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棣就藩北平,此后直到南京称帝,他在这里度过了23年的时光。这段时间对朱棣非常重要,他由一个年轻的藩王逐渐成熟起来,逐渐在众藩王中崭露头角,成为众藩之首。> >   洪武初年,朱元璋发动了一次又一次北征。故元势力在明军的打击下日趋衰落,镇守边塞的亲王却在战斗中成长起来。> >   江南固然有它的轻柔婉转,而沙漠却是无可取代的豪放悲壮。在江南,人会安定、平和,思考的问题缜密而深远。但在大漠,人会变得开阔,变得爽朗,同时,被狂风走石打磨得坚硬,打磨得无情。> >   生于江南长于江南的,是太子朱标,所以他宽厚,含蓄。> >   生在江南长在边关的,是燕王朱棣,所以他严肃,直接。> >    朱棣明白,他哥哥学的是治国之道,所以他不能有太多的杀伐暴力,他要掌握的,是如何治理朝政,如何为百姓撑起一片天。而他自己,生来注定是要与战争相伴 一生。鲜血固然可怕,死亡确实恐怖,但这些都是战争所不可避免的。好在,朱棣喜欢,喜欢是最好的老师,战争这门学问,朱棣学得很好。> >   现在,检验成绩的时刻到了。> >    北元,这个朱元璋的老对手,大明朝最不安分的邻居。被赶出中原这么多年,依旧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时不时地还要出个头,捣个乱。其实这也不能怪他 们,一个游牧民族,靠的是放牧牛羊,逐草而居。好不容易力量壮大了,成为了整个国家的主人,总算不用再过风餐露宿的日子,还享受到了从未享受到的舒适生 活。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就被朱元璋从京域里赶了出去,一下子竟回到了自己动手都未必能丰衣足食的日子。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过美味的人,你让他再 去吃糠咽菜,简直比杀了他还难受。况且,元朝统治者作威作福的日子里,自己的本事一点儿都没长进,大漠又是一个物资极其贫乏的地方,这让他们根本无法生产 出满足需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那怎么办,明朝的领土就在边上,那就抢吧。> >   朱元璋怎么能容忍北元的残兵游勇在自家地盘上撒野?可气这些 人来了就抢,抢了就跑,跑不掉就打,打不过还跑,折腾的明朝军队哭笑不得。朱元璋一直想把这股力量肃清,怎奈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实在腾不出手来教训这些 人。而现在,有一个人似乎可以替他去完成这个任务,并且绝无二心。这,就是他的儿子,朱棣。>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下令,命燕王朱棣和晋王朱分率部队出征漠北,目标为北元丞相咬住和太尉乃尔不花。> >   这一次,既是朱元璋考察儿子能力的考试,也是他检验自己眼光的测验。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这两个儿子能带回好消息,不只因为国仇家恨。> >    当然,为了确保此次考试能够顺利进行,朱元璋还是派了几名得力干将跟随皇子,以便随时听用。“命傅友德为大将军,率列侯赵庸、曹兴、王弼、孙恪等赴北 乎,训练军马,听燕王节制,出征沙漠。”(《明史纪事本末》)这个傅友德就不用说了,完全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当年令常胜将军徐达铩羽而归的那次征元,还是 因为他的战绩才不至于显得那么难看。其他的几个大将,也都是身经百战、经验丰富的老部下了。有他们在,能给皇子们助助威。>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三月,先头部队发回消息,称在迤都发现了乃尔不花的踪迹。找到了敌人,朱棣带领着大部队,朝那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战场悄悄前进。> >   漠北的三月和中原完全是两个季节,江南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此时的漠北,却还是雪花大如席。天公不作美,让第一次率大军远征的朱棣,赶上了大雪盈门。> >   对于适应了关中气候的军队来说,此刻的大雪就好像是北元下达的逐客令,天寒地冻,长途行军的疲乏让每个人都不想再挪动一步。此时,有部下提出,天气太糟糕,我们别走了,就在此地驻扎下来,等天晴了再说吧。> >   这个要求并不过分,如果贸然行军,极有可能还未开战就损失了不少战斗力,最关键的是,会不会因为放弃休整而令将士对自己怨声载道,失去了军队应有的凝聚力和对主将的忠心?这太可怕了,朱棣不想到时候自己指挥一盘散沙和元军作战。> >   停下不走了?朱棣不甘心,他知道,大雪的确是元军最好的屏障,他的敌人在看到漫天雪花时,不知会不会高兴得手舞足蹈。恶劣的天气,往往意味着安全。漠北的气候,蒙古人早已习惯,但他们知道中原人不会习惯,等他们习惯了,自己早就撤离,留给他们一片废墟。> >   朱棣知道此刻的乃尔不花在想什么,如果真的等雪停了再走,且不说敌人不会留在原地等他们来打,再想找到敌人的踪迹,茫茫大漠,谈何容易!一时的仁慈,带来的可能是满盘皆输。> >   不能让敌人如愿。朱棣召集所有的部下,向他们解释了自己的想法。“天雨雪,彼不虞我至,宜乘雪速进。”(《明史纪事本末》)天气是不好,所以敌人不会想到我们会雪中行军,也就不会有所提防,这正是我们前去攻击的最好时机。所以不要犹豫,下令大军,全速前进。> >   朱棣的理由很充分,也很有说服力,没有人再提出异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决定是对的。> >   暴风雪中,明军逼近了乃尔不花的营地。果然,营地没有什么严密的守卫,乃尔不花压根没想到明军会在如此糟糕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前进。当所有人都认为应该趁着这天赐良机,一举将乃尔不花的军队剿灭时,朱棣又作了一个令他们不解的决定。> >   全军原地驻扎,不得擅自行动。> >   浩浩荡荡,顶风冒雪地来了,却又不让打,几乎所有人都不能理解。朱棣也不向他们过多解释,而是派了一个人去了乃尔不花的军中,这个人叫观童。> >   史载,观童和乃尔不花有故交,朱棣派了一个敌人的老朋友前去,摆明了是做劝降工作去了。当观童走进大帐,乃尔不花都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雪纷飞,这个人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   观童见到乃尔不花后,两个人抱头痛哭。明军不适应大漠恶劣的天气,不代表元军就很享受天寒地冻。大雪封山,又没有什么军需储备,乃尔不花也被困得很难受,见到老朋友,管他来干什么的,先哭一通再说。哭完了,观童缓缓开口,我们燕王已经来了,大军就在你们旁边。> >   听到这话,乃尔不花疯了,一支部队驻扎在你眼皮子底下,居然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乃尔不花恨不得把哨兵抓起来砍了。大军压境,乃尔不花和部下惊慌失措,第一个反应就是上马逃跑。面对敌人,元军的主将立马想到的是逃跑,这似乎成了他们的传统。

