一天,儿子正跟小朋友谈话,一辆摩托车我驰而过。他兴奋地指着大叫:“看哪!看哪!我要买一辆--等我爸爸一死我就买!”

  5. 吴懿是谁?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吴懿的生平简介及建功成就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蜀汉穆皇后吴氏兄长。吴懿为人高亢强劲,又因其妹的身份,是当时蜀汉的重要将领。吴懿率军向刘备投降,受任为讨逆将军。吴懿受命为汉中都督,出镇蜀汉军事重镇汉中郡,并迁任车骑将军,授予节符,领雍州刺史,进封济阳侯。诸葛亮出师北伐,吴懿以左将军、高阳侯的身份跟随出征,屡立战功。诸葛亮逝世后,吴懿随姜维一并镇守汉中。

  6. 恐遭物议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kǒngzāowùyì【解释】物:这里指人;议:议论。担心遭到众人的非议。【出处】《梁书·谢几卿传》:“时左丞庚仲容亦免归,二人意志相得,并肆诞纵,或乘露车历游郊野,既醉则执铎挽歌,不屑物议。”【例子】【相关】百度“恐遭物议”

  7. 面相告诉你哪些女人最难伺候_看相大全

    面相告诉你哪些女人最难伺候世界上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和颜悦色的对你,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够善待你,有些人能够让你幸福快乐,有些人会让你痛苦。今天我们一起来分析面相告诉你哪些女人最难伺候。面相告诉你哪些女人最难伺候眼神顾盼目光不柔和的女人不好对付眼神不断顾盼、目光不够柔和的女人不好对付。眉起角,野心过大,想战胜男友,除非男人是包容性很高,要不,就一定争吵。

  8. 历史车轮下被曲解的奸雄

    操非奸雄,实乃真脾气也!曹操生平好多事是值得推敲的,我想先从他的死说起“系情累于外物,留曲念于闺房惜内顾之缱绻,恨末命之微祥”曹...的时候被好多人看不起,后世都认为一代英雄,你死的时候就应该临难不惧,说笑就死,而你曹...的时候就太不潇洒了,叫来了妻妾艺伎们,絮絮不休婆婆妈妈的留连妾妇,分香卖履的这算怎么回事,汗青上好多人人都指摘他。我就想说这有什么纰谬吗,他是人不是神,有七情六欲不正常吗?在世

  9. 【临贲】的意思是什么?【临贲】是什么意思?

    语本《诗·小雅·白驹》:「贲然来思。」●毛传:「贲,饰也。」●朱熹集传:「贲然,光采之貌也。」●宋苏辙《元佑七年生日谢表》之一:「使华临贲,亲族增荣。」★「临贲」在《汉语大词典》第11889页第8卷733参见:临贲临贲是什么意思临贲línbēn敬语。

  10. 梦见树上长满西红柿

    周公解梦梦见树上长满西红柿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树上长满西红柿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