第三节 出征漠北,建立军功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2.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

    皇帝做了个怪梦,翻试卷时,看到一考生名字,大喜:状元就是他了洪武年间的状元郎丁显真是走了狗屎运。他的考试成绩并不理想,据说,考官初拟的名次为一百多名,却因为朱元璋的一个怪梦,这位会元中的差生居然逆袭成状元。次年,他入京参加会试,也有幸考中了会元。不过,丁显的成绩在会元中并不出类拔萃,当年会试一共有考生472人,会元为建文帝时期名臣黄子澄,第二名为国子监生练子宁,第三名为浙江高考状元花纶。

  3.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4. 仁厚的朱标,威猛的朱棣,那朱元璋其他儿子都怎么样?

    说到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

  5. 明太祖如何拼命打造拖垮帝国的藩王制度,后世帝王却怎么改不了?

    相关阅读: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1643年那场会议的多尔衮满清入主中原的关键时刻——顺治帝四次恭迎的背后有一个大家很熟悉的成语「”乱七八糟”。听惯了以为就是个乱糟糟的成语,然而这个成语却深刻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于历史认识的智慧!乱七指的就是西汉景帝时,七王之乱,弄得汉帝国差点分崩离析,又引出了一个「”清君侧”的好借口,居然为此...害了一位忠臣——晁错。当然,最后七王之乱平定,把个汉帝国给吓得不得

  6. 考古队挖出一具清朝干尸,留着明朝长发穿着龙袍,专家:不是皇帝

    我国曾经挖出过一具非常奇怪的干尸。首先,这具棺木的棺头写明了,这是清朝时被授予中宪大夫一职的黄拙吾的陵墓,而棺木里还有一枚康熙通宝,由此可见,此人应该是在康熙年间死去并埋葬起来的。这还不是最奇怪的,当考古队扒开干尸的官服后,却发现他里面竟然穿着两件龙袍,一件是四爪蟒袍,一件是五爪龙袍。其中五爪龙袍是清朝皇帝上朝的时候才会穿的朝服。

  7. 征宋伐明,女真人为何这么能打?你肯定想不到

    二是在明朝末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再次崛起,这次闹得动静更大,一举颠覆了大明王朝。他们真的很"能打"吗?完颜是女真各部的王姓,起初女真分为数十个部落,结构是较为松散的。辽宋自澶渊之盟起,已维持了百年和平,这种状况直接造成两国武备废弛。辽朝以天祚帝被俘宣告灭亡。女真各部也完成了统一,羽翼逐渐丰满。此时的明朝可说是内有党争民乱,外有女真觊觎,可谓内忧外患。

  8.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

    朱元璋要斩他,他跪求放了孙子,然而孙子说八个字,朱说:灭全家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在打下江山以后都会封赏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君臣。而且这些造反的人就是当初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大臣,他们也受到了很多封赏,其中就有一个人叫费聚。在他学成以后,正好遇到朱元璋在为自己的队伍招兵买马,所以他就加入了朱元璋的队伍。朱元璋看在曾经和自己打天下的情分下,就同意了。

  9. 历史上的今天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为何不将皇位传给朱棣,而交给朱允炆?

    太子的早逝,将朱元璋的部署全部打乱,他只能重新立储。朱标去世以后,朱元璋其实只有两个选择,燕王朱棣和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元璋最终决定,将皇位传给孙子朱允炆,让他继承大统。

  10. 从「 ”胡惟庸案”,看大明初期政治情况与造成的改变

    胡惟庸是大明初期的一大政治转折点明立国初期,天下未定,南征北伐事务繁多,朱元璋不得不先沿袭元朝的政体,在中央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其下设平章政事、参知政事,统领百官,掌握全国最高行政权。

随机推荐

  1. 浅说因果道理

    如果我们能够停下追逐外物的匆匆脚步,聆听诸佛菩萨的教言,认真思维因与果的关系,就会知道随着业识的投胎,每个新生命都携带着过去世所有的业而来到今世。这都是由前世造恶业的串习力在今世显现的同行等流果。婆罗门子迫不及待地照说后得到了世尊慈悲赐予的“拉达”。依此类推,造作十恶业中的任一种,在三恶道中受尽痛苦而脱身为人时,因余业未尽,还需感受此种恶业的等流果报。

  2. 梦见电影

    周公解梦梦见电影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电影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雪山_周公解梦梦到雪山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雪山好不好

    做梦梦见雪山好不好?梦见雪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雪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雪山,如果是朝阳映照的雪山,表示你想结婚。周公股市梦见北极_周公解梦梦到北极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北极好不好梦见雪山,股市暗示今天的高价是极限,但是梦见仰看或爬登雪山,就表示股价将一路上升。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雪山是结晶的冰,象征有了具体形状的主意或计划。

  4. 不拘小节

    小儿子骑自行车常常为丢车钥匙而挨大人训斥。我问儿子为何不锁上自行车?

  5. 历史上最荒诞的皇帝,明朝的明君那么多,竟还有这一个奇葩

    >>1491年10月26日,明孝宗的张皇后诞下一个皇子,也就是后来的正德皇帝朱厚照。朱厚照也并没有辜负父亲的厚望,从小就非常的聪明,老师教的东西总是很快就能学会,孝宗也很是欣慰,一直将他当做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他并没有按照父亲的预想走,却成了历史上最荒诞的皇帝。

  6. 约法三章成语故事_成语“约法三章”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  约:协商。  章:条目。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共同议定三条法律。  【用法】  后来泛指制订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款。  【出处】  这则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成语故事】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大军攻...

  7. 揭秘汉武帝为什么要废除和亲 仅仅是一个计谋的失败

    对汉武帝废除和亲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新知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而匈奴的骚扰几乎没有停止过。到了汉武帝的时候,匈奴又提和亲的事,汉武帝虽然不甘,但起初还是同意和亲的。但是聂壹提出单于必须派大队人马接应,以防范汉军。>>由于计谋的失败,匈奴变本加厉对内地进行侵扰。当一切准备停当,汉武帝终于开动战争机器,对匈奴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征伐。经过对匈奴的多次打击,使匈奴受到重创,从此不敢骚扰内地。

  8. 孙中山与宋庆龄

    孙中山与宋庆龄  志同道合最容易成就伴侣,孙中山与宋庆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1913年8月,“二次革命”失败,革命派在国内失去了立足之地,大多追随孙中山流亡日本,宋耀如一家更是举家迁避扶桑。从美国读书归来的宋庆龄到日本与家人会面,终于见到了她...

  9. 梦见给别人剃光头

    周公解梦梦见给别人剃光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给别人剃光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死后封神的南宋名将陈文龙,在岳飞墓前 ... 殉国

    不过,却鲜有人知晓另一位与妈祖齐名的人物,他就是被称为“地境神灵”的抗元名将陈文龙。可见陈文龙在当地人心目中的地位。后来陈文龙一直不受皇上待见,这其中贾似道可是没少出力。然后又重新启用陈文龙。>到达杭州后,陈文龙请求到岳飞墓拜谒,蒙古人答应了他的请求。也许是受岳飞当年英勇事迹的感染,是夜,陈文龙在岳飞墓旁边...殉国,了却了他为国身死的宏愿。

返回
顶部